中国最富有的村,目前中国哪个地方的农村最富裕?
应该是浙江省,浙江省基本上消灭了城乡差别,农村和城市一样,已经分不出来了。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地理位置优越。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水、陆路交通都很发达。优其是水路,大小港口数不胜数,便于外商去投资建厂、贸易交流。因此,有很多的外资企业,外国商人也很多。
特别是宁波、义乌、温州、绍兴等地,经常看到外国商人的影子。同时,浙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富裕的省份之一。
二、创业精神强大。浙江人普遍都能吃苦耐劳,都愿意当老板实现经济自由,即便当不了大老板也要当个小老板,而不愿意去打工当工人。
并且有经济头脑,敢闯敢拼敢干,意志坚定、从不退缩。浙商满天下,可见浙江人大都喜欢闯荡、干事业,积累财富,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也难怪那么富了。
三、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浙江省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花开果熟,芳香四溢;也是鱼米之乡,盛产稻谷,鱼类水产品也很丰富,周山群岛是我国著名的鱼类基地。
同时浙江也是盛产美女的地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加上丰富的鱼米营养,造就了浙江女人们皮肤水润白皙,秀发乌黑闪亮,身材不高不低,气质温雅娴淑。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就出生于浙江绍兴诸暨苎萝村。网红大美女乔青羽,又被称为浙江绍兴的第二个西施,也出生于浙江绍兴新昌。
正是由于浙江盛产美女,所以有不少的大商巨贾愿意在那里创办企业、安家落户,这也是带动浙江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原因之一。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好不好?富足与否?除了当地的人文精神外,气候环境、地理位置也不可缺少,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华西村南街村吉祥村大寨村各有什么特点?
这是改开后,在全国农村都单干后,仍然坚持大集体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村。全国单干的第一村是小岗,那里发展的怎么样,根据相关的报导,大家都比较熟悉。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现在就他们的报导并不多。但是对南街村的报导时有发现,有时有的报导的比较详细。通过报导得知,南街村同样在改开的环境下的前行者中,获得的成绩,发展的速度,让人看到后很受鼓舞。今天的南街村是享誊于国内外,而且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首先要清楚的知道,南街村在全国农村的单干条件下,也曾单干过。单干后南街人马上认识到还是大集体好,支书王宏斌在群众的积极要求恢复大集体的时候,重新把南街人组织起来,继续走大集体之路这一干就是四十年。这四十年南街村成为了亿元村,实现了共同富裕。南街村实行低工资,高福利。如今的南街人切实感受到了大集体给他们带来的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南街人享受到了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上学,免费养老。新婚者享受分房,配车的待遇。今天中国的南街村,成为中国首个共产主义小社区。大集体的道路让南街人生活得心情舒畅,不用外出打工,可以永远享受到与家人团聚,享受夭伦之乐。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安居乐业,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人团聚,享受夭伦之乐。但愿,全国能建成更多个南街村,让南街村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闽赣交界的一个福建山区小县城长汀?
你应该说的是我们大长汀吧!
我们长汀本来物价就比较贵,
所以对于房价贵,
也是正常的!
虽然,我现在在海南海口从事房产这块,
但是,能卖那么贵肯定有原因的!
每年过年回家,
都会聊房子的事情,
所以大概知道房价为啥那么贵!!
第一,
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的,
为啥这样说,
比如很多村没有幼儿园,
甚至没有小学,
这样导致的就是想上学上不了,
去城里买房,
可以解决小孩读书的问题,
因为很多房子配套学区!
第二,
经济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
还有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思想,
工作环境发生变化,
对孩子的教育,
有了自己看法!
还有就是大城市里房子限购,
有钱也不一定买的了,
钱存着知道不是办法,
最实在的是买房,
买不了城市的房子,
回家买县城的房子,
重点是带学位的房子,
满足了孩子读书的刚性需求,
孩子有地方读书,
还可以让家人去帮忙照顾,
这样不影响自己在外面工作!
综上所述,
造成长汀房价高的原因:
1,教育方面的需要,
2,经济方面的宽裕!
我是从事房产12年的老司机(2018至今),
欢迎留言,多交流!
中国的种粮大有几位?
粮食产量的持续提高来自于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以下简称“单产”)的提高[1]。由于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的空间已越来越小。粮食单产的提高来自于粮食要素投入(如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田水利建设)的增加、良种的使用、生产方法改进等[2],但众多兼业的小农户对此缺乏足够的热情,而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种粮大户则不然。因此,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框架下,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时空中,通过扶持种粮大户来促进粮食生产是现实的选择,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安徽省,近年种粮大户迅速涌现,至2007年底,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达14,686户,经营耕地面积达199万亩。为研究种粮大户的发展状况、作用及问题,笔者对安徽省马鞍山等7市10县(市、区)的种粮大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方案中设计了户主年龄、文化程度、经营规模、承包类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面临的问题等内容, 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种粮大户的类型及特点
此次共抽样调查了11个种粮大户,虽然样本量较少,但代表性强,故能说明问题。
对调查资料的分析表明,种粮大户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规范承包型。这类大户承包期较长、经营权稳定,多在10年以上,承租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承租地大多是集体预留地、农场等非农户耕地,或由乡、村流转农民耕地后,再由大户与乡、村集体签订租地合同,地籍资料健全,合同规范;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给农户租金相对较高,管理水平也较高。其二,科技承包型。这类大户往往是未真正与农户签订租地合同,但和农民有协议,种植规模较大,采取统一种植,科学管理,收入分成,分配到户的土地流转形式。其三,松散承租型。这类大户主要特点是承包期限短,地块不集中连片,多有“插花”现象;合同不规范,部分仅有口头协议,从现场调研情况看,田间种植的品种、播期、播量、施肥水平都存在差异,田间作物长势也不一致。其四,承包土地性质难以确定型。这类大户承包的土地多是非耕地,有的是属生态脆弱区、湿地或行蓄洪区,受国家政策的制约,不允许或不适宜进行开发。
对调查资料的归纳总结表明,种粮大户有以下特点:其一,文化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中专、高中文化程度占90%以上,普遍文化素质较高。分别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省粮食生产标兵、省粮食生产大户等称号。其中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3人获省劳动模范称号,多数是省、市、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影响较大。其二,经营规模大,土地相对集中连片。11户中经营面积为7,000亩以上的有1户,5,000亩-7,000亩的有4户,3,000亩-5,000亩的有1户,1,000亩-3,000亩的有5户。11户中全部集中连片的有3户,分2-3片的有4户。其三,户主多为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从年龄结构看,30-39岁的有2户, 40-49岁的有5户,50-59岁的有1户,60岁以上的有2户。30-49岁的中青年人达到73%,是种粮大户群体的主体。其四,是经营效益较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经营效益调查情况看,种粮规模效益十分明显。种粮大户一般都同时拥有经营性公司实体,除从事粮食生产外,一般兼营农产品加工、购销和养殖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二、种粮大户的作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严重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种粮大户的出现,使得粮食生产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之路,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的撂荒现象,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其二,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促进了粮食增产。本次调研的11个大户,不仅现在全部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而且今后的发展设想是通过改善生产条件,选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收益,继续从事粮食作物生产。其三,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种粮大户集中了部分土地的经营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从进城打工中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将土地流转给大户,获得了不低于种地收益的地租,此外,大户还可为不能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提供了本土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益。
调查结果还表明,目前仍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种粮大户的进一步发展。其一,种粮大户承租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普遍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突出表现在:排灌体系不健全,设施不配套,机械设备老化,沟渠淤塞严重。此外,交通不便、道路不畅、农电线路老化、仓贮条件差等是大户最急需改善的。其二,农技服务不够到位,制约产量与效益提高。种粮大户普遍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对农业新技术掌握的较少,科学种粮水平低,迫切需要农技部门专家进行技术培训与帮助,尤其在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希望得到专家和农技人员的及时指导。其三,农机化程度依然偏低,大户生产成本大。稻、麦生产主要环节的农机化不够配套,尤其在水稻机械插秧环节,由于受投入、耕地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制约,目前机插率普遍较低,大户的生产成本较大。其四,缺乏资金,融资困难。一方面投入资金大,需要缴纳可观的承租费,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还要雇佣劳力,发放工资;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困难,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 同时农田不能抵押,多数大户享受不到银行贷款。其五,土地承包不规范,影响持续发展。有的承包时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生产过程中纠纷不断,有的承租期较短,具有不稳定性,影响了大户投入农田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其六,生产资格价格上涨过快,经营效益下降。近两年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年均涨幅普遍在15%以上,2007年复合肥等肥料的涨幅近40%,同时劳动力价格也由以前每天30元-40元,上涨至50元-60元,严重影响了种粮的直接经济效益。其七,粮食生产风险大,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大户普遍对粮食生产进行保险的要求十分强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农业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3]。
三、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的对策建议
扶持种粮大户的发展是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推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科技应用、结构调整、农民富裕的重要措施,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种粮大户仍面临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措施予以解决,以扶持种粮大户的进一步发展。
(一)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扶持种粮大户的发展
2008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在预算中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采取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其中有关粮食生产的补贴有:(1)再增加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使每亩粮食种植面积的农资综合补贴比上年增加23元,达到40元。(2)再增加50亿元良种补贴,扩大补贴范围。(3)将粮、油、肉生产大县增加的奖励资金用于贴息,再增加46亿元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粮油肉生产、流通、加工等方面的贷款贴息,以及农业保险费补助等支出。
考虑到种粮大户面临资金短缺、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而粮食生产成本较高、粮食生产风险大等问题,建议上述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贷款贴息、农业保险费补助的增量资金进一步向种粮大户倾斜,以调动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此外,对农业保险制度要进一步创新,逐步建立政策性粮食保险防范体系,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户进行小麦、水稻种植保险,保费由政府、大户分担。
考虑到种粮大户面临土地承包不规范、土地流转成本高等问题,建议在规范土地承包制度的同时,适时启动土地流转补贴,基本思路是:对向种粮大户转包土地且转包期较长的小农户提供土地流转补贴。这样既可以调动小农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农户的转包土地的成本,使土地进一步向种粮大户集中,以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考虑到种粮大户农机化程度依然偏低以致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补贴,增量资金全部投向种粮大户,以提高其农机化水平。
(二)通过科技扶持、项目带动,改善种粮大户的生产条件
考虑到种粮大户面临农技服务不够到位、承租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较差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对种粮大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对于规模大的种粮大户,最好确定专人、驻点服务;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实施农业项目,如小麦高产攻关、水稻提升行动及粮丰工程项目等,要将大户统一纳入核心示范区建设;测土配方施肥、良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要向种粮大户倾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选择规模大、集中连片的大户开展项目建设。以提高种粮大户技术水平,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
中国人口多少亿才对政治?
我国人口并没有达到超出承载能力难以为继的程度,对比旁边的三哥,他们国土面积只有中国三分之一,人口和我们一样多,人家生活水平稍差一点,但也没有到不能为继的程度,再看这边的俄罗斯,土地面积是我们1.5倍,人口只有中国9分之一不到,经济发展也不发达,因此,人口数多少和土地面积多少不是决定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关键因素。
国与国之间也如同家与家一样,需要运道,有起有落,因为历史就是一辆永不停歇的列车,一个国家发展的水平是能在历史运行的关键时期能抓住历史机遇,是最关键的,抓住机遇后的维持则需要稳定的内外政治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升级产业结构,只有这些条件存在才能不断发展,错过了这些条件,就很难再有下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