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怎么死的,方天画戟薛丁山之死?
在演义小说里面,薛丁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
演义小说中的薛丁山,是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儿子。刚刚出生,父亲便去辽东投军。后来薛仁贵功成归乡,却在意外之下,一箭射中薛丁山。而薛丁山重伤垂死之际,则是被云梦山的王敖老祖救走,传授他武艺,将他抚养长大。
后来,薛丁山长大成人之后。恰逢薛仁贵率军西征,被困锁阳城。而后薛丁山奉师命下山救父,最后做了唐军的元帅,立下了大功,还娶了樊梨花、陈金定和窦仙童这三个媳妇。此后,薛丁山南征北战,成了唐朝名将。但最终却因为儿子薛刚误杀太子,唐高宗李治因此吓死,薛家被满门抄斩,而后又引出了薛刚反唐等一系列故事……
熟悉演义小说的朋友,对这些故事,肯定是如数家珍。但实际上,以上有关薛丁山的所有故事,基本上全部都是杜撰的!除了薛仁贵确实有这么一个儿子之外,其他所有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编的。
真实的历史上,没有樊梨花,也没有陈金定和窦仙童,更没有什么王敖老祖。薛仁贵也没有用箭射过自己的儿子,更没有被自己的儿子射死。薛家更没有被武则天满门抄斩,反倒是被武则天大力提拔。
历史真实的薛丁山,其实叫做薛讷,字慎言。至于薛丁山这个名字,其实也同样是后世演义小说杜撰的。
和演义小说里描写的不同,薛家祖上并非出身贫寒,而是时代为官。薛讷的老祖宗,名叫薛安都,曾是北魏时期的名将。这个薛安都的故事,其实同样十分精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
后来,历史先后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先是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而后北周取代西魏,杨坚又篡了北周,建立了隋朝,最后统一了天下。虽然经历了几次改朝换代,但薛家并没有因此衰落下去,反倒是一直官位不低。
但是,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薛家出了一点小意外。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薛家传到了薛轨这一代。薛轨在隋朝的时候,官位倒是也不低。公元614年,薛轨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薛仁贵。就在薛仁贵出生后不久,因为种种原因,薛轨去世了。而在薛仁贵五岁这年,随着江都兵变的爆发,杨广被麾下的禁军勒死,隋朝彻底灭亡,唐朝开国。
家里正值壮年的男主人去世,同时又遇上了改朝换代。这下子,薛家瞬间就衰落了下去。在唐朝开国那会儿,薛仁贵就是个孩子,自然也做不了什么。不过好在,薛家的先人还是攒下了一点家业,家里有点土地。所以薛仁贵逐渐长大之后,靠着族人们的接济,再加上自家有点地,还是顺利活了下来。
但是,以薛家当时的情况,薛仁贵想要做官,那就不可能了。
随着薛仁贵逐渐长大,后来,薛仁贵娶了个媳妇,也就是演义小说里的那位柳银环。古人向来讲究成家立业,成家之后的薛仁贵,靠着祖上留下来的那点土地,勉强可以饿不死,但也发不了家。做生意没本钱,想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薛仁贵也没学过。
所以,薛仁贵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去参军打仗。
公元643年,恰逢李世民要亲征高句丽,在全国范围内募兵。得知这个消息后,薛仁贵在媳妇柳氏的劝说下,便去参军入伍了。这一年,薛仁贵正好30岁。
注意,在演义小说里面,薛仁贵刚刚去辽东投军,柳氏就怀上了薛丁山。但在正史上,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时薛仁贵之所以要去投军,就是因为想要靠军功争取前途。此时的薛家,已经穷得不能再穷了。连大人活着都费劲,更别说养孩子了,所以在薛仁贵去投军的时候,柳氏并没有怀孕。
此后,薛仁贵到了辽东战场,因为作战勇敢,一路高升,最后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辽东之战结束后,唐军撤回国内,薛仁贵也成了唐朝军方内部,重点培养的将军。回国之后,薛仁贵就被调去了京城,负责守卫宫城,去给李世民看大门去了。
也正是在看门期间,薛仁贵得到了一大堆的唐朝名将教导,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猛将,成长为一个帅才。
直到返回京城,成了宫内的禁军统领,薛仁贵这时候才算是有了一定的地位,前途也算是光明。此后,薛仁贵才将妻子接到京城,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等到把这些都搞定了之后,薛仁贵才开始考虑造人的问题。
公元649年,薛讷出生。这一年,薛仁贵已经36岁了。
其实从这个时间点,我们也不难看出:演义小说当中,说薛仁贵回家之后,差点射死儿子,这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因为当时的薛讷,压根就还没出生呢!
薛讷出生的这一年,恰好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去世的那一年。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登基。李治登基后,先是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休养生息了几年,并未对外发动战争。所以在这几年当中,薛仁贵也一直留在京城,给了薛讷一个完整的童年。
直到9年之后,在薛讷十岁那年,随着李治登基时间日久,彻底坐稳了皇位,李治这才重启唐朝对外的战争。也是从这时开始,薛仁贵才正式以一个统帅的身份,主持唐军对外征战。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薛仁贵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终于帮唐朝灭掉了高句丽。而在这十年当中,薛讷也逐渐长大,逐渐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
照理来说,以薛讷的身份,他要是想参加工作的话,自然是要进入军方,去接薛仁贵的班。而薛讷的少年时代,也是听着他爹的传奇故事长大,对此想必也是十分憧憬。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出现,彻底让薛讷的人生,走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公元668年,薛仁贵率领唐军,在辽东战场上长驱直入,最终灭掉了高句丽。此后,作为唐军高层统帅,薛仁贵也就暂时留在朝鲜半岛,负责当地的战后恢复工作。在朝鲜半岛工作了一年多以后,恰逢高原上的吐蕃崛起,进犯唐朝边境,薛仁贵就被调到了西线,率军征讨吐蕃。
此时的薛仁贵,正处于巅峰时期。不管是指挥能力,还是个人的体力,都正值当打之年。再加上之前薛仁贵的战绩,唐军又是百战之师,战斗力极强。所以当时薛仁贵出征之后,几乎没人认为薛仁贵会输。就连薛仁贵本人,也这么认为。当薛仁贵带兵登上高原之后,薛仁贵甚至一度认为,可以直接率领手下的十多万精锐,一口气打到拉萨去,彻底解决吐蕃问题。
以当时唐军的战斗力来说,薛仁贵的这个计划,其实并不算狂妄,甚至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但是,就在双方开战之后,意外出现了。
当时薛仁贵的副将,名叫郭待封。这哥们也是名将之后,他爹是唐朝的开国名将郭孝恪,曾经是唐朝的初代西域都护,战功彪炳。因为家世原因,郭待封被任命为薛仁贵的副将后,心里一直很不服气。觉得自己作为名将之后,完全有能力做主将,怎么能给薛仁贵做副手呢?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郭待封不愿接受薛仁贵的军令。在护送唐军补给的时候,消极怠工,最后导致唐军补给被吐蕃军队偷袭,军粮和辎重都被吐蕃军队毁掉。没了补给之后,就算薛仁贵再怎么能打,也注定不可能再战胜吐蕃。最后,薛仁贵被围在大非川,随后被吐蕃击败。虽然勉强通过议和的手段,将唐军主力从高原上撤了下来。但经此一败之后,唐朝就再也无法遏制吐蕃的扩张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非川之战。
大非川之战,后来在演义小说里面,就成了薛仁贵被困锁阳城。可惜历史上真实的战争当中,薛仁贵被围之后,并没有儿子来救他,最后他也确实是战败了。此时的薛讷,或许也有率兵前去救父的心思。但在现实当中,唐朝自然不可能让一个从未带过兵的毛头小子,去做唐军的统帅。
大非川战败后,薛仁贵虽然也是受害者,但作为唐军主帅,自然要被问责,所以被一撸到底。在这之后不久,因为朝鲜半岛那边再起战火,薛仁贵又被紧急起复,被调往朝鲜半岛。但是到了朝鲜半岛之后,没过多久,薛仁贵又再次因为内部原因,损兵折将。
这下,就算李治再怎么重视薛仁贵,也忍不了了。
不久之后,薛仁贵被彻底革职,而后流放广西。直到十年之后,才被再次起复。
刚刚到了该工作的时候,便碰上了父亲战败,而后被流放广西。在这种情况下,薛讷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了。史书上没有记载,薛讷当时是否被一起流放。但从野史传闻来看,薛讷当时应该是一起去了广西。原本的大好前途,也就成了泡影。
在广西待了十年之后,直到公元681年,随着薛仁贵被再次起复,薛讷这才跟着父亲,重新回到了京城。
此时的薛仁贵,已经68岁了,薛讷也已经33岁。
薛仁贵之所以被调回京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李治身体已经不行了。此时的李治,急需找一帮猛人,帮他稳固国家,守护李家的皇位传承。薛仁贵被起复之后,很快被调到了北方,再次统领大军作战。至于薛讷,则是终于有了入朝做官的机会。
但是,此时的薛讷,依然没有参军入伍。至于原因,大概是因为薛仁贵觉得,父子二人不能同上战场,总要给薛家保留一些香火。
此后,薛讷被任命为城门郎,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卫戍部队营长。
然而,就在薛讷刚刚步入仕途,仕途终于有了一些起色之后,又有一个重大打击向他袭来。
就在薛讷入仕两年之后,公元683年,薛仁贵病逝于北方草原。同年年底,唐高宗李治去世,武则天开始全面接手大权。
父亲的去世,对于薛讷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且按照当时的制度,父亲去世之后,儿子是需要辞官回家守孝的。薛讷虽然是名将之子,自然也无法违背传统。此后,薛讷只能暂时辞官,返回家乡守孝。
从这段故事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此时的薛讷,在唐朝根本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自然也谈不上儿子打死太子,最后吓死皇帝之类的事情。正史上那位太子李弘,是因为生病去世的。李弘死的时候,薛讷还跟着他爹,一起流放广西呢!
在演义小说里面,李治去世之后,薛家被武则天灭了满门。到了这里,薛丁山在演义小说里面的故事,也就彻底结束的。但对于历史上的薛讷来说,李治的去世,却恰恰是他仕途的开始。
就在薛讷回家守孝期间,唐朝发生了一连串的重大变故。先是李治因病去世,李治去世后,太子李显顺利登基,史称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因为表现出要和老妈武则天争权的意思,仅仅不到两个月之后,武则天就发动了政变,废掉了李显,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做皇帝。李旦登基之后,彻底成了武则天的傀儡,武则天也开始加快争取权力。又过了几年之后,武则天干脆直接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历史由此进入了武周时期。
在抢夺权力的这几年里,武则天下手颇为狠辣。很多反对她的大臣,都被她直接清理掉。在军方这边,武则天更是着重下手,杀了不少唐军将领,甚至导致唐军的内部传承,都出现了断代的现象。登基之后的武则天,同样心狠手辣,大肆任用酷吏。所有反对武则天的人,几乎被武则天给杀绝了。
如此一来,回家守孝这几年,对于薛讷来说,反倒是福非祸了。如果薛讷依然留在官场,能不能躲过这几年的动荡,恐怕都是一个未知数。
等到薛讷守孝结束之后,差不多也就到了武则天登基的时候了。到了武则天时代后,薛讷继续做他的京官,老老实实地干自己的工作,倒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在这几年当中,薛讷因为工作做得比较好,逐渐开始升官,最后升迁至蓝田县令。类比现在的话,大概相对于北京市丰台区区长。
在担任蓝田县令期间,薛讷一直坚持自我,丝毫不为当时的酷吏风潮所动,坚持做一个好官。在此期间,著名酷吏来俊臣,曾为了自己贪污,需要调动长安城内的官办粮仓。而这个粮仓,当时恰好归薛讷管理。面对来俊臣的无理请求,薛讷丝毫不为所动,毫不惧怕来俊臣的威胁,坚持不给。在这不久之后,来俊臣还没来得及报复的时候,就被武则天清理掉了,所以薛讷也就因此安然无恙。
总之,在京城内做官的几年里,薛讷一直恪守本心,没有被当时的时代变迁所改变。不得不说,这也算是颇为难得的事情了。
在粮仓事件结束后不久,恰逢北方的后突厥入侵,骚扰河北地区,武则天这时候就想起了薛讷。因为连年的内斗,当时唐朝内部能打得猛将,已经屈指可数了。而薛讷作为将门虎子,虽然没经历过大型战争,但年轻的时候,却深受父亲熏陶,对于用兵打仗可以说是门清。
此后,武则天将薛讷提拔为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前往北方战场。
这一年,是公元698年。此时的薛讷,已经50岁了。
五十岁的薛讷,才刚刚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到了北方之后,薛讷很快就开始发挥自身的价值,统领唐军抵御北方突厥。不得不说,薛讷确实深得他爹的真传,镇守北方期间,虽然没有取得什么重大胜利,但却保证突厥没能南下半步。这个贡献,其实是相当巨大的,因为在这之后,唐朝高层又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导致国内非常混乱。如果没有薛讷在北边镇守,后突厥会不会长驱直入,祸及中原,可就是未知数了。
在薛讷镇守北方期间,唐朝高层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武则天因为过于年老,开始宠信自己的男宠张家兄弟,搞得朝堂乌烟瘴气。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一些大臣,悍然发动了神龙政变,诛杀了张家兄弟,同时逼迫武则天还政给李显,拥立李显再次登基。在李显登基数月之后,武则天因病去世,终于彻底走完了她的一生。
与此同时,李显登基之后,唐朝高层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反倒更加恶劣。李显的皇后韦氏,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妄图做第二个武则天。此后,韦氏开始大肆在朝中清除异己,先是清理了以张柬之为首的这群功臣,而后又逼得太子发动政变,杀了武家的带头人武三思,此后又灭了太子。做完这些之后,韦氏已是大权独揽,最后干脆直接毒死了李显,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皇帝,后世史称唐殇帝。
李显去世后,高层大权已经完全落入到韦氏手中。第二个武则天,马上就要出现了。就在这个时候,之前同样做过皇帝的那个李旦,却成了最大的变数。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再次发动政变,入宫杀掉了韦氏,而后拥立李旦为皇帝。
李旦登基之后,唐朝高层的内斗,依然没有停止。之前发动政变的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又成了朝中的两大巨头,开始内斗。为了平息儿子和妹妹的斗争,李旦后来干脆放弃了皇位,禅位给李隆基,希望以此结束这场李家内战。然而李隆基登基以后,太平公主依然不肯罢手,最后李隆基也不得不以皇帝的身份,再次发动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彻底独掌大权。
直到这时,随着李隆基独掌大权,唐朝高层的内乱,才彻底结束。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也由此开始。
从薛讷被调往北方,武则天开始重新张家兄弟开始,一直到李隆基独掌大权,这期间一共过了整整16年!在这16年当中,薛讷一直守在北方,牢牢遏制住突厥南下的势头。如果没有薛讷的镇守,就李家这个搞法,唐朝能不能传到李隆基手里,恐怕都是一个大问题。
随着李隆基独掌大权,野心勃勃的李隆基,终于有能力可以收拾唐朝的烂摊子了。就在李隆基干掉太平公主后不久,李隆基就把各地的精锐唐军,各地调一部分入京,想要看看唐朝军队的实际情况。
结果这一看不要紧,当时的李隆基,鼻子差点都气歪了。
和他想象的不同,此时的唐军,实在是弱得超乎想象。这也难怪,毕竟之前的几十年里,唐朝高层一直在忙着内斗,也没谁会去关心军队战斗力如何。所以此时摆在李隆基面前的,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连最基本的军容,都无法保持整洁。
唯一例外的,便是薛讷统辖的军队,以及朔方道将军解琬麾下的兵马。
眼见于此后,唐玄宗李隆基直接大开杀戒,杀了一批在军中混日子的将领。就连兵部尚书郭元振,都被李隆基直接罢官流放。而对于军容整洁的薛讷,李隆基则是极为欣赏,同时也委以重用。
此时的薛讷,终于迎来了光明。唯一可惜的是,此时的薛讷,年龄已经太大了。年龄的限制,让薛讷注定无法重现当年薛仁贵的夸张战绩。
这一年,薛讷已经65岁。
但即便这样,薛讷依然被李隆基委以重用,成了唐朝开元年间初期,唐军内部最能打的一员大将。
开元二年,薛讷率军进攻契丹,虽然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因为唐军内部军事纪律太差,最后还是不幸被契丹击败。战后,薛讷被李隆基追责,贬官为民。但同时,李隆基并没有对薛讷失去信心,反倒是按照薛讷的意思,在军中杀了一批消极怠工的将领,整顿军纪。
就在薛讷刚刚被罢官不到一个月之后,西线再次告急,吐蕃入侵。薛讷随即被起复,任命为陇右防御使。与此同时,李隆基率军亲征吐蕃。最终,薛讷率领唐军主力,在甘肃临洮地区,与吐蕃主力遭遇。一场大战之后,唐军大获全胜,杀敌数万!
自武则天时代结束后,十多年来,唐军一直被吐蕃压着打。这场大胜,也成了最近十几年当中,唐军最大的一场胜利。唐军的士气,也由此大为好转。
此战之后,薛讷又被调往北方,继续和后突厥战斗。与此同时,唐朝开始以外交手段,分化北方草原逐步。最后,后突厥内乱,可汗被杀。北方的拔野古、回鹘等部落,再次投降了唐朝。唐朝的北方边境,也再次接触了危机。
随着边疆渐趋安定,再加上身体原因,在这之后,薛讷请求退休,唐玄宗随后批准了他的请求。退休之后,薛讷回家安享晚年,终于过了几年难得的消停日子,得享天伦之乐。公元720年,薛讷病逝于家中,终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真实的薛丁山,没有被满门抄斩,反倒是得以善终了。
从薛讷的人生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真实的薛讷,和演义小说里面的那个薛丁山,根本就是两回事。不光人物经历对不上,就连最后的结局,也是截然不同。
演义小说里的薛丁山,或许是一个大英雄。但那样的薛丁山,太过完美,结局又太差。而真实的薛讷,虽然半生困窘,看似没有那么精彩。但最后却得以善终,而且同样建立了不朽功勋。这样的结果,或许比演义小说里的结果,更让人能够接受。
薛讷的人生,其实也带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有时候人生多一些波折,也未必不是好事。就比如薛讷,如果薛仁贵晚死几年,他不用回家守孝的话,或许当时他也躲不掉武则天的清理。再比如后来被外放做官,要不是被外放,继续留在京城,恐怕也无法躲开后来唐朝高层内斗的漩涡。
正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挫折这种东西,谁都不喜欢。但如果我们时间线拉长,从人生的角度来看,挫折或许反倒是一件好事。
大唐尊贵的永泰公主说了奶奶小鲜肉几句坏话?
大唐尊贵的永泰公主,为何遭来杀身之祸?是她说了奶奶小鲜肉几句坏话吗?此事说来话长,还得从武则天和她的男宠说起。
人们在谈到武则天当皇帝的那段历史,不可回避的就是武则天的私生活。武则天六十多岁登基,也许高处不胜寒压力太大,也许身在权力中心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总之这种环境容易让人感觉孤独,因此武则天渴望象男皇帝一样拥有三宫六院。
在武则天所处的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能当上皇帝已经破天荒了,拥有三宫六院那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只能想想而已。可是武则天毕竟不是平凡的人,她对外残酷镇压叛乱,派兵征服突厥,对内任用酷吏整治大臣,屠杀李唐宗室,两个儿子先后都被她拉下皇位,所以武则天搜罗到几个男宠的能力还是有的。
武则天第一个男宠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据史书上说本是一个卖中草膏药的货郎,后来由于种种机缘巧合被安定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原千金公主,后为武则天养女)收留,安定公主见冯小宝一表人才留他作了情人。没过多久安定公主为了讨好武则天,又把冯小宝献给武则天。
武则天见冯小宝体貌魁悟,常留于宫中侍驾。为了避免外人闲话,武则天让冯小宝改名薛怀义,和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认做族人,让薛绍认薛怀义为季父。又为方便出入宫中,让薜怀义剃发为僧。还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让薛怀义做了白马寺主持。从此薛怀义官越做越大,一度官拜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等职。薛怀义还花大量时间从经书里找到女皇统治国家的范例,为武则天登基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则天当上皇帝以后,她又移情一个叫沈南璆的男宠。薛怀义感觉很失落,他就去挑逗武则天宠臣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聪慧绝伦,貌若天仙,但是她很讨厌薛杯义这种人,因此联合武三思给薛怀义设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把他给杀了。
薛怀义死后不久,武则天第二男宠沈南谬也病逝了。正在武则天心情低落的时候,她的小女儿太平公主给她召来了小鲜肉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这哥俩才貌双绝、擅长音律,深得武则天喜欢。
本来武则天七十多岁了,想从年轻人身上找到一丝的慰藉。可是免不了会有一些不知趣的人嚼舌根,议论皇帝的私生活。就比如李重润和武廷基两位晚辈,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武则天的皇孙,武廷基是武则天侄子武承嗣的长子,武则天的侄孙。这两位可能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结果被人打了报告(一说被张昌宗兄弟诬陷)。武则天龙颜大怒,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武则天也不惜拿皇亲国戚开刀,当即让人将皇孙李重润和侄孙武廷基杖毙。
当时,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了帝位,其小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嫁给了魏王武廷基。由于武延基案件的牵连,正在怀孕期间的永泰郡主也未能幸免,不久被皇祖母武则天赐死。
据说永泰郡主李仙蕙端庄秀雅,才智聪慧,只可惜无端牵扯到了宫闱之事,十七岁就死于非命。后来“神龙之变”中宗李显复位,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改墓为陵。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称为陵的公主,墓葬规格等同于帝王。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欢迎转发、留言!
太平公主的大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上记载太平公主是被李隆基赐死的,安公主在历史上是个迷,《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而宋朝的文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却提出武则天自己才是杀害小公主嫁祸王皇后的凶手。《太平公主秘史》:中.太平公主和阿杰那思慕在草原上,而安公主去做尼姑了。结局是:安公主帮李隆基登上了皇位,上官婉儿在武则天墓前自杀死了,太平公主和阿杰那思慕在草原上还是快快乐乐的生活着……安公主去做尼姑就这样结束了。
杨贵妃西施等古代美女?
人人都喜欢欣赏美女,尤其是在历史上,不少文人雅士都会将一些美女的故事记录下来。讲到古代美女我们不得不说一下中国古代出名的四大美女。古人曾经用对他们的故事进行的细说已作为对这四位美人的容貌进行赞叹。
不过在故事虽然有一个美好的开头,但是美女的结局通常都是悲剧收场。我们经常看到故事里面的童话,王子和公主在历经困难终究走到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这四大美女,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在这四大美人中,远嫁匈奴的王昭君的结局算是比较好的,身为平民女子,为保边疆百年稳定认了王昭君为女儿,让她代替出塞。婚后三年为匈奴王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匈奴王死掉了,改嫁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又诞下了两个孩子。之后又嫁给了继位的搜谐若鞮单于,也生了两个女儿。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她都未曾回到中原一步。作为一名和亲女子,她的母国强势,生活压力也比较小,只要服伺好自己的夫君就行,也算是幸福过完一生了。
对于西施,我们从《吴越春秋》可以得知,她原本是一名洗衣服的女子,只因她长得花容月貌倾国倾城被世人关注。越王更是相中她这一点将她训练成一名间谍,作为礼物献给了给吴王,以便获取越王复兴的机会。凭借着惊人的美貌她轻而易举的成为了吴王的宠妃,但碍于身份关系,有孩子对西施来讲不利于越王复兴以至于迟迟都未能生育。
貂蝉的美丽世所公认的,她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虚构的人物,作为一名“舞女”她的一生和西施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以美色示人。她的一生与四个男人有着复杂纠葛。吕布死后,她的下落不明,故事的最后也没有讲到她最后究竟有没有诞下子嗣,给世人留下了悬念。
杨玉环可以说是一女嫁二夫的代表人物,她原是寿王的妻子,后来被唐玄宗看上了抢了过去,册封为唐玄宗的贵妃。其实在和寿王在一起的几年时间里,寿王正直当年但杨玉环却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反而成为了贵妃以后,寿王重新娶妻以后新上任的寿王妃却给他诞下了两个女儿,五个儿子。这也恰恰说明了杨玉环其实并没有生育的能力。不过也有人讲那是因为她太胖了,太胖的人影响受孕能力,以至于一直都未能怀上子嗣。
如此看来,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里面只有王昭君能够顺利生育,除了貂蝉这个虚构的人物以外,其他二人也不能因为历史古籍没有记载就判断她们不孕的事实。
武则天最疼爱太平公主?
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做父母的都有一颗爱护子女的心,希望给他们最好的。普通人如此,而身为皇帝的武则天也难以免俗。
她做皇帝,杀伐果断,做母亲却也少不了女性的柔软和母性的光辉。她有不少儿女,其中太平公主是她最疼爱的女儿,她还亲自为她选驸马,给她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盛世婚礼,据说当时接送太平公主的嫁车比城门还宽,为了让车畅通无阻,武则天让人把城门都拆了呢。
世人都说武则天偏爱太平公主,可是为何要杀了自己的女婿,这样太平公主可是就守寡了啊?
要说帝王家亲情淡薄也是有道理的,历朝历代发生了很多兄弟夺嫡,血脉相残的故事。所以在帝王家,喜欢不一定会一直喜欢,爱也不一定是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真爱。爱情如此,不曾想亲情也难以逃脱这个魔咒。
武则天是一个母亲,要说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吧,但他们皆是她十月怀胎拼死生下来的骨肉,怎能不爱。可是她为了扳倒王皇后,不惜亲手捂死自己的亲女儿。当了皇帝,为了稳定自己的江山,又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所以你要说她爱自己的孩子,她为了权势又可以牺牲孩子的命,这似乎很矛盾。其实道理很简单,她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女人,只要可以为自己的政治奠基,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这也是为啥她爱太平公主,却又把女婿薛绍活活饿死在监狱中的一个原因。她爱自己的女儿,但是女儿也比不过自己的权势。女儿的婚姻只是一个被用来给自己政治添砖加瓦的利器。武则天看似是爱自己的女儿,希望她嫁的好,要给她选驸马,实则是给自己选一个支持者。而杀了薛绍,也是因为她发现自己选错了。薛绍本身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一切皆因他的家族并不能给武则天的政治提供什么大的助力,甚至还可能随时准备推翻武氏的统治。所以薛家这颗钉子就在排除异己中被拔掉了,而薛绍这个驸马也被连累的活活饿死在狱中。
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她之所以能坐上那个位置,自然手段不少。而历朝历代传下来的都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女人从来都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她一介女流,纵使再有手段,也仍有很多人对她坐的那个位置虎视眈眈。所以,她在政治上更加杀伐果断,当发现驸马对自己政治的助力不大时,立马斩断了女儿与女婿的关系,就可见出她理性和果敢的一面。她后来把太平公主再嫁于武氏子孙,又可见出太平公主的婚姻皆是为她的政治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