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历史,如何看待北周历史上的李远的人生

天美资源网

北周历史,如何看待北周历史上的李远的人生?

李远被宇文护逼迫自杀是因为李远的儿子李植想要杀掉宇文护,事败,李远受牵连,被宇文护逼令自杀。

李远,字万岁,乃李贤之弟也。小的时候才识气度就超过一般人,志向远大,曾经和玩伴儿玩打仗游戏,指挥有序。郡守看到以后很是惊异,就让其再玩一次,这群儿童们害怕,而四处散去,李远手拿木棍,大声斥责小伙伴们,又摆作刚刚的战阵。郡守言道,“此孩童非常人也,他日定当做将军”,也是和后凉政权的建立者吕光有的一拼,史书记载吕光十岁时与小伙伴游戏玩耍的时候,就知道运用阵形,被推举为首领、主帅,同伴们没有不佩服服贴他的。

北周历史,如何看待北周历史上的李远的人生

北魏正光末年,敕勒族贼人胡琮入侵兵犯原州,声势浩大,李远率领乡里人抵抗拒敌,有人害怕退缩,李远按剑怒道,谁要是敢畏缩逃走,我就斩了他”。后来城池陷落、被敌人攻下,伤亡惨重,李远兄弟被人藏了起来,藏在百姓的家里,这才幸免于难。李远向他的哥哥李贤说了自己的想法,打算从小路进入朝廷,向朝廷请求支援。李远把想法这么一说,和李贤的想法不谋而合,李贤也正有此意。李远历经困难,最终成功来到了京师,魏朝廷感念他的勇武,授予他武骑常侍,之后又转职担任别将。

尔朱天光向西征讨时,分派给李远精兵,认其为向导、做先锋。尔朱天光佩服李远的才能名望,特意推荐他封他伏波将军、长城郡守及原州大中正。宇文泰很欣赏李远,于是让他留在自己身边辅佐。魏孝武帝西迁的时候,李远被封为安定县伯。魏文帝时,又晋升封为了公爵。李远在收复弘农的战役中立下战功,授予都督、原州刺史。宇文泰感慨说,“我有了你辅助我,就如同身体有了手臂、臂膀”。

在沙苑战役中,李远的功劳很大,晋升爵位平郡公。没多久,被任职为大丞相府司马,参预军国要务,时逢河东刚光复没多久,人心不稳定,宇文泰觉得河东乃国家军事要地,除了李远,无人能够去做这个工作,就让李远做河东郡守。李远到达河东以后,整改风俗、劝课农桑、稳定社会秩序,并且整修军事上工事,任职不满一个月,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宇文泰大加称赞,征调调用他做侍中,任命封为了太子少傅。

东魏将领、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请求投降,宇文泰鉴于高仲密地处遥远,很难接应,众位将领都不愿前往接应他。就在关键时刻,李远站出来说,北豫州位于敌人的腹地,河阳这边又有高欢屯驻的兵马,按照道理来说,确实难以救援接应。但是古人“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不进入老虎窝,就无法得到小老虎,形容不下定决心、下去冒险,又怎能成就大事业呢?而众所周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指的汉朝使者他就是东汉的名将班超。如若不赌一赌,又怎能知道呢,倘若此次若是无法促成高仲密归附一事,定会影响到日后的统一大业”。宇文泰十分高兴,于是授予他行台尚书,暗中前往接应保护高仲密。宇文泰则率领大军在后头跟进接应,此次也是接应到高仲密成功返回。

之后李远被任命做都督,全面管理义州,弘农等二十一郡的军事大事,李远治理部下、安定人心很有一套,精于进攻及防守,他在敌境中培养发展了内线丶很多的间谍。有次东魏将领段孝先以送粮为由头,率骑兵及步兵推进宜阳,而他真实意图是想观察西魏军的情况,找准时机发动袭击,早有密探报告给了李远,李远于是率领兵马攻打袭击段孝先,段孝先败逃。宇文泰任用李远做尚书仆射,赐给他许多赏赐金银细软等,还让自己的第十一子做他的干儿子。

明帝想要以嫡子立做世子,又怕他的岳父独孤信不同意,告诉众大臣,但无人敢发言。李远讲,立子以嫡庶而不分长幼,礼制上是合乎道理的。独孤信若是有不满,请让我立马杀掉他。说完就拔出剑,后来经过大家的劝说,这才住手。事情过后,李远向独孤信道歉说,请不要怪罪,刚刚我不得不如此做。后来孝闵帝封他做柱国大将军,守卫弘农。

中国历史上北周时期最后一位皇子是谁?

中国历史上北周时期最后一位皇子是宇文阐

特别是东西魏和北齐北周这段历史?

针对题主您“想了解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西魏和北齐北周这段历史”的这一要求,我建议如下:

如果您具备足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且有了一定程度的相关知识储备(或者至少在遇上看不明白的疑难问题时,知道应该怎么去寻求应对、解决的途径或办法),那么强烈建议您直接从相关的正史原文开始读起。同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直接相关的正史有四部,即《魏书》(魏收撰)、《北齐书》(李百药撰)、《周书》(令狐德棻撰)、《北史》(李延寿撰)。

倘若直接啃正史原文,对您来说有些许困难,那么也可以先去阅读一些历史学者的相关学术专著。

以下的几部专著,我个人觉得并不难读,并且对您了解相关历史能够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

一、《东魏北齐的统治集团》(王怡辰著,文津出版社,2006年)

二、《北齐政治史研究——北齐衰亡原因之考察》(吕春盛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1987年)

三、《北齐地理志》(施和金著,中华书局,2008年)

四、《关陇集团的权力结构演变——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吕春盛著,稻乡出版社,2002年)

五、《北周六典》(王仲荦著,中华书局,2007年)

六、《北周地理志》(王仲荦著,中华书局,2007年)

其中,王、吕二位先生的三部北周相关专著,从内容上——政治史+职官制度+历史地理——正好可以相互对照、配合着阅读。就难易程度和便利性来说,是为首选。

历史上赫连达轻骑迎北周太祖是怎么回事?

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遭侯莫陈悦杀害,军中因此发生动乱。赵贵建议迎接武卫将军、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刺史宇文泰,众将犹豫不决。赫连达说:“宇文夏州从前曾任左丞,智谋高明过人,是当世的豪杰。今日之事,非他处理不行。赵将军的建议是正确的。我请求轻装骑马前去告诉丧事,顺便把他迎接过来。”众将之中,有的想向南投奔贺拔岳之兄贺拔胜,有的建议向东报告朝廷。赫连达说:“这些都是远水不救近火,哪里值得一说。”赵贵于是决定下令,派赫连达驰马前往迎接宇文泰。

赫连达见到宇文泰后放声大哭,宇文泰询问原因,赫连达将实情告诉宇文泰。宇文泰于是派数百名骑兵向南奔赴平凉,自己率军向高平进发,命令赫连达率领骑兵占据弹筝峡。当时百姓惊惶恐惧,四散奔逃的人很多。有几个村的百姓,正扶老携弱,驱赶牲畜,想进入山中避难,军士争着想抢掠他们。赫连达说:“远近的百姓,多受贼寇控制,现在如果趁便劫掠百姓,那还怎能称得上讨伐有罪、抚慰百姓呢!不如趁势安抚百姓,以表明义军的仁德。”于是以恩德信义抚慰百姓,百姓都心悦诚服,轮流不断相互转告,都恢复原来的生业。宇文泰听闻此事,对赫连达表示赞许。

不久,宇文泰消灭侯莫陈悦,加任赫连达为平东将军。宇文泰对众将说:“清水公(贺拔岳)遇难之时,各位命悬贼手,即使想来报告,也无路可走。杜朔周冒着万死一生的艰险,远远赶来见我,最终得以共尽忠节,报仇雪耻。虽然是借众人的力量,但实际是依赖杜朔周的功劳。有功劳而不给酬谢,凭什么来劝人向善?”于是赏赐给赫连达战马二百匹。赫连达坚决推让,宇文泰不允许。

同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西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对众将论功行赏,因赫连达最先迎接宇文泰,匡复复秦、陇地区,于是进封魏昌县伯,食邑五百户。

北周重要历史事件?

建德六年(577),武帝击灭北齐以后,曾在原齐都邺城多次向佛僧讲说尊儒罢佛的意义,但是遭到激烈的对抗。

武帝终于下令在原北齐境内彻底毁佛,佛经被焚,四万佛寺充公,三百万佛教徒还俗。

这一行动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灭佛”帝王之一。不过,总的说来,武帝之“灭佛”尚属温和。

他并未坑杀僧尼,只是令其还俗为编户;亦未捣毁佛寺,只是赐给王公;甚至对于知名的高僧,还量才录用,委以官职。

此外,他旨在“三教融合”,建立“通道观”便是明证,即希望以儒学为治国之本,同时吸取佛、道二教之长,作为“安国乐民”的思想武器。

就其本意而言,并无不妥之处;就其效果而言,也于国于民有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