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下场,年羹尧之死是咎由自取

天美资源网

年羹尧的下场,年羹尧之死是咎由自取?

既然题目问的是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那么我们就抛开历史讲剧情,毕竟历史那东西是胜利者写的,真实性还是要打问号的!

在《雍正王朝》中要说谁最心狠手辣,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年羹尧,尤其是他血洗江夏镇,还有就是在西北的“断手”风波,以及射杀富宁安。

年羹尧的下场,年羹尧之死是咎由自取

而且年羹尧也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至死都不肯向雍正帝服软,可是为什么真到了临死前,又为什么大哭不止呢?

而且他的死是咎由自取还是雍正有意为之呢?

一、

雍正帝对年羹尧下手:

前面一期也讲过了,雍正帝对年羹尧下手,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杀了孙嘉诚!

一方面是年羹尧在西北有点无法无天,回京以后又处处表现了功高盖主,更重要的原因原因在于他对执行新政的态度上。

其实雍正帝本身也是一个阴冷之人,他的用人标准也与其他人有所不同:

雍正帝用的人大都比较怪异,比如不按常理出牌的李卫,大字也不识几个,却能做到封疆大吏;比如在府邸时期的邬思道,他可是一个戴罪之人,性格又比较孤傲;比如田文镜,刚硬正直,却又缺乏人情味,性格孤僻;比如刘墨林,单是一个曾经逛妓院的前科,就会被很多官员所不耻……

但他们跟年羹尧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对待新政的态度上不同,前者都是坚决支持雍正帝的命令的,但后者却走着走着就变了味。

而雍正帝之所以能让年羹尧做到大将军,这也跟他自身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虽然他残暴地血洗江夏镇,但毕竟给老四胤禛立了功;虽然他也巴结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但关键时刻还是站队老四胤禛;虽然他在西北铺张浪费,大开杀戒,但毕竟最终打赢了仗。

如果他能悬崖勒马,在西北大力推行火耗归公和整顿旗务的新政的话,即使杀两个孙嘉诚也没有关系。

但他偏偏在这时跟雍正帝站到了对立面。

众矢之的的年羹尧:

有人说不对啊,年羹尧其实是被众臣弹劾而死啊?

其实大家都错了,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雍正帝从来不会因为某个或者某伙大臣的意见,就改变自己的做法,不管是他还是雍亲王的时候,还是他已经成为了雍正帝了之后。

比如他奉命追缴户部欠款,请问他什么时候听进去过某某大臣,甚至亲兄弟们的意见?他当上雍正帝以后,再次追缴户部欠款,自己头脑一热就非要封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那时候有没有听过众臣的意见?后来他执意要砍死诺敏和张廷璐的时候,可是有众多大臣跪求饶命哦。甚至最后众臣弹劾田文镜,他还不是砍了几个带头的。

所以,众臣弹劾年羹尧,根本就不能左右雍正帝的想法。

也就是说,年羹尧的死,跟众臣弹劾不弹劾基本没有什么必要联系!

除了年羹尧拒不执行新政以外,还有几件让雍正帝寒心的事:

比如之前的暗地里联系老八胤禩一伙,暗地里独吞江夏镇的财产,当然这些只会让雍正帝反感,还不至于要命。更重要的是回京的态度上,让雍正帝处处感觉别扭,尤其是大殿上的“卸甲”一事,让雍正帝心中着实不是滋味。

但不管怎么说,雍正帝也并不是完全不念旧情,他撤掉了年羹尧的大将军职务,只是希望年羹尧有所收敛,如果他能迷途知返,到杭州将军位上及时认错,也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三、

年羹尧要不要杀?

年羹尧到了杭州将军位上,仍然不知悔改,还是铺张浪费,吃饭要吃菜心,睡觉要翻牌子。

这也让朝中盼他早死的人,不停的给雍正帝上折子。其实雍正帝也在犯愁,到底杀不杀年羹尧?

他也不止一次的问身边的大臣:

“年羹尧真的该死吗?” “他们为什么一定要逼着朕杀了年羹尧呢?”

他之所以不愿意杀年羹尧,当然有他们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雍正帝不想给人们留下“鸟尽弓藏”的口实,因为这样的口实正是老八胤禩一伙想要的。

别忘了年羹尧死了之后,伯伦不归的酒楼就出现了一群旗人大爷,尤其那个那大爷,从两个大将军一个被罚去守陵,一个被赐了自尽开始谈起,竟然扯出了雍正帝是篡位的谣言。

这正是雍正帝最怕的事情,可以说如果不杀年羹尧,这个谣言可能不会传的这么严重!

但是年羹尧这个家伙又不知道收敛,这让雍正帝非常为难,最终还是张廷玉的一句话点醒了雍正帝: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的圣德就会遭到玷污!”

是啊,一个具备九十二条大罪的人还能这样潇洒地活着,雍正帝你自己拿主意吧!

四、

年羹尧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也有雍正帝宠爱的成分在里面,在老四胤禛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第一次去江南赈灾,年羹尧委婉的提出要到京城任职,老四胤禛一拍脑袋,准了;年羹尧血洗江夏镇,老四胤禛说出了天大的事给他兜着;年羹尧要带李卫走(虽然是计谋,但在年羹尧看来,觉得是自己的面子)老四胤禛准了;年羹尧要当陕甘总督,给老四胤禛洗了洗脚,又准了;年羹尧杀富宁安,雍正帝准了,年羹尧杀押粮官(雍正帝准女婿哈庆生),雍正帝也默许了,年羹尧要年选,雍正帝也批了……

如果,雍正帝能像对待李卫一样,像及时制止了李卫找妓女的行为一样约束一下年羹尧,他也不至于落到最后飞扬跋扈境地。

年羹尧即使到了最后关头,仍然想赌一把,只不过他心中也知道自己赌赢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他派师爷送走了自己两个怀孕的小妾。

其实师爷说的是对的,只要年羹尧跟皇上服个软,或许能活命,但是年羹尧没有这样做。

他压根不信雍正帝会真的杀了他,他赌的筹码,一个是自己跟雍正帝的感情,另一个则是雍正帝的骂名。

直到后来他跟小牧童下棋的时候,突然就想明白了,他下棋的对手不是皇上,也不是百官,而是新政。

他输给的不是雍正帝,也不是他们之前的感情,更不是百官,仍然是新政。

而百官以为杀了年羹尧,也是在换种方式抵制雍正帝,抵制雍正帝的新政!

等到最后见到了李卫,听完了圣旨,年羹尧坚强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没有忍住,从而大哭了起来,顺便把象征主仆情谊的佛珠托李卫转交雍正帝。

因为,他知道,他最终消耗尽了他跟雍正帝之间的感情。

其实,从古至今,带兵打仗太强的将军,往往下场都不怎么好,或许是一个魔咒吧!

最后再次用小牧童的歌结尾:

“牛儿牛儿为谁忙哟,忙完春耕忙秋粮,风霜雨雪它不怕,摇着铃儿走四方……”

既然选择了当牛,那么早晚有被宰的那一天,那也就谈不上咎由自取或者是有意为之了,这成了必然结局,想必年羹尧也知道的,不然的话,也就不会能轰轰烈烈过一天算一天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的小妾们最后都去哪里了?

《雍正王朝》年羹尧的十几个蒙古小妾很让人印象深刻,他也是因为贬职后还带着她们在太后服丧期招摇过市,被雍正一撸到底。

在热播的清朝历史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除了文治武功的雍正皇帝之外,还有一个对清朝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的人,那就是年羹尧,人称年大将军。人们也在其他清宫剧中接触过他,他被描写成了一个藐视皇权,飞扬跋扈的权臣,但是历史却并非如此。

年羹尧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雍正的府中当差人,替雍正办理大大小小的事务,成为了雍正早期最依赖的手下。年羹尧也因此获得重视,赐给他兵权掌管一方治安。

在镇守青海的时候,蒙古人不断地向年羹尧献媚,送上了数不清的财宝和美女,希望年羹尧能给他们马匹和武器,有的王爷甚至把自己的亲生女儿也送给了年羹尧当小妾。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年羹尧就收藏了十几个蒙古的小妾,悠哉悠哉地享受着腐化生活。

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全被雍正看在眼里,皇帝最后忍无可忍,彻查年羹尧的全部罪行并给予他赐死待遇。但是年羹尧的家人全都活了下来,只有一个儿子被皇帝处死了。

那么年羹尧从蒙古人那里收藏来的小妾们都去哪里了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一,被送回蒙古了。

这些小妾全是从蒙古过来的,而满清和蒙古几十年来就像是亲人一样,雍正肯定不会让这些女人失去以后生活的保障。既然他没杀掉年家其他的人,也一定不会难为几个没什么威胁的弱女子。把她们送回蒙古的话还能增加两族之间的友谊,雍正这样做的几率是很大的。

二,逃走了。相传年羹尧在赴死之前曾经把自己最信任的仆人叫到身边,给了他很多的钱让他带着已经怀了孕的两个蒙古小妾逃出去,为的就是给自己家留一个命根子不至于灭族。这个仆人一辈子忠心耿耿,在这么紧要的时刻一定会为了年家着想,带着两个蒙古夫人逃出清朝的地盘。

三,自杀了。古代的时候人们最注重的就是气节,有的人宁可自杀也不愿意面对要到来的刑罚。年羹尧死前认为雍正一定会杀光自己的家人。他平时对自己的妻妾们恩爱有加,一定不舍得让她们被人杀掉,与其受尽折磨还不如自己了断生命。所以年羹尧一定会给她们自尽的机会,这或许也是为了死后能在阴间再次相聚吧。

四,被卖掉了。古代皇帝抄家的时候,经常把罪犯家里的男女都抓走当壮丁和妓女卖掉,不仅是为了警示其他的人不要犯罪,还能够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这种做法下,受伤害最大的其实还是年家自身,谁能想得到原本显赫的生活也得落到这样的下场。年羹尧势力盛极一时,但是他不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日渐跋扈才是雍正决定杀死年羹尧的主要原因。

即便是朝廷不来收拾她们,年府不见得能够容纳她们,老爷不就是毁在你们的身上?这十几个小妾大多没有子嗣,在年府中肯定没有地位,被年府打包处理的可能性极大。

看来,做人还是要懂得明哲保身,留有余地,不然,就会像年羹尧一样落得这么悲惨的下场。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如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那样跋扈吗?

历史上的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是有的,但并没有到像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那样,雍正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年羹尧不下马叩拜的地步。不过年羹尧的跋扈,也是他从位极人臣沦落到自尽身亡的重要原因。

年羹尧生平简介

年羹尧的出身并不像《雍正王朝》中所描写的那样,是从雍亲王胤禛府上走出来的包衣奴才。他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年遐龄,历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这么高的官职,在当时的汉人中并不多见。

年羹尧自幼饱读诗书、学识渊博,21岁便高中进士,几年后便升迁为内阁学士。30岁时,年羹尧便升任为四川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年纪轻轻便得康熙皇帝的格外赏识和破格提拔,这足以证明年羹尧却有真才实学。

此后,年羹尧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在西南、西北地区屡建军功。在他42岁时(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亲赐年羹尧弓矢,并升任他为川陕总督。年羹尧在康熙时期的权利地位达到顶峰。

由于年羹尧为雍正皇帝顺利即位立下了不小功劳,所以在雍正即位初期,年羹尧备受皇帝的器重,与雍正皇帝的亲娘舅隆科多,并称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

雍正元年,年羹尧被授予抚远大将军,平定青海发生的罗布藏丹津叛乱。半年后,大获全胜,年羹尧“年大将军”的威名从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对于此次战事的胜利,雍正皇帝十分高兴,晋升年羹尧为一等公,并给予各种恩宠。

而这最终使得年羹尧渐渐地飞扬跋扈,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结果被雍正皇帝忌恨。雍正三年,朝廷开列年羹尧九十二条大罪。同年十二月,年羹尧在狱中自杀身亡,享年47岁。

年羹尧跋扈的表现

在雍正时期,年羹尧的跋扈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平定了罗布藏丹津叛乱之后。据史书记载:

年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

年羹尧尧在边疆时,蒙古的王公见到他必须行跪拜之礼;在他返京的途中,他还命令直隶总督、陕西巡抚等地方高级官员跪道迎送;到京后,王公以下的官员跪接,年羹尧坐在马上看都不看一眼。

这些雍正皇帝都可以忍受,真正让年羹尧失宠的原因是年羹尧忘了君臣之礼。在雍正皇帝面前,年羹尧的态度十分骄横,这让雍正皇帝感到十分的不爽和担忧。加上年羹尧结党营私、贪敛财富,使得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急剧减少,不久后便获罪自尽。

年羹尧跋扈的原因

纵观年羹尧的一生,他在仕途上可谓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正是由于这种仕途之路过于平坦,才使得年羹尧没有经历过官场上的挫折,让他没有真正的领悟到为官之道、君臣之礼。

太容易到手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过于珍惜。对于年羹尧来说,官职禄位便是如此。

从另一方面来说,雍正皇帝的过分宠信也是间接导致年羹尧嚣张跋扈的重要原因。

年羹尧虽然长期作为封疆大吏,但是他却能够直接上书参与朝政,如内外官员的优劣、民生吏治的兴革等。在重要的官员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皇帝经常和年羹尧商量。不仅如此,雍正皇帝还对年羹尧的家人关怀备至,各种奇宝珍玩、珍馐美食,时时赏赐。

由于雍正皇帝的过分宠信,年羹尧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和雍正之间本应该是君臣、主仆的关系,到后来俨然成了朋友的关系,这种超越了界限的友谊,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下必然难以善终。

不过这也可能是雍正皇帝的“糖衣炮弹”!

年羹尧功高震主,雍正皇帝可能想除之而后快,但是无罪而擅杀有功大臣,雍正皇帝不想背负着史笔如铁的千古骂名。所以只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年羹尧得意忘形,做出很多错事,最后罗列罪状,将其除掉,这样才不损害自己一代贤主之名。所以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圣心难测”,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这样演的原因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年羹尧得胜回朝,雍正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年羹尧在马上俯视雍正、没有下马参拜、态度十分跋扈。这桥段在正史中是没有的。电剧中这样演,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用这种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增强影视剧的表现力,让观众大呼过瘾;

二是这部剧本来就是突出表现正派的雍正皇帝,以这种视角来写年羹尧,让人们觉得他最后的结局是咎由自取,与皇帝和其他人无关。不损害雍正皇帝的个人形象。

若木语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正如雍正皇帝给年羹尧的这道朱谕上所说的那样:为人臣者,每时每刻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谨守君臣之礼,跋扈专权,遭君主忌恨后,必然不得善终!

【文/若木 图/网络】

(关注@若木小记 ,为您分享更多精彩!)

为什么雍正要杀年羹尧?

年羹尧其实罪不至死,他最大的问题在于,被一个利益集团给“裹挟”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年党”。

年党的形成,可以从雍正登基的第二天说起。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他留下的传位遗诏被九门提督隆科多当朝宣读,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帝,但雍正坐上皇位,并不意味着坐稳皇位,因为九子夺嫡留下的权力隐患,雍正还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位于西北的大将军王胤禵。

为了瓦解胤禵的威胁,雍正迅速下令让贝子延信接管胤禵的领兵大权,然后让胤禵回京。

在表面上,雍正安排的是延信,但实际上,雍正已经和年羹尧通气了,等胤禵老实回到京城,那么年羹尧就会成为雍正在西北事务的代理人。

雍正元年五月,雍正正式下令,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四省的所有事务都交给年羹尧负责,然后又将延信的将军职务免除掉,这让年羹尧成为了西北地区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五个月后,年羹尧正式接过胤禵在西北的所有军权,成为抚远大将军。

之所以雍正要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来拔升年羹尧,本质原因就是,他也要给年羹尧时间来拉拢“朋党”。

朋党,这是一个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词汇。

胤禵作为康熙的儿子,地位崇高,在西北事务中有着很高的权柄,而康熙当年为了提高西北平叛的效率,下旨让胤禵负责一部分的“税饷自负”,也就是说,胤禵可以自主在西北地区将税收作为军费使用,不需要再送回中央。

事实上,这部分特权不是专门给胤禵的,而是针对西北事务特设的一个特权。

而这种特权必然衍生出相应的利益群体,因为这是任何政治体系内部都会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胤禵的“大将军王党”就出现了。

所以年羹尧取代大将军王,本质就是自己建立新的利益集团,从而完全全面的替代。

严格来讲,年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雍正不可能不懂。

可如此一来,问题又出现了。

因为雍正本身就是一个反贪思想极强的统治者,康熙时代留下的烂摊子已经让大清不堪重负了,所以大清的中兴,肯定是建立在政治经济环境的清洁上的,这就形成了年羹尧和雍正难以调和的矛盾。

那么又有人说了,雍正避开年羹尧不处理他,那不就行了?

其实雍正确实可以这样做,但雍正当时的权力并不稳定,八爷党和十四爷党仍然势力庞大,雍正在雍正二年的时候、还曾被八爷党逼得喊要“退位”,假如大家都喜欢八爷当皇帝,那就把皇位让给八爷算了。

这肯定是故意打压八爷党的话,但背后体现的形势严峻不是假的,所以雍正万万不能做一个“表里不一”,手段双标的皇帝。

另一方面,年羹尧也开始飘了。

首先,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子,他的妹妹年氏还是雍正十分宠爱的妃子,有着亲戚关系的加持,年羹尧注定有些飘飘然。

其次,年羹尧三十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四川巡抚,他是整个大清历史中,为数不多在而立之年就成为封疆大吏的人物,所以年羹尧的“轻狂”绝对还存在行事风格中。

特别是年羹尧他还真的有能力,在平定西北的事务中,年羹尧表现得比胤禵更出色,年羹尧积极疏通各方关系,和岳钟琪在西北西南地区立下大功,要知道,一切的嚣张跋扈,都需要事实来支撑,而年羹尧,他就存在着这种足以支撑他飘飘然的事实。

在年羹尧平定了西北的叛乱后,雍正感到非常开心,于是在朝廷大肆称赞年羹尧,声称年羹尧是自己的恩人,年羹尧虽然得封一等公,但荣誉比起亲王都还要耀眼,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年羹尧迷失了君臣之心。

毕竟雍正天天把恩人挂在嘴边,就他这么考验官员,没人经得住。

于是年羹尧开始“过界”了。

他做得最不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人在西北,却干涉官员安排。

按理来说,西北西南这一块地区,如果年羹尧想要彻底话事,那么雍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年羹尧也就能做到了,但年羹尧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不仅要掌控西南西北地区的事务,就连北京的官员任免,他都要横插一手。

年羹尧经常给雍正上书,上书的内容大多都是他想安排哪些官员晋升,又或者是安排到哪些位置,而且上书的姿态还有点颐指气使,一时之间,都分不清谁是皇帝谁是大臣了,年羹尧的这种行为让雍正感到非常不满,但雍正一开始还是容忍了。

渐渐地,朝中的一些官员都变成了“年党”的人,比如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维钧,他在成为直隶总督之前,就是年羹尧的心腹,而年羹尧所推荐的官员,在朝中变成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让一些大臣不安,同样也让雍正不安,所以有大臣不怕死地戏称到,这叫“年选”。

此年选并非是如今电商卖货的那个“噱头”,而是指当时年羹尧所选的官员,雍正都几乎照做地执行提拔,说白了,就是嘲讽雍正没主权。

年羹尧之所以这么做,毋庸置疑是被裹挟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他飘了。

而年羹尧做的第二件错事,就是他在担任了川陕总督期间,大搞贪腐之风,导致大清朝出现了政坛上的风气割裂。

彼时的西南西北贪墨军饷的事情层出不穷,而东边的中原以及京城却是被雍正限制得死死的,压根不得一丝贪污的情况出现。

这就造成了一种很扭曲的现象。

雍正把身边的人打压得惨不忍睹,可他的大舅哥年羹尧却在西北反其道而行之,这就让本身对雍正有意见的八爷党纷纷抨击雍正,雍正也不止一次传诏给年羹尧,希望年羹尧多为他考虑一下,在西北西南也把贪污风气给纠正了。

可年羹尧怎么可能停下,这不只是年羹尧的问题,而是年羹尧此前为了翦除胤禵所留下的执政阴影,翦除阴影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利益输送,说白了就是贪污行贿,而这些贪污的钱,正是这几个省份的粮税。

所以说,这是整个“年党”的问题,年羹尧已然在西北地区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们都怕雍正的反贪新政,一旦出现了什么差错,说不定就会走上不归之路,那么年羹尧的地位就是来自于他们的拥护,于情于理,年羹尧都要保下他们。

这种分歧,直接形成了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雍正静下心来的时候,他会发现,这年羹尧的问题也确实太多了,一方面在朝廷横行霸道,都敢让蒙古郡王下跪迎接他,一方面敢以远在西北之身,直接操控朝政,所以年羹尧再这么下去,迟早会反噬雍正。

而年羹尧变成这个样子,雍正要负最主要的责任,年羹尧的不可挽回,是雍正毫不节制的夸赞造成的,在清朝这种君臣环境中,本来君主对官员的随意示好都会让官员恨不得当场抛头颅洒热血,更别说像雍正和年羹尧这样的组合,简直可以说是十分出格。

不过,雍正可不是脸皮薄的人,他夸奖年羹尧是他恩人的时候有多那么深情,那么责令年羹尧离任川陕总督的时候就有多么咬牙切齿,当年羹尧知道了岳钟琪要代替他成为新的川陕总督那一刻,年羹尧直接哭了,他才幡然醒悟,雍正这是恨他了。

雍正让年羹尧去杭州担任将军之职。

这本身就等于是贬官了,而且之所以让年羹尧到杭州,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控制,事实上,雍正在一开始还是没想着彻底毁掉年羹尧,因为年羹尧的妹妹年氏是雍正最爱的女人,当时年氏已然病重,她连连求情,让雍正放年羹尧一马,雍正为情肯定是答应年氏的要求,

只不过年氏在不久后便去世了,这件事导致雍正对年家的感情直线下降,正式下了决心要除掉年羹尧。

其实年氏曾为雍正生下儿子,这个孩子一度被认为是大清的皇储,谁知道他竟然早夭了,假如年氏的孩子不早夭,年羹尧就未必有事,年家也一定不会出事。

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

雍正三年七月,人在杭州的年羹尧被不断降职降爵,到了九月,年羹尧的所有官爵都被免去,后来年羹尧被逮捕,押入刑部大牢,被抓之后的年羹尧反而有点浑然不怕的姿态,他似乎笃定雍正不敢动他,在牢里还谈笑风生,直到年氏去世,过了不到半个月,雍正直接下令,清点年羹尧九十二项大罪,择日处斩。

在最后,雍正又以年羹尧曾经立过功的原因,特赐年羹尧一个体面的死法,那就是让年羹尧自尽,身负九十二项大罪,根本没有反转的余地,他只能听从雍正的话乖乖受死。

一代名臣年羹尧,就这么被这个将他当作恩人,而且口口声声挂在嘴边的皇帝杀死了,年羹尧的死,说不上无辜,但要说雍正就是绝对正义的,那也是完全不对的。

其实回顾雍正解决掉年羹尧的种种细节,雍正这个人的心机很重,城府更是深不可测,他知道年羹尧的班底强大,于是早早策反了年羹尧的支持者,基于大清至高无上的皇权背景,雍正成功了,弹劾年羹尧的奏疏中,就有直隶总督李维钧的一份。

所以年羹尧最后未必是愿意乖乖受死的,雍正把他的势力都翦除得七七八八了,年羹尧自知翻不了天,最终才放弃了。

而年羹尧事件,可以说是整个清朝最独特的一件“权臣”事件,因为雍正最初的“低姿态”还有年羹尧的汉人身份,这都是让所有人想不到的,但年羹尧的结局,也是大清为数不多悲惨结局,而雍正说到底也是对年家留情了,并没有彻底除掉年家,年羹尧的哥哥后来还是官复原职了。

假如年羹尧能在反贪和摊丁入亩的政策上支持雍正,那么年羹尧必然会成为雍正时期的名臣,并且流芳百世,地位比起田文镜和李卫都还要高。

只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而已。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华妃为什么不找皇上对质而是直接死心撞墙了?

华妃才不肯就死呢!她对皇上心存幻想,是甄嬛的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华妃生无可恋,触柱而亡。

年羹尧被杀,年家彻底完了。曹贵人的揭发,也让华妃娘娘变成了年答应。华妃把这一切都归结到甄嬛身上,她让肃喜火烧碎玉轩,想烧死甄嬛。小允子早就发现了鬼鬼祟祟的肃喜,单等他纵火时,甄嬛“火上浇油”,让火势更大,眉庄更是故意把胳膊烧伤。

年世兰这一下罪无可赦,皇上说赐死年答应,由皇后全权处理。皇后准备了白绫、毒酒、匕首三样,让年世兰任选一样。

苏培盛带着这三样东西来到冷宫,说奉皇后娘娘的懿旨让小主任选一样。

华妃:没有皇上的圣旨我绝不肯就死,皇上能亲口下令杀了我兄长,还怕再下一道旨意给我吗?

苏培盛:任何有关小主的事,皇上都不想听到!

华妃:皇上就厌恶我到如此地步吗?去请皇上的圣旨,我等着!

甄嬛让苏公公先缓一缓,她和年答应告别,苏培盛出门候着。

甄嬛:你知道皇上为什么厌恶你吗?

华妃:皇上从来都没厌恶过我,皇上从前很宠爱我,就算我犯了再大的过错,他再生气,也不舍得不理我太多久!

甄嬛:皇上为什么喜欢你,你知道吗?就因为你的美貌,可宫中从不缺美貌的女人。

华妃:你是说我是年羹尧的妹妹?可端妃也是将门之女。

甄嬛:其实你自己心里都清楚,何必要自欺欺人!

华妃:你胡说,皇上怎么会对我没有真心?

甄嬛:或许有吧!可即使有,你和年羹尧跋扈这么多年,这点真心早磨没了!

华妃自顾自说着她当初进王府,皇上如何宠她,带她骑马打猎,有孕后开始很高兴,后来突然不高兴,端妃给她端了一碗安胎药,她的孩子就没了!

甄嬛:你的孩子没了,就要拿我的孩子陪葬吗,他在我的肚子里才四个月大,你就要置他于死地!

华妃:我没有要杀你的孩子,是你自己不中用,才跪了半个时辰就小产,你保不住自己的孩子何苦要来怪我。我是恨皇上专宠于你,有你在皇上就不在意我了,我不想再从天黑等到天亮,我是让余氏下毒杀你,可我从没想过要杀你的孩子。

甄嬛:你没有,就算你不是有心的,可若不是你宫里的欢宜香,我怎么会只跪了半个时辰就小产?

华妃喃喃:欢宜香,欢宜香,不可能,绝不可能……

甄嬛:你知道为什么你小产之后再没怀上孩子?你知不知道那欢宜香里有大量的麝香,你用了那么多年当然不会再有孩子了!

华妃歇斯底里:你信口雌黄,那香是皇上赐给我的!

甄嬛:若不是皇上的旨意,怎么会没有太医告诉你,你体内有麝香,且不说你多年不孕,就连你当年小产也是皇上的旨意,端妃那碗安胎药只不过是替皇上担了虚名而已,你灌端妃再多的红花也换不回你的孩子!

华妃几近疯狂:为什么?为什么?

甄嬛:因为你是年家的女儿,皇上对你早有戒心,他不会让你生下有年世血脉的孩的。

杀人不过诛心,年世兰深爱的男人原来从未对她有真心,而且欢宜香的秘密还有端妃送安胎药的事,甄嬛知道的一清二楚,人家是无话不说的夫妻,自己算什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年世兰最后一次喊皇上: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哇!一头碰死在柱子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