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异人和芈月什么关系,战国最出色的三王秦孝公赵武灵王秦昭襄王?
谢邀!瞌睡家开始讲故事了!
赵武灵王与大秦的恩恩怨怨从年代上来说,秦孝公(前381年-公元前338年)比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早一代,赵武灵王出生后第三年秦孝公去世,赵武灵王又比秦昭襄王早一代,赵武灵王继位的第二年(前325年)秦昭襄王出生。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时期横扫六国,国威和势力一直不断壮大。但是中间也小受挫折,秦孝公之孙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浪荡到洛阳被大鼎砸死,秦国宣太后和惠文后因新国君的人选展开明争暗斗,也各有支持者,秦国宫室眼看就要迎来一场血斗。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我们在《芈月传》里看过,秦武王继位后惠文王后把芈月母子赶到苦寒之地的燕国做人质,从史书上来看,芈月应该没有去。秦武王死后,芈月想立的是泾阳君公子芾,传说中是她和义渠君生的孩子,根本没想起远在燕国的公子稷。而在这五年前也就是前312年,赵武灵王帮助燕国打败齐国平定子之之乱,又从韩国迎回做人质的公子职扶立为燕王,也就是燕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燕昭王。燕国对赵国自然是有求必应。赵武灵王凭借强大的国威强力干涉秦国内政,派出军队把公子稷从燕国送到秦国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赵武灵王存扶秦存燕一时风头无两。
嬴稷母子被赶到燕国
前309年,赵武灵王禅位赵惠文王赵何,继而又要求秦国任命在秦国的赵国人楼缓为相。当时的秦国刚打败楚怀王不久,国力已经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碍于面子同意了赵武灵王的要求。当时赵武灵王已经把自己的称号改为主父,才四十来岁年富力强,绝对不是《芈月传》里那个样子。赵主父一时心血来潮准备扮成一个侍卫和楼缓使团一起入秦窥探。楼缓使秦期间,赵主父与宣太后和秦昭襄王都见了面,还聊了几句天,等到秦王回过味儿来赵主父早就跑回赵国去了。从此秦国对赵国颇为忌惮,不敢与赵国挑战。而秦国在楼缓的主持下,一直与赵国保持友好关系。
秦昭襄王与五国伐齐巧的是秦孝公和赵武灵王的继任者谥号都是“惠文”,能称得上“惠文”的绝对不是昏君,但在武功上就差点意思了。赵惠文王四年,不可一世的赵主父和老成谋国的肥义双双死于“沙丘之变”,投机家和野心家李兑上台,就是《芈月传》里跟魏冉争陶邑的家伙。只顾眼前利益的李兑主张放弃传统的友好国家燕国和秦国,准备连齐抗秦,真实原因是那位后来被挑了脚筋的齐闵王忽悠李兑一同攻打宋国,许诺灭宋之后将富饶的陶邑送给李兑。李兑一心一意破坏和秦国的友好关系,还派人离间,让秦襄王免了楼缓的相位,原本对赵国忠心耿耿的楼缓从此与赵国成为死敌。
赵主父身死沙丘宫
当时的秦国已经多次大败魏国和楚国,已呈“虎狼”之势,东方各国已经有了合纵抗秦的意思。但是燕国为了报仇,让苏秦潜伏齐国十几年要败亡齐国,一直忽悠齐国作死与周边三晋逐渐成了死敌,合纵抗秦就没了基础。最终在秦国新任宰相魏冉的努力下,齐秦两国好的快穿一条裤子了,来了个“东西称帝”。双方约定,秦国默认齐国吞灭宋国,齐国默认秦国占领魏国安邑。非但如此,秦齐两国还准备请其他国家一起来个五国伐赵,瓜分赵国。好在晓得唇亡齿寒的燕国派史上第一大忽悠苏秦把这事儿搅和黄了。因为差点折腾亡国,赵惠文王对李兑也彻底没了耐心,李兑迅速被罢官撤职。
乐毅伐齐
其实宋国周围的赵国和魏国绝对不甘心让齐国独吞宋国,齐国前两次对宋国用并皆因为赵魏的干涉而失败,直到第三次齐闵王才真正占领了宋国。此时秦昭襄王对齐国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秦国到处忽悠把齐国塑造成了“虎狼之国”的形象,燕国本来就跟齐国有仇,赵魏一直在跟齐国打仗,韩国是秦国小弟,除了楚国态度暧昧之外,前284年,秦燕三晋五国联军在燕国乐毅的率领下于进攻齐国,“尽下齐城七十二”,齐国差点因此亡国,齐闵王最终被挑了脚筋死在了楚国间谍手里。
秦昭襄王与和氏璧我们都听过和氏璧的故事,就发生在五国伐齐的第二年。秦国打完齐国之后立即恢复了虎狼本质,立即进攻秦国的传统敌国魏国,一直打到魏国国都大梁才算凯旋。趾高气扬的秦昭襄王会见了赵惠文,命令赵国献上和氏璧,还假惺惺的许诺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惠文王害怕也落得个魏国的下场,不得不乖乖的派蔺相如送上和氏璧。我们都觉得蔺相如有智慧又勇敢,完璧归赵挺厉害的,我们不知道的是,秦昭襄王恼羞成怒,在第二年就随便找了个理就攻打赵国,一直打了好多年,夺取赵国多座城市,斩首数万,蔺相如和廉颇也没办法,赵惠文王也只能忍气吞声。
蔺相如完璧归赵
直到前279年,因为秦国要战略进攻楚国,为了防止赵国在背后偷袭,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相约在渑池讨论和解的事情。席间秦昭襄王几次想在气势上压倒赵君,要欺负欺负赵国,都被不要命的蔺相如找补回来了。不要说廉颇看不上蔺相如,我都看不上就会耍嘴皮子的蔺相如,秦国忌惮的是赵国胡服骑射的余威和势力尚在,而不是一个只会逞匹夫之勇的蔺相如,蔺相如就像是晚清的李鸿章,再有骨气也挽救不了国力的颓败。渑池之会的结果是,国力开始走下坡路的赵国只能委屈接受秦国的请和,眼睁睁看着秦国攻打楚国、魏国。从此,赵国只能给秦国当小弟,再无翻身机会了。
秦昭襄王与长平之战赵惠文王算的上守城之君,赵国在他的带领下有惊无险的着实过了几年好日子。秦国和赵国虽然一直小有摩擦,但是秦国的战略目标一直都是魏国和韩国,一时半会儿还不想与相对较强的赵国决战。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把韩国切为两段,韩国准备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平息战争。但是上党的郡守听有骨气,宁可降赵也不降秦。而此时赵惠文王已经去世,上台的是年纪轻轻的赵孝成王,赵国管事儿的是名闻天下的平原君赵胜,这两位都是见利忘义的主儿,乐的接收广阔的上党郡。
长平之战
明眼人都知道秦国不会甘心血战得来的土地白白被赵国战去,而且赵国也的确没有实力抵抗秦国守住上党,上党降赵后秦国立刻转而攻打赵国,赵将廉颇与秦将王龁初步接触就大败而归,退守赵国西部的门户长平,上党在赵国手里没有几个月就迅速失去。秦国因此把战略目标转向赵国,准备搞一次大决战。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军,廉颇只能固守长平,而且也是败多胜没有。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用赵括替换廉颇,而秦昭襄王暗地里以白起替换了王龁,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赵国被坑杀四十五万,从此沦为边缘弱国。
赵括纸上谈兵
趁胜追击的秦昭襄王后来兵败赵都邯郸城下,成了他一生中少有的挫折,但这不影响他的丰功伟绩,在秦昭襄王晚年,楚国逃跑到了东部淮河流域,魏国称臣,韩国入秦朝见,赵国一直躲在一边瑟瑟发抖,齐国苟延残喘,燕国可以忽略不计,连名义上的天子周王都被消灭了,天下已经没有人能阻挡秦国的脚步。
战国第一牛人秦昭襄王在我看来,战国第一牛人非秦昭襄王莫属,他把东方六国包括周朝廷挨个揍了一遍,而且是那种彻底打服打废的节奏,后来的秦孝文王、秦庄襄王都是短命之君,真正接替秦昭襄王统一大业的就是秦始皇了,秦始皇继位的时候就像是我们玩红警到了后期,就剩下收拾残兵了。
大秦昭襄王
秦国能够统一六国,我觉得有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从秦孝公开始秦国公室就没发生过争权夺利的内斗,而东方六国包括鲁国、宋国之类的小国的君位几乎少有和平交接的,尤其是赵国,在最鼎盛的时候因一次沙丘之变而沦为二流国家,国家实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政变中消耗掉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就在于秦昭襄王的寿命,秦昭襄王坐了56年王位,他当政期间,赵国经历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三代国君,在当时也只要废物天子周赧王能与之相比了,面对一个长寿国君带领的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和强盛的秦国,东方六国肯定是没戏的了。
相比之下,赵国在赵武灵王期间的强盛只能算的上短暂中兴,他的失败是必然的。赵武灵王虽然凭借一己之力让赵国国力达到巅峰,但是他并没有创立一个稳定和强大的制度让赵国能保持住这种实力,所以我认为赵武灵王甚至都比不上秦孝公。
秦始皇和芈月是什么关系?
秦始皇和芈月的关系芈月,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在历史上,芈月是个牛气冲天的人物。因为自她开始,往下四代,她孙子的孙子(玄孙)就是我国帝王界著名的带头大哥——秦始皇嬴政。没错,芈月正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秦始皇的爷爷的奶奶,也就是秦始皇的高祖母。
秦王嬴政是谁的儿子秦王嬴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嬴异人的父亲在位几年?
嬴异人生父是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303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嬴姓,赵氏,名柱,又名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生母是唐太后。秦昭襄王在位时,受封安国君。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被立为太子。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正式继位,册立子楚为太子也就是异人。三日后,离奇去世,谥号孝文,安葬于寿陵,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芈月与嬴政是什么辈分关系?
芈月是秦始皇嬴政的爷爷的祖母。他俩的关系是这样的:芈月与丈夫秦惠文王嬴驷生秦昭襄王嬴稷,嬴稷生秦孝文王嬴柱,嬴柱生秦庄襄王嬴异人,嬴异人生秦始皇嬴政。也就是说,芈月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母。芈月和秦始皇都是战国后期秦国重要的人物,虽然他们中间差了好几辈人,但由于芈月是高寿的人,二者之间的年代距离差并不遥远。在芈月去世仅仅6年之后,她的玄孙嬴政就已经出世。
历史上太后怀孕了该怎么处理?
秦宣太后看着义渠王走进甘泉宫,立即对左右下令:“杀!”侍卫们一拥而上。义渠王望着三十多年的情人,自己两个儿子的妈,流下热泪,鲜血从身体里涌出,他死不瞑目。
秦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
太后可能是新皇帝的亲生母亲,也可能是新皇帝的嫡母,或者对新皇帝有养育之恩的养母。
大多数情况下,老皇帝死后,新皇帝才会登基。因此绝大多数太后都是寡妇。
在传统观念中,女人应该从一而终。太后是母仪天下的表率,按理说更应如此。
可是几千年的历史中,特殊的人物和事件往往层出不穷。
太后怀孕生子并不是新鲜事,太后有情人更是屡见不鲜。
不过,太后怀孕后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有人得以善终,有人却凄惨度日。
一、秦宣太后为国牺牲色相,用美色和权谋灭掉敌国秦宣太后原本是楚国贵族,芈姓。后来嫁给秦惠文王为妾后,被称为芈八子。
八子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不高,位于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后。
可是芈八子为秦惠文王生下了三个儿子,无形中提升了她在宫中的话语权。
秦惠文王死后,经过一场激烈的夺位大战,芈八子的儿子赢稷继位,成为秦昭襄王,芈八子一跃成为秦宣太后。
当时秦昭襄王年少,无法独自处理朝政大事,秦宣太后独揽大权。
孤儿寡母面对纷乱的朝政,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当时秦国的西北方向与义渠国接壤,每次秦国跟其他诸国混战,义渠国总会趁机攻打秦国。
义渠国虽然不大,战斗力却很强,秦国与它正面交锋胜算不大。
于是,宣太后以结盟为由,将义渠王骗到秦国来。
宣太后能够受到秦惠文王的宠爱,生下三个儿子,她的美貌可想而知。
她不过30多岁,正是最有魅力的时候,在加上刻意逢迎,义渠王怎能抵挡得住?
宣太后和义渠王的情人关系保持了30多年,还生了两个儿子。
那么,秦昭襄王不介意自己的母亲如此放浪形骸,给死去的父亲戴上绿帽子吗?
1】宣太后与义渠王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男女情爱,而是涉及到复杂的两国关系
宣太后跟义渠王一起生活了34年,在这个期间,义渠王极少离开秦国。
秦国和义渠国保持了30多年的和平,这使得秦国能够安心攻打其他国家,不必担心后院起火。
2】秦昭襄王年纪幼小,手里没有权力,管不了自己的母亲
对于母亲给他添了两个弟弟一事,秦昭襄王尽管有所不满,不过无力反抗,也是有苦难言。
3】秦国当时民风开放,宣太后本身就是风流彪悍的女人,大家对她的这些行为容忍度较高
宣太后常常说出让人大吃一惊的虎狼之词,比如她曾经对前来秦国求援的韩国使者这样说: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 。今佐韩 ,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战国策.韩策二》意思是我之前服侍先王,如果他把大腿放在我身上,我觉得太沉了。如果他整个身体压在我身上时,我就不会觉得沉,因为这样我也很舒服。没有足够的士兵和粮草,就不足以援助韩国,如果让秦国耗费重金援助韩国,对韩国有什么好处呢?
作为一国太后,在外交场合说这样的话,而且还被记载在史料上,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并不讲究这些礼仪。
秦昭襄王羽翼丰满后,就逼着母亲除去义渠王。
宣太后设计在甘泉宫杀了义渠王,随后秦昭襄王出兵灭了义渠国,义渠国就这样被秦国吞并了。
宣太后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在史料上都没有记载,很可能也被斩草除根了。
不过宣太后的生活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她依旧过着寻欢作乐的生活,陪伴她的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
她晚年的时候很宠爱一个叫做魏丑夫的男宠,秦昭襄王对此睁一眼闭一眼。
公元前265年,秦宣太后安静去世。
二、秦始皇母亲赵姬用享乐与情爱填补空虚寂寞赵姬是赵国邯郸人,她容颜绝美,擅长跳舞。
卫国商人吕不韦来到邯郸后,将赵姬纳为妾室。
当时,吕不韦以一个商人的眼光,认为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是个可以投资的奇货。
因此,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了异人。
异人对赵姬非常宠爱,不久后,赵姬生下了儿子嬴政。
秦赵战争爆发时,赵王想杀死异人泄愤。吕不韦拿出重金贿赂守城官吏,得以脱身,秘密逃回秦国。
赵姬和嬴政没有来得及逃跑,就这样被丢在了赵国,躲躲藏藏地苟活着。
公元前251年,异人被立为秦国太子,将赵姬和嬴政迎回了秦国。
一年后,异人从秦国太子升级为王,史称秦庄襄王。
吕不韦飞黄腾达,升王拜相,权倾朝野。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去世后,13岁的秦始皇嬴政登基称帝,赵姬一跃成为赵太后。
嬴政年少,朝中最有权势的吕不韦和赵太后一起处理军国大事。
两人本来就是旧情人,如今在政治上又互相扶持,很快就有了私情。
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他和赵太后的丑事引祸上身,很想摆脱赵太后。
赵太后虽然是大秦最尊贵的女人,却也是最寂寞的女人。
她对吕不韦索求无度,不肯放手。
吕不韦灵机一动,将在男女之事上天赋异禀的嫪毐推荐给了她。
赵姬得到了嫪毐后,简直如获至宝。日日与嫪毐厮混在一起,把吕不韦抛到脑后。
不久后,赵姬发现自己怀孕了。
为了掩人耳目,赵姬带着嫪毐搬迁到秦国旧都雍地去居住。竟然接连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时间久了,嫪毐飘飘然起来。有一次,他和朝中一位大臣在饮酒作乐,因为酒醉发生了争执,嫪毐怒斥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怎么敢与我争论?”
嫪毐私下还与赵太后说过,如果嬴政去世了,他们的儿子可以继位。
这些话传到嬴政耳中,他勃然大怒。
最终嫪毐被判车裂之刑,五马分尸,连坐宗族。
吕不韦的种种勾当也被揭发出来,被迫服毒自尽。
嫪毐死后,嬴政怒气冲冲地冲入赵太后的寝宫,将她和嫪毐私通所生的两个幼子装进麻袋,活活摔死。
嬴政念在曾经的母子之情上,保全了赵太后的性命,将她软禁在雍城。
相比宣太后,赵太后的命运显然凄惨得多,原因如下:
1】赵太后与吕不韦、嫪毐的私通,都是因为自身的需求,对大秦政权毫无帮助。嬴政感觉到的只是耻辱和羞愧。
2】嫪毐野心膨胀,最初打算让自己和赵太后的儿子取而代之嬴政的皇位。后来又盗取了太后的御玺,调动士兵,在秦王所居的蕲年宫发动了政变。
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突破了嬴政的底线,威胁到了嬴政的政权基础。必然不得善终。
3】嬴政本人性格暴虐,嗜好杀戮。
因为年少时势单力孤,他对赵太后的两个情人已经隐忍多年,一旦有机会除去心头大患,当然不会手下留情。
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嬴政的怒气渐渐平息。朝臣劝解他说,将母亲驱逐出宫,会被天下人耻笑。
最后,嬴政又将赵太后接回咸阳,赵太后得以安度晚年。
三、结束语太后怀孕不是个光彩的事情,历朝历代如果有太后怀孕,往往会被遮掩起来。
秦朝的宣太后和赵太后是史料上明确记载过的怀孕太后,野史中记载的怀孕太后就更多了。
例如靖康之耻中,被金人掳掠去的韦太后,曾经委身于金国大王完颜赛里,并为他生下两个孩子。
宋金议和后,韦太后回到宋朝,她在金国生子的传闻甚嚣尘上。
儿子宋高宗赵构为了掩人耳目,将韦太后的年龄硬生生提高了十岁,以掩盖她能够生育的现实。
宋高宗是个孝子,韦太后得以享了几年清福,69岁去世。
北魏的冯太后是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她24岁就守寡,不甘寂寞,找了许多美男子来服侍自己。据说冯太后多次怀孕,在太医的帮助下,一次也没有生过孩子。而北齐太后李祖娥的命运显然凄惨得多,丈夫死后,当了皇帝的儿子又被政变推翻,一命呜呼。李祖娥被丈夫的弟弟高湛强行占有,怀孕后生下一个女儿。李祖娥深以这个女儿为耻,让人掐死了她。因此被高湛打得遍体鳞伤,扔进沟渠。好在李祖娥命大,幸存了下来,最终出家为尼,了此残生。赫赫有名的武则天、慈禧太后都有众多男宠,据说也曾经怀过孕,只是悄无声息地处理掉了。太后是帝国最为尊贵的女人,然而她们也有着普通女人的七情六欲。一般来说,皇帝出于孝道,不会因为太后怀孕就轻易杀了她。可是,太后的情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往往被作为这段关系中的罪魁祸首,处以极刑。太后的孩子,对皇权是个极大的威胁,苟活于世间就是一种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