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陈与义(还是写景写情)

天美资源网

登岳阳楼,陈与义:这诗是写景还是写情?

哎呦喂,又是这首老诗! 每次看到“登岳阳楼”这几个字,我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杜甫那句“远望洞庭湖,波澜壮阔”的豪迈诗句, 可这回,咱们要聊的是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陈与义(还是写景写情)

陈与义这老兄,也是个文人,写诗当然少不了景和情。 可这诗到底是写景多还是写情多呢? 这可就难说了, 就像你喜欢吃麻辣火锅,还是喜欢吃清汤火锅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先来看看第一首诗:

诗句 翻译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洞庭湖的东边,江水向西流去, 窗帘纹丝不动,夕阳西下,时间过得很慢。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登上岳阳楼,放眼望去, 吴楚两地被洞庭湖隔开, 我倚靠着栏杆,眺望湖光山色, 眼看着夕阳西下,夜幕将至。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我从万里之外来到这里, 远望故乡, 心中充满思念。 这三年来颠沛流离, 如今站在这高楼之上, 内心更添几分忧愁。
白头吊古风霜里。 我头发已经花白, 在风雨飘摇中, 追忆往昔, 心中充满感慨。

这首诗开头就描写了壮阔的洞庭湖景色, 夕阳西下, 江水流淌, 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 可这景色并非单纯的描写, 而是诗人内心忧愁的映衬。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这两句就点明了诗人的心境。 他从万里之外来到这里, 本该是放松心情, 享受美景, 可却因为战乱, 颠沛流离, 三年多时间, 历尽艰辛。 站在高楼之上, 回望故乡, 心中难免涌起无限的悲伤和无奈。

“白头吊古风霜里” 这句更是点明了诗人年老体衰, 饱经风霜的无奈。 这首诗的景, 是诗人内心忧愁的投影, 诗人的情, 则通过景物表现出来。

再来看第二首诗:

诗句 翻译
天入平湖晴不风,细帆和雁正浮空。 天色晴朗, 阳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 没有一丝风, 只有几艘小帆船, 与飞翔的雁群一起, 漂浮在空中。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我这个游子, 站在高楼上, 眼看着秋天已经过去, 夕阳西下, 落到君山山顶, 金色的光辉洒满天空。
北望可堪回白首? 向北望去, 我还能回到故乡吗? 我满头白发, 还能再经历这样的颠沛流离吗?
南游聊得看丹枫。 向南游览, 只为了看看红叶。 这算是一种安慰吧。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我在翰林院的同僚, 如今已经各自分散, 我来到巴陵, 诗歌创作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首诗开头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晴朗的天空, 平静的湖面, 细帆和雁群, 充满了宁静和祥和。 可这宁静祥和之下, 隐藏着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北望可堪回白首?”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他满头白发, 身体已经衰弱, 却还要漂泊在外,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到故乡。

“南游聊得看丹枫” 这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妥协。 他只能用欣赏美景来麻痹自己, 来逃避现实的残酷。

最后几句写诗人创作上的失落。 他来到巴陵, 本想借此机会, 好好创作, 但现实却让他倍感失望。 他发现自己已经老了, 创作能力也下降了, 他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 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了。

这两首诗, 都是以景写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第一首诗侧重于表现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 而第二首诗则侧重于表现诗人个人的生活困境。

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悲伤的情绪, 但并没有沉溺于悲伤, 而是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诗人虽然身处困境, 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他相信未来会更好, 他也相信自己会克服眼前的困难。

所以说, 这两首诗既是写景, 又是写情, 是景与情的完美结合。 它们不仅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也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也喜欢这首诗, 不妨也来谈谈你的感受吧。 你认为这两首诗是写景多还是写情多? 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