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贾岛:那些年,我们一起苦吟的诗
大家好,我是你们最爱的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两位唐代诗人——孟郊和贾岛。这俩货,可不是什么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诗仙诗圣,他们可是货真价实的“苦吟诗人”,而且是那种“苦”到骨子里,吟到头发都白了的狠角色!
提起孟郊和贾岛,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郊寒岛瘦”,这可不是什么减肥秘诀,而是用来形容他们诗歌风格的成语。说白了,就是他们的诗写得比较“寒酸”,“清瘦”,透着一股子穷酸劲儿,当然,这可不是说他们写得不好,相反,正是这种“寒瘦”风格,让他们的诗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话说回来,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苦吟”呢?这还得从他们的人生经历说起。
孟郊,比贾岛大28岁,按理说应该是人生阅历丰富,诗歌造诣深厚的前辈了。但现实很残酷,这位老哥儿一生仕途坎坷,官职卑微,穷困潦倒,简直是“诗人界的悲惨世界男主角”。他常年在街头巷尾吟诗作赋,为生活奔波,却鲜有知音赏识。
说到贾岛,这位老兄也是个苦命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志向远大,想考取功名,结果屡试不第,仕途之路更是跌跌撞撞,最终只能寄情于诗歌。
你看,命运总是喜欢跟这些有才华的人开个玩笑。孟郊和贾岛,一个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是“十年寒窗无人问”,偏偏都落了个“一腔热血付东流”的结局。
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他们将自己的苦闷、挣扎、无奈,都融入到诗歌中,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将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
比如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浓浓的母爱和孝心。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对母亲的深切爱意,以及游子在外奔波的无奈和思念。
还有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写得很有意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隐者的情景,既写出了山林的幽静,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其实,孟郊和贾岛的诗歌,就像他们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正是这种“苦吟”的经历,才成就了他们独特的诗歌风格。
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诗歌,我们不妨将他们的诗歌风格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
类型 | 特点 | 代表作品 |
---|---|---|
苦吟风格 | 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着对人生的感叹和对命运的无奈 | 孟郊的《夜感自遣》、《感怀》,贾岛的《题诗后》、《送友》 |
清瘦风格 | 意境清幽,风格简练,注重意象的营造 | 孟郊的《登科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
愤世嫉俗风格 | 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对世俗的批判,充满着愤懑之情 | 孟郊的《去国怀乡》,贾岛的《病中作》 |
当然,他们的诗歌远不止这些风格,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品味的地方。
比如,孟郊的诗歌中,往往充满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抗争,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壮”的气质。
而贾岛的诗歌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他的作品充满了“空灵”之美。
无论是孟郊还是贾岛,他们的诗歌都透露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这或许也是他们能够在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原因吧。
对于他们的诗歌,有人说他们写得过于“苦”,“悲”,过于“寒”,“瘦”,但是我却觉得,正是这种“苦吟”的风格,才赋予了他们的诗歌独特的魅力。他们的诗歌,如同人生一样,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才能够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诗歌。
他们的诗歌,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在他们的诗歌中找到共鸣。
你呢?你对孟郊和贾岛的诗歌有什么看法?你最喜欢他们的哪一首诗?你是否也经历过“苦吟”的岁月?
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