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远征凄寒高地攻略,关于爱国的门上言绝句

天美资源网

剑与远征凄寒高地攻略,关于爱国的门上言绝句?

1、《春望》唐代诗人杜甫

原文:

剑与远征凄寒高地攻略,关于爱国的门上言绝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2、《白马篇》魏晋:曹植

原文: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4、明代杨继盛的《就义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5、唐代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译文: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6、唐代张祜的《宫词二首·其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译文: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

2.爱国的诗句——五句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爱国诗句,五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4.爱国的五言绝句诗

爱国的五言绝句诗如下:(1)《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2)《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3)《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关于爱国的八言诗句

1.爱国七言诗10首

1、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代:文天祥《扬子江》

译文: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2、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代:秋瑾《对酒》

译文:毫不吝惜千金为了买一把宝刀,用珍贵的貂皮大衣去换酒喝也能引以为豪。满腔热血应该珍惜重视,让它洒出去后还能化作碧血波涛。

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我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大宋的江山像被风吹散的飘絮一样支离破碎,我的身世像雨中被雨打的浮萍一样时起时沉。

去年在惶恐滩头述说自己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叹息自己的零丁。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死呢?我愿留下这颗赤诚的心来光照史册。

4、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宋代:梁栋《金陵三迁有感》

译文:我就是城南那憔悴短小的李绅,多愁善感,乌纱帽上落满黄尘。苦读诗书,却不明白平生所历世事;阅尽世态,空留下未曾殉国之身。眼看着落日残照下的江山,还是叫一壶酒吧;不见那西风萧瑟中的天地,正要愁杀士人!任凭它蜂蝶为黄花老去而发愁,明月下的园林里,自有一派小阳春。

5、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代:戚继光《望阙台》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陆游《示儿》

释义: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父亲。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不让胡马越过阴山。

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宋代:于谦《石灰吟》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1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译文:

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逆水寒戚少商和息红泪的戏?

很喜欢白凤的深情。后来不自觉的想推荐大家看一本书,逆水寒。

这书是温瑞安写的。差不多的爱情线路。女神息红泪先与英雄戚少商相爱,后来两个人因种种原因分开,后来戚少商被奸人所害,家破人亡,息红泪和自己的朋友赫连春水一起保护戚少商逃亡的故事。其中赫连春水就一直在暗恋息红泪。

我的文笔不好,所以摘录一些最精彩的部分给大家。很多赫连春水的内心世界,应该也是凤凤的内心独白吧。

赫连春水忽然觉得很伤心。

他刚认识息大娘的时候,戚少商就已经在息大娘心里结成了临风玉树,形象无人可以替代。戚少商当年咤叱风云,黑白两道、英雄好汉,只要一听他的名号,都得叫一声“要得!”

而他自己呢,赫赫功名,将军之子,却不得大娘一眄。

他初见大娘,只觉得她除却风流端整外,别有系人心处,似是酒味摆得愈久,味道愈醇。这“系人心处”,日后就成了他念兹在兹、无时或忘的凄清处、心酸楚处、梦不成眠处。

直到他听说大娘终忍受不了戚少商的风流蕴藉,别出连云寨,自创毁诺城,与戚少商为敌,他也不知是惊、是喜,但一犹疑三踌躇,未敢去找她,怕是乘人之危,怕是伊不理睬:

若有戚少商,还说是因为戚少商之故,如果没有戚少商,大娘都不相就,他又如何自圆,又如何自处?更是情何以堪呢!

结果,他终于等到了。

大娘飞来传书,找了他来。

他一路春风中马蹄劲急,把心跳交给了蹄声。

结果,是大娘求他相助。

相助戚少商。

那时候,他的心已经死了。

其实,他在“黑山白水”里,陷入危境,还给“金燕神鹰”追杀,躲入碎云洞里,全是他自己生安白造出来的事。

他希望息大娘注意他。

他希望接近息大娘。

他愿意做一切卑屈的事。

那时息大娘仍主持“毁诺城”,他帮不了她,以她倔强的性子,也决不要人相帮,所以,他只好设下布局,反而是他自己先求息大娘相帮,这样,息大娘有难的时候,才会想到他这个人。否则,以“金燕神鹰”的“双飞一杀”,又有谁躲得了?就算铁手相救,也不一定能搪得住。

可是,他第一次知道可以“相助”息大娘,喜悦得一颗心都几乎飞出了口腔,结果,息大娘只要他帮戚少商。

还是戚少商。

永远是戚少商。

一步错过,永远的错失。

大娘真的从来没有喜欢过我吗?

她真的从未爱过我吗;

赫连春水想到这些就心痛。这些日子来,他为她丧尽部下精锐,为她永生不能返京,为她消瘦为她愁,然而,只要天天与她在一起,在这些辗转的征战里,他却觉得幸福安详。

他明知她可能只想着戚少商。

也许在同一片明月清辉下,他想着她,她却想着另外一个人,但只要仍同在一片月华下,负伤忍痛,漫长岁月,他都无怨。

“清辉玉臂寒”,他想到她;“夜夜减清辉”,他也只想到她。不知怎的,想到任何诗句,看到任何美景,他都想到了她,究竟他那颗心已完全是她的,还是他没有心了,她却拥有两颗心?

所以他决定要走了。

临走前,看看月亮,想想大娘。

十数年后,同在月下,大娘可会想起我,赫连春水一笑。

笑容只一半,冻结在脸上,变成了无奈。

他提枪便走。

他抄起了枪,立刻就要冲出去。

他只拿住了枪,并没有拿起了枪。

因为枪的另一端,被人执住。

一双清辉玉臂寒的手。

美丽的柔荑。

月下的人。

月影微斜,恰半的筛进洞里来。

一个柔生生的俏人儿,似笑非笑的凝睬着他,眼色却是幽怨的。

“你既然一定要去送死,何不把这柄枪送给我,留作纪念?”息大娘幽幽地道。

赫连春水只觉热血往上冲,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你如果不肯送给我,何不把它借给我,我跟你一起去冲它一冲?”息大娘仍在悠悠的说,“假使你都不愿意,那么,愿不愿意跟我再说几句话,然后才去死?”

赫连春水喃喃地道:“我……我……”

息大娘唉的一声。

这一声叹息,使江上的月色,都愁了起来。

一时间,赫连春水心都疼了。

洞穴里有许多岩壁暗影,赫连春水只敢望着黯影,不敢看亮的地方。

亮光会反映泪光。

英雄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

“你觉得守在这儿,是毫无希望了?”息大娘问,“横死竖死,不如冲出去杀一阵才死,总好过等死,是不是?”

赫连春水觉得息大娘很不了解他,所以道:“不是。”

“你觉得应该要去行刺顾惜朝和黄金鳞,因为你对赴宴一事,十分内疚,想将功赎罪,是不是?”息大娘说,“还是你不同意我们枯守这儿、坐以待毙的战略,想去讨一个大功回来?”

赫连春水更觉得委屈,一股悲枪,鲠在喉咙,反而淡淡的道:“当然不是。”

“且不管是不是,”息大娘道,“你了不了解顾惜朝的为人、黄金鳞的作风?”

赫连春水心里只想说:你也不了解我,你不了解我!只口里什么都没有说。

息大娘道:“顾惜朝的手段,是从不露出弱点可让人知道,如果他向你露出弱点,很可能那反而是他最强之处。”

她顿了顿又道,“至于黄金鳞,他的退,往往就是他的进;他追的时候,反而很可能是退。如果他退了三步,可能是进了三步。这两种人在一起,摆明了那里是自己的总营,就算你进得去,那儿也只可能是刀山火海、天罗地网等着你。”

赫连春水冷冷一笑:我本来就是去送死,我不在乎。你不会了解的。

“况且,最近这几天,他们已调集了各路兵马,各方高手,齐来对付我们。其中有黑道中极可怕的人物‘血雨飞霜’曾应得,他是来藉此和官府挂钩的,也有正道人物‘豆王’欧阳斗,他长得一脸痘子,擅施的暗器也是豆子,各类各式的豆子,他这人一向持正卫道,但生性太直,可能只以为是官府剿匪,理应相助,被人利用尚且懵然不知,但此人武功极高,不可轻视;”息大娘继续道,“另外还有当年远征西域的‘敦煌将军’张十骑,以及绿林道上第一把硬手‘粉面白无常’休生,加上吴双烛与惠千紫,有这些人在,所以他们才好暇以整,不怕我们飞得上天。”

赫连春水淡淡地道:“我们确是飞不上天。”他心中忖:但我却可以去死。

“但我却知道你不是为了这些而出去的。”

息大娘忽把话题一转。

“你是去送死的。”她说,说得很慢,很缓,很柔,“你是为了我才去送死的。”

赫连春水心头一震,忍不住又要去看她。

那梦里才能看得真切的女子。

“龚翠环都告诉我了。”息大娘说,“她说,你要她如果活得出去的话,求赫连将军派兵来助我,并助我重建‘毁诺城’,说这是你死前的最后心愿……”

息大娘柔柔一笑道:“所以她很担心。她是上了年纪的妇人,她虽然是你家的仆人,可是她当你是她亲生孩子一般,她告诉我,她不知怎么办是好。你实在不该叫她担心的。”

“不止她担心,我也耽心。”息大娘柔柔的道,“你更不该教我也担心的。”

赫连春水一时蹑喘不出半句话来。

息大娘又唉了一声。

江风明月,这一叹访佛传了千古,传了万年,再自江风送来,耳畔乍听似的。

“我怎么不明白你的心意?”息大娘静静的说,“我明白你的心意。”

大娘,我……”

“我陪了他这许多年,让你受苦这许多年,这些日子来,我发觉跟他,反而是义气的多;我实在应该陪陪你的。”息大娘清清的说,“我知道我这样说法,对他很残忍,所以还在逃难的时候,他还未重建连云寨之前,我是还会留在他的身边,不会离开他的。”

她一笑又道:“虽然,我们都不知道,是不是还能活着离开这个地方。”

赫连春水只听得心头热血翻动,颤着声道:“大娘,你是同情我,可怜我,才这样说的,是不是?”

息大娘平静地道:

“不是。”

少商没有来,我食不安,寝不乐,”息大娘忧忧的道,“现在他来了。我当他是大哥,一个相依为命的人,这些江湖岁月里,愈渐觉得,我想助他复仇,但我想陪你过一辈子。”

她的脸靥如同明月一般皎洁:“因为,我已害了你半辈子,我从来未曾陪过你,你却在困难危艰中,伴我共渡。”

她握着赫连春水的手,说:“所以,你不要去送死,“好不好?”

她限里也闪着泪光:“好不好呢?”

赫连春水只觉得自己浸沉在一种极大的幸福之中,几乎喜乐得要大叫出声,只喃喃地道:“大娘,大娘,红泪,红泪,我好开心,我好快乐……”

息大娘嫣然一笑。

赫连春水忽想起什么似的,说:“可是,戚寨主那儿”

“等一切平定了之后,我才告诉他;”息大娘坚定地道,“只要他能复起,只要他能报仇,我便不欠他什么了。”

她说:“他也不欠我什么了。”

这层山洞里最黯的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就在这个时候,踩在洞里最暗的黯处,离开了这儿。

他离得好远,身影跄啷,像受了重伤一般,转入了几个山洞,才敢把忍住的咳嗽,轻而沉重的咳了出来。

他咳的时候,全身都在抽搐着,像把肺都要咳出来似的,他双肩高耸了起来,月亮映照下,就像一只濒死的白鹤,看去竟有些似雷卷。

他当然不是雷卷。

他是戚少商。

由于他只有一条臂,所以看去更加伶仃、更要凄寒,份外单薄,份外枯寂。

大娘,你不明白:纵使我得到了全世界,而失去了你,我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如果我没有了你,我是什么?红泪,原来你并不明白我,一点都不明白我,一直都不明白我!

戚少商觉得喉头发苦,吐出来竟是血。

原来血是苦的。

这些日子以来,常常受创,伤未痊愈,吐血并不异常,但所有的创伤加起来,总不如这一刀深。

因为这刀是你砍的,大娘。

戚少商长吸一口气,他明白自己不能再欠负累息大娘,可是,从第一次乍逢惊艳,他们离离合合,争争吵吵,几时静息过?如许岁月,如许忧欢。他辉煌时,只希望辉煌给她看;而她美丽时,只希望美丽给他看。可是一个美丽,一个辉煌,总是错过了,从今生今世,就不能偿补了……月光,月光真是寂寞如雪啊。

戚少商关切洞里洞内的一切风吹草动,他也查觉赫连春水不大对劲,所以暗中留意他的行动,但却无意中听到了息大娘这番话。

他白衣苍寒。

剑若青霜。

唇紧抿。

鼻高挺。

人傲。

可是他已经死了。

他的人还未死,可是心却死了。

自从听到这一番话,他就等于不曾活过。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我会成全你的。戚少商心中只有一句句如一刀刀砍着的话,我会成全你的,大娘……就像你当年曾为我念:

“思君如明月……”

思君……

明月……

江水涛涛。

何年初照?

戚少商忽然升起了一句自拟的诗:

为情伤心为情绝

万一无情活不成

他一笑。笑得比哭还无依。

直至“天亮”,他才发现自己未曾死去。

而且仍在活着。

悲悲哀哀般活着,然后装得快快乐乐。

这种活着,是不是比死还难受?

这样活着,是不是比死还像死?

戚少商抚摸自己断臂的伤处,仿佛,断臂才是昨夜的事

形容古诗意境的词语有哪些?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古诗词常见的意象、意境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B“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动物类 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 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1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唐李商隐也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来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 1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16.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气象地理类 17.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8.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19.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徐再思的《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 20.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出塞唐王昌龄七首?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出塞》诗二首,不是七首。

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形容河北的诗句?

1、《于易水送人》

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4、《送崔子还京》

唐代: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译文: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5、《浪淘沙·北戴河》

现代: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 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边?往事已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