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女佣游戏攻略,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
我奶奶目前已经一百零八岁了,是我们老家为数不多的小脚女人,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也对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我在读大学的时候,选修了文学专业,对封建社会的婚配文化有着非常详细的了解。对于婚配制度我国古代的包容心是很强的,那个时期的文人墨客,达官贵族都可以进行一夫多妻制度,娶妻纳妾是特别正常的行为。
新时代的今天,如果一个男子娶了两个老婆,是要以“重婚罪”被判刑的,即便是不领结婚证,我们俗话说“养小三”,也是会受到道德谴责的。但是在那个时代,但凡有钱有势的男子到了一定的岁数,家人都会积极主动地为其纳妾,甚至还会有妻子主动为自己的丈夫张罗纳妾!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那个时代的社会习俗就是这样,到了一定的年纪,如果妻子不主动为自己的丈夫纳妾,反倒被大家“吐槽”,觉得这个妻子不懂事。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也许都知道,男子纳妾在那个时期的社会再普通不过了。
有历史记载,男子结婚三年就应该进行纳妾了,至于纳妾的数量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决定。那么古代女子为什么能够容忍自己的丈夫纳妾呢?其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我国封建社会,纳妾是合法的。也许我们大家都听说过“妻妾成群”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文明中的意思是对一个男子的嘲讽和鄙视,但是在那个时期,这就是所有男人追求的梦想,就好像我们现在追求好的工作,追求高薪工资是一个道理。在古代,妻妾成群是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相当于现在的有权有势,有车有房一样,特别的自然。如果一个女子嫁给了一个丈夫,而这个男人妻妾成群,会被大家所认可,会被大家所尊重,即便是女人也会被觉得高人一等。所以封建社会的女人为自己的丈夫张罗纳妾就类似于现代的女人协助老公创业一样,老公创业成功了,自己也就跟着幸福了。在古代丈夫纳妾多了,自己的地位也就跟着上升了,所以古代的女人都会希望自己的丈夫纳妾,毕竟这是一种合法的有益于自己的好事。
其次: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男人是整个社会的主导。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每一对夫妻都希望能够生育一个男孩,在那个社会传宗接代的意义大过一切,夫妻结婚最本质的目的就是生育孩子,并且还得是男孩。在史记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男子四十无子者,可纳妾”,当时那个社会医疗条件有限,如果女人不能生育或者不能生育男孩是要被人看不起的,也就意味着自己整个家族没有人继承财产,家族就要被没落。而作为妻子有权利为了丈夫家族的地位努力,帮忙丈夫纳妾,为了生育男孩而操劳。其实更多的时候,妻子帮助丈夫纳妾生男孩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不能生育,或者不能生育男孩,那么晚年的结果极有可能被休掉,一旦小妾帮忙生下了男孩,完成了传宗接代的重任,家族地位才能有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才能有保证。所以那个时代的女人是可以容忍丈夫纳妾的。
最后:我相信肯定有人会问“如果正房不能生孩子,而小妾生下了男孩,那么正房的地位不就越来越低了吗”?为什么女子还要容忍自己的丈夫纳妾呢?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个家庭正房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即便小妾的贡献再大,她仅仅只是小妾,对正房造不成任何的地位威胁。古籍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婢为妻者,徙二年。以妾及客女为妻者,以婢为妾者,徙一年半。各还正之”。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男人要把妾变成自己的妻子,是触犯法律的,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不仅要受到舆论压力,更要受到法律的处罚。就因为当时的法律对正房有一定的保护力度,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帮自己的丈夫纳妾既能繁盛壮大了整个家族,也保证了自己的地位,保证了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再加上古代女人是不能随便外出的,为丈夫纳妾也相当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丫鬟,一个日常说话交流的姐妹,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她们完全可以接受自己的丈夫纳妾。
现在看到“纳妾”是一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婚配习俗,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那么在古代纳妾为什么就被大家接受了呢?古人娶妻纳妾在当时有哪些优势呢?第一:封建社会,受天灾人祸的影响,人口的出生率很高,但是那个社会的人口增长率是特别低的。农耕文明,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力。有了人就可以开荒种植粮食。冷兵器时代,壮大稳固国家疆土最有利的手段就是人口,人口多了,外敌不敢侵犯。所以在那个年代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允许纳妾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人口的增长。北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特别繁荣,比如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就出现在这个朝代。看过《清明上河图》的朋友也许就能够体会出来,那个时代是多么繁重昌盛。所以娶妻纳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口的增加,加快了封建社会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精彩的一段篇章。
第二:现如今离婚率成为了大家的热门话题,网上有人开玩笑说“现在离婚的夫妻比结婚的还要多”!但是在封建社会里,有谁听到过离婚的话题呢?其实这就是纳妾带来的婚姻优势。如果丈夫对自己冷漠了,失去了新鲜感,那么就为自己的丈夫纳妾,这样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也让丈夫的生活更加精彩了。在古代,如果女子被休掉之后,下场是非常悲惨的,那个时代的思维就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即便是被丈夫休掉了,也是不能回娘家的,也就成为了所谓的“流浪者”,并且农耕文明下的女子也是不能参与劳动生产的,一旦女子被休,也就无家可归了,只能进行乞讨,增加了当时社会的负担。所以允许纳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第三:在封建社会,财富总是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里面,而当时的婚配制度又强调“门当户对”,如果你是普通老百姓,那么你的子孙后代都不可能成为贵族,你也不可以嫁到贵族家庭里面。但是如果你以妾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小妾是不分家庭地位的,无论你出身如何都可以进入豪门,虽然小妾没有一定的家庭地位,纳妾也不需要明媒正娶,但是本质意义上也是进入了豪门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小妾生的如果是男孩,在这个家庭的地位肯定高一些,幸运的话,如果小妾生的又是长子长孙,那么以后在这个家庭里面的地位会越来越高,甚至有可能被允许继承家业,纳妾在古代也是唯一一次可以改变子孙命运的机会,间接上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古代允许纳妾,男主人和多个妻妾生活在一起不会觉得尴尬吗?他们日常是如何生活的呢?我曾经在野史里找到了答案。第一:一般情况下,小妾和正房的关系都是特别不错的。因为他们属于主人和丫鬟的关系。小妾不仅服务于丈夫,日常生活中还要服务于正房。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又不能随意地争宠,所以两个人不存在任何的竞争关系。有很多正房为了保持身材,自己生育的孩子都有小妾代为哺乳,在古代也称为奶娘,有孩子和男主人在中间作为平衡,再加上妻妾两人的地位不可随意践踏,两个人的关系还是特别不错的。
第二:在古代女人如果为丈夫纳妾,那么晚上休息的时候该如何的同床共枕呢?我也从野史中看到了答案,古代的皇帝是采取了翻牌的方式,翻到谁就由谁陪寝。至于普通的达官贵族是不能这样的,一般情况下还是正房陪寝,妾一个人住在单独的房间里,如果正房出现了生理期,那就是妾的陪寝时间了,另外妾不能随便的睡在男主人的房间,即便是陪寝时间,也是男主人进入妾的房间内。另外如果妾的魅力很大,男主人也可以主动要求与妾同眠。那个时期虽然可以纳妾,但是特别忌讳妻妾同寝的。
第三:我相信任何一个女人都希望得到丈夫的恩宠。即便是妾身也是一样的。如果正房不能生育,而妾生育了长子,虽然客观的地位不可以改变,但是男主人对两个人的态度会有很大的变化,有时候对妾的恩宠甚至会高于正房。这也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真正家族有大事的时候,即便正房没有孩子,话语权和决定权也全部在正房这里。野史里面讲到,很多妾得益于丈夫的恩宠,会想尽办法争夺正房的身份,其实这是很难实现的。对于男子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是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的。
我们常常用“后宫佳丽三千”形容一个男子的妻子很多,其实这也仅仅是一个夸张的表示。现实中很多男子纳妾的数量都不会超过六个,她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称呼的,依次为“妻子”、“次妻”、“旁妻”、“侧室”、“外室”、“小妻”。现代社会中网上很多人吐槽“这么好的婚配文化竟然丢失了”!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红楼梦中秦可卿为什么一天要换四五次衣服?
有人认为秦氏一天换四五次衣裳,是要穿特定的衣服,跟接头的医生传递消息。这观点大概是间谍戏(还是劣质间谍戏)看多了。
其实上,贵族妇女,在与外人相见的正式场合,就是要一次又一次地换衣服的。这是一种礼仪。就像《欢乐颂》里安琪说一周衣服不重样、两周丝巾不重样才算礼貌,在别人看来也难以理解:衣服不脏,每天换来干什么?
这样的古代风俗,在《金瓶梅》中有多次描写:吴月娘等人出门做客,要用“毡包”带着衣服,定时更换。遇到下雨下雪,要派小厮回家取皮衣。因为潘金莲没有皮衣,所以孟玉楼要求只取吴月娘(正妻)的皮衣,自己(妾)要跟潘金莲(妾)保持一致,有皮衣也不穿。结果是吴月娘当场答应送给潘金莲一件皮衣。虽然这时候吴月娘与潘金莲关系还不错,但仍有用衣裳争脸面的成分:在外人面前,小妾衣裳寒酸,正妻也跟着丢人。
《红楼梦》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宝玉去宁国府看戏,要换衣裳;去同在荣国府的贾赦那里请安,要换衣裳;贾母去宁国府祭祖,回来就换衣裳;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她解释为什么会撞到贾琏幽会,也是以“回家换衣裳”为由--就在自己家里喝酒,喝到一半你换什么衣裳?但是贾母、邢王夫人、乃至众人,并没有对王熙凤的借口有丝毫质疑。
贾母寿诞,南安太妃、北静王妃到访。看戏、喝酒之后,“大家便更衣复入园来,另献好茶。”也要换衣服。
由此可见,贵族妇女在与外人见面的场合,就得隔一会儿换一身衣裳,否则就不够豪华、甚至是失礼了。
秦可卿请医生看病,并不是正式场合,但是一方是年轻妇女,一方是男性,更需要注意礼仪。
秦氏以败落之家的娇女,嫁入豪门,自己又要强,必然格外注重礼仪。在医生进来之前,她一定会换上庄重的外衣,哪怕医生不一定能看到(给年轻女性把脉,是隔着帘子伸出手来,只有要看气色才会偶然露出脸来)。这庄重的衣服不舒服,所以医生一走,就要脱掉。而下一个医生来,又要把这个过程重视一遍。
所以贾珍会说:“衣裳任凭什么好的,可又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就是一天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是让秦氏一直穿着庄重的外套,不怕糟蹋。但是他是男人,未必知道,女性的庄严与美,有时是与舒适背道而驰的。
同为才女为何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飞花《作娟悟语》,原因有三。
一是家庭生长环境不同,二是性格不同,三是人生观与婚恋态度不同。
1,她俩虽然都是出身名门,大家闺秀,但林徽音虽母不得宠,可父亲却十分疼爱她,还在她小小年纪时就带她出国,以此培养她增加阅历和见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官至段祺瑞政府的内阁司法总长,教女有方。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知性名媛就是在父亲的调教下练成的。而張爰玲的母亲非常自私开放,思想前卫,在张四岁时丢下她和小姑子一起出国。父亲在后母的挑唆下,把小爰玲关了半年之久,差点得病而死,是家中女佣救了她。一个是处处关爱,着重点拔培养爱女的父亲,一个是冷漠无情,莫不关心的爹。她们童年的处境有天壤之别。
2,林徽因性格温婉,理智宽容,善解人意,乐观向上,很小时就帮父亲操持理家,对弟妹疼爰有佳,有长姐风范。而张性格孤僻,悲观,薄凉,桀骜不驯,不合群。这一切皆由原生家庭给她们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所至。有句话说,童年的伤痛要用一生来治愈。张爰玲人生的悲剧就是性格的悲剧。
3,她们两人在恋爱上的表现也大相径庭,这是人生观和恋爱观决定的。林徽因和和徐志摩的初恋轰动一时,尽人皆知,那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为林所写,其感情之真挚,深情令人动容。那入了心的诗情画意触碰了多少善感的神经和灵魂。林微因不愿介入徐与原配张幼仪的感情纠葛,当即立断,当断则断,不当小三。在那样的年纪,有那样的定力,那样的克制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换言之就是理智战胜情感,她非常客观现实理性的对待自己的感情问题,明智地选择了踏实可靠,爰情有保障,也深受自己的,有共同事业追求的家世显赫的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而放弃了多情浪漫的,有麻烦的,有爰情风险的徐志摩。其成熟之程度非一般人可比。反观张爰玲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不听姑姑的劝阻。在明知胡兰成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是大汉奸,还有原配的背景下,还不管不顾,如飞蛾扑火般地投入对方的怀抱。在胡有配偶时,还与他交往。也许我们不能感受到当时墜入爰河的张爱玲的自身体会,但无论如何都会考虑舆论导向的。那没有底线的选择受到多少人的诟病!以至成为自己终身的污点。林徽因在抗日时期爰国举动和我国建国后对建筑事业的贡献和成就也非常令人敬佩。
由于择偶的不同,两人的婚姻生活也相差甚远。林徽因面对的是忠贞不喻,钟情于自己的,无论何时都站在自己一边的同道好丈夫。而张爰玲面对却是结婚不到一年就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渣男,在感情上屡遭背叛,在经济上消费自己的顶级花心大萝卜。
综上所述,因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同,性格上的差异,以及人生观与恋爱观的不同,导致同为才女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令人唏嘘不已。
文/顾作娟,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动漫里有哪些撞脸的角色?
在现实之中我们总是回看到一些长得相似,尽管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长得意外像,我们一般称之为“撞脸”,然而不只是在现实世界中,在动漫的世界里面同样有着一些撞脸的角色,这期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动漫中的撞脸角色,看看你们还认得出来不。
齐木楠雄&赤司征十郎
同样有着红紫色的发色,发型上面更是相似,而且还是由同一个声优神谷浩史配音。更是让粉丝将这两个角色搞混,如果不是因为动画画风不同而且齐神还带着绿色的眼睛,很难将这两个人物区分过来。
夜刀神十香&神裂火织
之前重看魔禁的时候看到神裂火织就看到一群人再刷十香,虽然对于这样的行为十分讨厌,但是仔细一想十香确实像神裂。有着及腰的长发而且脸型几乎是一样的,重要的是画风也是相似。能分辨出来的因素或许只有两者穿着的衣着,因为神裂穿着因为涉及术式的原因所以比较特殊,而十香的穿着的则是正常的普通着装,所以才方便认识。
新一&基德
对于这两个人我相信应该没有人不认识吧,虽然出自同样的作品但是两人之间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血缘关系。两人既是宿命中的对手更是合作愉快的队友。而新一和柯南长得相似更是让粉丝们议论纷纷,不知道青山老师这样设定有什么另外的含义呢?
高城丈士朗&高松
对于这两个人或许有些朋友记得不是特别的清楚,但是如果是Key社的粉丝一定对这两个人记忆深刻,同样是由麻枝准作为脚本的作品,AB和夏洛特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却有着相似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正是高松和高城丈士朗。这两个人除了着装之外几乎是一模一样,如果硬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只能是身上穿着的那件校服。
秋月风夏&碧井风夏
风夏算是在近几年看得比较胃疼的漫画作品之一,剧情一贯濑尾公治的风格。各种三角恋,而在《风夏》这部作品中的两位女主秋月风夏和碧井风夏更是长得十分的相似,而且最重要的是两人并没有血缘之间的关系,却是长得一模一样而且还喜欢上同一个人(男主),真是让人吐血的剧情。
莫德雷德&尼禄&阿尔托利亚·潘德拉贡&冲田总司
Fate系列应该算是最多角色重复的IP之一,而最让人吐槽的是尼禄、莫德雷德、和阿尔托利亚还有冲田总司这几个人脸型几乎一模一样。当然身上的穿着还有武器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对于不熟悉Fate系列的朋友来说要立刻分辨出这些角色确实太困难了。
关注【拾部次元】,一个由漫画家撰写,有态度的动漫频道
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
晴雯死后留下的东西值多少钱?这笔钱很明确,来自于小说中对她哥嫂行为的描写。
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很明显,这所谓的三四百金,是晴雯拥有的全部财产估过的总数。而并非指,晴雯手上实际就拥有这么多钱!
因此并不能认为,晴雯死后留下的巨额财富。
晴雯这个姑娘,自打十岁的时候被赖嬷买下,孝敬给贾母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荣国府。
那么她的全部财产,自然都来自荣国府。
晴雯的财产来,自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晴雯真正的银钱收入
晴雯的银钱收入又包括几种:
正常的工资收入
每一个丫鬟进荣国府,都有一个从小丫鬟、到二等丫鬟、再到大丫鬟的过程。
晴雯至死都只混成了一个二等丫鬟,并没有成为大丫鬟。
所以她正常的工资收入,绝对比读者们想象的还要少。
在荣国府二等丫鬟的月钱,是一吊钱。
小丫鬟的月钱,是五百钱。比二等丫鬟少一倍。
可晴雯这个姑娘,绝对不可能一进荣国府就成为二等丫鬟。
她自然会有一个上位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常应该是几年!
晴雯进荣国府的时候已经十岁,这对于一个丫鬟来说算很晚了。所以晴雯比紫鹃等丫鬟成为二等丫鬟的时间要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就算是贾母非常喜欢晴雯,出于对家族规矩的尊重,也不会让她上位太快。
在元妃省亲后,宝玉曾写过《四时即事诗》:……虽不算好,却是真情真景。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①此时宝玉已经搬入了大观园内,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对宝玉年龄的介绍,就是十二三岁。晴雯比宝玉大,宝玉对晴雯的称呼是晴雯姐姐。
②晴雯最有可能的上位时间,就是宝玉进大观园时。这时宝玉身边的丫头有着明确的等级,晴雯、麝月等全是二等丫鬟,小红、四儿等全是小丫鬟。
③此时我们给晴雯设定一个极小的年龄,就是她十三岁,只比宝玉大一点点。
晴雯从十岁进荣国府到她十六岁时死去,大概三年时间是小丫鬟,三年时间二等丫鬟。
那么我们就可以算一下她的收入:
1000钱=1吊
500钱就是0.5吊
0.5×12×3=18吊
1×12×3=36吊
36+18=54吊
清朝时的官价,一两银子兑换1000铜钱。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是银贵而钱贱。
取一个中间值,晴雯的收入大概是五十两银子。
但这五十两银子不是他的全部收入。
主人给的赏钱
主人给的赏钱,是丫鬟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贾宝玉是荣国府的凤凰,他身边的丫鬟会得到但赏钱一定会更多。
宝玉生病,病好之后,晴雯经得到过赏钱,这比赏钱还引起了小丫头佳蕙的不满。
小说中没有对这笔赏钱数目的具体描写,但绝不会少于晴雯一个月的月钱!
给荣国府的主人们送东西,也是一个能得到赏钱的主要途径。
董妈妈给黛玉送燕窝,黛玉便打赏给她五百钱;宝玉房里的佳蕙给黛玉送茶叶,黛玉便直接抓了几把钱给她,数目多到佳蕙这种不识数的小丫头都数不过来,需要小红去给她数。
晴雯是贾母放在宝玉身边的丫鬟,她的地位更高,去送东西的可能性也更多。这样一年算下来,得到的赏钱绝对不会少。
可以补雀金裘的晴雯,是荣国府内丫鬟中女红的顶尖高手。
荣国府内的姑娘们,同样需要来往应酬。小姑娘们之间必然要做女红针黹,互相赠送礼物。
荣国府内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如果谁需要晴雯的帮助,不打赏是根本不可能的。
晴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得到的赏赐也绝不会少。
晴雯在荣国府做丫鬟六年,能攒下几十两银子赏赐这非常正常。
晴雯在荣国府内生活,除了偶尔大家凑份的过生日,再加上过年的时候赌钱之外,没有任何的花销。
她完全可以凭着自己,攒下100两银子。
这三四百金中其他的财产,便是晴雯的衣履簪环。
二.晴雯的首饰、衣服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能算得上是晴雯的财产
荣国府内的丫鬟,象征着这个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脸面。
所以荣国府内的主人,一定会把每一个丫鬟都打扮得体体面面。
荣国府凤凰贾宝玉房里的丫鬟,只会更胜一筹。
荣国府会每年定时给丫鬟裁制衣服,这是丫鬟分例的一部分,晴雯自会有。
晴雯平时会做贾母房里的针线,贾母房里的料子晴雯手里也会有。
宝玉自己,也会定时给他房里的丫鬟裁衣服。
荣国府内材质的衣服自然用的都是上等的衣料,这些东西加起来会很值钱。
荣国府内的小丫鬟芳官,都穿得起水田衣。
《闲情偶寄》中曾对其有如此记载:至于大背情理,可为人心世道之忧者,则零拼碎补之服,俗名呼为‘水田衣’者是已!荣国府内的水田衣,绝对会用好料子拼成。为了这件衣服,一段上好的料子,可能只取一小块。
这水田衣,又废料的又费工!
放到今天,就是高级定制,是顶级奢侈品。
芳官都有的衣服,晴雯绝对会有,而且一定会更好。
这种顶级奢侈品就算打对折去卖,也一定价值不菲。
不只衣服,晴雯还会有非常多的首饰。晴雯被撵出荣国府时,病得很重,根本未做任何打扮。可就是这样,晴雯的手上还戴着四个银镯。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此可见,如果晴雯真的打扮上,会有多么华美。在怡红院中,她一定有不少的首饰。
可这些首饰属于荣国府,只是给晴雯佩戴。至于她离开荣国府时能不能带走,这要看的就是她与主人的关系了。
主人有可能赏给她,也有可能不赏。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东西虽然价值不菲,但却并不真正属于晴雯本人。
晴雯有使用权,却并没有处置权。
很显然,王夫人并没有想把晴雯衣的衣履簪环送给她。
王夫人吩咐:“只许把她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晴雯作为一个丫鬟,她身上有一百两左右的本人实际收入。
剩下的那一部分,其实上是属于荣国府的。
晴雯最后能得到的衣服首饰,是由于她在宝玉的心中有独特的位置,所以袭人也不敢把事情做绝了,派人偷偷地送给她。
当晴雯活着的时候,贾宝玉不能保护她,给她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到头来不过是为了她的哥嫂做了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