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墙脚攻略,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第一,可能是作者吴承恩的笔误,第二,沙僧在取经过程中的表现不是很好,第三,只是观音菩萨为了诱惑沙僧的一个口头承诺,不可当真。
沙僧本是玉帝的卷帘大将,也就是贴身保镖,就是一直在玉帝身边走动的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盏,便被贬入下界受苦。在遇到沙僧时,观音菩萨说取经成功后“复你本职”,就是要恢复他卷帘大将的身份,可是最后取经成功之后,只给了他金身罗汉的职位,远不如之前的卷帘大将。
造成这种情况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作者吴承恩的笔误,《西游记》里面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人物众多,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用了好多年,他可能忘记了一开始自己写的这个细节了,最后当成“论功行赏”,而不是“恢复本职了”。
第二个原因,沙僧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并不大,观音菩萨对他的表现不是很满意。整个取经过程中,沙僧一遇到危险并不像孙悟空那样第一时间出去与敌人对抗,而是先跑到唐僧旁边去保护他,其实沙僧的功夫很厉害的,但是他很低调,真的有几次打妖怪他也不是很尽力,整个过程中只打死过一个妖怪,表现不够突出。
第三个原因,这只是观音菩萨当时为了诱惑沙僧陪同唐僧一起去取经的一个口头承诺而已,不必当真的,因为只有开出这样诱人的条件,沙僧才有可能动心。
取经成功之后,沙僧只被封为金身罗汉,没有恢复卷帘大将的职位,其实都是他应有所得。
异地恋难在什么地方?
只说自己,不说别人。
最难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你作对。
即使最后走到了婚姻。也许只是一个权宜之计罢了。当了接盘侠也未可知。
其实我只是到最后,也不过是无能的权宜之计。父母之命,时不我待。于学校出来,经历两年的异地恋,手机电话天天打。QQ号夜夜撸。最后,还不是很多年以后发现了,别人只不过是拿我当接盘侠而已。
故事很多,几句话概括。也许你也会与我一样,遇到同样的选择题。
既然决意走下去。就要好好珍惜。并且婚姻之前,一定要做婚前检查。且一定要知道真实的结果。不为别的,只为下一代的基因。切记。
如果能力有限,倒不如朝一个方向发展。努力向前。一定要有每日三省。今天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学会权衡。有了能力,再去谈风花雪月夜。自己都养不活,何谈爱情?
其实人生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无外乎好死。好死便是,死得其所,死得无憾,死得快活。
临死之际,罪己反思最多的就是,没有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没有好好得待自己的父母子女。
这里面哪里有爱情的踪迹?
活下去好难。好好活下去更难。坚强得面对死亡,难上加难。人生是一条不归路。终究是要同自己和解,同这个世界和解。原谅自己的遗憾与无能。原谅别人的伤害。好好活下去。
只说自己,不说别人。请勿喷我。谢谢大家。
如何评价欢乐颂中的曲筱绡?
曲筱绡这个人物在《欢乐颂》里的功能主要有2点:
1、爽剧必须的专门负责“教训坏人”&“教育老好人”的人物设定;
2、平衡其他几个人相对现实的设定,满足普通观众最大的理想:成为暴发户。
让善良的人被虐,再让曲筱绡这样有权势的人虐坏人,让观众爽1、毫不夸张的说,曲筱绡和安迪这两个角色都是为了让观众爽而存在的超现实设定。
没有特殊情况,一个身家数亿的富二代,一个无比注重生活质量和个人隐私的高级精英,会跟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住到同一栋楼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就像西方国家有所谓的富人区和平民区以及贫民窟。
正常情况下,富人和平民混居的可能性十分小。
这一点其实也是《欢乐颂》被网友吐槽最多的设定。
类似的故事,我们来看看美剧《破产女孩》是怎么写的。
卡洛琳是富家女出身,但因为骗子父亲破产变得一文不名,所以才沦落到跟贫民窟长大的女孩麦克斯住到了一起。
而她们的邻居苏菲,虽然比她们富裕得多,但也不是什么大富翁,只是个有一定积蓄的中年东欧女人。
这三个人相遇的设定就比《欢乐颂》里要自然合理得多。
2、曲筱绡和安迪两个人物,分别代表社会关系中的“钱”和“权”。
有人说安迪又不是公职人员,哪来的权。
她的确没有公职,但她懂法又是公司高层,有各种公司老板朋友,知识和权势是她的优势。
所以编剧就安排她俩在各自身份适合的时机,出手去救其余3位。
因为是暴发户家庭出身,曲筱绡比起同样富裕的安迪,缺乏知识和教养。
但她却不缺乏现实性。
所以编剧赋予曲筱绡这个人物另一个大大的优点,观众最喜欢的优点,辨认绿茶婊。
曲筱绡因为无知无畏无教养但有钱有义气,所以有很多其他人不敢办不愿办的事。
例如带着一帮彪形大汉去樊胜美父母家,吓唬她偏心到极点的妈妈和只会吸血的哥嫂。
曲筱绡这个人物身上带着强烈的男性化气息的匪气。
究其内核,编剧其实在这个人物身上也赋予了一种精神:
男人大部分不靠谱,关键时候,还是女人能拯救女人。
不是么?
樊胜美一直想依靠男人翻身,但她的人生一直被男人所累,最后救她的是曲筱绡。
曲筱绡大概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最想要的角色:暴发户《欢乐颂》是一部群戏。
5个主要女性角色,人物设定得都相当经典。
“暴发户”出身的“富二代”曲筱绡
“精英家庭”出身的“学霸”安迪
“普通家庭”出身的“傻白甜”邱莹莹
“小康家庭”出身的“老古董”关雎尔
“贫穷家庭”出身的“拜金女”樊胜美
曲筱绡这个角色,可能是当代普通人包括男性和女性最想要的角色和形象。
1、富二代身份,从来不愁吃穿,无需奋斗就能拥有别人奋斗一辈子也可能无法得到的财富;
2、看似刻薄,实则嘴硬心软,嫉恶如仇;
3、对爱情积极争取,但却不曲意逢迎;
当然最关键的是,曲筱绡可以满足大家那种想象,在亲朋被人欺负的关键时候,自己能随时站出来用钱或其它资源手段“砸死”对方。
就像樊胜美这个角色是用来被观众同情和批判的一样,曲筱绡这个人物,就是用来让观众羡慕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你也许通过自身的努力有办法成为安迪,但却永远无法成为曲筱绡。
因为你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老妈。
综上,
在人物塑造上,《欢乐颂》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只是在如何让几位主人公发生关系的设定上,有些不合情理。
在五个主要人物中,樊胜美和曲筱绡这两个几乎是相反形象的人物,是该剧塑造的最成功的两个角色。
一边让无数观众感同身受,同情樊胜美同情自己,一边羡慕曲筱绡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一切,渴望自己身边有她那样的朋友。
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是在忽悠刘备吗?
略论司马徽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伪命题”?
亦然
近日,武汉疫情宅居于家,再读《三国演义》,恰好萌发此问。谢君提及,与君共鸣!
古语一句:为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并非迷信,乃是由“天时、地利、人和”等系列因素组成。一个君王成大业如此,一个将相全功业如此,并非一时一人之得失。以此观之,笔者认为,司马徽之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说是“伪命题”?因为,主宰兴亡衰败因素很多,其中支撑司马之观点还要看如下三个关键性因素:
一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因此可得,卧、凤二人之选择者,必然是胸怀天下、志冲斗牛丶上承天意、下得人望的明主,因此,此二人能否生不逢时,将取决于君主刘备和刘公集团的内在基础、实力,外在形势、格局了。
二是,人才不是全才,人才如刃,在专不在全,在锐不在圆。而二龙归渊,双雄投刘,如何辩其才学利害、权衡长短而用之,才是好钢刀刃,如虎添翼。用之得当,则激发磅礴活力和冲天力量,相得益彰;用之不当,则相互碰撞、锋芒抵消,用短消长、用缺消锐,则反害加倍也。
三是
,成也败也,当比对手?一则试看曹操集团,文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等,武有典韦、许褚、曹彰、庞德、张辽、夏侯渊、张郃等,可是文公武备、战将如云,特别是曹操旗下的鬼才郭嘉,号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一斑;二则试看孙权集团,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谋略过人,兼之有甘宁、太史慈、周泰、韩当、潘章、诸葛恪、鲁肃、凌统、张昭、顾雍等,此等阵势与比,又当如何?
从上述三个方面关键性的因素出发,由此可以推得,哪一个因素出了问题,司马徽的结论都不能成立:即使刘公先后获得了武备有五虎大将,文臣有卧龙、凤雏、法正、刘巴等拥戴,亦不能得天下。
的确
,统揽《三国演义》《三国志》不难看出: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结论不虚,或者说很有远见,很有道理。刘公集团在得诸葛之后,的确一扫阴霾,而且立足荆州,很快奠定了三足天下的基础,初步实现了卧龙隆中对所定的战略意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但是,随着历史慢慢推演,我们不难发现:赤壁战后,凤雏投奔刘备帐下——成就了刘公营中“藏龙卧虎,龙凤结合”的大好局面。本应中了司马徽的“可安天下”之美好愿景,没想到问题接踵来了——
一是,二龙在渊,观点殊异——主要表现在战略问题上:前者,诸葛以荆州为据点以争天下,后者,凤雏则不然,以为战略重心有误,荆州北接曹操,东壤孙权,两虎相望,如何立足?蜀国要兴必益州而据汉中,方徐图可统天下、兴霸业。因此可见,两人同时辅佐一个君主,如果战略、策略、理念、方法各异,则害必生,生必大于益!
二是,双龙奉主,文武各短——主要表现,术业有专攻,才略有异同。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桶装水多少的往往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则看凤雏短板:作者早就打下了伏笔——凤雏做县令,展示的管理与文略能力有余,武备和战策有欠。其自我评价曰:“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即是擅长把握一事物的内在联系。如果刘公在统御布局上,用其驻守理国、谋政安邦、策略定制,授予与关公一道驻守荆州职权,取西川其伐军谋略倚重诸葛,不但可以免凤雏一死,还能助成霸业!
二则,诸葛亮的最大短处,在于既不善于识拔人才,又有街亭使用军将之失,对魏延文武皆备却搁置一边,只好事必躬亲,得以累死于五丈原,也使得后来有了“蜀内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慨叹。
三是:一龙主政,天不假刘——主要表现在:孔明隆中天下时候,先荆州、后益州,然则据汉中收揽中原,固守徐图,强基固本,则退则稳定川蜀,进则上报剂霸业。但是,关羽这厮实在不是帅才,以失荆州惹出随后诸多后患,“多米洛骨牌效应”终于置刘氏集团大厦崩塌。
由此可见:凤雏卧龙,得一人可得天下——司马徽评价虽无谬,却必然是一个“伪命题”。这结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间,徒留下你我读者在此一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千古叹惋!
(亦然:一位行走在书本、文字与机关边缘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