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与乡巴佬攻略,你喜欢成都吗?
说到成都可能大家第一印象就是:美食、美女、美景!的确,没错!成都的麻辣味儿的美食享誉全球,以火锅、串串香、麻辣烫为代表。这麻辣味看到就想流口水😛😛,尤其是在这冬季,吃上一顿火锅热乎乎的,好好的犒劳自己的胃。
路边上的小吃更是赞不绝口,像豆花、凉粉凉面、烧烤、金盾锅盔、糖人等。
说到美女,那是有目共睹的!最为集中的莫过于春熙路。在这里逛一圈,让你焕然一新。
一个起床就能看到雪山(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的城市,自然美景不少。以西岭雪山为代表的成都第一山,在这冬季可以上山滑雪、山下泡温泉、夏季进山避暑。
彭州宝山旅游区以夏季避暑为代表的景区,一个人包吃包住一个月2000元,每到夏季住房都被包完。
夏季各大景点的漂流,让你刺激一把。像都江堰虹口、彭州白鹿镇、邛崃平乐等。
成都市区的宽窄巷子、锦里、春熙路,郊区的洛带长城、安仁博物馆、平乐古镇、郫县的友爱农家乐发源地等是不错的旅游地。
成都的水果更是爽口,以龙泉驿的水蜜桃、皮球桃闻名全球,龙泉驿的五星枇杷、巨峰葡萄、丰水梨;安仁葡萄、金堂丑柑、都江堰和蒲江的猕猴桃;简阳樱桃沟的樱桃等,这个季节当然要属闻名全国的巧克力草莓了。
有如此多的美食美女美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有什么理由对成都说不呢?
人在什么状态的时候最可怕?
我:因为加我的学生太多了,一个个验证太麻烦,再者,为学生提供帮助时,免验证会很好的保护他们的隐私,我不知道加我的学生是谁,他们肯定会更安心些。
他:那我跟你不一样,我必须得让加我的学生实名上报,万一以后能用得着呢。
价值观的不同,彼此都对对方的做事方式不欣赏,凡事带着目的去做事,他的人生里能有多么真诚?
最后一段话说的很到位:“听过很多人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女人要生孩子要养家,男人什么都不做,都不是好东西,不知道她在发挥各种女人天赋享受特权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这样想?
人在岁月静好,安然无事的时候总是一副善良美好的模样,只有在碰及到他的核心利益或者让他处于不利的位置时,他才会露出那狰狞的嘴脸将你吞噬......
人性有时候不能去考验,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时,人都是自私的。
有些人在外人面前会披上那层善良又和善的外衣,想极力的塑造出人畜无害的模样,让你深信不疑,慢慢对他卸下防备,甚至对他裸露出自己的心.....
那个瞬间,在你信任无疑的目光注视之下,他会撕下那层伪装,露出那张牙舞爪的獠牙,拔出尖锐的长矛,狠狠的刺向你最柔弱的地方。
最了解你的人,越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
有些伤,有些痛,虽然极力的用理智去告诉自己要谅解,去原谅,可是无法骗自己的心,去强迫自己。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还是难以自控!
在你身边的人,你会习惯性的给他贴上标签,如外向,内敛,活泼,善良,狡诈.......
殊不如,人性本就是复杂而多面的,岂能是一个词语就能概括的?
在你眼前,笑得明媚而灿烂的人儿,却在你看不见的角落里,用阴森和狠毒的目光正撕裂着你......
人的心,深不见底。
你认为棺材土葬?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人死后,装进棺木,埋进土里入土为安,世世代代都是这个传统的土葬方法,近些年来全国提倡实行火化,节省了土地,也节省了木材,修建了公墓,只要一小块墓地就可以了,实行了生态环境,应该说这个改革是利大于弊的。在我国的近邻,缅甸,有一个民族,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一个人死后的埋葬方法,他们做好了一口棺木,四周打出来许多小洞,把尸体放入棺木盖好,再把棺木抬到湖边,把棺木沉入湖中,葬在水底下,过了几年,人体完全腐烂沒有了,再把棺木从湖中捞出抬上岸,然后打开棺木,发现棺木里面有很多的大黄鳝,这个大黄鳝可以吃,也可以拿去卖,他们的民族世世代代就是用这种方法埋葬死人的,即省地,又环保,并且有收获。
有什么好看的欧美电影可以推荐吗?
如果你是男的,那么《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绝对是值得看的,年轻性感的演员加充满力量感和速度感的跑车,绝对能燃爆你的荷尔蒙。
好莱坞有名的长寿系列影片,从刚开始的范迪塞尔,保罗沃克,到后来杰森斯坦森和强森的加盟,使这部片的演员阵容不断壮大,堪称豪华。
从第一部到现在第九部,延续十余年的爱情和友谊。我觉得在每个男人心中,都有对速度的追求和对激情的渴望。而《速度与激情》将动作和追车两种类型完美融合,籍以实现常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无心插柳柳成荫,环球影业当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个爆米花电影成为现在的招牌系列。简单的剧情完成了串联赛车的任务,其他的就交给跑车们用速度与激情说话。专注飙车,电光石火, 脑子里都是汽油, 每一场飙车都看的人热血沸腾。
作为一部拍到能够拍到9的动作电影就已经算成功了,成功的秘诀不仅仅是火爆的动作场面和视觉效果,而是百转千回的饱满剧情和成功的人物塑造,沉稳的范,深情的保留,幽默的黑人和忠诚的技术男,再加上后来现实中不辞而别的保罗沃克,每一个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特别是第七部,为了保罗沃克的离去,加入了情怀的元素,商业片拍出了艺术片的感觉。没有为保罗的离开专门设计一个电影情节,而是在片尾专门缅怀,着实让人泪目。
《速度与激情》系列,是我们80后整个青春生涯的见证。。You know...the best decision I've ever made was stepping into the store and....buying that first sandwich(我一生最棒的决定就是走进你家的店,买下一块三明治)。
为什么英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一直追随美国而不敢跟美国闹掰?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些地方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像,不过更加现实更加直白,总结起来就是“利益至上”,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曾经英法两国颇为瞧不起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们认为美国人又土又粗鲁,哪怕是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在他们眼里美国仍旧算不了什么。
不过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欧洲各路强国打作一团,英法这对老冤家合起来跟德国打,当然了,双方还有一堆联盟小弟,彼此也都没讨到什么便宜,家国被毁,死伤无数,经济衰退。而美国呢,这时候正作壁上观,然后顺带着跟欧洲这些国家做生意,向他们大量输出武器。不过美国也是有偏好的,他们向英法贩卖的武器要远远多于向德国贩卖的。于是德国不高兴了,美国才不管德国高兴不高兴呢,等到1917年,他们看时机差不多了,趁机对德国宣战,假如英法战营。最后的结果就是英法为代表的一方获胜,德国一方战败,不过双方都损失惨重。而美国呢,不仅大发战争财,他们本土也没有受到任何创伤,而且还坐享了战胜国的名誉。
过了二十年,二战又爆发了,美国又想玩这一套。这一次德国明显是想复仇,上来就来个猛地,把英国打蒙圈了,法国更是完蛋,直接投降,同时德国盟友日本也在亚洲作妖。美国看着这一切,依旧维持着自己表面中立的态度。当然了,在背后它还是会支持英法一方的。不过这时候日本居然玩大了,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德国日本都对美国宣战,美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才真正加入到二次世界大战中来。这一次,美国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特别是最后两个原子弹在日本上空那么一炸,整个世界都震惊了,也直接促使了日本投降。虽然美国在二战出力较大,但是它赚得更多,其他什么英法德本土都是一片狼藉,而美国本土则是一片欣欣向荣。二战结束时美国一国的GDP占到世界一半以上,英法一片废墟,德国作为战败国直接被美苏一分两半,直接报废了。这个时候英法德在美国面前彻底没了脾气,终于低下了头颅。
美国看到英法德几个昔日的强国风光不再,而且再也没有跟自己抗衡的可能,它反而想起要去扶持他们了,当然这中间可能一多半是出于美苏对抗的考虑。毕竟美国离着欧洲大陆太远,如果它不去扶持西欧各国,很可能被苏方渗透,这是美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关于这个计划,中学历史都有提到,概括起来就是援助欧洲计划,从这以后,作为老牌欧洲强国,都要受美国的影响左右,没有办法,拿人手短啊。美国当然也不会白白支援他们,肯定会借机对他们进行控制。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英法德也不是傻子,他们对于美国的想法自然一清二楚,但是清楚又有什么用呢,形势比人强啊,他们就算知道美国的居心,也只有忍受着。
当然了,三国也各有各的小九九,比如说英国,在以前甚至算得上是美国的宗主国,后来美国居然压它一头,本来以为英国会反弹最强烈,没想到英国跟美国反而走得最近。特别是前些年布莱尔当首相那十年,对美国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美国对他如此忠心的态度也挺满意,给予了相应的回报,布莱尔当首相时期,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优于法德。
法国跟英国就不一样了,二战以后法国虽然也要接受美国援助,但是自从戴高乐总统当政以来,他就开始积极倡导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反对美国在西欧霸权,法国在他领导下,六十年代就与我国建交,这无疑是打脸美国。还有后来的总统希拉克,他联合德、俄,共同对抗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近些年法国对美态度虽然没有那么强烈了,但也没有完全受美国摆布。
而德国又有些不一样,德国是二战战败国,战后分为东德和西德,分别由苏、美英法控制,所以也有很多身不由己。那时候英法也已经衰败不堪,实际控制西德的主要就是美国。后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东西德统一,德国也开始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力量。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算,德国长期以来都是欧洲最高的,尽管对它有诸多限制,德国也在逐渐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特别是施罗德当总理的时期,跟希拉克一起对美强硬,不过后来对美国态度又有所回暖。
尽管三国对美国态度有所区别,甚至哪怕是现在的英国也会偶尔跟美国有点小摩擦,但是整体来说,它们三国都不会跟美国走向敌对关系,强硬也只是相对而言。三国都是经济大国,跟美国贸易往来频繁,英法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它们有很多政治诉求跟美国也是一致的。话说回来,它们跟美国如果真的搞对抗,也没有什么好处啊。国与国之间向来都是利益至上的,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相信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去做。
如果说它们三个国家联合起来,那还真有资格跟美国叫叫板,不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英国跟法德两国就聊不到一块去,脱欧这事都闹了许多年了。法德两国虽然有时候似乎关系很好,但历史上两国经常也是打得不可开交,自由散漫的法国人跟严谨的德国人也很难互相看顺眼,所以这三个国家要拧成一股绳,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三国实力加起来也只是能跟美国叫叫板而已,还没有达到可以抗衡的地步,何况三国也不可能联合起来,那就更没什么实力跟美国撕了。
所以英法德三国都会选择跟美国维持比较近的关系,要跟美国闹掰,他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