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王国音速犬练级攻略,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

天美资源网

洛克王国音速犬练级攻略,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

老兵不死,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为何仍没有退役?

答案是:因为歼7还没有到服役年限,所以至今没有退役。

洛克王国音速犬练级攻略,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科普关于歼7的知识。

歼7指的是我国仿制于前苏联米格-21的一款第二代战斗机,它是我国第一种具备2马赫飞行速度的飞机,具有非常优异的高空高速性能。

因此我国曾大批量生产服役该型飞机,并且持续不断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装,一共衍生出13种改进型号。

自1965年成功仿制并量产,截止2006年停产,歼7系列战斗机一共生产了4000余架,除了国内大量装备以外,还大量出口到其它国家,就连美国也跟我国买了30架。

在过去,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实在是太喜爱歼7战斗机了,尤其是终极改进版歼7G型,至今我国空军仍然装备着48架。

下图为挂载了副油箱的外贸型歼7战斗机,具体型号为J-7E,它的特征是机头进气道的整流罩尺寸增大了,以容纳意大利“高尔夫”型机载多普勒脉冲火控雷达。歼7已经被我国魔改到了极限,印巴战争中与它有代差的印度空军苏30都被它击落过。

歼7战斗机的优点是高空高速高机动,最大飞行速度为2m马赫(不外挂导弹的情况下最高速度为2.2马赫),升限为18700米,仅这两项性能参数就超过了现在许多第三代战斗机,比如说印度刚刚服役的LCA型“光辉”战斗机。

缺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机头进气设计限制了先进雷达的安装;第二、油箱容量太小限制了作战半径。

先来讲第一个缺点,歼7采用了机头进气布局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处在于降低了飞行阻力,提高了机动性,这也是该型战斗机能够轻松加速至2马赫高速的原因。

但是这样的设计使得机头锥形整流罩空间十分狭小,无法容纳大型先进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只能安装尺寸和功率较小的多普勒脉冲雷达。

以歼7E为例,它换装了JL-7火控雷达,该型雷达仿制于以色列的EL/M2001型多普勒雷达,与瑞典的“鹰狮”战斗机为同款。

换装新雷达后,歼7具备发射中距空对空导弹的能力,最大对空打击从原来的30公里增加到120公里,即便如此,它的性能也远逊于歼-10战斗机的相控阵雷达,这个缺点对于歼7来讲是无解的。

下图为歼7战斗机的机头特写,由于采用了机头进气布局设计,锥形整流罩空间有限,无法安装大型雷达,制约了该型飞机的进一步升级。

再来讲第二个缺点,由于歼7是仿制于米格-21,该型战斗机本身只是一种单发轻型截击机,设计它的初衷是为了保卫战略要地。

因此机载油箱容量特别小,自身容量仅为1926千克,这导致歼7的作战半径只有800公里,在挂载两个700千克副油箱的情况下也只能将作战半径延伸到1200公里。

并且在作战前必须抛弃副油箱,否则无法进行超音速飞行,这个缺点同样是无解的。相比之下,做为我军主力战机的歼16则能加注9吨燃油,作战半径为3400公里。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如果战机作战半径太小,那么它就真的不适合现代空军装备了,淘汰是必然的趋势。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现在我国空军已经拥有了大量三代机以及先进的四代机,为什么装备了近半个世纪的歼7仍然在服役呢?

下图为歼7战斗机的另一个改进型号——歼7MG,虽然换装了西式火控雷达,但是机身无法容纳大型火控计算机,因此歼7只能挂载近程空对空导弹,勉强使用中距空对空导弹时则故障频发。

答案还要从歼7另外一个优点说起,那就是便宜。

便宜到什么程度呢?1991年,我国成飞集团与法国达索公司竞标国外轻型战斗机项目时,歼7G型战斗机的报价为800万美元,而法国达索的幻影-2000战斗机的报价为4000万美元,差价达到了5倍!

卖给美国的那30架歼7III型算是价格最贵的一批了,单价也仅为860万美元,美国人听到这个价格时都惊呆了——想不到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便宜的先进战斗机。

由于当年我国经济实在太落后,每年的国防预算都不到200亿美元,即便是歼7停产那年,国防预算也只是增长到351亿美元而已。

太穷了,再加上根本预想不到歼-10项目进展的如此神速,因此只能对歼7进行不断升级改造,以极低的成本大量生产换装部队的老旧机型。

比如说台海危机,我军愣是没有一款战斗机能与美军的F-15相匹敌,只有歼7G型能勉强对阵对岸的F-16以及幻影-2000。

下图为台湾空军装备的幻影2000战斗机,它的机头也很小,无法容纳现代相控阵火控雷达,但是再小也比歼7大,升级空间大于歼7,当然价格也是歼7的5倍。

所以不得不向刚刚解体出来的俄罗斯紧急采购30架苏-27重型战斗机,买这批战斗机时同样没有钱,只能用大量皮革和食品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支付。

世事难料,我国自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后,经济开始腾飞,国防预算从几百亿美元快速增长至几千亿美元,在充足资金的加持下,更先进歼10、歼11B、歼15、歼16、歼20通通横空出世。

这下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原本计划再服役30年的歼7仿佛一夜之间就完全落后了,必须加快歼7的退役节奏,腾出编制来给部队装备更先进的三代机甚至四代机。

可是最后一批出厂的260架歼7还没到使用年限,尤其是2005年到2006年出厂的那48架歼7G,连800小时的大修时限都没达到。

尽管歼7已经落后,但是它依旧是国家的重要资产,军队的重要装备,总不能花巨资造出来以后弃之不用吧。

所以只能将这些才出厂就已经落后的歼7装备到西南地区,用来填补歼10以及歼16产能不足的问题,待服役年限将至,就可以用新型战斗机取而代之,这就是歼7使用了50年,至今仍然在服役的原因。

老兵不死,由于之后一批歼7是2006年出厂的,以至于连我国1990年引进的第一批苏27都退役了,更老的歼7至今还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空军师场站,歼7战斗机正在准备挂弹升空备战。西南地区面对的潜在威胁主要是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等弱小国家,大改型歼7足以应对。这些歼7还要服役至2027年才到达服役年限,届时7爷将全部从我军序列中退出现役。

中国有没有能力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建造理想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能力;不过实在需要的话,可以用093核潜艇的堆串联;未来是肯定能够建造的。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最重要的就是有“功率足够大核反应堆”,否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1,像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那样,使用2座核潜艇用的K15核反应堆,最大航速为27节。2,像企业号核动力航母那样,使用8座A2W核反应堆,最大航速达到了33节。

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大建造难点就是“核反应堆”。因为对航空母舰的最高航速有要求,一般也要在30节左右。而大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在10万吨左右,中型的在7万吨,轻型的在4万吨。想要航空母舰达到设计的指标,除了将水下部分设计的窄点外,也只有靠强劲的动力系统了。像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就使用了2台单座功率为热功率350MW,轴功率为104MW,发电功率为48MW的A1B核反应堆,才可以推动福特级航空母舰以30节左右的时速前进。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使用了2座热功率为275MW,轴功率为97MW的A4W核反应堆,也可以让尼米兹级航母以30节左右的航速前进。

无论是福特级,还是尼米兹级,其核反应堆的轴功率都在100MW左右。也就是说,只有轴功率在100MW左右的核反应堆才可以满足10万吨级别航空母舰的需求。

第一种情况,使用多台现有的核反应堆串联。我国093核潜艇使用的核反应堆轴功率在30MW左右,要建造满排10万吨级别核动力航母的话,至少需要6座才行这样的结果就走了企业号核动力航母的老路,使用多座小功率的核反应堆串联,致使其航母的长度达到了345米。所以说,如果有需求的话这样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其次,我国舰用核反应堆也只有即将在破冰船用的轴功率为25MW的小型核反应堆,这还不如093核潜艇使用的轴功率为30MW的反应堆呢。

再者,就是ACP-100核反应堆了,由于该反应堆主要用于发电,并非作为动力系统使用。ACP-100核反应堆的热公率为385MW,转化为电功率的有127MW。且高度不大于14米,长和宽都小于10米。这样看来,ACP-100是完全满足核动力航空母舰使用标准的。但是ACP-100核反应堆的核燃料密集度在4.9%左右,远远低于A1B高达97%的核燃料密集度,以及A4W核反应堆60%的核燃料密集度。最直接的后果的就是要平繁的更换核燃料,占用航空母舰大量的时间。据称ACP-100的核燃料更换周期为1年,远不及A4W的20年,和A1B的50年。所以说,ACP-100核反应堆还是无法作为核动力航母的动力来源。

综上所述,我国还是可以采用多座核反应堆串联的方式当做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动力系统的,只不过就是太麻烦了。现阶段对于我国海军来说,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需求并不是多么急切,常规动力的航母也可以满足要求,完全可以先建造常规动力的航母来应急,等到核反应堆技术彻底成熟之后,再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

现在我国海军已经有辽宁舰和山东舰2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了,正在建造的003型弹射航母也应该是常规动力的。毕竟海军的发展战略是“小步快跑”,先建造一艘常规动力的弹射型003验证一下技术,再建造一艘核动力的004验证一下核反应堆的状况。最后一步到位,建造满排10万吨左右目标航空母舰。

怎么看待俄罗斯最近公开资料显示?

俄罗斯近期曝光了两种航母设计方案,一款是涅瓦设计局的“海牛”号核动力航母,一款是克雷洛夫设计局的“风暴”号核动力航母。这两款航母均是排水量超过9万吨的超级航母方案,均采用了核动力设计,体现出俄罗斯对海军技术发展的不懈努力,即便是无法制造出来,也要在研究后将技术积累下来,等到时机成熟时进行建造。

图为俄罗斯克雷洛夫设计局设计的“风暴”号超级航母。

力量大损的海军和造舰能力

俄罗斯海军自苏联解体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在苏联时期,这个世界最北方的超级大国建设了一支可以在远洋地区同美国争霸的强大海军,苏联海军曾经同时拥有过6艘大小航母,包括2艘1123型航母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4艘1143型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分别是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巴库号,这6艘航母是苏联海军时期已经服役的航母。在苏联解体的前夕,1143.5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完成了海试交付海军。

图为俄罗斯涅瓦设计局设计的“海牛”号航母,可见其使用单舰岛,不同于“风暴”号。

从最早的1123型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开始,再到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级核动力航母,若不是苏联解体,苏联完全可以创造一支实力超越美国海军的舰队,然而这一切在1991年彻底终止。新生的俄罗斯继承的是一片烂摊子,没有了完整的工业链条,没有了位于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厂,没有了安东诺夫设计局,俄罗斯留下的只有技术,只有那些苏联没有实现的、依然留在纸上的技术。

图为俄罗斯海军现役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

就此,俄罗斯海军从一片烂摊子开始发展,一直到现在也不过新造了一些4000多吨的护卫舰和一些排水量不到1000吨的小军舰。比如20380守护级护卫舰(2400多吨)、11356型护卫舰(4000吨)、22350型护卫舰(4500吨)、22800型小型导弹舰(800吨)、21631型小型导弹舰(900吨)、21630型小型导弹舰(600吨),至于排水量超过5000吨的战斗舰只,一艘也没有建造。

技术积累为主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现役海军力量和造舰能力都出现巨大损伤的俄罗斯,却提出来要发展超级航母,其实俄罗斯自己也明白这些航母不会短期内就能造出来,但是依然愿意为他们的研发投入力量和资金,其目的就在于技术积累。

图为正在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PD50浮船坞,目前这个全俄罗斯唯一可以维修航母的设施已经沉没了。

俄罗斯海军建造大舰的实践机会少,实践经验也不足,但是俄罗斯并不想因此导致自己丧失航母的设计研发能力,纵然俄罗斯如今力量有限,在PD50号浮动船坞沉没后,更是直接丧失了维修航母的能力,但是俄罗斯相信自己总会有重新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因此,做足技术积累,等待时机是俄罗斯目前要做的事情。

上图为海牛号航母,下图为风暴号航母。

在两个航母设计方案中,“风暴”号航母排水量达到了12万吨,使用核动力推进,搭载50多架苏57第五代隐形舰载机,使用了独特的双舰岛构型,而且使用了滑跃甲板和弹射器结合的飞机起飞方式,其中战斗机都从滑跃甲板起飞,而预警机则从弹射器起飞区起飞。“海牛”号航母排水量则达到了9万吨级,也采用核动力设计,同样可以搭载重型舰载机,也同样使用了滑跃甲板和弹射器结合的起飞方式,不过“海牛”号只有1个舰岛,而且舰岛的体积非常小,颇有一些俄罗斯版“福特”级的样子。

图为涅瓦设计局的海牛号航母。

这两艘航母都属于核动力超级航母的类型,一般每一艘的造价都在100亿美元左右,全寿命使用费用更是可能高达300亿美元。作为俄罗斯而言,目前每年的军费也就580多亿美元,根本不足以支持建造这样的航母,就算是从目前开始规划,也还需要先形成造船厂的航母建造能力,再形成足够的财力,才能真正落实,所以短期内我们看不到这两艘航母的建成了。

它真的强于美国的俄亥俄级吗?

俄罗斯海军“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他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自行研发的第一种战略导弹核潜艇,工程代号955型。从第4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开始,代号变为955A型,主要改进是增加了潜射导弹的数量,从原型潜艇的16发潜射导弹提高到现在的20枚,同时开始使用泵喷推进技术,噪音进一步降低。

图为俄罗斯海军“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北风之神”级导弹核潜艇强于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核潜艇。从吨位来看,“北风之神”级为24000吨级,“俄亥俄”级为18000吨级,相差6000多吨。“北风之神”级比“俄亥俄”级大主要是因为他使用了单双混合艇体,而且内部设备比“俄亥俄”级更多。一般而言,潜艇的艇体分为双层壳体和单层壳体,双层壳体的潜艇分为外部耐压壳和内部耐压壳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有隔舱和水箱,潜艇的姿态控制更加灵敏,而且抗沉性更好。

图为“北风之神”A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图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可见其龟背很小,几乎看不见龟背。

单壳体潜艇因为取消了内部的壳体,因此潜艇内部空空大大增加,在声呐、雷达、武器占据主要地位的今天,内部空间大成为比潜艇姿态控制更加重要的性能,包括日本的“苍龙”级潜艇、英国的“机敏”级核潜艇在内的很多新型潜艇都是单壳体结构,“俄亥俄”也不例外。因此,在搭载同样设备的情况下,“俄亥俄”级的吨位要小于“北风之神”级。

图为试射“布拉瓦”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

但是“北风之神”使用单双混合艇体,这就更先进了,在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是双层艇体,增加抗沉性,在需要容纳声呐等设备的区域式单层艇体,可以容纳更多武器和电子设备,两边都能兼顾,因此性能上要更加先进。此外,“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水下最大航速是29节,“俄亥俄”级是25节,本来“北风之神”级就更大,结果航速还更快,就是因为艇体设计的先进性和核反应堆的功率更大。

图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三维模型。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静音性能更好,他的噪音级别低于110分贝,使用了比“俄亥俄”级核潜艇更加全面的降噪措施。比如,“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装备有流线型指挥围壳,指挥围壳使用专门的设计,噪音很低。“俄亥俄”级核潜艇只是使用了填角结构,降噪能力不如“北风之神”级明显。“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敷设了消声瓦,“俄亥俄”级核潜艇没有敷设。另外,“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和“俄亥俄”级核潜艇都使用了泵喷推进器,在这一块他们是一致的。从静音能力来看,“俄亥俄”级弱于“北风之神”级,没有其全面。

图为“俄亥俄”级核潜艇的结构图。

图为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导弹核潜艇。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火力也更加凶猛。“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载弹量是24枚,“北风之神”级是20枚,双方的差距为4枚。其中,“俄亥俄”级核潜艇每一枚“三叉戟”导弹可以容纳6-8枚W88型核弹头,而“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布拉瓦”导弹则可以容纳8-10枚核弹头,从携带的核弹头数量来看,“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核弹头更多,最高达到了200枚,“俄亥俄”级为190多枚。

图为美国海军下一代“哥伦比亚”级导弹核潜艇、

图为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核潜艇建造画面,可见其密集布置的导弹发射筒。

从发射速度来看,“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拥有齐射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估计大约是10分钟内发射全部20枚潜射导弹,但是“俄亥俄”级核潜艇则需要在每一次发射后重新调整姿态,然后才能继续发射,发射完24枚导弹需要耗时1个小时以上。核潜艇相对于大海是非常渺小的,其姿态在汹涌的海浪中不断变化,但是核潜艇要发射核弹就必须要在合适的深度和姿态中发射,否则会遇到危险,美国不给“俄亥俄”级核潜艇装备齐射系统,使得其只能在水下反复调整姿态进行发射准备。

图为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为什么美国的核潜艇就不使用齐射系统?原来,这是因为双方的海军实力差距导致的。对于美国而言,其核潜艇无需担心其他国家对其进行攻击,可以安稳的在海中发射核导弹,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其核潜艇则需要冒着被敌人反潜机、反潜军舰攻击的风险发射核导弹,而且最好只能在堡垒区内发射,所以俄罗斯核潜艇必须装备齐射系统,快速发射完核导弹后就离开。

图为俄罗斯海军“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俄罗斯海军打算制造8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生产会持续到2025年左右,然后再生产新一代核潜艇“哈斯基”级,就“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目前的技术状态来看,在“哈斯基”级服役前,它都将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

中国空军已有上千架三代机?

我国空军如今有2000架现役战斗机,其中包括1000多架现役的四代机,但是我国空军也装备了数百架二代战斗机,其中还有部分歼7战斗机,尤其是在我国国土的西南方向,装备有大量的歼7战机。

图为我国现在还装备的歼7战斗机。

2010年左右,我国还有歼7和歼8战斗机进入服役,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广大,而且我们面临的假想敌也不只是那些西方的军事强国,也包括一些和我们有领土争端的军事上的小国、弱国,面对这样的国家,也没有必要非要用多么高价值、高科技的战机才能战而胜之,完全可以用这些歼7去弥补国土防空体系的空档,并且做出前线最早的反应。

没错,二代机的战斗力不强,但是好在他们使用比较便宜,对于我们这样的国家,需要每天用大量的战机在国土边境周边巡航,需要时刻有战机处于随时可用的战备值班状态,如果用四代机、五代机去执行这些日常的勤务性任务,难免使用成本过高,一架五代机一次出动就需要耗费数万元,毕竟还涉及到补充隐身涂料的问题,怎么可能用他们去执行日常的巡逻。

图为我国空军的歼8和歼7战斗机。

当然了,歼7和歼8这样的二代战机已经在我国空军没有了长期存在的必要性,毕竟其技术确实也落后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日本装备有F4、俄罗斯装备有米格31、以色列还有F4、德国都还有狂风,二代机在世界上也还有很大的装备量,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也都还装备了二代战机,所以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马上的就把二代战机全部退役,就等他们寿命耗尽,慢慢消化掉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