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加点,造价工程师好考吗?
中国人事考试网官网 http://www.cpta.com.cn/
考试介绍 http://www.cpta.com.cn/GB/373102/index.html
造价工程师考试要求
http://www.cpta.com.cn/n1/2018/0112/c373102-29761375.html
四年内通过四门科目:《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我是2017年首考,赶上最后一批两年滚动制,2018年后改革为四年滚动制。我是2018年通过的造价师,说说我的经历和建议吧!
一、取舍2017年我报考后复习到一半时,发现计量这门课知识点好多且零散,而我记性不好,果断放弃不再深入复习这门课,最终这门课差6分没通过,毕竟没看书服气,再接再厉2018年通过了。
取舍策略是针对普通智商,又精力和时间不足的我,选择“曲线救国”只是多花些时间,那好过开足马力齐头并进,最终临考精神萎靡,本来有把握的科目反而没通过。
当然智商高的你们完全可以一年拿下,真心羡慕和佩服。
二、答题技巧答题技巧来源于我2015年去考试培训中心改评试卷(二建考试)。改卷前,开会提到要求:速度、字眼、尺度。
1.速度:每位改卷老师分配试卷不少,如果改得慢,管理人员会过来提示;
2.字眼:给分制,参考标准答案,有相近意思酌情给相应分,写错的不扣分;
3.尺度:评分尺度要统一,每份试卷至少经两位老师的手,如果评分相差大需重新评。
特别提醒大家,试卷都是扫描到电脑中,字迹潦草的会更加模糊,如果看不清内容,可以不给或少给分,考试写字不一定要好看但一定要清晰整齐。
每位老师一天看几百上千份试卷,我也是经历了才能真正体会字迹清晰的试卷是多么让人心情舒畅呀!给分时肯定也舒畅着给。
要想拿分:
1.首先保证字迹清晰(如果写字不在水平线上的,可以用尺子抵在纸上,像画直线顺着尺子写);
2.答题答重点字眼,最好逻辑性地列出1、2、3点;
3.别写太多不沾边的内容浪费时间,别妄想会给苦劳分(别人口干舌燥,你给送上梆硬的馍,不被打就不错了)。现在想来我教师资格笔试能通过估计多少得益于此。
任何事都有规律规则,摸透它会事半功倍,如果你硬要逆向而行那我也拉不住你。
三、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听网课、把自己当成老师。
(一)思维导图,我理解为目录法,一本书拿在手上,切忌直接翻到正文第一页,请先把目录看完。目录就类似人的经络,经络通人自然就舒坦,它是整本书的构架和灵魂。
如果你不看目录,就如同看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有效果但治标不治本,可能看完整本书感觉像没看或懵懵懂懂。
考交通部公路造价工程师(甲级)的那年,好多人扛着课本在考场前的台阶或花坛坐凳上一页页快速翻着,我拿着几页目录悄悄站到远处,怕别人以为我拿的是非法资料。
有句话“把书本从薄读厚,最后再由厚读薄”,目录就是那个“薄”,如果你能把目录串起来(每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那更好。
分析完目录,整本书的轮廓基本形成,你也会对这本书产生好奇想探究一二,这样你读“厚”不会那么枯燥乏味,也不那么容易忘记内容。
读“厚”的过程,我想起一位大学老师说的话,至今记得:遇到不懂的知识,你先接受它,慢慢的,你就会懂它。
所以提醒喜欢较真的朋友,有些知识点不大明白,可以先接受它或放下,尽量先把简单易懂的学好找点成就感,等你看完整本书或许就会豁然开朗,这也是知识的潜移默化和进阶吧。
学完知识还得累总:
比如有些一通百通的知识点:工程经济经典公式F=P(F/P,i,n),F=A(F/A,i,n),其他P=F()、P=A()、A=F()、A=P()就可以通过经典公式互相推导即可,不需要记住全部公式。
比如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工程造价计量砌筑工程中砖砌体不包括勾缝,而石砌体包括勾缝,因为砖砌体(除清水砖墙外)还需要后期进行墙面抹灰所以不需要勾缝,而石砌体不再进行抹面直接外露为了美观所以需要勾缝。
针对上述这些内容你把它们单列出来放在一起,经过对比、找茬和总结将其生活常识化就会清晰明朗,也不会觉得知识点怎么那么多,记不住或记错记混淆。
读“厚”完再到“薄”翻回目录,每章节重点内容都能像珠帘一样一串串或像一棵树由树根向上树干分枝到树叶浮现在脑海中。
(二)听网课(我不是网校老师,也不是淘宝商家),大家工作一天回家还要看书是挺累的,这时你听老师讲课,至少感觉有人陪着你学习或许会没那么累,而且有经验的老师知道侧重点,比起自己盲目通篇看书效率速度也会提高很多。
我各科分别选择的老师:管理(达江)、计价(李娜)、计量(李毅佳)、案例(王玲)。建议你选准自己喜欢而且大家都评价不错的老师,我就喜欢声音好听普通话标准且逻辑思维清晰,同时会建立框架的老师。
比如造价师案例这门课我就特别喜欢王玲老师,不光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应试技巧和战术也异常好使,我当时考试最后一道大题的计算有20分全部没写,最后还超出分数线20多分。
如果你听幽默的老师讲课也不一定让你轻松学到知识,如果这些幽默的点是与知识点本身有联系的还好,如果是扯课外完全不相关的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我觉得一个浪费时间,二个最后会发现没学到真正的知识倒是记住了这些笑话。
因为我们不是在校学生时间大把挥霍,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的是干货好存储不变质。
也别盲目追随大师的课(比如造价案例一位男老师被称为考神,可能我智商不高总觉得听着费劲),大师境界太高容易架空基础,可能作为后期提炼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你听习惯某位老师的课,突然听其他老师的课可能也会不适应,要不还是从一而终吧!
(三)把自己当老师,这得益于我当了三年高职老师,上课前得先备课,可能自己懂了知识点,可是怎么讲明白给学生听又是另一回事。
经过实践发现联系日常生活的实物或编个曲子段子,让学生能看到能想象出来或觉得有意思最有效。
比如:我们省份的定额中规费的计算基数是人工费,“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让规费与人工费联系起来;管理费和利润的计算基数是人工费和机械费之和,“管理需要人,利润靠机械,二者不可缺”。
所以在学知识点的时候你就当有人要问,你怎样才能教会他,或许你就会联系身边的实物编个顺口溜。经过这个过程会把知识点理解更透彻,感觉能驾驭它自然不容易忘记。
摸索学习的方法,比学习内容本身更有必要,用方法学内容轻松自如。
取舍、技巧、方法这些我也单独或组合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都能起到不错效果,得心应手加点成就感最让人有动力。
牧原电气工程师累不累?
该岗位是比较累的。因为该公司电力业务比较广泛,开拓渠道又宽广,所以该公司的业务是源源不断,任务比较多,作为电气工程师,设计任务十分繁重,客户要催进度,公司要赶任务,电气工程师自然需要加班加点的搞设计,同时该职位又要到安装现场指导,所以说该岗位的工作是比较累的。
你经历过的最惨绝人寰的加班故事有哪些?
加班对我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这既与我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也与我的性格有关。
先说工作性质。首先,高中毕业后我当了两年民办教师,给学生备课、讲课,经常要加班加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苦逼的加班,都是职责范围内的事,从来不敢怠慢。随后,我参军入伍,部队特殊任务很多,加班更是常事,“牺牲”二字是军人的本色,连生命都交给党和人民了,加加班,苦呀累的自然不在话下。再后来当编辑做记者,赶时间釆访、写稿、编稿,必须经常加班熬夜,有时累如牛马。再再后来,转业到税务局省级机关工作,既要完成处室的本职工作,又兼任了长达十年的省局党组秘书,写的文字材料堆积如山,时常累得头晕眼花。再加上自己本身爱好文学,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立功立德,可不敢少了立言,怎么办?只有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靠加班来搞创作,我出版的几本书,发表的大量文章,基本上是业余外完成的,过去讲是“爬格子”,一个“爬”字,是对我们苦逼的加班生活最生动的写照。
再说性格。我这人天生爱静不爱动,正好是领导心目中的加班对象;我是军人出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守纪律,因此,加班这种苦逼事,自然多数都落到我头上;再加上,我们这种人责任感实在太强,领导交代的事、职责范围内的事,都有始有终,精益求精,总能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久而久之,加班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还有一点,就是你周围的人都对你充满信任,让你加班是信任你,你能对不起人家的信任吗?
其实,生理上的苦和累倒在其次,最苦逼的是心累。在部队有两年,我被借调到上级机关某处工资,处里所有的大材料都是我加班写出来的,正式在岗的人都不愿写,我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临时人员,倒成了加班工具。最可气最伤心的是,我帮司令员、政委写了那么多会议讲话材料,可他们根本不知道出自我手,因为那材料都是通过二传手传上去的。直到我后来离开那里,司令员和政委仍然不认得我。
在省税务机关任党组秘书十年,曾经有位一把手老喜欢在星期五下午开党组会,每次开完,都必须让我周六加班整材料,确保周一把会议纪要发到每位党组成员手上。那些年,我基本上没有休过周末假。
曾经有一阵子,我连续三年没有享受过公务员带薪年休假。我爱人看到别人丈夫时常带老婆孩子出去旅游、避暑,对我意见很大。为了安慰她和儿女,那年暑期我下决心请年休假带她们去神农架消遣。可当我们乘坐公汽折腾一整天好不容易赶到山上,腰酸背疼晕晕乎乎还没缓过劲来,局里领导电话就来了,说有紧急情况需要加班。我只好好说歹说跟爱人孩子做思想工作,把她们留在神农架,自己一个人往回赶。那天,山里突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我们驾驶的汽车根本看不到路,有些地方山体滑坡,道路中断,只能停在路上,等人抢修完毕再接着前进。那种苦痛,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在我的人生中,类似于上述的加班经历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要讲,真可能一天一夜也讲不完。加班如此之苦,真希望全社会都好好善待如我这样的加班人。尤其是单位的领导们,更要设身处地替加班人多想想,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和温暖,在他们的前途命运上多加关怀,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加班人受罪。
前天我还听到一件真实的事,说某市一把手提倡凡事不过夜,他自己每天处理一大堆文件和公务,一般情况下,不到深夜不睡觉。这样的领导精力充沛,乐于吃苦,精神可嘉,但是苦了机关在他身边的同志们。您想啊,一把手不离开办公室,其他人怎敢离开?我听说,市委机关干部长期“五加一、白加黑”地加班,人人苦不堪言。不知这位领导何时才能醒悟,还群众自由自在的八小时之外!
最近男票在58同城找了个算法工程师的活?
个人感觉楼主是戏谑的说法吧,首先没清楚楼主男友是找五八同城的算法工程师,还是在五八同城上找到的工作机会的算法工程师,如果是在五八同城工作,待遇应该不错,可以尝试让他养着,如果是后者看情况吧,再者工程师都是高负荷和高强度,高压力活,希望楼主珍惜体谅男友今后工作,好运
如何一年通过一建?
我本人是2013年一次性全科通过一级建造师机电专业的考试还有造价工程师安装专业除案例分析以外的另外三门的考试,我当时通过考试的年龄应该是在24岁,是比较年轻的,我把我的经验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先说一下一级建造师的考试,我始终觉得一级建造师是一个文科性的考试,考的更多的还是一个人的记忆能力,一级建造师总共4个科目,工程经济、工程法规、工程管理还有工程实务。首先我觉得在时间的分配上,应该把80%的精力耗费在工程实务这一门上。因为考一建有句话叫做“得实物者得天下,”通过了工程实务的考试,那么一级建造师的考试90%是能通过的了。
一级建造师三门公共课,我觉得没有必要耗费太大的精力在这上面,如果要学习的话,我觉得可以先从工程法规还有工程管理,这两个科目开始学起。这两个科目其实相对比较简单,刚开始学习,主要还是磨合使自己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可以跟着老师的课件。把这两个科目的框架学习一下,就不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了。然后就开始大量的做历年的真题,不要做市场上鱼龙混杂的那些题。这两个科目我觉得有时大多还是通过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所以我们只需要花费20%的时间掌握最重要的80%的知识就行了,而历年真题就是已经把这80%的知识,总结在历年真题中了,所以我觉得啊工程法规还有工程管理,只用做好历年真题大概熟悉教材就可以了。
至于工程经济这个科目涉及有工程财务还有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一些资金时间价值,利率计算等的计算题,很多建造师头疼的都是这类题目。我觉得这个项目的应试应该扬长避短,如果不擅长计算就多去掌握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对于计算题,我们掌握最基本的计算,过难的知识点我们也不要太过纠结一定掌握,要有选择性的放弃。
最重要的就是工程实务的备考了,工程实务科目的考试我应我觉得应该侧重两方面,第一是基本功,第二是答题技巧啊。至于基本功,那肯定是平时将80%的时间花在背诵工程实务各个知识点上了。如何去背诵下来这些知识点,我觉得是有记忆方法的,我当年是用一些顺口溜,还有一些图形联想的方法,把很多知识点的关键词提取出来通过谐音的方法把关键词编辑成各种各样的段子,然后再把这个段子想象成一幅画面,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联想记忆法。通过这种方法把各个知识点最简洁的记忆到自己的大脑中。至于答题技巧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考卷的打分是按照采分点进行评分的,如果能够把关键词答出来那我就能得分。所以平时是我在记忆的时候,就尽量的把每句话只简单的压缩成两个关键字,在锻炼自己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以上是我本人考取一级建造师的相关经验,如果有更好的经验,希望可以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