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

天美资源网

公羊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 ◆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 (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 ­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 ◆ 古代主要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 (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伍子胥) ­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 ◆ 古代的刑罚 ­ (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 (2)劓刑:割鼻子 ­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 (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 (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 (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 (7)大辟:砍头 ­ (8)炮烙:将人烧烤死 ­ (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 (10)汤镬:将人煮死 ­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 (13)弃市:暴尸街头 ­ ◆ 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 有关官职的问题 ­ 1、词语 (1)授官:除 拜 ­ (2)升官:迁 擢 ­ (3)降官:谪 左迁 ­ (4)免官:罢 黜 ­ (5)招聘:征 辟 ­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 (7)大臣辞职:乞骸骨 ­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 ◆ 文化常识 ­ 【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 【六子】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 【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 【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 【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 【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 【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 【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 【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 《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大名著】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 【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 【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五彩】 青、黄、赤、白、黑 ­ 【五音】 宫、商、角、址、羽 ­ 【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 【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 【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 【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 【四大须生】 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相声八德】 李德钖、玉德隆、焦德海、张德全、周德山、马德禄、刘德治、李德祥 ­ 【昭陵六骏】 什伐赤、青骓、特勤骠、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 ­ 【八个样板戏】 《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 《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五贡】 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 【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 ­ 【六家】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 【六部】 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 【六历】 《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 【六法】 规、矩、权、衡、准、绳 ­ 【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 【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 【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 【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十大名医】 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 【中国历史十大猛将】 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 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 ­ 【隋唐名将】 〖四猛〗罗世信.来忽尔.尚师徒.辛文礼、 ­ 〖八大锤〗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 ­ 〖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武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杨义臣、秦用、梁士泰、秦琼+尉迟恭 ­ 【名将十哲】 田穰苴〖春秋〗、孙武〖春秋〗、吴起〖战国〗、乐毅〖战国〗、 ­ 白起〖战国〗、张良〖汉初〗、韩信〖汉初〗、诸葛亮〖三国〗、 ­ 李靖〖唐初〗、李积〖唐初〗 ­ 【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 【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 【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 【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蜀三关】 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 【义阳三关】 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 【古代内三关】 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 【古代外三关】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 【北京三山】 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 【福州三山】 屏山、乌山、九仙山 ­ 【盛京三陵】 福陵、昭陵、永陵 ­ 【盘山三胜】 松、泉、石 ­ 【晋祠三绝】 圣母殿、周柏、难老泉 ­ 【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大龙湫 ­ 【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大宁河小三峡】 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 【西江小三峡】 大鼎峡、三榕峡、羚羊峡 ­ 【岷江小三峡】 平羌峡、背城峡、犁头峡 ­ 【嘉陵江小三峡】 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 【四大名桥】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 【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 【四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 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 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 【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 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 【七大藏书楼】 文渊阁〖北京〗、文源阁〖北京〗、文津阁〖承德〗、 文溯阁〖沈阳〗、 文汇阁〖扬州〗、文淙阁〖镇江〗、文澜阁〖杭州〗 ­ 【九大名关】 山海关〖河北〗、居庸关〖北京〗、紫荆关〖河北〗、 娘子关〖山西〗、平型关〖山西〗、雁门关〖山西〗、 嘉峪关〖甘肃〗、武胜关〖河南〗、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广西〗 ­ 【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 【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 【西湖十景】 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 ­ 【碣石十景】 碣石观海、天柱凌云、山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嶂排青、 东峰耸翠、龙蝠灵壑、风翥祥峦、霞辉窣堵、仙影沧浪 ­ 【台湾十二胜】 角板山、草山北投、新店、大溪、玉山、八卦山、 虎头牌、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简、旗山、雾社 ­ 【巫山十二奇峰】 神女、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五行】 金、木、水、火、土 ­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 【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 【三清】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 【四御】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 【龙九子】 辟玺负碑、螭吻望守、蒲牢盘钟、狴犴守拱、睚眦化刃、饕餮潜器、鲅夏匐阶、狻猊伴鼓、椒图衔环 ­ 【过去七佛】 释迦牟尼佛、拘那含佛、毗舍婆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拘楼孙佛、迦叶佛 ­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 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 【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 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郊游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 【十八伽蓝】 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 【二十八宿】 东官苍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 北官玄武:〖斗水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狳〗 ­西官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昂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官朱雀:〖井水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 【十殿阎王】 [第一殿] 秦广王、[第二殿] 楚江王、[第三殿] 宋帝王、[第四殿] 五官王、 [第五殿] 阎罗王、[第六殿] 卞城王、[第七殿] 泰山王、[第八殿] 都市王、 [第九殿] 平等王、[第十殿] 转轮王 【二十四诸天】 大梵天王、帝释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 密迹金刚、大自在天、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陀天神、 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官天子、 娑竭罗龙、阎摩罗王、紧那罗、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 ­ 【易经六十四卦】 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讼、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天泽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谦、雷地豫、 泽雷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山火贲、山地剥、地雷复、 天雷旡妄、山天大畜、山雷颐、泽风大过、坎为水、离为火、泽山咸、雷风恒、 天山遯、雷天大壮、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水山蹇、雷水解、山泽损、风雷益、泽天夬、天风姤、泽地萃、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 泽火革、火风鼎、震为雷、艮为山、风山渐、雷泽归妹、雷火丰、火山旅、 巽为风、兑为泽、风水涣、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十八层地狱】 [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 [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 [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 [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狱、 [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冰地狱、 [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 【五脏】 心、肝、脾、肺、肾 ­ 【六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 【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 【人体十二脏】 心、肝、脾、肺、肾、膻中、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 【消化系统七冲门】 唇:飞门、齿:户门、会厌:吸门、胃:贲门、太仓下口:幽门、大肠及小肠:阑门、下极:魄门 ­ 【五常】 仁、义、礼、智、信 ­ 【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 【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 【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 【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 【五谷】 稻、黍、稷、麦、豆 ­ 【五香】 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茴香 ­ 【四大著名淡水鱼】 松江鲈鱼、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兴凯湖白鱼 ­ 【四大著名海产鱼】 小黄鱼、大黄鱼、带鱼、墨鱼 ­ 【上八珍】 狸唇、驼峰、猴头、熊掌、燕窝、凫脯、鹿筋、黄唇蛟 ­ 【中八珍】 鱼翅、银耳、鲥鱼、广肚、果子狸、哈什蚂、鱼唇、裙边 ­ 【下八珍】 海参、龙须菜、大口蘑、川竹笋、赤鳞鱼、干贝、蛎黄、乌鱼蛋 ­ 【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 【五毒】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 【七曜】 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 【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诗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河南)、君山银针(湖南)、 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 ­都匀毛尖(贵州)、 铁观音(福建)、武夷岩茶(福建)­

关羽读过多少书?

公羊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

关羽本来是一名草芥,后来沦落到幽州,因为犯了事,想来是不可能干什么光明正大的职业,很有可能在闹市里做个无人关注的小贩摆摆摊。要是其他人,感觉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最多混混日子到老到死。但是关羽非凡人,他是有大志向的,于是掏出了随身携带的《春秋》默默地读了起来。《春秋》有三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关羽读的最多大概是左传。西晋(司马氏统一三国后建立的王朝)的《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要是关羽没读书,执着于莽夫之见,无视刘备的宏伟理想,他很可能就错过了和开国皇帝称兄道弟的机会了。事实证明皇亲国戚除了血缘外,运气和信仰同样重要,而关羽心向刘备之宏图,则必然能够龙飞凤舞。

养殖场应该有地补吗?

你想多了吧。养殖场怎么可能会有地补呢?你建立养殖场不花钱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你还想户口里面拔牙吗?不要异想天开了好不好?现在有些地方养殖场确实有补贴,像东北黑龙江养殖100头以上的牛都有补贴。而且补贴是在30万左右,前提是你要有规模,而且能够形成规模,一次打款30万。我朋友就获得了30万的。

养殖用地很难批

现在养殖用地特别难,如果不是自己有关系的话,基本上批不下来。除非村里面预留地或者是你特别有钱,你要搞一个大型养殖场没有人还不行,否则三天两头下来,有人找你事。必须用钱打点好一切,然后各种处理设施弄好才行。

像我们河南省根本没有地补这回事,在去年和前年养牛的时候确实有补贴。因为我们河南驻马店泌阳这里有夏南牛,在前年的时候,一头母牛大概补贴是1000元左右。有没有补贴这个,还要看当地的地方财政,这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今年有些地方虽然说是脱贫了,但是是脱贫不脱帽。有一些人也拿到了羊,我认识的一个同事,他家里面拿了20只羊,这就是脱贫不脱帽。每个地方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其他的政策,但是没有地补这回事。

什么是风骨的议论文150字?

在司马迁《报任安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是司马迁的风骨,也是他不惧万难,不惧耻辱,一心要写他的《史记》。他的风骨,是在强权面前不低头,在面临宫刑之时不退缩,在被世人嘲笑讥讽之时,依旧坚持客观公正的用一支瘦笔,记录历史的真实过往。他的风骨,是在皇帝面前叫板,是不为皇帝的权势所逼迫,刚正不阿地记录历史,还原一个个真实的汉代。

试想,在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皇帝的所下达的旨意是“奉天承运,皇帝召曰”,那是与天同齐、承天授意的,皇帝的权限是上天授予的。其权利之大、范围之广都是无可厚非的,司马迁一介文人,又怎敢与皇帝叫板,莫非是你真的活腻了?

可他是司马迁,他确确实实地做了,而且宁死不屈。他用一部春秋笔法的《史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大汉文明。

每当我走进历史,走近汉代,都无可避免的要去太史公的墓前,拜上一拜。他在我的心里,是汉代第一文人,也是汉代历史上最有风骨的人物之一。

提起汉代的文人,还有另外一个我最欣赏的人——苏武。一个在北海边上,持节不屈十九年的使臣。

匈奴首领为逼迫其投降,就将他关在大窖之中,苏武饥寒交迫,靠吃雪和旃毛维持着生命。之后,匈奴首领又将他放逐到北海,给他一群公羊。让他牧羊,待生出小羊羔的时候,才允许他回归汉朝。可一群公羊哪里能生出小羊羔,就这样他在北海之滨牧羊十多载。每年望着南归的大雁,默默流泪。

他叫苏武,汉代使臣其中的一员。可他面临匈奴威逼利诱之时,手持汉节,宁死不屈。他是文人,一个封建社会里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可他用自己的铮铮铁骨,扞卫了大汉朝不可侵犯的尊严,用他赢弱之躯,抒写出一个文弱书生的传奇,昭示出汉代使臣威武不屈的文人风骨。

每次走进他,陷入眼帘是一片苍茫的白色之中。一个汉使,手持节杖,一个瘦骨老人。他的脊梁骨瘦如柴,却撑起了汉代历史的高度;他的气节,千古流芳;他的风骨,虽然在浩瀚的长河之中微不足道,可足以令我对其敬畏一生。

何为风骨,这是汉代人的阐述,也是我最早结识的文人风骨。当我走进中国文学,走进那个辉煌灿烂的大汉文明,他们的风骨是为我的启蒙课,也是我第一次懵懵懂懂地明白,原来千古文章多锦绣,大汉风骨昭日月。

华夏祖先起源于齐鲁大地还是从黄土高原走来?

我是追梦乐享人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华夏”是中华民族的称号。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统称为“华夏民族”。所有中华儿女及海内外的中国人中国人都以“华夏民族”、“华夏子孙”、“龙的传人”为荣。

究竟这一习以为常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让我慢慢讲来。古往今来,有着种种不同的解释。

华夏族是炎黄血脉。古籍中将“夏”作为中原,“蛮夷戎狄”作为四方。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远古时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民族是汉族,因此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华夏族就不是单一的汉族了。

现代之解,主要是有两种观点:

第一,“华夏”是民族的名称。

持这种观点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夏”这个名字则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说:“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认为,华夏实际为历史上的夏族的一个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河南、山西一带,后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这个民族也不断的四处迁徙,并逐渐分为三部分:东迁中原的称为“东夏”(“华夏”),西移甘肃的,称为“西夏”(“蛮夏”),原地不动的称为“大夏”。后来,大夏变为夏族的总称,也是美称。

第二,“华夏”是地域文化的概念。

持这种观点的也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流域,即今天的河南省。华夏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其文明顺序是: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仰韶文明——大汶口文明——龙山文明——二里头文明。

以“中国”为我国的通称,自汉代开始,“中于天地者为中国”(扬雄),“中华”一词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被使用,“中华”一词最早使用是用在天文方面。这些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

第二种说法认为华夏先民分为许多部落,活跃于黄河中下游,自黄帝时统一为华夏部落联盟。其中比较著名的首领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颛顼(黑帝)、轩辕(黄帝)、神农(炎帝)、帝喾(高辛氏)、尧、夏禹。其中伏羲、轩辕、夏禹为主。华夏族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据史书记载及考古发现,华夏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现代分子人类学也有证明),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

又于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

再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出自大汶口文化)。

华夏族于商周时期迁往江汉平原,往后南迁至南部更深远的区域。华夏文明源自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这几个文明为华夏文明圈的代表。《三国志》的“关羽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趁着大水击溃了七路增援襄阳的曹军,活捉主帅于禁,斩杀前锋庞德,致使襄阳岌岌可危,兵锋直指曹操统治的中原地区,令曹操一度要迁都避其锋芒。这里的“华夏”就是指中原地区。

发源地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资料与夏、商、周的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活动于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到甘肃东到山东)。

汉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后又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夏族与汉族是不同时期的同一称呼。

由此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种姓民族的概念,还是地域文化的概念,“华夏族”实际上指的是在文化上形成共同传统的,居住在黄河中游流域的古代各民族的统称。

在历次民族“大融合”过程中,汉族文化的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深刻的影响了周边少数民族。就是在少数民族入住中原时,执掌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总是不可避免的认同汉文化,不断出现“野蛮的征服者最终被被征服者的文明所征服”的历史场面。同时,华夏文化也不断从周边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