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连连看,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情是什么?
不能说是最疯狂的事情吧,但事后想想还是有点后怕。但是,我肯定不后悔,如果现在遇到了,我还会那么做。
在农村出现过什么诡异的事情?
神秘的黑色椭圆石杀死了多人,一时在村子里流传各种说法,奥秘重重,人心惶惶。直到一个博士经过这里,才解开谜团。
这是一个发生在国外农村的故事。在一片长满甘蔗的村子里,生活着一两百人,他们大都是新移民。直到村子里一户人家修房子时从山里捡来一块黑色石头,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村子不算富裕,房子也很破旧,好在当地经济发展走上了正轨,一年好过一年。有钱了村民会买水泥把自己家的房子修缮一下。当地有用石头盖房子的习惯,毕竟村子附近就是一大片山。
村子里几乎所有住户的房子都翻新了,最后一户男主人叫彼得的人家,终于攒够了修缮房子的钱。在春天一个上午,彼得带着儿子从山谷里往家背石头,父子两人每次只能背十多块石头,每天数趟,这样坚持到秋天,就可以盖新房子了。
这里的石头大都是山体被风吹雨淋日晒,时间久了会有大石头从两边山体掉下来,在谷底摔碎,变成可以盖房子的小石头。
最后一天背石头时,彼得的儿子发现一块黑色的椭圆形石头,和别的青色石头不太一样。彼得原本觉得这石头没有平面,不容易砌墙,让儿子丢下这块石头。儿子说这块石头像鸵鸟蛋,拿回去放在院子里当垫脚石用。
父亲同意了,怪事要发生了。
儿子把石头垫在去厕所的路上,椭圆石头刚好可以踩下一只脚尖。
半个月后儿子开始发烧,人有些浮肿。村子里的医生也治不好他的病,给他开的药不但没有效果,病情还更加严重了。
几天后彼得的儿子死了,据说大晚上对着上空喊我头晕我头晕,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又过了几天彼得的妻子也病了,她的胳膊发紫,和儿子的病情有些类似的地方,不同的是妻子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落。一段时间后从满头秀发变成了光头。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打击太大了。只好把村子里的妇女请过来赔她说话,安慰她。
第二天,来过的三个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呕吐症状。
男人又把村子里的医生请来给妻子看病。又过了几天,彼得的妻子去世了。死的时候一言不发,有几个去看过的人回忆说,彼得妻子的脑子坏掉了,不会说话了。
彼得把妻子埋了,村子里来帮忙举行葬礼的几个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眼花症状。
回去后村子里的人不愿意和彼得来往了,都不愿意到他家里了。有人说彼得一家被诅咒了,还说彼得取他老婆时,得罪了部落里的巫师,巫师给他一家人下了死亡诅咒。
慢慢彼得觉察到了村里人对自己有看法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质问村里的医生,到底给自己孩子和老婆用的什么药,让他们都这么快去世了。医生很无奈,他觉得彼得要疯掉了,就没理会他。
彼得回到家里几天没出门,直到大家闻到了臭味,才知道彼得去世了。
村里的医生被一部分人孤立了,因为有人说他故意把彼得一家害死的,还不是因为他这个单身医生暗暗喜欢彼得的媳妇,因爱生恨就借着行医的机会害死了他们一家人。当时新移民男多女少,确实容易让人怀疑。
医生也是个刚到村里的新移民,被大家误会是很可怕的,这意味着他不能在这里住下去了,毕竟这是个移民村,大家没有多少交情。
医生太想证明自己的无辜了。当时人类已经发现了放射性元素,这要感谢居里夫人。
医生离开了,在城市里的酒吧里喝闷酒时,医生把村里的故事讲给一个朋友,朋友是个物理学博士。他拿着一张黑色胶片,在夜里跟着医生来到了彼得的院子里,把胶片放院子里,两人就赶紧离开了,躲在附近的林子里,主要是怕被村子里的居民误会,他们半夜来彼得家真可能被误会来找什么宝贝,这样的话就百口莫辩了,毕竟大家还怀疑他害了彼得一家呢。
天快亮时又取走了胶片。把胶片冲洗后,看到胶片上有白点,这位物理学博士怀疑彼得院子里有放射性元素。最后发现那块黑色石头有问题,就把石头用被子包着,绑着一根长长的绳子拉到远处一口废弃的井边,用长木棍推到井里。再用土把井给封了起来。(原子弹就是用有放射性的重金属做成的超级炸弹。)
物理学博士说这石头里有放射性物质,里面含有放射性元素。还交代大家以后不要去那口埋石头的井边。
后来在村庄附近山里发现了一个铀矿,只是不知道这块石头怎么会飞到村子旁边的山谷呢。
有人推测应该是一只阿根廷巨鹰把这块石头当成自己的鸟蛋了,从山那边带到这边山顶,后来滚落在山谷里了。最后在山谷旁边的土堆里还真发现了一只巨鹰的化石。还是有人不信,觉得巨鹰只是巧合死在了这里,那块椭圆石头是怎么飞到村旁边的山谷里就不得而知了。
想带五岁孩子七月末旅游?
7月末去旅游,建议避开周末,7月份已经到了北方海岛出游的最旺季,周末基本人满为患,更何况你要带孩子出游,所以提前订好行程,了解吃住,这些都是必备的了。
纵览了一下目前的各个回答,很多都是网上DOWN的图片,所以我只能原创回答了。
先说玩选择北方的海岛,最近的网红哈仙岛,你可以了解一下。海岛纯原生态,住宿含吃,160元/人/天起,价格也非常亲民,最主要是有海,有细沙滩。
再说食宿这里的旅游还是和城市不一样,住宿按人头,含三顿饭。选择本地渔家老板自营渔家,哈仙岛隆昇渔村,提前订好房间,保证行程。
长见识对于海岛的渔民生活,应该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了
如果时间充足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到大连转转,比如大连现代博物馆,了解大连的历史、发展
关注我,解读更多正确的海岛出游姿势!性格恐怖的女性?
结婚9个月,张萌不许丈夫外出工作、社交,还要跟她共用一部手机。丈夫在卧室自 缢身亡后,她没有声张,冷静地解下丈夫放在地板上,收拾东西回了娘家。
公婆回家后,看到儿子冷冰冰的遗体,瘫倒在地,当他们查看儿子的缴费记录后,认为是强势儿媳逼S儿子,决定狠狠惩罚儿媳,让她吃一下苦头。
“别看她外表柔弱,其实心机很重!”
奉子成婚2年前,22岁的姚鹏,在一次同学聚会中,邂逅了初中同桌张萌。
几年不见,张萌出落得越发水灵,她看起来瘦瘦小小,激起了姚鹏的保护欲。
在姚鹏一番猛烈的追求下,两人确立恋爱关系,由于都在长沙打工,除了上班之外,小情侣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
姚家父母看张萌说话文静,做事不急不慢,对她也十分满意。
但考虑到两人年纪尚轻,再加上姚家前几年才举家来到长沙打工,还没有站稳脚跟。
他们便想着,先让儿子和张萌处着,等手头宽裕给儿子置办房车后,再将结婚提上日程。
谁曾想,两人交往刚满1年,张萌便意外怀孕。
姚鹏喜不自胜,多次催促父母,去张家提亲。
父亲姚大亮眼见生米煮成熟饭,便付了30多万元首付,买了套精装婚房,又给儿子提了辆18万元的车。
为了表示对张瑶的重视,在给了10万彩礼后,姚大亮又特地将亲戚们从老家接到长沙,为儿子儿媳举办了风风光光的婚礼。
经历了几个月的劳心劳力,儿子的婚礼终于告一段落,姚大亮夫妇也花光大半生的积蓄,还欠下20万元外债。
为此,姚大亮还特地将儿子叫到身旁,表示他和妻子只有这么大能力,外债他们会打工偿还。
儿子既然结婚,马上要做父亲,更要努力工作,把小家经营好。
姚鹏听后,点头如捣蒜,表示他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也会努力让张萌过上好日子。
可出乎意料的是,张萌结婚后,就像变了一个人。
“妻管严”之前在恋爱时,姚鹏就对张萌言听计从,随叫随到。
姚大亮夫妇见了直摇头,笑称儿子是媳妇迷,但毕竟是热恋中的小情侣,谁也没挂在心上。
结果结婚后,张萌变本加厉,要求姚鹏必须24小时陪着她,否则就是不爱她和未出世的孩子。
她还多次因为姚鹏出门上班,委屈地躺在床上,一天都不吃饭。
姚鹏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不得不辞掉工作,一连半年没有上班,在家专心陪伴。
此举,自然引起姚大亮夫妇的不满。
在他们看来,身为男子汉,就该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整天卿卿我我,像什么样子呢?
可顾及到儿媳即将临盆,他们也不敢多说,只能更加卖力地工作,负责家庭开支。
姚鹏自知结婚已经让父母受累,如今看到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心里更不是滋味。
面对父亲的责问,他只能低下头,不予反驳。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让妻子张萌满意。
原本,姚鹏虽然内向,但是重情重义,在朋友面前很放得开,和几个表亲关系也不错,大家时常相聚。
自从结婚后,每次朋友叫他出来玩,张萌总是甩脸子,搞得姚鹏再也不敢出去。
而表哥和表姐们来串门时,他也不再像往常一般谈笑风生,而是坐在卧室,陪伴张萌。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姚鹏是“妻管严”,避免自讨没趣,没人敢再叫他出去玩。
姚鹏唯一的消遣,就是趁妻子睡着后,打两把游戏。
有一次,张萌晚上醒了,让姚鹏给她倒水喝,姚鹏却专注游戏,没有听见。
结果,张萌一把夺过他的手机,狠狠砸在地板上。
姚鹏吓得一激灵,他看到手机屏幕粉碎,一股怒火涌上脑门,碍于已经半夜,怕吵醒父母,没敢发作。
哪想到睡在隔壁的姚大亮夫妇,已经惊醒,他们叹了口气,翻身又睡下了。
第二天,姚鹏赌气一般,买来新手机后,故意在张萌面前打游戏。
张萌却再次抢过手机,把屏幕摔得粉碎。
没等姚鹏发作,她便哭得梨花带雨:
“我这么爱你,为你生孩子,孩子还没生下来,你就这样气我,以后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了!”
看到妻子的眼泪,姚鹏瞬间怂了,赶忙连哄带劝,无奈地说道,我以后再也不打游戏了。
张萌却不肯原谅他,直到姚鹏许诺,他以后将手机卡插在张萌的手机上,张萌这才作罢。
于是,接下来的半年,姚鹏有电话和信息进来,都要先经妻子过目后,才能转到他的手里。
看到懦弱的儿子被儿媳骑在头上,姚大亮怒不可遏,他多次催促儿子,出去找一份工作。
每次,儿子唯唯诺诺地答应,可转眼就变卦。
姚大亮和妻子陈云知道,一定是儿媳从中做梗。
为此,公婆与儿媳的矛盾,也逐步激化,发展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有天晚上,姚大亮和妻子下班回来,看到儿子正在给儿媳洗内衣,他顿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
“老子把你养这么大,不是让你做窝囊废的!”
陈云见状,急忙捂住姚大亮的嘴:别吵,别吵,我来洗……
话音未落,看到儿媳站在卧室门口,一言不发,转身将门关上,晚饭都没吃,而姚鹏在客厅睡了一夜。
自那以后,姚家三口不知道怎么的,见了张萌就发怵,生怕哪一点惹得她不开心。
张萌生下儿子后,姚鹏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重新找了一份项目经理的工作。
而婆婆为了照顾儿媳和孙子,从工地辞职,专心在家伺候。
张萌则做起甩手掌柜,还对她的“伙计”指指点点,不是嫌弃买的东西不好,就是嫌弃给孩子洗澡没洗干净。
婆婆的耐心耗尽,忍不住反驳道,你自己照顾一下试试,就知道有多辛苦了。
张萌也不发火,面无表情地说道,还不是你不够用心?
一句话,噎得婆婆接不上话,她难免要找儿子姚鹏抱怨。
一时间,所有的矛盾压在姚鹏身上,他左右为难,压力如排山倒海般向她袭来。
作为儿子,父母骂他窝囊废,娶了媳妇忘了娘;
作为丈夫,妻子嫌弃他对小家不用心,一心向着公婆。
而姚鹏本身就不是一个爱诉苦的人,再加上朋友与他远离,同事关系不近,他无处诉说,内心的苦楚越积越厚,逐渐到达极限。
谁也没想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一箱牛奶。
走上绝路姚鹏和张萌结婚9个月后的一天,他下班回来,忘记按照妻子的吩咐买牛奶。
结果,张萌喋喋不休,抱怨姚鹏从不将她和孩子的事放在心上。
姚鹏只能又下楼,拎了一箱牛奶上来,张萌这才住嘴。
父母坐在客厅,失望地瞪了他一眼,又重重地叹了口气。
姚鹏没作声,回到卧室告诉张萌,接下来的几天,他要在单位加班,于是当晚开车,将妻子和孩子送回娘家。
第二天傍晚,婆婆陈云去亲戚家回来后,向丈夫说道,她今天一天,都没有打通儿子电话。
夫妻俩觉得异常,这才打开儿子的房门,被眼前的景象吓瘫在地:
儿子直挺挺地躺在卧室地板上,脖子有明显的勒痕……
经过法医鉴定,24岁的姚鹏是自 缢身亡,死亡时间在早上八九点钟左右。
那个时间点,姚大亮已经出去上班,而陈云去了亲戚家。
儿子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突然身亡,姚家父母悲痛不已,眼泪不止。
当晚,他们给儿子换衣服时,却意外发现他腿部的淤痕,儿子的手机也被硬物砸得粉碎,顿时心生疑惑。
他们查看了小区监控,发现当天下午三点多,儿媳张萌竟然进出家门6次。
最后一次进门,她从楼下拿了一把锤子,十几分钟后,又拎着一个蓝色塑料袋,快步离开。
既然儿媳发现儿子出事,为何一声不吭,谁也没有告诉呢?
半个小时后,张萌抱着孩子从娘家赶回来,面对公婆的质问,她表情平静地解释了经过。
当时,她从娘家回来取孩子的生活用品,结果卧室房门反锁,怎么也打不开,这才从楼下借了锤子,发现丈夫吊在衣柜上方。
由于她吓懵了,大脑一片空白,便忘记呼救,而是将丈夫的遗体放下来,接着她给公婆打电话,没有打通。
就在这时,母亲给她打电话,说儿子哭闹不止,由于担心儿子,她便匆匆回到娘家。
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信服。
公婆觉得张萌的行为可疑,张萌也回怼道:“我也觉得可疑,为什么我的丈夫会死在自己家里?”
张萌跟公婆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们认为对方才是逼S姚鹏的凶手。
争吵过后,张萌抱着孩子,返回娘家,没想到第二天,公婆做出更激烈的举动。
公公姚大亮不肯认领儿子的骨灰,签下放弃骨灰的协议;随后,他们拆掉儿子儿媳的卧室,将所有遗物、包括婚纱照,付之一炬。
一连半年,公婆拒绝让儿媳和孙子回家住,也不肯去亲家家里看望。
这下,可让张萌吃尽苦头。
“刻意报复”张萌家境贫寒,母亲瘫痪在床,离不开人照顾,年过8旬的爷爷,年迈多病。
全家上下,只能靠父亲一人支撑。
张父和老伴早就将女婿姚鹏视作亲生儿子一般,觉得他老实本分,又心地善良。
女婿去世后,老两口一度以泪洗面。
得知亲家毁掉女婿全部遗物后,张父默默将放在自家的婚纱照,仔细地包起来,放到阁楼,希望未来可以给外孙留个念想。
而张萌自从结婚后,就没有工作,如果张萌出去工作,就没人照看儿子,而以父亲微薄的收入,难以养活她和儿子。
在苦撑了半年后,她主动上门,要求公婆出手相助。
“我和儿子作为妻儿,在法律上有继承姚鹏遗产的权利。”
她的要求,引来姚家上下奚落。
姚鹏的表姐反问道,你有什么脸面分割我弟弟的遗产?如果不是你,他又怎么会离开人世?
而姚大亮夫妇对儿子的离世耿耿于怀,婆婆更是直言,就是要报复儿媳,让她自己带孩子带上3年,尝尝生活的苦头。
公公表示,作为爷爷奶奶,他们没有抚养孙子的义务,更何况孙子的母亲还在。
“如果我孙子的娘死了,我二话不说把他接回来,砸锅卖铁把他养大!”
双方闹得不欢而散,张萌并不死心,又叫来记者,再次调解。
结果,公婆一见记者,忍不住大倒苦水,控诉儿媳控制欲极强。
他们从抽屉拿出3部碎屏的手机,说这些都是儿媳一年内摔坏的。
姚大亮修复了儿子的手机,当时看到儿子手机里的缴费记录,老两口一度放声大哭。
姚大亮夫妇负责家庭开支,唯独电费一直由儿子负责用手机缴纳。
谁也没想到,缴费记录上,全是几毛钱、一块钱的分批缴费。
而儿子的3张银行卡,余额加起来只有12块钱。
这一刻,他们才知道,儿子的生活,远比他们看到的要艰难。
他们认为,虽然儿媳不是杀害儿子的直接凶手,但因为她令人窒息的管控,对儿子的精神造成创伤,才逼得儿子走上绝路。
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原谅儿媳。
他们宁愿跟儿媳、孙子“一刀切”,老死不相往来,也不会让儿媳分走他们出钱买的房子和车子。
两方人最后还是不欢而散,张萌抱着孩子离开,她表示,会好好考虑,在起诉公婆与“一刀切”之间,做出选择。
结语这是一档真实调解节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会有张萌这样性格极端的女人。
她身为妻子,没有尊重丈夫,更不懂尊重公婆,她以为将丈夫绑在身边,就能证明爱,却不明白,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需要自由。
更令人后背发凉的是,在看到丈夫身亡后,她竟然能选择冷静地离开。
如果姚鹏在天有灵,是否会为他的选择后悔?
所以啊,遇到这种控制欲极强的伴侣,一定要学会和对方沟通,找到突破口。
如果心情压抑,即使家人不能理解,哪怕找朋友倾诉,也要将情绪排解出来。
而最佳选择,是及时止损,远离性格极端之人。
毕竟人生不是只有一个选项,即便为了孩子和父母,也不该轻易走上绝路。
有人认为,张萌作为妻子,虽然有继承姚鹏遗产的权利,但是,姚鹏的房子和车子,都是姚家父母举债购买,她实在不该再跟老人争夺财产。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有哪些让自己记忆犹新的事呢?
谢邀请;
在农村生活的人,走夜路很正常特别是男人胆子大,晚上经常出去大深山里打野猪,山鸡,山沟里捉青蛙...野味...,当然了这是以前的事,说真的,虽然我都是在农村里长大,而且九岁前还是住在山区,地方非常山跟云南,四川一样深山老林世外桃源。
小时候听妈妈她们说,她们那时还是集体干活,远的田得带饭去,有一次白天都看到老虎追着村里的牛咬,好在人多个个手里有锄头,和猪八戒用的那种耙子,老虎怕听到敲铁的声音,所以她们有人用铁盘敲就把老虎吓跑了,保住了牛的小命。
我妈说有一次她一个人去山上斩
柴,看到了一群野狗,而且还捉到了一只黄猄在那里吃,妈不知道是柴狗还以为人家养的土狗,看到没吃完的黄猄妈妈捡到放到肩膀上,柴狗看到黄猄以为是爬到妈身上咬她,一群家伙就追来了,这时妈妈知道是柴狗也是咬人的,所以妈妈把捡来的肉拖着走,这些家伙就不敢追来,也是大人才有经验。
去亲戚家喝喜酒走了一趟夜路!我一个人确实是没有试过走夜路,白天一个人走山路都不敢走,何况是晚上出到家门口到处都听到草蜢,草虫叫那里还敢出去,只是有一次妈妈去山区亲戚家喝喜酒,她一个人不敢去因为很远有十四公里山路车子去不了,而且村庄稀少,所以叫上我一起去了。
以前在我们农村娶亲要住两晚,也就是说第二天才去迎亲,第三天吃了中午饭散客回家,那次本来我们远亲住多一晚,第二天早上回家的,亲戚也说了你们回到家起码晚上八,九点钟,路不好走而且有三个小女孩,也就是我和另外村子大姑的孙女。
因为她们家和我家同一条路,而且她要远一公里多,她们农活比我们多所以就急着要回家,不过到了我们那段路山头矮,村子密集走不远就能看到一个一个村庄灯火通明不觉怕。
所以我妈听到大姑说五个人,她说只要那段山路能走完来天黑就不用担心,有伴不用怕她说,因为那些山路只不过一条小小的小路,上坡又下坡或者过小木桥,非常的难走弯弯曲曲的,妈妈她们平时走路去城市买东西走惯了,熟悉了路情知道天黑前基本上能干完最难走的山路,剩下的就是离我们家不到三里路下坡一公里,不远了看不见就捡条棍子试路。
她们两个大人商量好了,该怎么走然后就收拾好东西,五个人就动身干路了,由于妈妈她们那辈的人,干活,挑东西只会走路和用肩膀,走路非常快而且担有东西我一个小孩都追的挺吃力的,加上怕天黑了,她们走的真快我是小跑才能夹到中间去,在前我也怕突然间走个出来,在后面更不敢。
果然走到能看到家的时候天黑了,但是还得走1公里下山小路,才能见到两个村子,就是大路也有只是要拐个大弯远了好几倍的路途,所以人家都选择走路。
当我们要走小路了,原本山高树大所以完全遮住了光线,伸手不见五指两个大人就捡了一些干树枝,每个人一条手里拿着棍子试着一步一步移着走,为什么要棍子呢,因为到了半山腰就有山沟,平时流水形成了坑,所以没有棍子的话容易踩空掉下去有就不会了,我们几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跟着,两个大人也时不时的叫我们,生怕走丢了,心里非常害怕总觉得有人跟着。
好不容易的走完了,到了大公路而且还有两个分开的村子,有些灯火也就不怕了,加上山头矮了所以我也没有追她们,远远的跟着走因为累了,有些走不动了,妈妈她们都到了第二个村子,我还在第一个村子走,因为路弯曲隐隐约约能看到前面,本来打算过了村子一定要追上她们。
这时我也到了第二个村庄无意间,看了看手里拿的干树枝,虽然天黑了但公路面会反光,借着光看到手里拿的树枝最尾处有个结,再看看这个结感觉会动,再看像棍子越变越大我马上丢掉,拼命地跑就追上妈妈了。
她看到我上气不接下气,问我跑那么快干嘛,那条柴呢?我说丢了,然后跟她说了我看到的,她也知道我不会撒谎,就没有说了,第三个村子就是我家到了,那次真的吓得我也够呛的,以后再也不敢尝试了,一次就够了。
办酒席的那个亲戚家和我的老家隔壁,但还是挺远的,那时候老家没有住人都搬到镇上起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