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恩霍斯特号,二战德国雷达发展史?
德国海军在军事雷达系统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早在1929年已经开始致力于研制能探测水下目标的声纳型系统。运用相似的原理,一个较为初步的用于探测水上目标的系统在1933年开发了出来,它能通过13.5厘米短波传播获取回声。
1934年一个新的公司——电汽机械仪器公司(GEMA)成立,继续在此领域进行研究。这个组织努力超越对手,尝试制造一种有效的电波检测装置。到1935年9月,一个波长为48厘米(630MHz)的装置在海军总司令直接领导的舰队测试,正确的探测出一艘训练船“牛虻”号(当然是一艘相对比较大的船)的目标位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有段时期这套装置装在了威尔斯战舰上,这艘既小又非常普通的战舰就变成了德国海军战舰中第一艘装配有雷达装置的船。为了提高效率,这套装置通过调试后将波长设定在82厘米(368MHZ),这个频率也成为所有海军雷达装置的标准。在这个时期和直到1945年这段时间生产的德国海军雷达装置,主要是由GEMA和一些著名的公司,如得力风根、西门子、洛伦兹和AEG等生产的。
德国的海军雷达使用了一系列令人迷惑的名称,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为了达到迷惑敌人情报的目的故意生产的。例如,为了伪装这些装置的真实功能,早期的雷达设备被称为DeTe(分米发报机)。
早期的雷达设备称为FMG(雷达波探测设备),这些雷达设备用一些后缀来指明生产年份、生产公司,频率暗号字母。因而,设备FMG39G(gO),首次安装在“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上,标明:FMG—fumkmess—Great;39—1939年;G—GEMA;g—频率335到430MHz的字母暗号;O暗示了它的位置在前桅平台的测距仪上。
为了进一步混淆事实真相,伴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分类术语被引进,包括名字和数字。例如,FuSE 80 Freya,指明:Fu---无线电或者雷达;S—西门子,生产商;E—察觉,指搜寻或者监测雷达;80—开发总数;Freya—暗号名字。
幸运的是,在1943年,一种新的简单的命名系统被引进使用,用这种方式,这些海军设备用FuMO指明是主动搜寻雷达,或者用FuMB指明是被动检测雷达。后来这些字母后面写着一些特设的数字代码。用在重型巡洋舰上的占主导力量的类型是FuMO25、FuMO26、FuMO27、FuMB4等。
拥有了雷达的德国海军军舰,在探测的距离和射击的准确度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升,在二战中,英国在多次对抗德国战列舰的战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损失,比如被沙恩霍斯特号击沉了一艘航空母舰,而俾斯麦号战列舰更是在以少敌多的局面下,击沉了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拥有了雷达的德国海军显然在发挥炮舰战斗力方面更胜一筹。
这些航空母舰的结局如何?
日本航母太多了,只能简单的说。
日本的航母分为“正规空母”、“改造空母”和“特设空母”、“辅助空母”以及“水上机母舰”。
辅助空母和水上机母舰咱就不提了,都是些凑数的玩意儿。
正规空母为:
翔鹤、瑞鹤、凤翔、龙骧、苍龙、飞龙、大凤、云龙、天城、葛城。
翔鹤翔鹤曾经在珊瑚海海战中重创约克城(与瑞鹤一起),击沉列克星敦号航母,南太平洋海战还打伤了企业号,重创大黄蜂号。
上图.被美机攻击的翔鹤
1944年6月19日马里亚纳海战,翔鹤被美军潜艇用4枚鱼雷击沉。
瑞鹤瑞鹤是翔鹤的姊妹舰,都属于当时日本最强大的航母之一,因为总在编队合作,基本战史与翔鹤是差不多的。
翔鹤被击沉后,瑞鹤在1944年被小泽治三郎编入第3航空队,参加了同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与瑞凤、千岁、千代田等航母一起当做诱敌部队。
上图.甲板倾覆前的瑞鹤
结果诱敌过度,美军来了无畏、大黄蜂、富兰克林、列克星敦、邦克山、黄蜂、汉考克、企业、埃塞克斯、独立、普林斯顿、贝勒伍德、科本斯、蒙特利、兰格利、卡伯特、圣哈辛托等一票航母,日本航母全都被击沉了。
凤翔凤翔号航母是日本最早的航母,也是人类真正意义上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它在1921年就下水了。
这艘航母参加过对华战争,但因性能不强,在1941年以后的战争中表现一般。1944年凤翔号被拖入吴港海军工厂大改,但等它改完日本已经没有燃油和舰载飞行员了。
于是凤翔被丢到一边,战争结束后成为运送日侨和士兵回国的运输船,1946年任务完成后,被日立公司拆除。
龙骧因为设计有些不合理,而且船体较小,龙骧号在日军中不怎么被待见,也是经常性的被当做运输船使用,比如向瓜岛运兵。传说龙骧还被国军轰炸机炸回去修了两个月,但这种说法存在争议。
1942年龙骧与翔鹤、瑞鹤俩姊妹一起编队作战,被美军企业号和萨拉托加号的舰载机攻击,活活挨了10发炸弹和2枚鱼雷,全船燃起大火,航向失去,燃烧了4个小时才沉没。
苍龙苍龙是日军的中型航母,现代化程度较高,轰炸过南京。
它是有名的中途岛4舰,在中途岛海战中,与赤城、加贺、飞龙一起被企业号、约克城、大黄蜂号航母打沉了。
当时苍龙与赤城、加贺等航母都对中途岛发动了攻击波次,由于换弹,甲板机库中堆满了油料和弹药,结果被美机轻松的三发炸弹干掉了,焚烧8个半小时后,舰长柳本柳作被部下强行架走。
飞龙飞龙号是日本名将山口多闻的座舰,也是中途岛海战中唯一获得战果的航母。
上图.起火的飞龙
在山口多闻的指挥下,飞龙号在绝境中对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发动了反击,将之彻底炸废,然后被企业号等航母围殴炸沉,山口多闻不愿撤离,随舰共沉。
大凤大凤是日军吸取中途岛经验后建造的装甲航母,是日军最后的正规空母,但这艘航母表现得极为不值。
1944年6月19日,大凤受小泽治三郎的的指挥,参加“阿号作战”,要与美军决战。但放飞战斗机时,一艘尾随的美军潜艇“大青花鱼号”趁机对其发射了6发鱼雷。
大凤躲过了5颗雷,最后一发击中了舰艏引发进水和升降机卡死故障。之后的6个小时破裂管道的轻油流入舰底,化为油气熏倒了许多人,又因为有战斗机着舰失败引发大火,造成全舰爆破,活活烧掉了。
云龙云龙号是日军最后的救命稻草,本来预备要生产十几艘,实际就完成了“云龙、天城、葛城”三艘。
等云龙完工的时候,已经到1944年8月了,日本海军几乎已经打光,飞机和飞行员更是奇缺,于是1944年12月18日云龙启程往菲律宾运兵,还携带了有名的“樱花”自杀机。
12月19日,云龙号途径上海附近,被美军潜艇“雄鲑鱼”发现了,于是啪啪打沉,全船无一生还。
天城与云龙同级天城号竣工时间仅比云龙晚几天,它也被编入了第三舰队第一航空队。
但云龙还有任务,天城则干脆啥都干不成,缺乏燃油和整备的天城被仍在吴港当茶叶泡。
1945年,美军对日本狂轰滥炸,泡在吴港的天城被当做防空炮台使用,再7月24日被3发炸弹当场炸翻,倾覆在港内。
二战后,三菱公司在1947年对其进行了打捞,然后用它的舰体钢材建造了一艘铁道联络船和一座高架栈桥。
葛城葛城是日本最后一艘完工的正规空母,但它完全就没派上用场。
这艘航母1944年10月15日才完工,虽然加入了第三舰队第一航空队,却完全就被撂下了,与天城为邻。
1945年大轰炸,葛城被拖到吴港外面的三子岛隐藏,先后多次受创,但它既无反抗也没怎么做大的损管,就这么扛到了战后。
战后修理后,葛城也成为了运输船,四处接日侨和日军回国,然后再1946年底被日立公司拆掉。
改造空母也不少,这种航母日本有很多,分别是:
赤城、加贺、信浓、瑞凤、祥凤、龙凤、千岁、千代田。
赤城赤城的下场可以参考上面的苍龙和飞龙,它是南云忠一的旗舰。
结果在中途岛因为失误,被美军瞬间翻盘,炸得稀烂后,不得不弃舰由祥瑞们帮忙自沉。
上图.燃烧的加贺
加贺加贺也同上,都是一起完蛋。
信浓信浓是当时人类最大的航母,这个记录保持了很多年。
这是因为它的船体是“大和”级,与大和、武藏两艘战列舰是一样的。
但信浓死得毫无价值,它在试航时被美军潜艇盯上,中雷后舰长居然不减速。再加上损管业余,制造偷工减料,船体进水逐渐严重,在试航20小时后(1944年11月28日10点)沉没,死了1000多人。
瑞凤瑞凤可以参考上面瑞鹤那个莱特湾海战,1944年10月25日的战斗中,充当诱饵的瑞凤被航母与战列舰群们蹂躏,最后被82枚炮弹、2枚鱼雷、4枚炸弹活生生打沉。
祥凤祥凤是艘轻型空母,死得也比较早。1942年的珊瑚海海战中,美军列克星敦号航母临死拉了祥凤做垫背的,约克城也对其发动了猛攻。
此战祥凤被7枚鱼雷、13发航空炸弹击中,在42年5月7日上午11点53分沉没。
龙凤龙凤也是轻型航母,它本名叫“大鲸”,改造成航母后命名龙凤。
龙凤在1944年马里亚纳海战中被打伤,飞行员也几乎损失殆尽,此后一直趴窝在吴港搞人员训练。1945年3月美军将之炸烂,日军竟懒得修复,将之作为炮台使用。战败后已经烂成一坨的龙凤在46年被拆掉。
千岁、千代田这两艘航母是同一型船只,被称为“千岁型航空母舰”,都是战争末期日军病急乱投医拿水上飞机母舰所改造的航母。
莱特湾海战中,充当诱敌部队,遭遇美军群殴,与瑞凤等航母一同被击沉。
然后就是特设空母,这种航母只有两型,分别是隼鹰型的“隼鹰、飞鹰”,以及大鹰型的“大鹰、云鹰、冲鹰、神鹰、海鹰”。
隼鹰隼鹰号航母改装前是一艘名叫“橿原丸”的豪华客轮,不过这艘航母曾经击沉了“大黄蜂”号航母。马里亚纳海战的惨败过后,隼鹰被拖回佐世保港大修,一直泡到1947年,然后被拆掉了。
飞鹰飞鹰前身是与“橿原丸”同级的豪华客轮“出云丸”号,总体能力与隼鹰差不多,而且故障相当多,战绩乏善可陈。
1943年6月,飞鹰被美军潜艇“炮弹鱼”号打伤,中雷一发,被拖回去修理。
1944年6月飞鹰号参与了“阿号作战”,结果被美军鱼雷机再次命中,损管武力,在晚上7时突然一阵大爆炸后沉入海中。
大鹰大鹰号用途也主要是训练,它在1944年8月23日夜间,于吕宋岛以西伴随一群运输船执行反潜护航任务,结果遭遇美军潜艇狼群猎杀,一艘叫“弓鳍鱼”的美军潜艇将手足无措的大鹰一发入魂,仅15分钟就沉没了。
云鹰云鹰前身是邮轮“八幡丸”,很少参与作战任务,主要也是运输、训练。战争后期日军将其强化改装,将其派出去反潜,结果1944年9月15日行经东沙群岛时,遇到美军潜艇“石首鱼”号,反潜不成,被潜艇反了。
冲鹰冲鹰的定义是护航航母,也是邮轮改造,实际根本没参与什么战斗。
1943年12月4日,冲鹰号航母在东京八丈岛附近训练,遭遇美军潜艇“旗鱼号”,轻易就被击沉了。
神鹰神鹰的前身名称很响亮,叫“沙恩霍斯特号”,是日德之间航行的德国豪华邮轮,欧战爆发后此船滞留日本,被日本政府看上并无偿获得,改造成航母。
神鹰平时就是个运输船加护航航母,1944年11月17日,它在执行航线护航任务时,被美国潜艇“白鲟号”盯上,击沉在黄海中。
海鹰海鹰是三菱制造的一艘大阪商船,后被改成航母训练舰,也兼职运输,战争结束前,在吴港被轰炸,然后搁浅坐沉,战后被拆掉。
剩下那些不三不四的航母就不写了,存在感着实一般。
给个支持吧。
碧蓝航线萌新如何快速搭配出合理阵容?
铁血阵容
后排 选择1:齐柏林伯爵 沙恩霍斯特 格奈森瑙
后排 选择2:齐柏林伯爵 提尔比茨 非铁血后排
前排:z1 z23 z46 德意志 欧根亲王 希佩尔海军上将 莱比锡
皇家阵营
后排 核心:伊丽莎白女王
后排 其他:胡德 纳尔逊级 厌战
前排:小天鹅.改 命运女神.改 贝尔法斯特 爱丁堡 多塞特郡 萨福克.改
皇家白鹰队
后排 核心:伊丽莎白女王 威尔士亲王
后排 其他:企业 南达科他
前排:埃尔德里奇 菲尼克斯 克利夫兰布鲁克林 波特兰.改 威奇塔 芝加哥
防空阵容
有战斗机的航母会自动起飞战斗机对抗敌机!而维修船可以装备2个防空炮并且防空炮底座+1!其他的则是靠防空技能和高防空的身板。
后排:光辉 兰利.改 女灶神 明石 南达科他
前排:z46 克利夫兰
防自爆船阵容
魔法弹幕针对自爆船有奇效,而可以装备轻巡炮的纳尔逊级能自清自爆船,厌战、威尔士亲王、伊丽莎白女王、山城和扶桑也是可以装备轻巡炮的。轻巡炮则推荐双联152。
后排:纳尔逊级
前排:埃尔德里奇
二战期间有哪些航母是被战列舰击沉的?
除了“光荣”号(HMS Glorious, 77)外,还有一艘航母毁于战列舰炮火,不过是护航航母。另外还有一艘航母被舰载机重创后由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结局有点接近。有意思的是,两艘航母都是同一天战沉。
美国海军的“冈比尔湾”号(USS Gambier Bay , CVE-73)护航航母是“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第19艘。1944年10月25日的萨马岛海战中,“冈比尔湾”号所在的隶属于第77.4特混舰队的“塔菲3”(Taffy 3)舰队意外与日本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遭遇,日军第二舰队此时还有包括4艘战列舰(“大和”、“长门”、“金刚”和“榛名”)、6艘重巡洋舰(“鸟海”、“羽黑”、“铃谷”、“熊野”、“利根”和“筑摩”)、2艘轻巡洋舰(“熊代”和“矢矧”)以及11艘驱逐舰(包括联合舰队大祥瑞“雪风”)。“冈比尔湾”号进行了奋力抵抗并释放烟雾,协同三艘驱逐舰护航驱逐舰以及勉强起飞的舰载机,对日本舰队进行打击和干扰。
不过到0800时,“冈比尔湾”被1发可能来自“筑摩”的203毫米炮弹击中(日方材料倾向于认为是大和或金刚的战果),并造成前发动机舱进水,航速迅速减半。而后“大和”号抵近,向“冈比尔湾”射击。到0907时,“冈比尔湾”倾覆,并最终在0911时沉没。舰上860人中将近800人幸存。
而另一艘则是日本的“千代田”号轻型航母,其为千岁型水上飞机母舰的第二艘,1943年改装为轻型航母。不过由于缺乏航空力量,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千代田”被编入作为诱饵舰队的小泽治三郎舰队。
1944年10月25日,恩加尼奥角海战持续进行。面对哈尔西的第34特混舰队的追击,小泽舰队很快遭到了美军舰载机的打击。“千代田”号先被来自“富兰克林”号和“列克星敦”号的舰载机命中4枚炸弹,其丧失动力漂浮于海面。期间日军“日向”号航空战列舰试图实施拖带作业,但美军第三波空袭将作业计划打乱。而后,“五十铃”号轻巡洋舰试图转移“千代田”的乘员,但是尝试三次都由于海空打击而无法接近,美军主力水面舰艇到达战场后“五十铃”也不得不撤退。“千代田”就成了美军的靶子,4艘美军巡洋舰,包括“圣菲”号(USS Santa Fe, CL-60)、“莫比尔”号(USS Mobile, CL-63 )、“威奇塔”号(USS Wichita, CA-45)和“新奥尔良”号(USS New Orleans, CA-32),以及9艘驱逐舰向其发动了打击,“千代田”很快被巡洋舰的炮火和驱逐舰的鱼雷击沉,全舰1470人无一生还。
沙恩霍斯特战列巡洋舰是如何被击沉的?
曾记得world of warships的官方网站上详细陈述了Scharnhorst 的故事。
0.6.15版本中的北角海战战役正是Scharnhorst的终结之战。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以下内容 LaiZi world of warships官网
1943年底,德軍試圖利用對其中一個艦隊的示威攻擊,中斷盟軍通過北極的到達蘇聯的補給線。 這次行動得到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 Ostfront(“東部前線”)。
1943 年 12 月 22 日,德國軍隊發現了一批運輸船隊沿著挪威海岸移動。 經過長時間的疑慮和情蒐,Kriegsmarine 指揮部發現沒有任何英軍部隊護衛運輸隊前進,最終決定冒險進攻。1943 年 12 月 25 日,戰鬥艦 Scharnhorst 號擔任旗艦,第 4 艘驅逐艦 Z-29 艦的陪同下駛向大海。
12 月 26 日上午,由於強烈暴風雨和德軍海軍上將的失誤,Scharnhorst 號與其他驅逐艦失散。這艘船遭遇了一個英國艦隊,由 HMS Belfast 號領導的三艘巡洋艦組成巡洋艦隊。最初英國人讓德國人驚嚇了一下。因為來自 HMS Norfolk 號的砲彈擊中了她的主要雷達,但是 Scharnhorst 號無意願迎戰巡洋艦隊,在暴風雨中,她用速度快的優勢擺脫追擊,並繼續尋找盟軍運輸隊。海軍中將 Burnett 命令巡洋艦艦隊回來護航運輸隊。同時,Scharnhorst 號花了幾個小時試圖找到運輸隊,但都沒有成功。 此時 Burnett 的部隊加入了一個驅逐艦隊(HMS Musketeer 號,HMS Matchless 號,HMS Opportune 號和 HMS Virago 號),但英軍海軍上將越來越擔心敵人可能已經逃脫陷阱。 然而,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德軍戰鬥艦實際上是盲目的,而英軍的雷達依舊高效率保持運轉。 12月 26 日中午 12 點左右,HMS Belfast 號在雷達中重新發現 Scharnhorst 號。在稍後的遭遇戰中,德軍戰鬥艦帶給英軍相當大的麻煩。德軍 283 毫米砲彈讓 HMS Norfolk 號失去了主要的砲塔,並對其船體造成嚴重損壞。英國皇家海軍 HMS Sheffield 號被重型彈片打得千瘡百孔,而驅逐艦 Virago 在被 Scharnhorst 號主砲擊中後幾乎被擊沉。Scharnhorst 號距離運輸隊大約 12 至 15 英里時,在未知的情況下,就再次遭遇巡洋艦隊。但是,指揮戰鬥艦的海軍少將 Bey 決定中止行動,並命令尋找運輸船隊的 Scharnhorst 號和驅逐艦隊轉向挪威。 Burnett 艦隊以最快的速度追擊德軍戰艦,保持雷達接觸,但保持在能見度範圍之外。受損的英軍巡洋艦隊同時要對抗風暴,所以也一個接一個的落後。HMS Belfast 號繼續單獨追擊,不斷將德軍艦艇的位置傳遞給 Fraser上將的部隊使其快速航向戰區。此時以 Z-29為首的德軍驅逐艦隊距離太遠,無法為其旗艦提供觀測和偵蒐。與此同時,Scharnhorst 號,因雷達無法使用,最終直接落入陷阱。
HMS Duke of York 號戰鬥艦,HMS Jamaica 號巡洋艦,以及四艘驅逐艦(HMS Savage 號,HMS Saumarez 號,HMS Scorpion 號和挪威軍艦 Stord 號)正在迅速接近中。 Fraser 海軍中將在英軍旗艦艦橋上下令開火,在盡可能接近敵人下開砲。最終,在 16:47 時,在德軍戰鬥艦意料之外被 HMS Belfast 號的火炮擊中起火。 在此之後,Duke of York 號用十座 356 毫米的火砲齊射。 第一次齊射其中一發就命中 Scharnhorst 號的主砲砲塔。而落入陷阱的 Scharnhorst 號改變了航向。全速逃離並全炮位開砲開火還擊,不顧一切地盡可能的甩掉追兵。英軍巡洋艦此時擺出鉗形陣型, HMS Belfast 號和 HMS Norfolk 號出現在北方,加上南方的 HMS Jamaica 號。 德軍戰鬥艦發現自己已陷入兩面夾擊之中。
在當時來說,Duke of York 號現在正以最大的速率開火射擊,用砲彈覆蓋敵人的船隻。 不斷地射擊中,除了使其火砲失效,破壞了上層甲板設備。然而,德軍戰鬥艦的厚厚的裝甲帶仍保護她免受嚴重傷害,而此時 Scharnhorst 號還能夠以 30 節以上的速度與英軍艦船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她逃離了巡洋艦的射程,英軍旗艦也很快停止了射擊。然而就在此之前,Duke of York 號的一枚 356 毫米砲彈穿透了德軍戰艦的薄頂甲,並在引擎室內爆炸。 Scharnhorst 很快就失去了速度 - 這個致命的打擊,宣告了她最終的命運。
英軍的船隻儘管受損嚴重,但仍然是可威脅德軍的戰鬥艦。 Fraser上將命令驅逐艦對其進行魚雷攻擊。 Savage 號,Saumarez 號, Scorpion 號和 Stord 號直接航向目標,一共發射了 28 枚魚雷,其中 4 枚擊中目標。無論已造成的傷害如何,Scharnhorst 號都表現出優異的生存能力,仍持續進行移動並使用剩餘的砲塔還擊。最後 Duke of York 號移到極近的距離,向這艘戰鬥艦開火。 最終德軍船艦不再有任何回應,呈現幾乎停船狀態。
巡洋艦 Belfast 號和 Jamaica 號,以及其餘的驅逐艦慢慢靠近並決定擊沉它。 HMS Musketeer 號向在距離幾百米的 Scharnhorst 號發射了四枚魚雷。 總的來說,這艘戰鬥艦至少被 11 枚魚雷擊中。 19 點 45 分,Scharnhorst 號在一片煙霧與火焰中沉沒。英軍對敵軍的韌性感到驚訝。戰鬥結束後,Fraser 上將告訴他的軍官:「我希望如果你們中的任何一人當被要求指揮一艘船艦對付敵軍時,你會如同今天 Scharnhorst 號指揮官英勇不懈的表現,來指揮你們的船艦」至此,德军舰船的优异的生存能力有目共睹。在单独对抗一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的情况下,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依旧奋战到最后一刻,这和猎杀俾斯麦时俾斯麦号反击至最后一刻是多么的相似。
也不禁让人感叹德军至死不渝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