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将至凶手,为什么段奕宏很少和大导演合作?
段奕宏参演的电影其实非常少,但是2017年似乎是他的作品井喷年,四部作品接连上映,还让他拿到了东京电影节影帝,看来今后他会把演艺事业的主战场放在电影领域了,而先前不论是他的成名作,还是被人们所熟知的角色,基本都是来自于他演的电视剧。
他的确没有和张艺谋、李安这样的大导演合作过,但是跟他合作的导演也都是国内较有商业潜力的,既有台湾的也有香港的。比如陈正道的《记忆大师》,麦兆辉、潘耀明的《非凡任务》,他演的都不是主角,但是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我对他在《非凡任务》里演的反派非常认可,因为他把一个内心凶险的人,演出了更为深入复杂的人性面,让人们对这个角色不只有痛恨,还更多了一种同情。
如果你仔细看他这几年演的电影,会发现他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都是“寻找真相的人”。比如《烈日灼心》里,他演的是侦破了多年前灭门惨案真凶的警察,在《引爆者》里,他是一个被卷入矿井爆炸案的无辜工人,他只能自己寻找线索为自己洗脱嫌疑。在《暴雪将至》里,他演的是一个要找到杀人犯来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小保安。虽然角色性质差不多,但是他并未演出千人一面,而是各有特色。
《暴雪将至》的导演董越是个新人导演,这是他的处女作,而作为在演艺圈混迹多年的老戏骨,段奕宏被导演的才华和剧本的内涵所打动,他接受采访时高度评价这个剧本:“故事和人性的故事无穷尽的,作为演员的价值就在于去呈现去挖掘这种无穷尽的人性、和无穷尽和故事。”由此可见,是不是一线导演并不重要,他更看重作品的成色本身。
段奕宏演起戏来也是相当投入,拍《暴雪将至》时戏都杀青了,他还没走出角色。
《引爆者》的导演常征,之前也只有一部院线电影《马文的战争》,所以也算是个新手导演。不过段奕宏仍然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导演的作品。这一点他跟江一燕很像,扶持新导演人人有责。
我想,段奕宏之所以希望支持新人导演,还是由于对先前合作过的导演不太满意的原因。2010年到2012年,段奕宏也曾向电影界发起过攻势,首部电影就是夏永康和陈国辉执导的《全城热恋》,但是戏份小到几乎不值得一提。而后他又跟《风声》的导演高群书合作了《西风烈》,按理来说,有过《风声》,应该不会差,然而《西风烈》却出人意料地不得人心,口碑非常不好。
2012年,他又在王全安的《白鹿原》中出演了黑娃一角。可是由于王全安擅自更改芦苇的原作剧本,刻意增加他当时的妻子张雨绮的戏份,被人们诟病为应该叫《小娥传》才对。好在芦苇版的《白鹿原》终于要从新开拍了,希望这次能还原出元剧本作者想要传达的精髓。
段奕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硬汉气质,而多年的话剧舞台经验,让他拿捏台词和肢体语言都能游刃有余,这样一位优秀的演技派演员,希望能有更多的作品让大家看到。
(鲸鱼君)
白日焰火和暴雪将至都获得影帝?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白日焰火》和《暴雪将至》这两部犯罪嫌疑电影的内容,再就这两部犯罪片为什么受大众欢迎做进一步的阐述:
《白日焰火》:是由刁亦男执导和编剧的一部悬疑爱情影片,廖凡、桂纶镁、王学兵领衔主演,于2014年3月21日在中国公映。
大概剧情:五年前,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被认定死于一桩碎尸案,张自力击毙了持枪拒捕的凶手。五年后,又发生了类似的连环案件,并且这些死者都曾与吴志贞相恋,心结未了的张自力主动接近吴志贞,却飞蛾扑火般地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个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人逐渐从惺惺相惜到相爱,随着更加亲密的接触,张自力发现了五年前的真相。该片主要讲述的是由一起碎尸案件引发的爱情救赎故事。
《暴雪将至》:世纪百年影业等公司出品的犯罪悬疑片,于2017年10月29日在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首映,2017年11月17日在中国上映。大概剧情:用一个类型片的故事,讲述一个曾经沉重过的年代——社会变革的时代。影片讲述了1997年,人称“余神探”的工厂保卫科干事余国伟为了进入编制内成为真警察,用尽一切办法追查连环杀人案的故事 。
犯罪片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有:一、电影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犯罪片中都是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的,塑造了好人高大的形象,坏人卑鄙的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符合了观众的道德标准。
二、犯罪片一般剧情隐含着深刻的含义,影片的情节曲折引人观看。犯罪片中还有精彩的打斗场面,给观众的感官带来很大的刺激,让观众得到很大的感官享受。
三、绝佳的背景音乐与独特的影片氛围。每当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束之后,背景音随之响起,使人回味无穷。同时,也使得观众逐步地深入了其中的剧情。
我们再回到题目稍微分析一下为什么《白日焰火》和《暴雪将至》的主演都获得影帝的原因:
《白日焰火》深刻表现了无措的人生,无奈的人性,社会的沉沦,人性的扭曲。《暴雪将至》这部悬疑电影,触碰着时代的脉搏。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表现了那个时代下人的焦虑与彷徨。大家看了这些分析,应该明白犯罪嫌疑电影为什么受大众的欢迎了吧。
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九州印象:骨灰级影视迷,专注电影知识分享。
欢迎关注头条号:九州印象
暴雪将至电影真正凶手身份揭晓?
患有“健忘症”的段奕宏。
《暴雪将至》中最令人费解就是江一燕自杀的动机,绝不仅仅只是看到了段奕宏遗失的罪案笔记,从而认为自己只是一枚被利用引出罪犯的棋子。
这种伤害不足以让一个女人如此绝望;当江一燕看到被杀害的女性个个都神似她的样子,当她声嘶力竭对段奕宏喊出“你对我有这样的心思多久了?为什么一直不碰我?”才是江一燕自杀的真正原因:她看清原来真正的连环杀人凶手是患有“健忘症”的段奕宏。
她一方面无法阻止段奕宏继续伤害无辜,一方面无法阻止段奕宏对她的利用,更无法阻止自己对段奕宏的真爱,她的感情同时被巨大的内疚感、羞耻感和创伤感包围着,最后承受不住的时候,就选择了自杀。
暴雪将至口碑炸裂?
首先谢邀
看到题主问的问题这么详细还说自己没有看懂,也不知道是该说题主看的认真还是不认真...
正好这部电影看完也没多久,下面就逐一回答一下题主所问的这8个问题
问题一、二、三、广播中预报的暴雪、充斥在片中的暴雨寓意着什么?数据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看过《暴雪将至》的每个观众都会问的问题
电影名为《暴雪将至》,但为什么全片除了片尾有雪其他时候都一直在下雨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首先我们要知道电影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电影虚构了一个南方的小城市长宁,但是我查了一下,没有所谓长宁只有常宁,而常宁属于湖南省衡阳市的一个下辖的县级市,而且电影的取景地就在衡阳,因此可以确定的就是电影中所谓的南方的小城市就是指湖南的衡阳市。
而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在湖南的冬天下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有下雪才是会引起关注的大事件。而电影到最后明确说了是到了2008年,这一年中国的南方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雪灾,想必现在应该也没有人能忘掉,这场雪也就是片尾的那场雪。
结尾字幕出现的受灾数据,特意点明了湖南,也更加佐证了我之前的看法,也说明导演并未想完全隐瞒故事发生地。
其次,充斥了整部电影的大雨着重在于渲染整部电影阴郁和压抑的氛围,淅淅沥沥的雨水从头下到尾,不仅让电影的色调显得沉闷,也为电影中的凶杀案带上了悬疑的色彩,这应该也是导演的用意。
而从电影开头就在广播中预告的大暴雪,其中的寓意就隐藏的更深了,1997年,大部分曾经的国企工人无法忘记的一个时间点,在这一年一场波及全国的下岗潮深刻的影响了一代人的命运,而电影中所有的故事发生的时间都在下岗潮前后。所以这场只存在与预告中的大暴雪就寓意着当年的那场下岗潮。
至于片尾晚了十年的那场大暴雪,来的那么突然却又影响巨大,是不是在说真正的影响从这一年才开始了呢?
问题四、燕子和余国伟的相识我们在国内看的公映版的删减了两人的认识过程,只是用他们之间的对话来简单说了一下如何相识的,燕子说感谢余国伟为她赶跑了几个流氓地痞,而余国伟并未接茬,似乎就是简单的一个英雄救美的套路故事。
然而未删减版本则更加黑暗也更加符合之后余国伟对燕子所做事情的逻辑,在完整版本中那几个流氓其实就是余国伟找的,目的只是为了接近燕子,至于接近燕子的原因,其实也就是导致燕子自杀的原因:
余国伟对燕子一开始就是充满目的性的,只是觉得燕子会是连环杀手的目标人物,所以用燕子作饵引蛇出洞,好实现自己进入体制成为警察的愿望
这也是为什么余国伟一直不跟燕子说自己梦想的原因,这样的原因肮脏而不堪,怎么能说得出口?
问题五、张队长为什么不带余国伟一起查案这个问题就比较想当然了,张队长是正儿八经的刑警队长,而余国伟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保卫科干事,双方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更何况到后来余国伟自己也下岗了,一个无业人员跟着刑警队长去查案?这可不是国内的网剧,神叨叨的推理几句案情就可以参与案件侦破了,而且还是性质极其恶劣的连环凶杀案,基本的逻辑还是要有的
问题六、余国伟吸引凶手的公告内容是什么电影里应该说的很清楚,在余国伟和徒弟去现场寻找蛛丝马迹的时候正好发现了遗留在犯罪现场的一把钥匙,余国伟认为就是罪犯的钥匙,因此去各个工厂门口张贴失物招领的告示,谁去领谁就是凶手,意图去用最直接的方法找出罪犯,所以公告其实就是一张失物招领告示
问题七、“97年谁还评劳模”的意思其实前面已经回答了,97年迎来了大面积的下岗潮,所有人都人心惶惶,哪有心思去开什么表彰大会,评什么劳模。所以对于余国伟至关重要的一个认可,别人根本没有闲心去关注,以至于在十年后老人对当年的印象都被大事情掩盖了,只有脱离了社会十年的余国伟还记得自己得过97年的劳模
至于最后余国伟自己也被下岗,那就带了些黑色幽默的意味
问题八、余国伟领奖时从天而降的棉絮是什么意思这个场景过于梦幻以至于很多人在最后都怀疑余国伟获奖的事情是不是只存在与他的想象当中,事实上他根本没得奖,其实不然,电影中已经解释了,这些像是雪花的只是机器坏了,吹进来的棉絮而已。但这场似雪般飞舞的满天飞絮,其实就是导演所说的那场降落在1997年的“大暴雪”
在如雪的飞絮中立誓要为工厂发光发热的余国伟,转眼就被下岗,成了社会上的一个闲人,这场“暴雪”在他最得志的时候当头降下,这样的境遇也为他一根筋的追查凶手以至于走火入魔埋下了伏笔
以上就是题主所问的8个问题的全部解答了,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一同探讨。
撰文/梅姨说电影
喜欢就关注梅姨~严禁抄袭,已维权。
有哪些像破冰行动湄公河大案这样的评分高有看头的警察破案片值得推荐?
给大家说说香港电影的现实主义题材警匪片。
其实香港电影关于警匪片的电影很多,比如最经典的《无间道》就是警匪片,但是大部分香港警匪片,并不是写实为主。这个怎么说呢?比如香港警匪片的始祖,算是《英雄本色》。但是这部电影主要是表现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的那种江湖气,所以香港电影警匪片主要是以展示犯罪背后的人性为主。
《无间道》也是如此,无间道的主题也是展示游走在警察和罪犯两级之间的两个人心路历程。
这些警匪片都是以警匪作为题材。
真正香港电影比较写实,接近现实生活的,我觉得首推《省港旗兵》。
省港旗兵是什么意思呢?
香港是一个移民城市,从最初30年代只有几十万人,到6、70年代增长到500万人,现在是700万人左右。大部分都是从内地跑到香港去的。
因为移民过去的太多,所以早期香港黑社会和帮派分子横行。
看过香港黑帮片的人,都知道一个词,叫大圈仔,特指潮汕一带民风彪悍的黑社会。省港旗兵说的就是这些潮汕一带跑去香港的大圈仔。
省港旗兵系列电影拍了4部。第一部最经典。然后续集是徐锦江主演,也很有看头。
《省港旗兵》电影拍得就像真实的纪录片。
尤其是这个胖子被人绑了扔车里,外面浇了汽油点火烧的镜头,据说当时拍摄过程中根本没有和演员说。就是为了拍摄胖子真实的害怕。
这场戏拍完,胖子从车里出来就去追打导演了。马德隔壁,真想烧死劳资啊。
所以《省港旗兵》拍得特别真实,完全不像其它港片警匪片那样夸张离奇,它真的就像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因为香港以前就是有那么多的黑社会。
某种程度上来说,20年代的上海和60年代的香港,都是靠黑社会管理社会治安。这也导致了整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非常混乱。
大家知道,这种街头环境,最适合滋生帮派和有组织犯罪。香港现在是没有这种环境了,但是巴西,阿根廷那些国家的城市贫民窟,棚户区现在还多得很,看过电影《上帝之城》的都懂。
好莱坞经典电影《上帝之城》描写了巴西最大城市街头贫民窟生活。
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香港的黑社会犯罪,以及有组织犯罪势力很猖獗。香港电影史上,也出现了大量的犯罪题材电影,杜琪峰拍的《黑社会》系列电影,就是其中代表作。
香港历史上出现过一代悍匪张子强。
当年他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勒索首富10亿港币,成功了。后来还绑架过其他富豪,总之很嚣张。
香港电影史上就拍过很多关于张子强的电影。比如任达华主演了2部,就是取材于张子强绑架案。
2002年内地和香港合拍了电视剧《插翅难逃》。
这部电视剧基本上把张子强的一生都讲完了。故事开头就是讲公安如何抓获,如何审讯张子强。然后张子强坐在监狱,回忆他的罪恶一生。
这部电视剧没有把张子强弄成那种脸谱化的反派,在人物刻画方面有细节,有情感,很到位。把这位世纪悍匪的嚣张、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
记得小时候我还看过几集,印象笔记深刻。
剧中,和张子强联手的另一个悍匪叶继欢也出现过。就是下图穿白色体恤拿仿制AK的家伙,当年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街头拿着冲锋枪和警察枪战。
2016年《树大招风》,则是把3大贼王联手犯案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还获得了金像奖大奖。陈小春饰演张子强,任贤齐饰演叶继欢,林家栋饰演卓炳雄,
这算是目前为止关于张子强最好的电影了。
总的来说香港电影关于警匪片的还有很多,不过真正写实的,大概就是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