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之戒,现在的人类真的是地球上第一代文明吗?
把全体人类看成一个整体,人类确实是地球上的第一代文明。之所以可以确信的说地球只有人类开创出文明来,是因为通过对地球地质历史、考古研究成果的持续研究,我们已经构建了一个人类演化历程的完整记录,人类进化出今天的文明耗用了地球存在以来的所有时间。
从人类演化历程看地球历史现代人类的生物学分类是:
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四足总纲>羊膜动物>哺乳动物纲>兽亚纲>真兽亚纲>北方真兽超目>灵长总目>真灵长大目(灵长动物)>灵长目>简鼻亚目>类人猿下目>狭鼻小目>人猿总科>人科(包括人类、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猩猩)>人亚科>人族>人亚族>人属>智人种>人亚种
人类的具体生物学分类实际就描述了人的进化过程,而这个进化过程,满满占据了地球历史。下面我们就从宇宙诞生开始,看一看地球孕育人类文明究竟经历了什么。
早期生命137.98正负0.37亿年前,宇宙诞生。
136亿年前,银河系诞生。
45.7亿年前,太阳在一个塌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
45.4亿年前,地球诞生。
42.8亿年前,最早的生命出现。2017年,科学家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了42.8亿年前的微体化石,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体。
42亿年前,海洋形成。
39亿年前,类似细胞的原核生物出现。
35亿年前,蓝藻出现。它是最早出现的光合作物,当时的地球充满了二氧化碳,蓝藻开始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通过几十亿年的缓慢呼吸,显著的改变了地球。
25亿年前,有机生物学会利用氧气。
21亿年前,更为复杂的真核生物出现。
12亿年前,生物演化出有性生殖,有力地加快了演化速度。
9亿年前,多孔动物的直接祖先领鞭毛虫出现。
6亿年前,最早的多细胞动物出现,是一种类似海绵的简单动物,已经拥有差异化的组织。同时,海绵是直到今天依然生存的最古老的动物体。
5.8亿年前,所有动物的运动起源,刺胞动物出现。刺胞动物拥有简单神经与肌肉,还是最早拥有真正确定形态的躯体的动物。它们还是中心对称的。
5.5亿年前,扁形动物出现,它们是最早拥有大脑的动物,具有器官的最简单动物,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形态左右对称动物。
5.4亿年前,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间的连接,肠鳃纲动物出现。它们拥有心脏的循环系统,同时有一个类似原始鱼类的鳃的结构用来呼吸。
脊索动物5.3亿年前,已知脊索动物的最早祖先,皮卡虫出现。
5.05亿年前,最早的脊椎动物甲胄[zhòu]鱼出现。这种鱼类似今天的八目鳗和盲鳗。它们是硬骨鱼的祖先。
4.8亿年前,最先拥有由鳃弓演化而来的下腭的史前鱼类——盾皮鱼出现。
▲邓氏鱼属于盾皮鱼的一种
4亿年前,最早的腔棘[jí]鱼出现。腔棘鱼直到今天依然存活在地球上。
3.75亿年前,泥盆纪晚期的提塔利克鱼出现,它是最早出现四足动物特征的鱼类。
四足动物3.65亿年前,部分肉鳍鱼总纲的物种演化除了腿,四足类开始出现。它们最早出现在浅滩和沼泽中。
3.15亿年前,最早拥有可辨认四肢的动物,两栖动物棘螈出现,它们没有腕关节,同时拥有肺和鳃。是鱼类和两栖动物之间的连接,鱼石螈已经可以少部分时间离开水。
3亿年前,两栖动物演化为爬行动物。最早的爬行动物之一是林蜥,它身长20厘米,很像蜥蜴,以昆虫为食。随着羊膜动物蛋的演化,爬行动物已经可以在陆地上将蛋产在湿地里。
哺乳动物2.56亿年前,爬行动物演化为两个分支,双孔亚纲一支逐渐成为今天的爬行动物,而合弓纲,盘龙目是最早的类似哺乳爬行动物,它们演化成了兽孔目,就是哺乳动物的直接祖先。此时的地球,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泛大陆。
▲兽孔目的渐衰鳄
2.2亿年前,兽孔目的分支犬齿兽亚目已经拥有更多的哺乳动物特征,此时的哺乳动物类似老鼠,以昆虫为食。
1.8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第一阶段分裂。
1.25亿年前,始祖兽出现,它是胎盘类哺乳动物的祖先,化石在中国辽宁被发现。
1亿年前,鼠与人类的共同祖先出现。
▲始祖兽化石
灵长类6500到8500万年前,最早的灵长动物出现,它们身材小巧,夜间出没,生活在树上以昆虫为食。
4700万年前,原猴亚目与类人猿下目的过渡形态——麦赛尔达尔文猴出现,此时已经出现拇指。
4000万年前,灵长目演化为原猴亚目和简鼻亚目。此时的简鼻亚目如亚洲德氏猴是一种老鼠大小,白天活动的猴类。此时,简鼻亚目演化中丧失了生产维生素C的能力,这是我们直到今天都必须吃水果的原因。
3000万年前,简鼻亚目演化出阔鼻小目和狭鼻小目。大多狭鼻小目留在了非洲,埃及猿就是早期的狭鼻小目,猿人的共同祖先。
2500万年前,狭鼻小目演化为猴总科和人猿总科。其中,非洲原康修尔猿可能是长臂猿、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人科1500万年前,人科从长臂猿科的祖先中演化出来。
1300万年前,人亚科从猩猩亚科的祖先中分离出来。
▲加泰罗尼亚皮尔劳尔猿可能是人及各种猩猩的共同祖先
1000万年前,人族从大猩猩族的祖先中分离出来。
700万年前,人亚族从黑猩猩亚族的祖先中分离出来。乍得沙赫人很有可能就是人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
▲乍得沙赫人复原图
600万年前,图根原人是人与黑猩猩分开后,人的最早祖先。
▲图根原人想象图
440万年前,人亚科的早期属,地猿出现。如始祖地猿大脑有300-350立方厘米,大小与现代倭黑猩猩相当,是现代人类的五分之一左右。此时的地猿还要与黑猩猩的祖先争夺食物。
▲始祖地猿骨骼化石复原图
360万年前,肯尼亚莱托里的火山灰中出现了南方古猿属和人属的共同祖先的足迹——阿法南方古猿。它们很有可能已经开始捕食肉类,并且两足行走。
▲南方古猿阿尔法种——露西
350万年前,人属的可能祖先肯尼亚平脸人出现。
▲肯尼亚平脸人复原图
300万年前,两足行走的南方古猿出现在非洲大草原上,至200万年前,古猿的体毛开始脱落。
▲南方古猿向你微笑
人属250万年前,人属物种如卢多尔夫人出现。石器出现,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
▲卢多尔夫人复原模型
180万年前,直立人在非洲出现,它们只有现代人脑容量的74%,前额更平,牙齿更小。格鲁吉亚人、匠人、北京人、海德堡人都被认为是广义的直立人。格鲁吉亚人开始在欧洲定居,这可能是欧洲定居的第一种人族。
▲最早定居欧洲的格鲁吉亚人(非现代)
150万年前,匠人学会使用火。
▲直立人复原模型
120万年前,人类祖先体毛缺失开始导致深色皮肤演化。
70万年前,北京人出现在亚洲,根据单地起源说,北京人不是亚洲人类的祖先,而是匠人的旁系物种。
▲北京猿人想象图
51.6万年前,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前人出现。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与人类99%的基因相同。
▲尼安德特人模型
35.5万年前,意大利火山灰中发现三个身高只有1米5的海德堡人足迹。海德堡人的脑容量只有现代人的93%,平均身高1米8,比现代人健壮的多。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
▲海德堡人复原模型
19.5万年前,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发现的奥莫遗迹,证明了远古智人从海德堡人演化而来。
16万年前,埃塞俄比亚的长者智人已经拥有了丧葬仪式,甚至已能宰杀河马。
▲长者智人复原图
15万年前,现存所有人类的母系共同祖先,线粒体夏娃生活在东非。由于线粒体基因通过母系遗传,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追踪到一个共同的母亲。但这并不代表当时只有一位女性,同时代同样存在着众多的人类远祖,他们的基因都流传在今天人类体内。
6万年前,Y染色体亚当生活在非洲。他是所有人类的父系共同祖先。由于Y染色体是男性的标志遗传,所以全体男性都可以追踪到一个共同祖先,但这同样并不代表同时代只有一位男性。所有男性的基因同样流传在今天人类体内。
5万年前,人类M168突变型出现,所有非洲以外的男性都携带。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
4万年前,克罗马侬人迁移到澳洲和欧洲。
▲克罗马侬人形象
2.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灭绝。
1.2万年前,全新世、中石器时代开始。欧洲人演化出了浅肤色。佛罗勒斯人灭绝,智人称为人属中唯一幸存的物种。
▲已经灭绝的佛罗勒斯人
公元前8000年,欧贝德人的祖先开始驯化动植物,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开始发端。文明的曙光终于开始照耀人类世界。
▲位于今天伊拉克地区的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公认人类最早的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开始出现。
▲楔形文字石板
公元前1400至1200年,中国商朝的甲骨文出现。
现代人登场。
人类文明的出现用了地球的全部时光通过回看生命历程、物种进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的出现用去了这个地球全部年代的进化历史,而进化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整的化石证据发现,构成了完整的进化链。
正是这完整的演化历程,说明了在地球的浩瀚历史中,仅仅出现了人类这一个文明。如果真的曾经出现过其他文明的话,一定会在地球的某个地址年代中找到化石证据,而且,文明的出现不可能是突然的,而一定是有迹可循的。在目前的地质发现中,我们暂且找不到任何超越时代的文明证据迹象。可以认为,人类文明是地球40亿年以来,孕育的唯一文明。
读着会上瘾的小说是怎样的?
我想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就是这样的,让人读着非常上瘾、过瘾。我最近一直在读金庸小说,已经读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目前正在读《天龙八部》。
说真的,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投入地去读书了,有时读到精彩处,还忍不住熬夜读,就想一直读下去,这种情景似乎只在学生时代才有过,大学毕业后再没有这样读过书。
相信很多人年少时都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人可能还读过好几遍。为什么金庸的小说会这么吸引人?我从个人的感受来说说:
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灵魂,也是最吸引人、让人上瘾的一方面。虽然武侠的世界离我们很遥远,但正因为与现实世界不同,才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结合历史故事,一个主角带出一段江湖故事,形形色色、或好或坏的人物都参与其中,从一个人延伸到一个时代,从武侠延伸到爱情,将故事层层推进,令人读来欲罢不能。
人物众多,各有特色。金庸每部小说里的人物都非常多,除了男女主角,还有非常多的配角,每个人物从容貌到服饰到武功,都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主角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郭靖武功高强却笨拙木讷;配角也有令人又爱又恨的,比如灭绝师太,虽然心狠手辣但对民族大义却忠心不二。正是这些各式各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整个故事的多样性,让故事更加丰富、饱满。
知识量非常丰富多彩。在读金庸小说的过程中,内心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金庸先生懂得的东西这么多?从五行八卦到诗词歌赋,从美食药理到琴棋书画,从地理位置到历史典故,在他的小说里随处可见。正是这些硬核知识,让他的小说不仅拥有一个天马行空的武侠世界,也拥有了一个可想象触摸的现实世界,让小说更具可读性。
金庸小说还有一点非常吸引人,那就是武侠世界里的爱情故事。你认为江湖恩怨是金庸小说的主线,我却以为,爱情故事才是金庸小说的主角。
最后用一个公式概括一下:江湖恩怨+儿女情长=金庸小说。这就是金庸小说让人上瘾的地方。
哪部玄幻小说可以称得上神作?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产品。2003年开始,玄幻小说在网络文学中异军突起,并迅速风靡全中国。仅在一年时间内,玄幻小说就占据了网络文学小说的主导地位。在此在下便推荐几本神作。
第一本,《神墓》。“坑神”辰东所写。讲述的是一个死去万载的人一步步成长逆世界级的故事,小说中搞笑情节和战斗情节超有趣,不得不说当年的书榜第一还是蛮有质量的。
第二本,《遮天》。对的,还是辰东的(😂😂😂)。讲的是由九龙拉馆而起的故事,是上古?是星空的彼岸?还是太空与仙侠?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还有腹黑黑皇和段德一路搞笑着,笑得肚疼(😂😂😂)
第三,《完美世界》,没错,还是辰东的(😹😹😹)这是讲述的是一个吃货如何吃遍“山珍野兽”,“美味珍馐”,最后逆袭成仙,当世天帝光环盛世的故事。
第四,《斗破》。这本讲述的是在属于斗气的世界中,萧晨如何为了心爱的人,还有父母,老师,最后走上“高富帅”,迎娶“白富美”的道路,成为斗帝,家养几个娇妻。
第五,《诛仙》。本书讲述的是正与魔的矛盾,正道魔性,魔道正心。道本无正魔之分,有区别的只是人性。佛,道,魔同修的鬼厉在爱人已死后尽其责任,最后发动诛仙剑阵打败鬼王,拯救了天下苍生,与雪琪与子偕老。故事情节带有古代东方气息,生动别致。
第六,《圣墟》。辰东现在正在更新的小说。现代社会中的古代传说人物“万物复苏”,楚风被选作“天选之子”,从此踏上了“装逼”的道路,成神,成天尊,追求在乎的熟人们。
最后,《善良的死神》,《长生界》,《九鼎记》,《流氓天尊》,《武神》,《莽荒纪》,《凡人修仙传》,《盘龙》和《飞剑问道》也算不错的。
最后,希望这些个人观点能对你有所帮助,可加关注评论获取更多有关消息,谢谢!
花鼓调西调唱词?
花鼓子歌词大全如下:一爱姐好人才,十人见了九人爱姐呀,哑巴见了也把口开二爱姐好头发,梳子梳来篦子刮姐呀,梳个盘龙插金花三爱姐好嫩脸,白粉搽来胭脂点姐呀,不点胭脂也好看四爱姐好白手,红溜戒箍明幽幽姐呀,十指尖尖白指头五爱姐好身段,不高不低脚生烟姐呀,
走起路来真好看 六爱姐好小脚,红绸子鞋白裹脚姐呀,迈起步子踩软索七爱姐好眉毛,眉毛弯弯柳叶娇姐呀,说话好似莺歌叫 八爱姐好罗裙,罗裙托地脚后跟姐呀,罗裙招惹风流人九爱姐好家庭,良田万顷有余零姐呀,人人跨你好福星 十爱姐好村庄,四水归塘风水旺姐呀,人杰地灵好风光
哪些美食的做法十分残忍?
日本饮食中的精湛刀工料理——泳骨(也被称为 骨泳),就是被切掉肉后在水中游弋的鱼骨:
这只花鲷鱼的左侧和右侧的肉已经都做成了寿司,但是只剩下胸鳍肌肉的花雕鱼仍然能在鱼缸中游弋:
鱼缸就摆在客人享受食物的菜碟前面,这名客人是著名的日本伪娘主持人,一边观赏游弋的鱼骨,一边品尝新鲜的花鲷寿司:
下图是这只花鲷鱼的肉做成的寿司:
料理店老板也自豪地对录制节目的顾客夸谈了起来:
为什么上述视频截图没有高像素清晰版的?因为片源大多被删了,笔者好不容找到了非清晰版。
日本饮食便文化利益集团为了推广日本美食和水产而在各大海外平台上传了这类美食节目视频,但是日本人没有想到,这个视频不仅没有得到西方人的赞赏,反而是讨伐声一片,最后这个视频就被日本人下架了,笔者好不容易花了时间才找到了非清晰版的。
日本料理的核心是刀工,而泳骨的制作考验的是厨师的刀工,鱼如果出血太多,即便没有立即死亡也无法在鱼缸中游弋了,唯有对食材血管、神经分布及其了解的顶级刀工厨师才能设计出精细的切割方法。
下图这条鯵鱼的肉已经上了餐桌,成了泳骨,换完水后,马上就要被捞到鱼缸上给日本食客们展览了:
再看看眨眼睛的牛蛙刺身,下图是用整只牛蛙做成的全套刺身,青蛙的上半身和脊椎没有被破坏,其卖点就是会向食客眨眼睛:
卡哇伊的日本主持人向观众们说:“我要开动了”:
用筷子戳一下牛蛙,牛蛙的前肢还会挣扎,引来旁边一阵喝彩声:
函馆市算是日本冷水海鲜美食之都,距离日本部署在青森县的萨德系统X波段雷达只有50公里,从这里走出了一道日本名菜——鱿鱼 涌丼,厨师用最快的刀工将鱿鱼“解体”,但是鱿鱼的头足部位依然完好,放在“丼饭”的上面,顾客用酱油蘸着吃,地道的吃法是现将酱油撒上去,鱿鱼的头足部位的伤口在酱油的刺激下,触须不停地挣扎舞动:
日本食客吃的就是这种生猛的新鲜。
还有种函馆当地的地道吃法,就是将鱿鱼的头部切口端含在口中,鱿鱼触角仍然露在嘴外,随着食客慢慢嚼,在人的唾液和咬合的刺激下,鱿鱼的腕足会大角度张开,伸得直直的。可是现在找不到这个视频了。
福岛核污染事故后,日本食品生鲜销路受阻,日本媒体便上传了这种口含式地道鱿鱼“丼饭”吃法的相关视频推广日本美食和水产,和泳骨一样,日本人没有想到,这个视频不仅没有得到西方人的赞赏,反而是讨伐声一片,最后这个视频就被日本人下架了。
一些高端日本料理需要将食物放置在低温环境下处理后再切割,尽量保持食材的生命力,下图这只龙虾刺身仅仅是虾仁肌肉被细刀切取出来,其他部分没有被破坏,5对足和触须均可以活动,理论上将这只龙虾还是活的,如果直到其虾仁被食客吃完了,龙虾前肢还可以动,那么这个厨师一定会受到食客的称赞:
其实日本料理中的整鱼刺身基本都是这种做法,鱼刺身从上桌到顾客吃完一直都是活的,活力虽然不及“泳骨”,但鱼头和胸鳍能动,否则容易被视为不新鲜,下图这条鱼的料理比较成功,鳃部能剧烈开合:
在0:12秒,鳃部张开:
在同一秒内:鳃部快速闭合,动作力度是刺身新鲜程度的重要评判标准:
类似的做法还会运用在虎虾、明虾等寿司上,先把虾放在低温的环境下一段时间,然后就快刀解剖虾,保留虾仁中的主神经,这样做好的虾寿司就会动:
下图是小火温烤活鲍鱼:
这只鲍鱼又大又生猛,用小火需要烤上半个小时才熟。下图是鲍鱼仔挣扎,不停地转动:
体液已经被考沸腾了,鲍鱼还在转动:
活章鱼也可以用小火慢慢温烤,只是章鱼没有鲍鱼那么老实,所以需要好几个食客一起用大镊子用力将章鱼按压在烤架上,需要烤1个小时,很费力的,食客体验的就是这种残忍的成就感——这就是日本名菜“地狱烧”,
下图为日本美食电视节目录制的现场“地狱烧”,视频中有两个日本小孩按压得很卖力:
日本民间也有人主动上传了用大镊子按压的“地狱烧”料理视频,章鱼外表烤熟了,但里面没熟,依然活着,笔者好不容易只能找到不够清晰的视频,如下:
同理,福岛核污染事故后,日本食品生鲜销路受阻,日本媒体便上传了很多“地狱烧”视频推广日本美食文化和水产,日本人没有想到,这类视频不仅没有得到西方人的赞赏,反而是讨伐声一片,最后这类视频就被日本人下架了,笔者很难找到高清原版视频了。
“地狱烧”料理法还可以用在其他食材上,下图是龙虾“地狱烧”:
下面这种鲍鱼寿司在端上餐桌前,撒上固体调味料,生猛的活鲍鱼在盐巴的作用下,肌体脱水,受到强烈化学神经刺激而不停地扭动:
鲍鱼扭动时间可以持续1个小时多,直到盐巴全部化掉,鲍鱼还活着:
日本料理对食材的外观很讲究,在处理乌贼刺身或者寿司之前,通常会对颜色不透明的乌贼进行“神经捌 ”,即通过类似于破坏特定神经元的办法使色素细胞发生反应,乌贼身体从而变成透明状:
下图是对色素细胞为黑色的乌贼进行“神经捌 手术”之前:
下图为做完“神经捌 手术”之后的乌贼,已经是晶莹剔透,但是仍然活着,最右边那只还在舞动腕足,做完手术之后才能对章鱼进行切割解剖:
由于日本刺身通常要求做出活蹦乱跳而又晶莹剔透的乌贼刺身,所以“神经捌 手术”要求尽可能不对食材的活力造成影响,为此,“神经捌手术”往往需要用到专门的器械,百元店就可以买到下图中这种“神经捌手术”器械:
下面是 某日本餐厅的广告宣传视频:
广告宣传单:
碗里是游动的小鱼,其中红色的那条是观赏性鱼:
把小鱼捞起来,倒入特制的饮料中,小鱼遇到这种饮料便会“活力爆发”,然后顾客再把饮料喝掉:
日本有一种民间的吃甲鱼方法,即抓到活甲鱼后,将甲鱼头部砍下,立马用嘴去吸食甲鱼断开的颈部,日本农民认为这种原汁原味 有大补作用。
同理,日本媒体上传了活吃甲鱼、乌龟的相关视频推广日本美食,但日本人没有想到,这个视频不仅没有得到西方人的赞赏,反而是讨伐声一片,最后这个视频就被日本人下架了,可是笔者再没有找到该视频了。
日本人对待食材的残忍心态已经发展到了怪癖,下图是活鱼刺身下面用金鱼缸做摆饰,到底是为了满足食客什么样的需求?食客是想看金鱼?还是食客想让金鱼看鱼肉刺身?
纪录片《海豚湾》中日本料理界和渔业界对待海洋哺乳动物的残忍场景只是日本饮食文化的冰山一角,海豚被围猎在海湾中挤在一起,日本人站在小船上不停地用标枪戳海豚,一般一只海豚被刺20多下才能保证放血干净,这样才能做出味道甘甜的寿司。
下图这个染成红色的海湾距离日本部署在京都的萨德系统X波段雷达不到70公里:
笔者在此补充日本的鱼翅文化,日本每年割下的鲨鱼的鱼鳍数量世界第一。
下图是日本气仙沼市港口的鱼翅加工厂(距离日本部署在青森县的萨德系统X波段雷达不到100公里),很多鲨鱼被割掉鱼鳍后还没立刻死亡,反正最后鲨鱼的身体都是被拖到垃圾处理厂了,因为鲨鱼的身体对日本人来说没有经济价值。
下图是气仙沼市的另外一家鱼翅厂的鲨鱼鳍切割车间:
日本的大型鱼类捕捞技术发达,捕捞量巨大,本国消费鱼翅等高档水产品之余,剩下的出口到其他国家,为了避开外国对关东 核污染县市的食品禁运,这些鱼翅产品大多将产地商标改成关西地区县市,无印良品的供应商估计有不少这么做,这类日本企业篡改商品产地的现象被台湾海关称之为“改标”:
所以不管产自日本的食材的处理方法残忍不残忍,熟食不熟食,为了健康,奉劝大家不要吃为好。
重要的事说三遍。
以上料理制作过程只是基于现代的日本,要是在古代的日本以及其他扶余语系国家的料理中发掘,残忍的吃法真是浩如烟海。即便是现代的日本,很多吃法还没敢上传到网上,因为美国人已经怒了。
以上料理制作过程只是基于现代的日本,要是在古代的日本以及其他扶余语系国家的料理中发掘,残忍的吃法真是浩如烟海。即便是现带的日本,很多吃法还没敢上传到网上,因为美国人已经怒了。
以上料理制作过程只是基于现代的日本,要是在古代的日本以及其他扶余语系国家的料理中发掘,残忍的吃法真是浩如烟海。即便是现带的日本,很多吃法还没敢上传到网上,因为美国人已经怒了。
日本料理追求新鲜的同时,也满足了扶余语系民族血液深处的残忍基因,那种欣赏食材生猛而又痛苦的感觉,会进一步刺激他们对鲜度极度追求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