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传修改器,三国演义天下第一猛将吕布

天美资源网

三国赵云传修改器,三国演义天下第一猛将吕布?

正史里吕布只有一妻,不过不知道姓名。

有人说吕布的妻子姓魏,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三国赵云传修改器,三国演义天下第一猛将吕布

吕布妻子姓魏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英雄记》里说吕布与部将魏续有外内之亲,然后清代学者何焯就根据这一句话,就认定吕布的妻子姓魏。

《三国志集解·吕布传》:何焯云:然则布妻乃魏氏也。

但是何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外内之亲“(内外之亲)并不是指的姻亲。

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姊妹(姨母)的儿子为内兄弟。外为表,内为中,故外兄弟与内兄弟合称“中表兄弟”。

也就是说吕布妻子姓魏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我们还是没办法知道吕布妻子姓什么。

其次,在东汉末年乱世,吕布很爱自己的妻子。

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出身和吕布类似的刘备,他被人打跑的次数不比吕布少,但是刘备的妻子就经常被人掳走,比如《三国志·甘夫人传》里就提到甘夫人入门之前,刘备“先主数丧嫡室”。而刘备之所以娶糜夫人就是因为吕布掳掠走了刘备的老婆和儿子。

《三国志·曹纯传》里也记载了刘备有两个女儿被曹纯掳掠走,而《三国志·赵云传》则说刘备“弃妻子南走”。

可见乱世之中,夫妻因为战乱而被迫分离,不止是平民百姓,即使刘备这样的名人也难免遭遇这种情况。

换句话说,在乱世想要保证和自己媳妇儿在一起,就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吕布一次也没有让自己妻子失陷,就连郝萌造反,吕布第一反应也是赶紧带着自己媳妇跑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吕布的妻子比刘备的妻子更幸福。

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

大家肯定想问貂蝉,但正史里没有貂蝉的,正史里只说吕布和董卓的婢女私通,可没有介绍这个婢女的情况。

还有侧面证据可以证明吕布在徐州时应该是没有纳妾的:

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这里的“太祖”指的曹操,这段话的意思吕布觉得自己对部下很好,结果部下都是白眼狼,而曹操则反驳说,你天天背着妻子给自己部下带绿帽子,你还说你对部下好?

从这段记载看,吕布在徐州时身边应该只有正妻而没有小妾的,或者说在吕布心中只有正妻最重要,妾室和婢女都可以随时丢弃。因此,即使有貂蝉这么一位女性,那么吕布到徐州的时候也不在吕布身边了。

至于吕布死后,吕布妻子的遭遇。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重要人物的妻子被杀或者被霸占,史书上都会写的,比如袁谭的妻子被杀,《先主传》不厌其烦的说刘备媳妇和女儿怎么被俘虏了如何如何,包括曹操霸占别人媳妇儿这些事情《三国志》与《后汉书》也没什么隐瞒,甚至关羽想要杜氏妻都被写入正史里,可见如果吕布的妻子被曹操霸占或者杀死,又或者赏赐给部将都会有记载。

而既然史书没有记载,而陈宫临死前又拿话刺激曹操:

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

我个人推测,吕布的妻女应该是善待了,而且从史料看,吕布有一女,但是没有儿子,这也是吕布妻子能被善待的原因:威胁小。

那么现在还有没有吕布的后人呢?

可以说正史上没有记载,但是不妨碍民间很多人自称是吕布后人。

因为正史上说吕布是九原人,而九原就是今天内蒙包头市,所以包头市不少姓吕的市民都主张自己是吕布后人,或者是吕布族人后人。

可是刘备为何不将其再迎回蜀汉呢?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你认为他们是因为爱情还是另有所图?回到题目上来,孙尚香以前不认识刘备,顶多也是听人提起过,没有见过,更是没有相处过,就这样一见面就结婚了,爱情乎?另有所图乎?

我想,谈爱情就有点奢侈了,另有所图比较合适吧。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孙尚香和刘备之间是爱情吗?孙尚香回到江东后认为自己是被骗吗?刘备为何不将她再次迎回蜀汉呢?

孙尚香和刘备之间事爱情吗?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何况这个男人已经五十多岁了,他们之间是爱情吗?也许别人之间存在,毕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是放在孙尚香和刘备之间,应该是不存在爱情关系。

我们从理想的角度去编故事,可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他们之间确实没有任何私人感情的成份在里面,纯粹的政治婚姻。

首先,孙权嫁孙尚香是为了拉拢刘备。

对于孙权来说,孙刘联军虽然击败了曹操,夺取了南郡,但是曹操对于荆州的威胁依然没有解除。一方面在合肥方向上,孙权需要全力应对;另外一方面在南郡方向,孙权同样需要承担曹操的压力,两线作战对于孙权非常吃力。

为了解除这个困局,孙权想到了盟友刘备。虽说俩人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齐心协力击败了曹仁,夺取了南郡大部分地方,可是俩人的关系还是欠点纽带来维持。

什么纽带能够让人更加相信呢?要么是宗族,比如兄弟姐妹,这个是血缘关系,但是对于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来说如何搞好关系?最好莫过于结为姻亲。

孙权在这个时候就想到了和刘备联姻,从而将刘备拉到自己的站车上,巩固双方的盟友关系。于是,孙权就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两个原本是盟友的合伙人变成了亲戚,关系更进一步。

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然后让出了南郡一部分地方,让刘备在南郡将江南四郡连成一片,这样不但可以让刘备实力大增,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刘备单独的面对北方的曹操,不至于总是躲在后面,让孙权来承受这个压力。

一场婚姻下来,孙权多了一个更加踏实的盟友,可以放手在合肥和曹操争夺。

其次,刘备确实需要孙权的加持。

躲在孙权的后面固然安全,不用独自去承担来自曹操的压力,可是这样的坏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无法扩大地盘,扩充实力。

单凭江南四郡已经无法满足刘备扩张的野心,毕竟这个地方虽然比较大,但是人烟稀少,经济发展起来的希望比较小,战略地位不足。放眼荆州这几个郡,南郡的战略地位要远远大于江南四郡,如果能够把南郡纳入自己的版图,那么就可以和江南四郡连成一体,为日后夺取益州打下基础。

刘备有这个想法,而承受曹操巨大压力的孙权同样也有这么一个期望,那就是希望刘备能够出面来分担压力。虽说俩人有共同的利益,但是缺乏纽带,现在孙权提出和刘备结亲,形成牢固的同盟之义,这对于苦于无地盘的刘备来说,确实是一拍即合的事情。

刘备毫不犹豫的同意孙权的婚事要求,刘备的获益挺大:一方面得到了南郡一部分地方,另外一方面获得了孙权的鼎力支持,背靠盟友可以安心发展,毕竟有孙权的妹妹这么一个人质在手呢。

最后,孙尚香和刘备之间很少居住一起。

孙尚香出身小吏世家,深受父兄的影响,有其兄的风格,崇尚武艺,整天舞刀弄棒,出入带着威风凛凛的侍卫,即使最为亲近的婢女也是携带刀剑出入,这样的女人,刘备如何会喜欢?

有着大汉血统的刘备,自以为天生贵胄,深入骨髓的高傲之气哪里能够容得下这样一个无视尊卑的女人呢?

正是如此,在结婚后不久,俩人是实质上的分居,也许是刘备不想把孙尚香留在身边,让她过多的参与到军事机密中;也许是因为性格原因,刘备根本就不喜欢这样一个彪悍的孙尚香,同床共枕吧。

反正,俩人很少居住在一起,刘备甚至将孙尚香专门安置在一座城里,而刘备则东奔西跑,再也没有回去过,直到刘备西入益州,也没有见到孙尚香。

由此可见,孙尚香和刘备之间并没有所谓的爱情存在,反而更多的是一桩政治婚姻,为了双方的利益而捆绑到一起。最后因为利益纠葛而被牺牲掉,何来的爱情可言呢?

孙尚香回到江东后认为自己是被骗吗?

按照小说的说法,江东告诉孙尚香,她的亲人得病了,希望她回去探望。其实这只是小说里一家之言,其目的不过想把他们之间的案情故事更加合理一点而已,可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回家。

一方面,孙权已经准备和刘备翻脸。

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孙权心理已经呈现出非常不平衡的状态。如果说以前刘备弱小,孙权还可以容忍,毕竟刘备弱小的时候对自己没有威胁,即使把南郡的战略要地都给了刘备,也无关整个大局。

可是等到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刘备变得和以前大不同:一方面,刘备的地盘和军事实力得以较大的增长,和孙权的差距缩小;另外一方面,刘备占据了长江上游两大要地,一个就是南郡,另外一个就是长江三峡入口,这两个地方控制整个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安危。

在孙权看来,刘备的危险性已经超过了曹操,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个巨大的隐患,以确保长江上游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因此,孙权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付刘备,而第一步就是接回妹妹孙尚香。孙尚香嫁给刘备,一方面是巩固和刘备之间的联盟,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有作为人质的目的,从而让刘备脚踏实地的倒向孙权。

当初,孙权主动将妹妹嫁给刘备,现在要动手的时候,自然要先将妹妹接回来,毕竟没有几个人希望像马超那样,否则失去了道义,让人不齿吧。

因此,孙权接回孙尚香,其实就是打算和刘备翻脸的前奏,孙尚香不可能不知道。

另外一方面,打算挟持刘禅为人质。

孙尚香这次回江东可不是回娘家,而是有预谋的回家,一方面,刘备并不在荆州,没有刘备的许可,擅自跑回娘家不合礼仪;另外一方面,孙尚香回去的时候带着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这事发生得既突然又蹊跷。

孙尚香和刘备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而且此时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步深入,回娘家的时候居然带着别人的儿子,其本意就是为了携带刘禅回江东作为人质,因此在赵云和张飞等人的拦截下,将刘禅截下,只放孙尚香回去了。

因此,孙尚香打算挟持刘禅为人质的图谋失败,也就从根本上不存在受骗的想法,反而刘备应该意识到被骗吧。

刘备为何不将她再次迎回蜀汉呢?

孙尚香在没有收到刘备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回到江东,并且企图带着刘禅一起,其目的已经是昭然若揭,而且孙权趁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夺取了江南四郡,这一切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刘备和孙权之间的联盟关系已经处于破裂的边缘,勉强维系只是时机未到,翻脸也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从内部来讲,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后,其政治中心已经从荆州转向益州,发展方向也转向益州,荆州相对来说已经处于屈从的地位。

为了更好的治理和控制益州,刘备不得不选择和益州本土势力合作,而这个合作的方式最简单和直接就是和益州本土势力联姻,让他们彻底的相信自己和他们已经合为一体,因此刘备在进入益州后不久就娶了吴懿的妹妹为妻,并且还连续娶了好几个其他的女人,从而将自己彻底和他们绑在一起,既然已经这样了,刘备还有必要将孙尚香再次迎回蜀汉吗?

总而言之,刘备和孙尚香之间的婚姻纯粹是因为利益为缘故结合在一起,不存在爱情的因素。随着局势的发展,利益的格局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备再次选择迎娶她人作为发展自己利益的最好方式,那么迎回孙尚香也不再是最佳选择。

为什么三国中很少提到赵云?

赵云是《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塑造的人物之一,涉及赵云的篇幅在《三国演义》中占了相当比例,有人说这与史书的记载不太相符,因为“史书较少提到赵云”。

其实,这只是一个错觉,相对于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史书中提到赵云的地方一点儿都不少,甚至反超他们,当然这不能只看《三国志》的赵云传,因为赵运的很多事迹分散记录在各处,下面简单梳理一下。

1、详述了赵云的出身及经历

史书说赵云字子龙,是汉末常山国真定县,“身长八尺”,约合现在的1.8米以上,长得高大挺拔、仪表堂堂。

汉末军阀混战,常山国后来成为袁绍的地盘,但有一部分人不满袁绍,他们聚集起来准备投奔袁绍的老对头公孙瓒,这些人推举赵云为首领,他们一起来到了公孙瓒占据下的幽州刺史部。

对赵云等人的到来公孙瓒很高兴,他原本担心冀州百姓都归附了袁绍,就跟赵云开玩笑道:“听说你们家乡的人都投靠了袁氏,你怎么偏偏回心转意跑到这里来呢?”

赵云回答:“现在天下大乱,也没人知道谁对谁错,只知道老百姓正忍受倒悬之难。我们那里的老百姓都议论,看谁能施行仁政,倒不是对袁公有成见而私心于您。”

2、特别交代赵云与刘备的关系

史书没有记载赵云在公孙瓒那里担任了什么军职,只知道赵云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是同时期来到公孙瓒这里的,他们互相接触后,双方印象都很好,很投脾气。

刘备后来被公孙瓒派往青州刺史部担任平原国相,赵云也被派去协助刘备,《三国志》记载此时赵去的任务是“主骑”,一种理解是负责统领刘备手下的骑兵,另一种理解认为“主骑”是一个职务,相当于刘备的卫队长,不管怎样,赵云与刘备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但是没多久赵云就离开了,不是他与刘备有了矛盾,而是他家里出了变故,赵云的哥哥去世了,古人很重亲情和孝道,按礼俗赵云应回家奔丧,于是他向公孙瓒请了假,回常山国老家奔丧。

常山国是袁绍的势力范围,赵云此去还能不能回来难以预料,刘备依依不舍,拉着赵云的手和他告别。,赵云也深为感动,他告诉刘备:“我永远不会背叛您!”

3、记述了赵云发挥的独特作用

赵云回家乡后,在很多年里都与刘备失去了联系,直到官渡之战前他们又相聚在了一起。

赵云没有忘记他向刘备临别时做出的承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打听刘备的情况,听说刘备来到冀州投奔了袁绍,赵云立即动身去相见,史书记载他们重逢的地点是邺县。

刘备特别高兴,一刻都舍不得离开赵云,特别怕他再走,以至于晚上睡觉都在一张床上。

刘备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投奔袁绍的,当时袁绍与曹操即将展开决战,刘备呆在袁绍这里并不安全,现在最头疼的是手下没有人,袁绍很精明,虽然表面尊敬刘备,却不给刘备一兵一卒。

所以刘备交给赵云一项任务,让他召募人马。如果刘备自己出面募兵,袁绍必然会有所警觉和疑虑,赵云是个新人,目标不大,悄悄做这项工作很合适。

赵云做得很好,没用多长时间就召募到几百人,赵云私下告诉他们是刘备将军在召人,他们都是刘将军的手下。也许是赵云保密工作做得好,也许是袁绍太忙顾不过来,袁绍对这些事一概不知。

这支队伍成为刘备东山再起的希望,后来刘备找机会果断脱离了袁绍,赵云召募的这支队伍人数虽然不算太多,却发挥了重要作用。

4、对长坂坡之战叙述很详细

建安七年(202年),赵云追随刘备到了荆州,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让他们屯兵在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替自己抵挡曹操。

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进攻荆州,刘备率部与其交战,双方战于博望(今河南省方城县西南),刘备用伏兵击破曹军,赵云在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自小便相识,赵云向刘备求情,刘备免夏侯兰一死,夏侯兰精通律法,刘备任命夏侯兰为军中的执法官。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刘表忧病而死,儿子刘琮投降,刘备仓促间率众南下,曹操亲自率领一支骑兵追击。

走到南郡所辖的当阳县时被曹军追上,双方在一个名叫长坂坡的地方展开激战,由于寡不敌众,刘备的人马被杀得大败。

刘备好不容易突出了重围,清点人数时却发现不见了妻子甘氏以及年仅2岁的儿子刘禅。这时,刘备身边有个人说赵云已经投降曹操了,刘备听了很生气,用手戟敲打着说话的那个人:“子龙绝不会弃我而去!”

过了一会儿赵云回来了,还带回来甘氏和刘禅。混战中别人都夺路逃命,只有赵云拼命保护甘氏母子,他抱着刘禅,保护着甘氏,居然杀出了重围,使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刘禅幸免于难。刘备十分高兴,现场提拔赵云为牙门将军。

对于这一段描写,史书记述较多,着重突出了赵云的英勇和忠义。

5、从侧面表现赵云一身正气

赤壁之战后刘备有了自己立足的一块地盘,这就是荆州刺史部的南郡,刘备以此为依托,迅速向荆州在长江以南的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等发展。

刘备派诸葛亮、赵云等人收服江南各郡,进展很顺利,除武陵郡外其他几个郡都投降了,武陵郡太守金旋拒不投降,战败被杀。

刘备提升赵云为偏将军,让他兼任桂阳郡太守。桂阳郡原来的太守名叫赵范,投降后一心巴结赵云,他的嫂子樊氏长得很漂亮,而他哥哥已死,嫂子寡居,赵范想把嫂子嫁给赵云,但被赵云拒绝了。

赵云不想伤赵范的面子,推辞道:“我和你同姓,你的兄长就好比我的兄长一样,怎能娶兄嫂?”

有人劝赵云接受,赵云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里怎么想还不知道。天下女子多得是,不必着急。”赵云看人很准,赵范后来果然逃亡了。

6、指出刘备对赵云格外看中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将荆州交由诸葛亮负责镇守,刘备特意把赵云留了下来,任命他为留营司马,协助诸葛亮。

史书中特别说明,刘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是考虑到他走之后还留下了一件麻烦事,那就是新婚不久的孙夫人。

孙夫人是孙权的妹妹,当初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双方达成了这桩政治婚姻,但这位孙夫人一向无法无天,刘备在的时间尚且骄横不法,如果刘备不在跟前,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刘备认为赵云平时比较威严,能压得了阵,所以把他留下来,让他掌管内务。

这个安排还真对了,孙权听说刘备西征,决定把妹妹接回江东,他也不跟刘备这边商量,直接派大船来接人。孙夫人要回娘家,谁也拦不住。

可这位孙夫人不仅自己走,还要把刘备的儿子刘禅带走。刘禅的生母甘夫人这时已经病故,平时可能就由年轻的继母孙夫人带着。谁也没有料到孙夫人会这么做,仓促之间刘禅竟然被她抱到了船上。

幸好赵云得到了消息,立即带兵从陆路赶到前面,勒兵截江,才把刘禅抢了回来,这是赵云第二次救幼主。

7、记述了赵云敢说真话的品德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克成都,在围城时刘备与众人约定,如果成都攻破,府库里面的东西都归大家,他自己不要。

这条命令造成了混乱,进城之后,正需要大家各司其职做好各项工作的时候许多人却找不到了,将士们都放下武器奔向各个官府仓库,自行拿取那里的财物,几天后这种混乱才结束。

当时益州十分富有,刘备下命令置酒大会,犒劳三军将士。刘备拿出城中大批金银颁赐给将士,把谷物布帛还给百姓。

但赵云表达了不同意见:“霍去病当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的国贼何止是匈奴,还没有到求安稳享乐的时候。只有到天下平定的那一天,大家各返故乡,再谈享受才合适。益州士民初罹(lí)兵革,遭受战乱之痛,田宅都应归还其主人,令其安居复业,然后制定差役、赋税政策,这样才能让大家安心。”

刘备对赵云说:“你说得太对了,就这么办!”这一段记述,突出了赵云耿直、敢言的性格。

8、详述了赵云的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亲率大军赴汉中,与刘备展开争夺汉中的战役,双方在阳平关以东、南郑以西的汉水谷地展开了对攻,时任翊军将军的赵云也参加了这场战役。

一次,曹军的运粮队从北山下经过,队伍很长,黄忠认为可以袭击一下,把粮食劫过来。汉中是个不大的地方,突然间云集了双方这么多军队,军粮供应将会是个大问题,如果能把对方的军粮劫过来,那对敌人将是双倍打击。

刘备派赵云、黄忠一块劫粮,黄忠先出发,赵云在后,但到了约定时间黄忠仍然未归,赵云便率几十名骑兵出了营寨去接应黄忠。

赵云刚一出来就遇到曹军主力,双方展开激战,赵云身边只有几十个人,且战且退,奋力杀出重围。这时赵云发现部将张著负伤被围,赵云又折返回去,杀入重围把张著救了出来,之后杀回自己的营寨。

但赵云的营寨已被曹军占领,曹军闭门拒守,赵云杀了进去,将营寨重新夺回,之后把营门打开,偃旗息鼓。

大批曹军随后赶到,看到这种情况怀疑营内有伏兵,不敢攻营,于是撤退。赵云不干,雷鼓震天,用弓弩射击曹军,曹军惊骇不已,自相践踏,还有不少坠入汉水淹死,此战可以称为赵云版的“空营计”。

第二天,刘备亲自到赵云营中视察,看到前一天的战场,不禁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刘备下令在营中摆酒庆贺,一直喝到晚上,军中都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史书中详述的这场战斗,也是汉中战役的关键一战,曹操此后便无心再战,下令从汉中撤退,刘备占据了汉中,并在此称汉中王。

9、再次表现赵云直言敢谏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近郊的武担山称帝,之后便下令进攻孙吴,以报孙权夺取荆州并杀害关羽之仇。

对此有人支持,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劝谏的人不少,但刘备意志已决,对于任何反对意见一概不听。

益州从事祭酒秦宓以博学著称,又通占卜谶纬,他认为此时伐吴并不吉利,刘备下令把秦宓抓起来,群臣见此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但赵云生性耿直,他不管那么多,仍然继续相劝。赵云认为:“赵云认为当前最大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权,应该先灭曹魏,到那时孙吴不用打自会臣服。”

赵云进一步建议:“当前应当进图关中,占据黄河、渭河的上游,从那里征讨曹魏,关东义士必将响应。千万不能把曹魏搁置起来去伐吴,一旦与孙吴交兵,是无法马上能见分晓的啊!”

但刘备此时已被愤怒冲晕了头脑,还是率领大军伐吴去了。此战蜀军大败,损失数万兵马,孙刘联盟也遭受到致命打击,如果刘备当初听从了赵云的意见,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了。

10、突出了赵云公而忘私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随同诸葛亮来到汉中。诸葛亮对外声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命赵云、邓芝率部在此方向发起进攻,诸葛亮自己则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

赵云、邓芝担任了佯攻的任务,他们在斜谷道中的箕谷与曹真率领的大军相遇。一般认为箕谷是斜谷道的南口,附近有蜀军的重要军需仓库赤岸,如果从斜谷道出击曹魏,赤岸是最近的后勤补给基地,赵云让邓芝守赤岸,自己由箕谷北上,经过一段栈道,深入到斜谷道深处。

由箕谷北行的这段栈道有近百里,非常险峻,一端悬于崖壁之上,一端凌空,栈道之下全靠立柱支撑。赵云本是佯攻,任务是吸引曹真大军的注意力,让他不得不在斜谷道的北口重兵驻防。

没想到的是,曹真主动出击,沿着斜谷道杀了进来,赵云所部兵力有限,不敢在秦岭山中与魏军过多纠缠,于是后退。

一直退到箕谷,才奋力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当时的情况十分严峻,如果曹真再攻,箕谷无法守住,魏军将长驱直入,汉中就将丢失。危急关头,赵云来不及请示,果断下令把栈道烧了,曹真这才退去,赵云、邓芝指挥人马得以从容撤下,损失不大。

诸葛亮听说此事后,对邓芝说:“街亭失败后,各部兵将失散,兵不知将、将不见兵,而箕谷退军时却能做到将不离兵、兵不离将,是什么缘故呢?”

邓芝回答说:“赵云将军亲自断后掩护撤退,所有军资装备一点儿都没有丢弃,兵和将也没有分离。”

这就是老将和新手的区别,同样是兵败,马谡在街亭被吓坏了,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而赵云却能镇定从容,这靠的是胆识,是身经百战积攒出来的经验,更是长年累月和将士们之间形成的默契和相互信赖。

当时赵云军中有不少富余的绢帛,诸葛亮让赵云拿出来分赐给部下,赵云说:“仗没有打好,还要什么赏赐?所有的物资请全部存入赤岸的府库中,等到冬天发给大家过冬吧。”听到这些,诸葛亮对赵云更加赞赏。

综上所述,史书中对赵云的记述非常多,只是它们没有全部写在《三国志》赵云传中,给人的感觉是赵云被史书忽略了,或者认为赵云是被文艺作品“拔高”的人。

除此之外,在刘备生前,赵云的军职并不是特别高,这也造成了大家对他的误解,认为其实赵云在蜀汉不重要,关于这一点是另一个问题,需要专门去探讨,此处就不展开了,简单地说,这也不是反映“赵云其实不重要”的依据。

有什么好玩的新一代武侠单机游戏值得推荐?

以武侠为题材的游戏非常的多,比如说曾经的《金庸群侠传之侠客西游》《武林群侠传》《刀剑封魔录》这些都非常的经典,都有着很高的可玩性。接下来呢,奇趣君就推荐几款可玩性高、细节处理到位的武侠游戏。

《河洛群侠传》(电脑单机)

《武林群侠传》原班工作室打造而成,游戏主打开放和个高自由度,虽然他还是“半回合制”的战斗系统(不切换场景,直接战斗,战斗方式为战旗),但是他的可玩性非常的高,尤其是武学体系。虽然说这款游戏在上线之后,查评不断,以及各种BUG,但是相信这些缺点以后会修复好的。

《古剑奇谭3》(电脑单机)

虽然说算不算国际上的“3A大作”,但绝对是屈指可数的神作仙侠游戏。游戏为半开放世界,自由度还算可以,主要以剧情RPG为主,而且战斗系统也跨越了“时代”,不在是回合制,已经真正的变成了即使战斗,而且打击感和操作方面都非常的好(有一定的上手难度)

《金庸群侠传x》(手游单机)

以目前来说,这是小编目前认为,武学体系做的做好的一款武侠游戏,游戏为战棋回合制,人物可以学习10种武功和5种内力(武功分为刀、剑、拳、奇门),还能相互搭配出绝技。除此之外游戏有着丰富的剧情,金庸的15本小说都在其中有所体现,另外游戏还有多周周目玩法,增加了不少的可玩性。(因版权原因,各大APP基本都下架此款游戏了)

《江湖x》(联网类手游单机)

这是上款游戏的续作,武学体系基本一样,只不过修改了很多缺点,以及变化了题材和背景,玩法也变得有所不同,虽然说还是战棋类,但是不再是以剧情闯关为主,更多的是以副本冒险的形式。

《金庸群侠传3 半瓶神仙醋版》(Flash小游戏)

这是奇趣君最早接触的武侠游戏之一,作为一款Flash游戏,能做的这么精致和耐玩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战斗方式是回合制(非战棋),各种玩法呢类似《武林群侠传》,简单介绍一下把,武侠迷必玩经典之一。

更多精彩好玩的单机游戏、单机手游,请关注“奇趣杂游”

如果关羽马良关平周仓没战死?

答案是不能。

先说蜀汉政权,再来分析关羽等人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改变国之命运。

虽然在赤壁之战后,按照曹、刘、孙三家的发展势头看,刘备确实很猛。尤其是在拿下成都后又与曹操在汉中开战,并取得胜利。这使得刘备野心极度膨胀,认为自己可以和天下第一掰手腕了,那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呢?这和赤壁之战后孙权的心态是一样一样的。

在汉中取得胜利后回师成都,便自立汉中王,这就已经很明显地告诉世人,他刘备想当皇帝。因为他的老祖宗刘邦就是从汉中王即位为真龙天子的。很多人认为刘备是在曹丕称帝后,为了接过大汉王朝的旗帜,才草草登基的,这实在是把当皇帝当儿戏了。

从嬴政称始皇帝到曹丕登基,皇帝这制度才实行了四百多年,想要面南背北,这难度系数不会比登天容易。也正是有了汉末三国,才使后来的军阀割据能够随意自称皇帝,可以说刘备等人开辟了新的皇帝即位模式,并为后世留下了榜样。

快速膨胀的野心使刘备早已失去了理智,比如找祥瑞、刻石记等等。一把手都没正事,手下人就更是趋炎附势的拍马屁。最关键的是,这时期还是关羽发动了荆州争夺战,并在战争状态下还导演了一出献玉玺的剧情,可见此时的刘备对皇帝宝座的向往。

此时,诸葛亮看出刘备的意图并未劝阻,不发一言,因为诸葛亮知道阻止不了。以赵云等人为代表的是发表了劝阻之意,刘备则要么贬官,要么把你晾在一旁。我们都知道,一个集团是否可持续发展,关键是看一把手的态度。而晚年的刘备已经被皇帝之名迷惑了心智,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怎么可能还有蓬勃发展的希望。

再说关羽等人。关羽,蜀汉第一名将,跟随刘备转战南北,一生参加战斗无数,尤其是自己能够独镇荆州,并拥有假节钺的殊荣,这更是蜀汉唯一一人。能够和关羽相提但不能并论的,也只有后来的魏延。可惜,关羽太过刚愎自用,骨子里谁也瞧不起。“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就连为刘备斩杀夏侯渊的黄忠都看不起(关羽是前将军,黄忠是后将军,马超左将军,张飞右将军)。这种人是很难友爱同事的,很容易破坏团结的。一个集团要发展是集团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关羽这种人是很不适合的。即便是关羽回到成都不死,也不可能改变蜀汉政权的命运。关羽为刘备马首是瞻,忠心不二,绝对毋庸置疑。不然也不会在前线还导演献玉玺的剧幕,而刘备已经想当皇帝想得发疯,关羽若是回到成都,必定站在刘备一边,不会为了蜀汉大业而进行劝谏,刘备有了关羽这位说话分量更重的人支持,只能是让刘备本来是小混蛋成长为大混蛋。加速蜀汉的灭亡。

白眉马良,确实有才,但要看是什么才。第一不是军事,第二不是政治,而是内政。内政和政治是两个概念,政治是包括内外的,尤其是对外的反应决断。内政也就是管理人口和赋税徭役,这一点也是诸葛亮所擅长的,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诸葛亮看好马良,物以类聚而已。即便马良不死也顶多是回去帮诸葛丞相分担一下内勤的工作任务,和国运这宏大的命题差得太远。

关平和周仓是武将,对于国家层面的谏言计策,并未有过相关记载,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国家级战略眼光,或者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在战死之前也并未有出彩的战绩,不然刘备不可能不赏识。刘备此人可以说是看人极准,后来的魏延反而能居高位,总览汉中大权,并且取得了一直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成绩,由此可见一斑。

总论,蜀汉从刘备想当皇帝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走向失败,偏安一隅实力不济还想妄图大位,只能是走向灭亡,无论谁活着都改变不了,只能是老板自己改变。

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只能从那一堆堆发黄的故纸中空叹息,最终所有的事都化作渔樵闲话,任后世评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