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txt下载,三国中司马懿被曹氏逼的不得不反如曹氏仁义司马氏是不是就不会反

天美资源网

无奈三国txt下载,三国中司马懿被曹氏逼的不得不反如曹氏仁义司马氏是不是就不会反?

我是真君,我来详细回答。

如果曹魏政权把司马懿没逼到那个份上,司马懿是绝对不会造反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都是现实给逼的呀,在三国故事里面,最让我们诧异的当属统一后的三国竟然归了司马懿所有。司马懿凭借自己顽强生命力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成了最后的赢家。司马家族,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家族,已经传承几十年,辅佐了好几代君王,在帝王权势中保持一席之地。臣子上位的例子非常多,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就是一场权力的豪夺。

无奈三国txt下载,三国中司马懿被曹氏逼的不得不反如曹氏仁义司马氏是不是就不会反

司马家族能趁机,取而代之,在当时并不奇怪。提到司马懿,人们的第一印象是狡诈,这是受了小说对他的描写刻画,字里行间,都是阴谋的味道。即便是司马懿有造反的能力,可是他并不想这样做,还有了五十年的光阴,去证明自己的忠心。可他为什么会在晚年的时候去谋逆,生生破坏了自己维护快百年的忠臣形象呢?难道真的是他有意为之吗?其实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感恩君主

司马懿的一生,经历很多,有过很多次抉择。他有能力,有实力,有魄力,却一直没有迈出造反的那一步,是因为一个人。是这个人让司马懿改变了想法,不再逃避政治,只满足于在乱世里面保全自己的家人,其他的都不管的状态。在当时,曹操早就知道了司马懿的名声,一直在派人找他来为自己做事。那时司马懿并不愿意,为了拒绝曹操。他甚至自己制造了一场车祸,用马车压断了自己的腿。这让曹操打消了重用他的念头。不过,好景不长,司马懿的小伎俩就被曹操看破了 . 感觉被耍的曹操,气的让司马懿去养马了。司马懿的内心在经历过这件事以后也发生了变化,他想要后人称赞,但是还不想给曹操做事。当时一旦去马场养马,可能就再也无翻身之望。正当他踌躇之时,曹丕找到了他。曹丕在这关键的时候出现子在了司马懿身边,准备重用司马懿,之后,司马懿帮助了曹丕顺利登上了皇位。直到曹丕去世之前,对司马懿也是非常信任的,并让他辅佐下一任君主曹叡,非常感激曹丕知遇之恩的司马懿答应了下来。从仕的缘故究其原因,还是司马懿不甘平庸,先要建功立业的心在作祟。

二、无可奈何

司马懿在曹丕活着的时候一直忠心耿耿的进行辅佐,不过在曹丕死后,情况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同僚中也开始出现各种对手使得司马懿不得不进行反抗。不久曹叡去世,曹芳继位,曹叡把朝中大事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一个是宗亲大臣,一个是辅政大臣,两个人不相上下。但是实际权利,却是曹爽在司马懿之上。其实在一开始,曹操和司马懿几乎平级,曹爽也并没有强调自己职位的高低。遇事两个人进行商量,配合还算不错。后来由于曹爽的谋士从中离间,让曹爽对司马懿越来越不放心,于是才有了独自掌权架空司马懿的想法。他虽然感到不满,但还是没有发作,直到后来,曹得对蜀国发起战役,司马懿一直在劝他,但他根本没有听进去,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失败的。曹爽虽然打仗打不过别人,但是政治手腕却很强。在十年前的时候,曹爽便接着曹叡托孤这件事,开始了自己的改革,推行新政。此外,曹爽还慢慢讲司马懿的权力点点的消掉。即使是司马懿告老退休,曹爽也没放松,紧盯司马懿。无奈的司马懿,硬生生被逼到无可奈何的地步,于是开始用自己的老辣手段进行反击。为了让曹爽放松对自己的警觉,司马懿想出了装病的办法,装出身患重病的样子。接着联络司马家族,集合自己的势力,为发动宫廷政变做准备。司马懿在得到太后的认可后,将曹爽的罪状列出,送往高平陵。对于司马懿送来的罪状,曹爽吃惊不小。当时他还陪同皇帝在一起打猎。最后司马懿以谋反之罪处决了曹爽和他的党羽,到此为止,魏国的军权全部落到了司马家族。

三、事不得已

其实司马懿是不想造反的,他想留一个好的名声,如果造反,后人定会说他为乱臣贼子。年纪非常大的司马懿,那时候是非常为难的,一方面是自己的名声,一方面是家族人的性命。曹爽在自己死后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族人,无奈只能是选择后者,拿下政权,保护自己的族人性命。没有司马懿出手,曹爽已经失去了人心了。他贪得无厌,广占良田,任人唯亲,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民心的曹爽,似乎是上天在鼓励司马懿进行造反,为了族人,为魏国的生存,司马懿不得不开始自己的行动。推翻曹爽,司马懿当政,顺应了当时的民心。这一因素让司马懿顺利夺权,铲除了曹爽。其实司马懿行动之前,是经过考虑的,毕竟在他面前的选择,无论选择哪一样,对自己都是不利的,单但是也非常无奈。所以在他当权以后,很多大臣还是不满意,暗搓搓的想司马懿垮台。太尉王凌甚至效仿司马懿,再次发动政变,让70多岁的司马懿击败。整理完司马懿的故事以后,小编觉得司马懿是个悲剧人物,不想反叛的因为时代的原因,不得不做出自己最不想要的选择,虽然在当时自己是成功的,但是结果却是自己最不想要的。时代的选择,从来不会问你要怎么选择,而是你不得不这样选择。

三国演义77到78回的好词?

华佗死。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曹操梦到三马同槽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

曹操薨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你觉得美国土耳其沙特的三国博弈谁将胜出?

沙特的改革悖论,经济现代化却容不下任何反对言论。

在消失数分钟后,一名60岁高龄的男子被斩首、肢解,手指被残忍切下……15人组成的凶手队伍携带钢锯等凶器,来去无踪,不到两个小时就随这具支离破碎的尸体一起人间蒸发。这如同恐怖片《电锯惊魂》的血腥场面,却离奇地发生在土耳其一处外交场所。

10月2日,流亡美国的沙特记者、《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杰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进入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后再无音讯,在外等候的土耳其裔未婚妻随即报警。土耳其警方展开调查后,有关卡舒吉失踪并被残忍杀害的消息已传得沸沸扬扬。尽管沙特政府极力撇清自己与案件的关系,但重重疑点和土耳其方面泄露的种种证据都指向沙特当局乃至王储穆罕默德·萨勒曼本人,并引起了联合国及欧美大国的密切关注。

在伊斯坦布尔沙特领事馆外抗议的人群 来源:Getty Image

改革悖论:“温和伊斯兰”与“异议零容忍”

事件发酵到目前,外界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流亡记者本身的生死存亡,上升到对穆罕默德王储治下愈发收紧的公共舆论空间的诘难。

卡舒吉失踪一事之所以引人关注,除了其疑似被杀害的方式骇人听闻,还在于他的身份特殊。这位60岁的资深媒体人,曾两度任沙特《祖国报》(Al-Watan)主编,并因主持刊发批评国内极端宗教势力的文章而遭遇撤职,此后则被西方描述为一个自由进步派的形象。但卡舒吉同时与沙特王室一直维持着较密切的联系,曾担任沙特另一位王子图尔基的顾问,据称在911袭击发生之前还曾被沙特安全部门委任去与本拉登进行沟通。

此后,卡舒吉陆续以评论员身份出现在沙特国内电视台、BBC、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并以改革派的态度谈论沙特国内外的各种政策。特别在默罕默德王储上台后,卡舒吉呼吁人们关注沙特国内各种对言论的打压与自由的限制,最终导致他面临沙特政府的全网封杀。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卡舒吉离开沙特,流亡美国,并继续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批评王储的内政外交政策。

自“2030愿景”颁布以来,被视为改革“总设计师”的穆罕默德王储,以其温和、开明的形象逐步受到西方的欢迎,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主动为其站台。但正如王储访美时脱下大袍,换上的西装一样,这种开放,似乎更像一层精心包装的外壳。

可以看出,王储改革途中,进退并举:鼓励女性创业,却迟迟未能取消男性监护制度;解禁女性驾驶,却对争取女性合法权益的人权活动家实施逮捕并判处死刑。10年前,阿卜杜拉国王治下的沙特年轻人还可以大胆在脸书和推特上批评政府腐败,而现在,沙特的舆论空间少有异见,连在沙特工作的外籍人士也纷纷抱怨“连在推特上说错话可能都要被关小黑屋” 。

Samar Badawi,一位被逮捕的沙特女性活动家 来源:大赦国际网站

王储承诺实现“温和的伊斯兰”,却对异议“零容忍”,这似乎是一种改革的悖论。在女性权益问题上,沙特当局并非真的想要赋予女性独立自主的权利。一方面,沙特希望利用女性劳动力的解放,推动其摆脱对外籍劳工依赖的“沙特化”愿景,另一方面,则是刺激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更好地实现“去单一石油”的经济多元化。

在“2030愿景”的聚光灯下,“温和伊斯兰”的口号成了一块吸引资本的巨大磁铁。王储构建出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梦幻天堂,但构建其内部机理的伊斯兰意识形态从未瓦解。尽管推进经济现代化,但沙特王室并不一定会接受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保持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伊斯兰价值观的前提下完成王国的现代化,这是沙特王室最希望实现的。

有学者称,沙特“没有国家利益,只有王室利益”,在这种预设下,改革的实施者只能是王室。因此可以看到,纵然限制了“惩戒委员会”,收归了宗教警察的权力,但沙特王室却从未割断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瓦哈比教派之间的联系。在沙特,真主的归真主,王室的归王室,从未、也绝不可能允许任何如卡舒吉一样的异议者试图动摇其根基。只有维持这种意识形态,王室的执政合法性才得以延续。

王储地位会受影响吗?

亮相国际舞台后一年有余,沙特王储默罕默德的角色一直在反转。从去年11月“宫斗式”反腐擅弄权术的野心家,到今年3月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年少气盛的“魅力攻势”(Charm Offensive),如今则被怀疑是卡舒吉失踪案背后“有阴暗面”的杀人凶手。

从去年反腐至今,沙特王室格局一直处于舆论漩涡。经历了一系列对王室旁系的清洗和对异见人士逮捕后,萨勒曼父子威权在握,但由于王储过于野心勃勃,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显得相当冒进,不少项目因雷声大雨点小而显得有画饼之嫌,外界围绕其权力是否稳固的讨论与日俱增。

对王储地位不稳的担忧并非首次出现。在沙特阿美石油IPO的问题上,萨勒曼或许也开始觉得小儿子刚愎自用。一直以来,阿美石油的IPO被视为事关改革成败的重大计划,自2016年1月公布起都无明确动向,但今年8月底被路透社爆出已遭到萨勒曼国王的强行终止。若消息坐实,无疑会对王储改革事业造成巨大打击,毕竟,若没有外资注入,“2030愿景”描绘的宏伟蓝图只能是空想。

快速发展中的沙特首都利雅得 来源:网络

不仅身为父亲的国王对其能力产生质疑,王储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还面临着王室内部的重重压力。改革过程中,诸如提高油价、削减教育及医疗补贴的措施已经开始影响习惯于高福利的王室成员对王储的支持。去年11月,11名王室成员曾在利雅得省政府前公开示威,要求政府取消停止为王室成员支付水电费的指令。

今年4月,沙特王宫疑似传出枪响,一贯高调的王储消失在媒体视野中近一个月,事件扑朔迷离,至今众说纷纭。不久,流亡德国的王室异见成员卡哈立德·本·法尔汗(Khaled bin Farhan)接受亲卡塔尔媒体《中东眼》(Middle East Eye)的专访,呼吁罢黜现国王及王储,更加引发了外界对沙特王室内斗的猜测。

而这次,卡舒吉失踪事件的后续进展再次把王储的改革计划推向了风口浪尖。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西方各界,特别是商界人士纷纷发声,联合对沙特的经济改革措施发出抵抗的声音。美国前能源部长厄内斯特·莫尼兹(Ernest Moniz)表示,在卡舒吉失踪案查清之前,不会行使其在“沙特NEOM新城”咨询委员会中的职能;英国航空巨头维珍(Virgin Group)也表示退出“红海计划”的两个项目,并暂停与沙特政府进行的一项10亿美元投资的谈判。

10月23日,被称为“沙漠中的达沃斯”的第二届沙特“未来投资倡议峰会”(FII)将在利雅得举行。去年的这一峰会,吸引了几千名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代表、政府高级官员、企业财团代表和投资者出席,而今年的同一时间,则因为沙特官方在卡舒吉失踪一事上的暧昧立场而遭到多方抵制。抵制者不仅包括摩根大通、谷歌、优步、维亚康姆、福特等企业大鳄,还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彭博社等媒体巨头。

沙特的外资引进是否会遭遇挫折,对于改革来说至关重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石油红利带来的公共福利一直是沙特阿拉伯社会特殊的社会契约。而如今,高福利在王储推行的改革措施下被大力削弱,若失去政府补贴又不见改革成效,民众对王储的期望值或将降低,王储依靠大力反腐、推行改革而积攒的政治资本势必大打折扣。

沙美同盟未变,土耳其坐收渔利

卡舒吉失踪事件后,与王储一样如坐针毡的,大概是美国总统特朗普。

沙特对于美国,不仅是中东战略的支点,也是现实利益的所需。为了建立起防御伊朗的军事体系,沙特每年从美国采购数十亿的武器装备;沙特69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虽然实用科技的发展使得美国页岩油、石油产量走高,很大程度削减了对沙特的能源依赖,但还是需要沙特在美国制裁伊朗时填补石油供应空缺,确保国际原油市场稳定。

不但如此,商人特朗普与沙特王室还有着亲密的私人关系。特朗普竞选总统时期,沙特也是背后的出资者之一,这种支持被视作为扭转奥巴马时期中东政策所做的投资。特朗普上台后,在中东遏制伊朗,重启制裁,甚至集结“阿拉伯版北约”,一系列政策调整都符合沙特王室的心意。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昨日访问沙特首都利雅得,与王储默罕默德会谈 来源:法新社

卡舒吉10月2日失踪,两周来一直占据国际媒体的头条,但一向好管闲事的特朗普起初却态度暧昧,一直对此事保持沉默。10月13日,迫于国内舆论形势,特朗普终于发声,称如果证实沙特当局下令杀害了卡舒吉,美国将对其进行严厉惩罚。

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在卡舒吉遇害一事上的态度,已经被民主党和部分共和党人看在眼里。为了摆平这个难题,蓬佩奥穿梭于利雅得和安卡拉之间“灭火”,在美国斡旋下,只要沙特王室可以想方设法自证清白,卡舒吉之死的谜团也会不了了之。

意识形态是美国与沙特之前永远无法弥合的裂缝,但共同利益却是双方一贯的追求。油价不稳,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中东地区的力量真空,是美国不允许发生的。毕竟,中东很难出现伊朗和沙特同时被制裁的情况。特朗普自然不会选择缓和对“邪恶国家”伊朗的关系,沙特与美国战略合作的根基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而卡舒吉失踪事件中,有所得利的,或许是刚刚从紧张的对美关系中逐渐走出的土耳其。

事件发酵至今,一些有关涉及案件重要线索的信息都通过匿名土耳其高官之口由媒体泄露给大众,埃尔多安亦频频站出喊话沙特,敦促其正视案件调查结果。有分析称,土耳其试图将这一事件“政治化”,通过这些情报的泄露来掌控节奏,从而握有压制沙特的砝码。而最终,事情也朝着土耳其政府预想的方向进行:沙特派遣高级别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双方组成联合调查组共同调查案件。沙、土自卡塔尔断交事件后不断恶化的外交关系,经过这一事件,却也得到了回旋余地。能否开展新的关系,有待双方谨慎处理,但无疑通过此次事件土耳其掌握了部分主动权。

巧合的是,正当卡舒吉失踪案闹得满城风雨,10月12日,此前被指控与2016年发动未遂政变的“居伦运动”有联系的美国牧师布伦森被土耳其当局释放,返回美国。之前布伦森在土被软禁一事引发了美国对土大规模制裁,土耳其里拉跌幅一度超过20%,引发国内经济危机。而布伦森获释的消息一经传播,里拉应声上涨3个百分点。

此刻,正当穆罕默德王储为寻找替罪羊而辗转反侧时,埃尔多安也许刚刚走出了里拉暴跌的噩梦,偷得一丝喘息。

世界说

喻晓璇

责任编辑 | 苗硕

运营编辑 | 贾珍珍

版面编辑 | 冯建悦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谢绝商用

如需转载请私信

微博 @世界说globusnews

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章太炎先生扔出来一块大砖,砸晕了一群人!继续“研究”下去,估计关羽很快就成了曹操的卧底了,古代版的《无间道》,多精彩。

“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以陨关羽之命。”——章太炎

章先生大意是,像关羽这种虎将,功勋太高,杀不得,将来刘备挂了就没人能驾驭得了。所以,有人不惜用一个荆州做诱饵,假借东吴之手做掉他。

章太炎是学术泰斗,他的话自然有分量,不过请别忘了,章先生的话仅仅是自己的推论,还不是历史记载的事实,作为学术观点可以争鸣,不能迷信。所以,我斗胆“挑战”一下章先生的观点。

其一、关羽真的出了刘备无人能驾驭吗?

关羽确实满身是刺,不好惹,但那仅仅是外表,其实关羽有其非常“可爱”的一面。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关羽:清高、孤傲、好面子、率真、没城府,一句话,他就是个喜欢被人吹捧的,毫无心机的老小孩!

比如,孙权想跟他结亲,他骂人家是犬子,配不上他家虎女,一点面子都不给孙权留。这说明关羽太孤傲,思维里就没有一点政治概念。

刘备重用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点不服气,被刘备批评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过抱怨。这说明关羽还是认可了诸葛亮,很有大局观,不是那种得了“狂癌”的人。

马超加盟后,深得刘备器重,关羽又有点不服气,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本事跟谁可比?诸葛亮很懂关羽,故意吹捧关羽:马超的本事跟张飞差不多,跟您美髯公相比还差一截。关羽美得像幼儿园孩子,拿着诸葛亮的信四处炫耀。

这种人可怕吗?一点不可怕,相反很可爱!这就是一个没有心机的率真老头嘛,被人一眼看穿心底,给块糖就高兴得忘乎所以。假如刘备和诸葛亮连这种人都驾驭不了,还争个屁天下!

其二、用荆州做诱饵,关羽真的有这么大危害吗?

荆州的价值有多大?至少在刘备和诸葛亮的心目中,那是无价之宝,是蜀汉政权的重要基石。当初诸葛亮隆中对时,就明确指出,荆州是未来征伐中原的通道、门户!

其实,在战争年代,荆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扼守长江中游,朔江而上可以攻打益州,顺流之下则威胁江东。北面的襄阳,几乎是南北之间唯一可选择的通道。

诸葛亮后来六次北伐,就因为失去了荆州这个门户,被迫在祁山一条路上走到黑。很多人认为,假如有荆州通道配合,曹魏未必防得住。

所以,丢失荆州对刘备来说就是断了一条胳膊!说句不恭敬的话,十个关羽也比不上一个荆州重要!

用荆州换关羽一条命,除非关羽的危害极大,比如他叛变了,荆州保不住了,或者他威胁到益州的安危了。谁有这方面证据,欢迎轰炸。除此而外,我实在看不出刘备拿荆州换关羽一死的理由。

其三、到底是谁想要置关羽于死地?

章先生并未明说到底是谁害了关羽,但是有能力害关羽,恐怕除了刘备没有第二个人,诸葛亮那时候其实还没有走到政治中心,没那么大能量。即便诸葛亮有这个心思,他也敢跟刘备相左。

因此,假如有凶手的话,非刘备莫属。那么,刘备真的有这个心思吗?根本不可能!

关羽无论对谁不恭敬,至少他对刘备的忠心找不出一点瑕疵。就算刘备够狠,要在临终前处理掉关羽,这个提前量是不是太早了?刘备是在关羽去世后三年,夷陵之战中遭遇重创后,才突然得了重病去世。

刘备移师益州时,留关羽屯驻荆州,全权处理荆州一切军政,这就表明,在刘备心目中,关羽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假如刘备想除掉关羽,又让关羽军政一把抓,成功的概率是不是太低了?比如关羽不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刘备的计划岂不落空?

我要是刘备的话,一定会找另一个人当一把手,设一个套,逼关羽往套子里钻,这才是借刀杀人的正常逻辑嘛。

其四、关羽攻樊城是不听命令自作主张吗?

有人说关羽交恶东吴,死磕曹军,违背了刘备的战略意图,是关羽取死之道。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东吴谋取荆州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关羽的错。孙权听信周瑜的主张,决定向东谋取益州,所以荆州必须拿下,这是东吴当时的战略选择。只是周瑜去世了,新上任的鲁肃,说服孙权为此刘孙联盟,刘备也割了肉,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给了东吴,才使得孙权改变了敌对立场。

至于关羽死掐曹军,更不是自作主张,而是配合刘备的汉中之战。汉中是益州跟襄阳一样重要,它是益州的北大门,曹军从这里一度攻入巴西郡,所以,汉中刘备必须拿下。

为了牵制曹军主力,关羽奉命攻打樊城、襄阳,不知道这种正常的军事行动,竟然被理解成自作主张。

其五、刘备真的不想救援关羽吗?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关羽从大顺到大逆,一个月内坐了一趟过山车。这么短的时间,从南郡到成都数千公里路程,刘备能有反应的时间吗?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吕蒙白衣渡江,与傅士仁糜芳里应外合,悄然夺取公安。当消息扩散到关羽军中时,正是关羽不敌徐晃,向南撤退的途中。后来关羽一边派使者跟吕蒙多次联络,一边向南退守麦城。

十二月,关羽部下逃散尽失,他才率领十几人,向北回撤,计划从汉中归蜀,结果在临沮遭伏击被俘。

这个过程说明,关羽得到荆州被袭太晚了,而且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麦城作了逗留。假如关羽能第一时间向西跑,应该是有机会脱身的。可见,孙权从背后下手,大大出乎关羽的预料,当然,刘备也没想到,更没有预案。

在关羽败走麦城前不久,刘备刚刚在汉中打败曹操,回到成都后,他忙于加冕汉中王。刘备汉中的时候,正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高光时刻,谁能料到他会一败涂地?更想不到刚刚跟刘备签了和平协议的孙权,会那么不讲信用!

所以,不是刘备不想救关羽,而是事发太突然,等刘备得到消息,已经来不及救援。甚至刘备跟关羽一样,对孙权还存在幻想,更没想到关羽会在麦城逗留。

三国出场的最弱武将?

No.1 马超

S1 噱头拉满的7御蜀国大将。金装马超。

如今S3出场率不到5%

除了强凑五虎枪外或者无将可用外,基本上没得出场。

原因很多,但总的不外乎几点。

一、弱智型

马超极其惧怕法术攻击,特别是诸葛亮、司马懿、陆逊。基本上一发暴击马超一半兵力没了。

二、极其怕控

马超是个极其依赖普攻的武将,无论其怎么搭配。首先就是自己不被控。菜刀系马超怕缴械而且怕诸葛亮怕的要命。你菜刀系需要强攻或者兵锋吧。一发神机下来,一半兵力没了。打啥啊。菜刀系兵刃将伤害全靠兵力支撑。

三、锋芒毕露导致太容易被针对

马超是个比吕布还极端的纯兵刃将,一个奇计良谋+暂避其锋。都能轻易封杀马超。

四、队友太强,导致自己越发显得弱

同为弱智将,张飞有保底伤害。极其稳定。

同为蜀国大将,赵云不怕控制。各种吃得开。

同为五虎大将,影帝关羽黄忠。他们自带瞬时爆发,2、3技能即便背辅助都能产生很大的威慑力。

马超一对比,伤害启动慢,开局吃盛气,满满的最差板凳。凉凉。

虽然很多人喜欢马超。不甘心。给马超背青州兵+奇计良谋。但仍然很无力。给黄月英不是更好,三回合先攻还加伤害。张飞背这套比马超更好……

No.2 典韦

同为7C武将,魏国大将。典韦的尴尬与马超同出一辙。弱智又没有爆发的武将很无奈。极其害怕法术伤害。

由于典韦的伤害机制在于替人扛刀后反击。其面板却又是满满的脆皮鸡。

兵书的出现使得典韦更加扛不住。胜战,第二回合人均破军效果。平砍典韦一下痛得要死。离开了藤甲兵,白板典韦基本上走不过三回合。

同样的配置,霸占住曹操。为什么不玩司马懿呢??

典韦卒。虎卫军的出现非但没有提升典韦的出场率,反而更低了。一队双弱智,司马教做人。

No.3 张郃

张郃算是魏国三朝元老了。在本作中太惨了。

上面那两位好歹有出场率,只是低。张郃就……

张郃的出场率基本上就是比0%高那么一丢丢。

看看张郃的面板。

缺点很明显。龟速武将。初速40+成长又吓人。兵种盾枪S。(这是啥设计?他一个大戟兵兵种武将盾S……你是要他自废武功么?)魏国很显然……没有合格的枪阵容。邓艾自身难保,许褚弱智+刷脸,再来个乌龟爬的张郃……你确定不是来挨打的?

张郃还是改一改吧。大戟兵,当张郃统领时,能额外使盾兵晋升为近卫队发挥大戟兵功效。面板速度稍稍加一丢丢……或许能改变下魏国生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