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考汉的象牙,象牙工艺品怕汗吗

天美资源网

德考汉的象牙,象牙工艺品怕汗吗?

象牙是有机类物质,比较娇气。除要防止冲击、摔碰、挤压、火烧、水浸、酸碱等剧烈侵害外,对温度、湿度、光照、环境整洁都很敏感。温度不稳定会发生热胀冷缩,易引起变形、龟裂、掉片,湿度不稳定会产生失水吸水,引起胀缩。牙雕产品喜欢偏潮湿的环境,干燥易发生干裂,但太潮湿易发生霉变。一般要求温度在15-25°C,湿度在 55%-60%之间。在光的作用下易发生化学变化,变色、变脆,尤其是紫外线破坏性最大,会使象牙分解损坏,红外线、可见光会引起温度急剧升高,所以牙雕应避光收藏。 建议:1、 牙雕平时可置于软囊盒中,放上防蛀药块。存放环境应尽可能保持恒温。2、 存放牙雕时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5%至60%。简单的做法是在其附近常置放一杯清水,不可以放在有风的地方。3、 不宜日晒、或灯光直射,以免灯光产生的高温,使象牙破裂、弯曲等。一般要求温度保持在15-25°C。4、 象牙的贴身饰品,洗澡的时候请摘下,象牙一旦在热水中时间过长的话,会开裂并变色。 清洁:

如何评价西安农民发现219枚金饼?

“王莽篡汉”虽然是西汉到东汉的一个世纪性过渡事件,但在王莽执政期间,政绩颇为良好、治国理政手段颇为英明,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治世君王。但如果将在1999年发掘出来的这 219枚金饼归结到王莽身上的话,倒也不是不太可能。虽然王莽执政时长只有不到十六年,可毕竟“王莽新政”的效果摆在那里,就算没有成效。那身为皇帝,带些贵重的陪葬品应该还是没有大碍的。

德考汉的象牙,象牙工艺品怕汗吗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金饼就是形似圆饼而得名,但其实金饼的形状也不固定,比如“马蹄金”、“柿子金”等,但都统属于金饼的范畴,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金饼,又称作饼金,是中国古代黄金货币的载体之一,更是汉代货币的一种。之前有人提问过,黄金被作为货币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普遍流行了吗?这个答案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毕竟黄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被作为货币的先例,从原始的物物交换,再到价值货币产生,黄金正巧恰逢时机应运而生。不光成为流通货币的一种,更是所有货币中价值最高的一种。

(一)219枚金饼重现人间,归属权成谜团?

据考古资料显示,西汉时期金饼的存世数量要远远高于古代其他时期,而且发掘出来的金饼的体积和重量也都较大于其他时期的金饼。在我国国内,西汉时期金饼出土最多的一次就是今天题目当中所提到的。1999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谭家乡,在几位农民的发现下,先后共出土了219枚金饼。据当时目击者描述,放在阳光下,看起来特别金光灿灿。

这次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实就是源于施工过程中偶然的一个发现。据说当时当地的一些农民被雇佣到某需要建设的砖厂工作,其中一个人在开挖土机的时候,履带突然被卡住。这种情况往常不是没有出现过,不过真的是很少发生。周围几个人一同过来检查履带问题,俯下身子低下头,当其中一人拿起那块没有经过擦拭的金饼的时候,所有人的眼光都呆滞了。

上个世纪末的时候,真的有很少人见到过真实的黄金。即便所有人认为他们眼里看到的就是黄金,因为在阳光照射下确实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可当时并没有人敢确定,这就是黄金。经过仔细商量之后,这些发现黄金的农民主动找到了当地政府,随后政府下令的考古队便抵达现场。没有经过透彻挖掘不知道,可当219枚金饼悉数罗列在眼前之时,真的是让在场所有人都眼里发光。

之所以会在短短时间之内就确定:这219枚金饼源于汉代,除了上述“汉代的金饼存世数量最多”线索以外,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因为在99年之前,我国就已经在西汉海昏侯墓内发掘出了很多类似规格的金饼,由此断定这219枚金饼应该是源于汉代。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源于西汉时期,这里的西汉时期将“王莽的新朝”也囊括其中。

(二)把目光拉向海昏侯墓,看看那里的285枚金饼

2015年12月24日,江西的考古人员从位于南昌地区的西汉海昏侯陵墓当中,也就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陵墓里,再次挖掘出了96枚金饼。截止那时,前后几次共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数量,已经达到了285枚。和1999年发掘的219枚金饼相比起来,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考古史上的两次“金饼挖掘典例”,二者却各自有其所代表的意义。

①1999年,从陕西西安出土的219枚金饼,是迄今为止一次性出土金饼数量最多的典例;

②截止到2015年,共从海昏侯墓出土285枚金饼,是迄今为止汉代陵墓考古史上之最;

海昏侯刘贺陵墓里的这些金饼,所处的位置比较固定。据考古人员介绍,这先后出土的200多枚金饼,几乎都散落在主棺的内外棺木层面之间。最新出土的96枚金饼,经考古人员用精密仪器测定,和之前发掘出来的189枚金饼,在规格和重量上基本相似,每枚金饼的数重量高达250克。

按照最新的实物黄金价格来估算:

每克黄金约等于495元人民币;一块250克的金饼,估价在12万元人民币左右;海昏侯墓中发掘285枚,那总估价约在3,5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可想而知,将这些金饼折算成现金的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天价数额。除了实体价值以外,对于我国考古则更具有非同凡响、绝对不可小觑的重要价值。不过海昏侯墓并不能代表其他汉代陵墓,就拿中山怀王陵墓来说,同样从陵墓当中也发掘出了40枚金饼,可这些精品的规格和重量都和海昏侯墓内的金饼差之远矣,怀王陵墓内的金饼重约50克而已。

从考古界近些年来的发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般封建时期的地位越高,那么所拥有的财富就越多,身前拥有的财富越多,一般来说,死后携带的陪葬品也就越为丰厚。和汉代陵墓其他诸侯王发掘出来的文物相比,海昏侯刘贺的陵墓,不光出土的金饼数量高居榜首,而且就连其它的珍贵文物,也都无一例外地要遥遥领先于其他汉墓的文物。

(三)219枚金饼,可不可能是王莽的私藏宝藏?

首先,从这219枚金饼的规格和重量上来看,几乎接近海昏侯墓内出土的金饼,以及其它西汉陵墓出土的金饼;其次,陕西西安市的地理位置大概就是古时都城长安。综合以上两点线索,我们大概可以估计1999年出土的这219枚金饼,应该是来源于西汉的某位贵族。再加之“219枚金饼”的这个数量,更是迄今为止除海昏侯刘贺以外出土金饼数量最多的一处墓址。

所以大概可以判断:这219枚金饼可能是王莽的私藏宝藏,但考古人员一日没有准确结论,我们也不能妄下决断。根据《后汉书》等史书明确记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匾,尚有六十匾”,由此来估算:在新朝覆灭之际,王莽当政时国库当中大概还存有七十多万斤黄金。国库之富庶,简直比起文景之治和武帝强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此之外,这219枚金饼在规格上有统一的造型:形如扁状的半球形状,金饼正面微微隆起,金饼背面稍稍内凹。出土的部分金饼,其内凹的背面都刻有一些特殊性的符号和文字。一方面印证了西汉“黄金储量大”的说法,另一方面也能证实这些金饼却不可能出自小作坊之手。而王莽执政期间国库殷实,完全有足够的黄金资源来集中地制造这些铁饼。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往往是历史上难得的治世明君,一向厉行节约的他,又怎么可能会白白挥霍这么多黄金,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打造这些金饼。而且王莽的思想比较前卫,这些以往皇亲国戚和贵族通用的陪葬品手段,基本不会出自王莽的陪葬观念里。更何况,王莽是死于起义军暴乱过程中,民间流传王莽死的时候已经尸身不整,又怎么可能会有“陪葬品”一说。

总结

如果非要说,这219枚金饼是王莽的私藏宝藏的话,那也绝不可能是以陪葬品的形式出现的。

钱穆先生这样评价王莽:“辣之为人,精深廉约,近似扬雄。其称莽功德,文体丰美,盖非阿谈希宠者流。”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曾对王莽新政作出过很高评价,基本上也都认可王莽治国理政的一些措施。可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洪流,最终还是无情地将王莽建立十六年的新朝政权给卷了进去,等到这波历史洪流流过之际,似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来。让我一直以来发觉疑惑的是:既然王莽治国理政得当,而且厉行勤俭节约,那为何又会最终死于暴乱的起义军手里呢?

猪鬃毛刷能刷象牙果手把件吗?

可以

猪鬃刷的材料是生猪背脊上的毛,比较粗壮而且硬。文玩猪毛刷材料取自生猪背脊两边的毛,相对要软一些。

猪鬃刷可以很好的去除核桃或金刚、菩提的青皮残留。猪毛刷用于文玩的后期包浆。

象牙果核桃怎么盘,经常戴或用手随意盘的话,人体的汗油会渐渐沁入象牙果,产生黄沁色,牙果胶在珠面产生光滑,使象牙果不会笑,象牙果更温润古朴。

如想保持新净,戴手套或用棉布盘牙果胶在珠面产生光滑。;没玩过植物类文玩的朋友,经常会无意中对果子进行摧残。

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紫檀柳和黄花梨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是老生常谈了,新手非常容易吃药!!

下面说说我自己的个人看法,欢迎大家分享交流。图片一共有55张,为何只能上传9张?

内容提要-------

一、花梨红木归属,产地和主要特征。

二、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如何辨别。

三、其他类似木料,如紫檀柳,老挝花梨,南美花梨,缅甸花梨,草花梨,亚花梨等等。

四、海黄入手和盘玩注意事项。

3天时间写成,不容易啊!

下面逐一进行分析探讨。

一、花梨红木归属,产地和主要特征。

(一)花梨红木归属,产地:

1、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因其资源的稀缺性,与黄金等值,被称为“木黄金”,是世界顶级珍材。

2、黄花梨,在海南、越南、老挝等均有出产,其中以海南出品的最为名贵,俗称“海黄”。按现代植物学分类,海南黄花梨属于黄檀属香枝木类,是黄檀属中材质最好的木种。【花梨木类木材又分为“越柬紫檀、安达曼紫檀、刺猬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囊状紫檀、乌足紫檀”等七种树种。】

3、海南黄花梨,别名:海南黄檀、海南黄花梨、花榈、香枝木、降压木等。

科别:豆科,蝶形花亚科

属:红豆树属

产地:我国海南

黄花梨为落叶乔木,树高 10 ~ 25 米,最大胸径超过 60 cm ,树冠广伞形,分杈较低,枝桠较多,侧枝粗壮,树皮浅灰黄色。奇数羽状复叶,长 15 ~

26 cm ,卵形或椭圆形;花淡黄色或乳白色,花期 4 ~ 6 月;荚果舌状,长椭

圆形,扁平, 10 月~翌年 1 月为种子成熟期。

在《本草拾遗》:“花榈出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格古要论》:“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

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清刊本《嵌琼州府志·物产·木类》:“花梨木,

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有微香,产黎山中。”今人认为花梨木即“海南檀”,

又有人另定名为“降香黄檀”。《广州植物志》:“海南岛特产……为森林植物,

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质略疏松,心材色红褐,坚硬,纹理

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家具用。

4、海南黄花梨按照地区大致分为两类:生长在海南东部的习惯叫做“糠梨”,颜色较浅,比重差,油性差,纹理好。主要以浅黄、金黄、浅褐色、红褐色为为主的颜色。主要产于海南的三亚和海口等地。而生长在西部的叫“油梨”,颜色主要是深褐色、紫色、黑色。主要产于海南昌江、乐东、白沙等地。油梨和糠梨之间从色泽、香气、纹路、质地各有千秋,看收藏者的喜好选择。油梨和糠梨并不是衡量海黄好坏的标准。其中据海南岛当地人说黑梨最珍贵,我至今也是只看见过2条,在朋友的收藏室。

5、海黄树 10 年以上的才会开花结果,10 年的直径大都不超过 10 公分,近年的人工林多挂营养袋给树木“输液”,不过心材(油格部分)也就 3 公分左右,有的甚至无油格。海南很多堵木得,买回去整根木头,一点心材都没有。海黄的格一般都是 10 年之后才开始长格。

6、由于海南黄花梨几近绝迹,海南黄花梨已经可以价比黄金,在市场上出现需索假冒黄花梨的木材,某商家在利益的趋势下,利用消费者对海南黄花梨认识不足,往往拿一些其它木材来冒充海南黄花梨,常见的几种假冒海南黄花梨的木材有:越南黄花梨、亚花梨、非洲花梨木、美洲花梨、缅甸花梨木、老挝花梨木、巴西花梨木等,这几种木材虽然名字与黄花梨沾边,但是都不是真正的海南黄花梨。(二)、海南黄花梨特征:1、海黄的花纹有粗有细,但都很清晰,不显乱,有流线的,有弯曲的,甚至有直的;以黑线花纹居多,偶尔也能见到深褐色或红线花纹(东部黄梨多),细花纹的材质颜色往往色差不大,粗花纹的花纹颜色跟材质颜色色差明显,整体颜色又非常好看,多为西部油梨。有“鬼脸”和“鬼眼”,树节部分形成的"眼睛"很有灵性,而且最后会形成一个小黑点,这就是“鬼眼”。但这不是只有海黄才有的特征,越黄和其它一些木材都有。纹理有麦穗纹、蟹爪纹,纹理细腻生动、清晰可辨、纹路中心成“实心”。花纹各有千秋,但不要只认为细腻的花纹好,有些粗线条的手串价值更高。

由于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产地在地理纬度和气候条件方面的相似性,造成二者的木材特征十分相近,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辨别起来难度较大。

二、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如何辨别。

(一)海越相同点:由于在同一个纬度,他们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好多专家都分辨不出来,而一些车间和海南岛本地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无他,惟熟而已!!

6个相同点

1、香:即锯解后,都芳香四溢,甚是迷人;

2、黄,花:即打磨完花纹绚丽多彩,颜色大致都是金黄色;

3、密:即毛孔都很小;

4、滑即手感极顺溜;

5、莹:即打磨后光洁如镜,局部莹光闪烁;

6、鬼脸:即有很多结节,鬼脸纹都不缺。

(二)如何辨别:从木料的气味、纹理、质感、鬼脸等几个方面,

1、气味。海南黄花梨新锯开的木料心材有着浓郁的辛辣香味,而越南黄花梨木料的新切面则散发出一种沉郁的酸香气味。味道的话 越黄比较冲 海黄的话比较清香、清幽、自然,吸入鼻孔感觉舒畅不已,很想一直吸。越黄香气中夹有酸味、臭味,冲鼻子,橘子烂掉发霉的牛尿味骚。==

2、纹理。海黄实心的纹路群,往两边长,不往上长,打磨后半透明。海南黄花梨的纹理棕眼细,排布较为清晰细密,规则也较明显。尤其是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会出现奇特的荧光现象,十分漂亮。越南黄花梨空心的纹路群,比较直,纹路呈现红褐色,咖啡条纹,土黄,发暗,没有海黄的细小金丝。纹理则相对粗散,形状多变,有些毫无规则可循,颜色也没有海南黄花梨那么清晰。 海南黄花梨大的摆件可以看到国画的层次感,一层一层的,多山水纹,老虎纹不张扬。如以中国画来比喻二者,可大致说: 海黄:其纹理、线条是工笔的,但整体是写意的,图案变幻莫测,“不按常规出牌”,线条流畅、生动,恣意挥洒。 越黄:张扬刺眼,线条相对生硬、呆板,总体图案缺乏意象,很多地方呈麻丝状。越黄纹理散开度大(巴西花梨纹理散开度更大,它似乎是把海黄的局部纹理放大了几十倍),纹理像墨汁在宣纸上漫开了一些。

3、密度,重量,手感。密度(棕眼、毛孔)。

大部分海黄不沉水,看到沉水的价格便宜的要警惕!

海黄:海黄比重总体不如大叶紫檀、小叶紫檀,可与酸枝接近,但比越黄密实,比重大。因此,海黄横切面毛孔细小于越黄,纵切牛毛纹细小于越黄。 越黄:多数情况下,越黄的棕眼大于海黄。海黄经高标号砂纸打磨、抛光后,其手感在所有材质中都堪称天下第一。盖因其毛孔细、油质多、柔韧性好,材质可不按走向随意裁切而不起茬。触之绵绵的、滑滑的,像抚婴儿肌肤,直至手起痒,这也是海黄深受喜爱的主因之一。因为比重较大,海黄掂在手中有沉甸感。

越黄:越黄在以上诸点均明显逊色,因此抚摸时,略为发涩,会挂手,甚至可以感觉有颗粒、有凹凸。越黄比重相对较小,则显得轻飘些。重量、密度。海黄分量感十足,“越黄”则分量稍轻。

硬度,海南黄花梨的硬度要比越南黄花梨高,用指甲在木材表面上划动,“海黄”一般不会留下划痕,而“越黄”除了根料部分,一般都会有明显的划痕。这一点,正是海南黄花梨更适宜精雕细刻的原因所在。

质感。南黄花梨的色泽较为油润通透,纹理也更加细密华美,其材质的琥珀感。相比之下,越南黄花梨摸上去则略微发涩,摸起来有颗粒或凸凹感。

4、色泽 海黄:色彩多样,除主色调为金黄色外,还有黄白、紫、褐、红、黑,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甚至多种组合于一块木料中。总体洁净,尤如明心见性的清纯山水画。 越黄:大部分仅是黄色,而且偏浅,中间有时夹紫药水颜色(这是其典型特征)。越黄画面则感觉脏,不时夹有点点霉斑,就像初学画者,笔墨老是不注意“滴洒漏”在画面上。

5、莹光 海黄:海黄体内含丰富油质,因此打磨后光洁度高,有玻璃面之感。拿在手上摇晃,或随着视野挪移,面上莹光会腾挪闪跃。因此,其外表常如绸缎面,莹光闪烁明显;还有,海黄由于生长环境恶劣或受强台风摇曳或受石头挤压,枝干歪来拐去,在这样地方都会有褶皱纹。 越黄:越黄油性要低于海黄30%左右,由于油性达不到莹光闪烁的“临界点”,所以很少能有如此的莹光闪烁(小叶紫檀甚至酸枝,有的也有局部呈绸缎面,也有莹光。)越黄较少见褶皱纹。

6、鬼脸 关于鬼脸的讹传:当前有许多所谓的专家把海黄的特征归之为有“鬼。

鬼脸”。“鬼脸”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美丽花纹,木材有无鬼脸,与木材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相对越南黄花梨而言,海南黄花梨生长周期长,恶劣的生长环境,使得木质纹理多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出现很多“鬼脸”花纹。

海南黄花梨“鬼脸”四周多伴随有波纹状纹理,以“鬼脸”为中心一圈一圈四散开去。类似的“鬼脸”花纹,越南黄花梨则相对较少。

7、心材和微距图片 。黄花梨用于制作家具的部分就是心材。目前所能见到的海南黄花梨的心材,直径最大的也不过30厘米左右。

而越南黄花梨则相对要粗大一些,其心材直径可长达40甚至60厘米。

图片2海南黄花梨微距图片可以看到海南黄花梨有紫色条丝。

三,其他类似木料,紫檀柳,老挝花梨,缅甸花梨,草花梨等等,太多,不展开。

主要说一下紫檀柳,记住2点:1是密度紫檀柳都是沉水的,海黄大部分不沉水。

1.味道:海黄的味道降香味,这是任何木头无法冒充的。2.重量:海黄不是所有都沉水。紫檀柳颜色单调,看多海黄会有感觉紫檀柳是夹生的感觉。紫檀柳色彩和海黄比单调,一般卖海黄你会感觉有很多色彩,而紫檀柳比较少,死鱼的眼睛,独特特征!!

四、如何保养盘玩海黄佛珠

1、不要接触酸、碱性的物质,避免硬物碰击。

2、浅色材质的佛珠应避免接触易掉色的物件。

3、避水避汗。海黄佛珠遇水会影响珠子色泽,干后容易收缩变形。盘玩时手感滑而不涩为最好,一旦发涩说明手已出汗,不必再盘。因为经汗手盘过的珠子,表面容易发黑,很难形成光泽。

4、尽量盘全整颗珠子,尤其是珠子的孔口,不能用指甲扣珠子,避免珠子大力碰撞。

5、不要暴晒,以免开裂。预防潮湿与干燥,以免佛珠受潮后膨胀或过度干燥而干裂。

6、不佩戴的时候,最好用软布包好密封起来,盘完不能随手放下,需用细棉布擦拭一遍。

后面9张图片都是海南黄花梨。

为何我只能上传9个图片?!

50多张图片上传不了!

我的亚洲老象牙为啥不透光?

透光不透光不是绝对,目测黄一些的肯定是真的用汗呕过,时间不短了吧?白色是新的,图片特征不明显,但是凭我感觉也是真的,具体还得看更多的图。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