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人说到祭祖,最常听的可就是“拜山”这事了。拜山,咱老百姓觉得,那是咱们这片土地的传统,也是代代相传的习惯。听说,咱这习俗有好多年的历史,早早的就有了。不像那些说是“扫墓”之类的,咱说拜山,那才叫正宗。墓,通常都埋在山上,咱祭的可不单单是坟里的亲人,连那山头上,乃至那边对面的山都得拜上一拜。
尤其是每年的重阳节,那可是拜山的好时机。重阳节不光是登高,还是咱们祭祖、祈福的好日子。人家说,这一拜,是为了庆祝一年的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咱这祭祖的方式,也没啥讲究的,最重要的是心诚。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重阳节,家里就忙活起来,准备好祭品,走一趟山上。说是拜山,实际上也得攀个山,走一阵子才能到达。别看我年纪大了,走得慢了点,但心里却踏实,那山上埋着的是咱家老老少少的先人,得给他们磕个头,表示咱不忘根本,常回家看看。
咱广东一带,拜山那可不是随便的事,按老规矩来,得规规矩矩的。祭品嘛,得有香火,得有纸钱,还得准备点酒菜。烧纸钱是给先人送去些财运,香火是让他们在那边能有光明的日子。酒菜呢,家里的人都要给先人上香,给先人敬酒,算是替他们享受一下那边的好日子。
有时候,咱们去祭拜,可不光是朝着墓去拜。这个山,它也成了咱们的祭品之一。为什么?因为老话说,‘山水有灵’,亲人和山成了一个整体,埋葬在山上的,不仅仅是人的尸骨,山头的气息、山里的风水,也影响着家族的运势。拜山,实际上是在拜山的精气,拜那山的护佑。
说到这儿,得跟你们说个事儿。每年拜山,咱们还得讲究点啥禁忌。比如重阳节上山拜山,千万别拍照。这是咱老百姓的忌讳,怕的是拍了照会让亲人的灵魂不安,结果反倒带来不吉利的事儿。还有一条,拜山的时候,千万不要走得太快,慢慢走,步步为营。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得让亲人知道咱是诚心诚意去的。
咱们这拜山嘞,也不是只有清明节才有,重阳节也是一个大日子。再说了,重阳节不仅是祭祖,还是咱庆祝一年辛苦劳作之后,收获成果的时刻。毕竟,咱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耕种,到了这个时节,能有好收成,心里就舒服,那拜山也是表达对自然的感谢。
有时候,山上的气候跟平地就是不一样。冬天的寒气,夏天的热风,都会在山间穿行,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年老的,去拜山那会儿,带着点怀旧,心里想着的是逝去的亲人,想着的是家族的兴旺和未来。对于咱们这些老百姓来说,拜山,不只是个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要是说起来,广东这地方的人,拜山的习惯可是浓得很。就像我家乡的那些老人,每到清明或者重阳节,总要从城里赶回来,爬上山,站在那高高的山头上,心里想着祖宗,想着未来,嘴里念叨着家族的兴旺。哪怕生活再苦,心里只要有这份坚持,过的日子就会有希望。
拜山这事儿,是咱们这片土地的独特风景,不是随便能理解的。可能外面的人不太懂,有时候他们会说,‘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去拜山呢?’我看,这个事儿嘞,跟外面的人理解的不太一样,拜山就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对先人的敬意。咱们这地方的人,拜的不是山,是心,是记得从哪里来,记得从祖宗那儿接过来的那份责任。
所以嘞,不管是清明还是重阳,拜山这事儿,咱都得好好做。做得不只是为了先人,更是为了后代。传承这份情感,传承这份尊敬,让它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延续下去。
Tags:[拜山, 重阳节, 祭祖, 风水, 祖先, 广东, 扫墓习俗, 传统文化, 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