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人,像梅兰芳的爱国人有哪些

天美资源网

爱国的人,像梅兰芳的爱国人有哪些?

太多了,为了不屈服小日本,中国人,尤其是有骨气的中国人都会为了民族和国家表现出铮铮铁骨,戏曲大师梅兰芳如实,艺术大师徐悲鸿、吴作人也是同样的,还有宋庆龄、马寅初等等,还有无数的海外侨胞为了抗日,不但大批捐款,还配合的发起物资运输和实际的抗争。。

少数民族英雄小故事?

1、马本斋

爱国的人,像梅兰芳的爱国人有哪些

回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

2、廖汉生

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3、粟裕

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

爱国人士有哪些人?

很多哦,暂时列举以下几个:中国古代的爱国名人有屈原,文天祥,岳飞,林则徐等等。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1]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从电力机车到快速列车,从快速列车到“和谐号”和“复兴号”,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巨大跨越。毫无疑问,纯中国血统的高铁已经成为了一张名片和王牌,续写着国家复兴和民族振兴的篇章。

在2019年时,中国高速铁路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350千米/小时,位居全球第一。到了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里程总数已经超过了4万公里,同样位居全球第一。

在取得这种成就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努力和付出。今天,文史不假带您回顾第一代中国铁路人中的杰出代表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南海县,祖籍位于安徽省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之后回国报效,自主设计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京张铁路”,因为创造性地发明“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而震惊世界,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1840年,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加紧对外扩张,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从海上叩开了大清帝国的国门。从此以后,中国自主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一步步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也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颠簸不破的真理。

早在1825年时,英国便诞生了全世界的第一条铁路,命名为“斯托克顿——达灵顿”线。凭借运量大、速度快和运费低的显著优点,迅速成为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香饽饽”。

为了疯狂倾销产品和掠夺原料,铁路很快就成为各国列强的“帮凶”,被大量修建于各个殖民地。1853年,作为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铁路。

1861年4月26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詹天佑出生于广东南海。从曾祖父詹万榜开始,詹家就从安徽迁到了广东从事茶叶生意,传承到父亲詹兴洪这一辈时,生意早已经没落。

为了光耀门楣,詹天佑被寄予了无限厚望,很早就被送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由于天资聪慧,他的学习成绩非常突出,经常得到教书先生的夸奖。

詹兴洪有一位至交好友谭伯邨,此人长期在广东沿海和南洋一带买卖和经商,还会经常资助和接济詹家。见过几面后,他非常喜欢聪明和乖巧的詹天佑,遂为自己的小女儿谭菊珍定下了亲事。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清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都损失惨重,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的程度。而且,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和火烧圆明园,对上层统治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终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被再次喊出,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这个从上而下的自救。

辛酉政变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垂帘听政,掌控了国家的军政大权。而恭亲王奕訢、桂良和文祥等“洋务派”也因为站队正确而被升任军机大臣,为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可能。

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前修建了一条全长500米的铁路,还从本土运来了一辆小型蒸汽车头。当它拉着三节车厢“轰隆隆”地启动时,标志着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现了火车。

对于新生的事物,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们倒是乐见其成。不过,当慈禧太后听闻这则消息时,立即就以“扰乱民心,蛊惑视听”为由,命令步兵统领衙门将其拆除了。

1871年8月,在总理衙门的支持下,大清帝国的第一任驻美国公使陈兰彬四处奔走,推出了一项旨在培养洋务人才的“幼童留美计划”。当消息灵通的谭伯邨获悉此事后,立即劝服詹兴洪赶快报名,终于为詹天佑争取到了官派赴美留学的机会。

当年仅12岁的詹天佑抵达美国后,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遭遇了严峻挑战,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适应。于是,负责辅导留美儿童的容闳决定将他们分散到普通家庭中居住,从而能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

詹天佑被寄养在了诺索布家,男主人是毕业于耶鲁大学的高才生,女主人是当地学校的数学教师。两人对举目无亲和家在万里之外的孩子非常照顾,除了灌输给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外,还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诺索布夫妇的培养下,詹天佑迅速成长并拥有了健全的人格。甚至于,他从那时起就将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在日记中似懂非懂地这样记载:

将来,我会带着学到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国家,并让祖国的百姓们因此受益!

1873年,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奥立维·布拉特福率先倡议,希望能从吴淞码头到上海市区修建一条可以商业运营的铁路。各国列强一拍即合,未经清政府同意就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开始动工修建这条铁路。

面对列强的蛮横无理,清朝的各级政府竟然敢怒不敢言,任凭洋人在自己的国土上撒野。不过,沿途的普通民众却对此强烈反对,多次阻挠施工和勘测,直到1876年才勉强完工。

1876年7月1日,最早进入上海的英商企业“怡和洋行”开始运营这条铁路,还将其命名为吴淞铁路。不过,慈禧太后担心“龙脉”和“风水”遭到破坏,命令地方政府尽快解决此事。

为此,中英两国开始进行谈判,希望解决吴淞铁路的产权和归属问题。在南洋大臣沈葆桢的努力下,英方最终同意出售铁路并签订了《收买吴淞铁路条款》,清廷承诺分三期将全部款项付清。

1877年底,在清政府如期付清所有银两后,我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铁路。不过,清廷购买铁路的目的并非为了使用,而是为了拆除,很快就铲平了所有的路基和枕木。

1878年8月,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耶鲁大学,还进入了王牌专业土木工程系就读,主修铁路工程。这虽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专业,但却涉及到了规划、力学、设计和建筑等方方面面。

到了1879年,慈禧太后终于同意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从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史称“唐胥铁路”。不过,这条全长9.3公里的铁路却因为使用骡马牵引而“载入史册”,被全世界戏称为“马车铁路”。

无论是吴淞铁路,还是唐胥铁路,都需要借助洋人设计和施工才能完成,根本算不上“中国人自己的铁路”。这个尴尬的记录,直到京张铁路的出现才算是终结,谁也不能忘记“詹天佑”这三个字。

1881年6月,詹天佑以一等荣誉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赴美幼童中第一个拿到学位的学生。毕业后,他准备利用几年的时间在美国考察和实习,进一步了解美国的铁路,然后再带着学到的本领回国报效。

可是,变故发生了!

原来,“幼童留美计划”主要由洋务派中的奕訢、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推动,初定留美时间为15年。不过,随着曾国藩过世,随着奕訢被慈禧打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项计划。

而且,由于留学幼童从小就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不少人都沾染了西洋的习惯。比如,有些人剪掉了辫子,有些人信仰了基督,这些都是清廷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1881年,慈禧太后突然下达了召回全体留美学生的命令,詹天佑只得中断自己的实习回国。在前后4批共计120名留美幼童中,除去少数病故者、先回国者和拒绝回国者外,其余的94人均回到了中国,只有他和欧阳庚两人完成了全部学业。

回国后,詹天佑被派往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轮船驾驶技术,后被派往福建水师充当炮手。作为美国耶鲁大学铁路专业的高才生,作为一名货真价实的洋务人才,他为何会被如此苛待呢?

原来,这些“留美幼童”们遭到朝廷顽固派的敌视,还被贴上了形形色色的“反动标签”。因此,包括詹天佑在内的所有回国人员都被要求接受“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所以被派往了基层。

就在詹天佑接受“劳改”期间,中国又一次遭遇了外国凌辱,中法战争爆发了。借此机会,慈禧太后终于扳倒了奕訢,仅给他留下了恭亲王的空头衔,甚至就连军机处也全部纳新,史称“甲申易枢”。

从此以后,洋务派势力遭到了严重削弱,再也不是顽固派的敌手。直到1887年,詹天佑才结束了自己的管制措施,重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也见到了此时已经20岁的未婚妻谭菊诊。

重新见面后,詹天佑和谭菊珍都欣喜异常,两人都由孩童变成了青年,如愿举行了期待已久的婚礼。不久,他在邝孙谋的推荐下进入铁路公司工作,还成为了英国工程师金达的助理,从此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本业。

在协助英国人顺利完成滦河铁路桥工程后,詹天佑终于开始独当一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同时,他有意专研工程设计,期待有朝一日可以为祖国自行设计铁路和建造铁路。

面对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扩张,北方的恶邻沙俄提出一条毒计,希望能够修建一条由恰克图出发,经库伦和张家口后抵达北京的铁路,立即就遭到了清廷的拒绝。为了避免过度刺激俄国,这条铁路被无限期搁置了,谁也别想修了。

1903年,李明和等商人提出由民间出资修建京张铁路,引起了晚清政府的兴趣。不过,因为背后的资金借自外国银行,再次遭到了拒绝。

但是,随着近代化的缓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修建京张铁路,逐渐成为了一种共识。由于早年的京奉铁路运营状况不错,收益也不低,时任直隶总督兼关内外铁路总办的袁世凯成为了积极推动者,向朝廷提出官办修建京张铁路。

很快,这块肥肉引起了英国和俄国的眼馋,开始联合向清政府施压。为了摆脱无休止的纠缠,清廷只好硬着头皮表示,未来将会自主设计和自主建造京张铁路,就不“劳烦”大家了。

非常感谢这次“逞能”,非常感谢这次“吹牛”,已经44岁的詹天佑终于赢来了梦寐以求的机会。于是,他正式出任了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开始为此积极进行准备。

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这则消息犹如重磅炸弹一般,瞬间引起了全世界的哗然。其中,除了有限的支持声,绝大多数都是质疑声,而且不乏讽刺声,甚至宣称“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绝对无法完成的工程”。

事实上,这些质疑声虽然有些刺耳,但并非无的放矢。以当时中国的技术条件,要修建一条贯穿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和八达岭的铁路,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此,顽固派们又一次跳出来兴风作浪,只有詹天佑保持了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在日记中,他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劲:

修建京张铁路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辱,而是关乎到了整个中国的形象。

在妻子谭菊珍的默默支持下,詹天佑废寝忘食地完成了前期的设计工作。之后,他开始带领施工人员勘测地形和线路,甚至不顾生命危险翻越崇山峻岭。

由于实际经费有限,詹天佑在仔细勘测过,从备选的三条路线中选定“西直门——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张家口”。基本上,这是一条最经济和最艰难的线路。

铁路工程正式施工后,詹天佑简直是身兼数职,除了是设计师,还是工程师、勘测师、会计师和政工师。在他的身体力行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施工人员被调动起了积极性,共同为修建京张铁路而拼命。

到了1909年时,詹天佑仅仅利用4年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铁路工程,比预计时间缩短了两年,比预计经费减少了20多万两白银。从此以后,中国从此有了自主设计和自主建造铁路的能力。

名声大噪的詹天佑,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马不停蹄继续前行,赶往广州去筹建粤汉铁路。在张之洞的亲自督办下,这条铁路采取了“粤湘鄂各修各路”的方式,吸纳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劳力。

面对时局的变化,张之洞以“商股筹集不易”为由转而倾向于官办,还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银行团签订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很快,这件事就激起了强烈的民愤,也为革命派造反提供了导火索。

到了1911年时,各地的起义和叛乱已经搞得清廷挠头不已,而国库却早已经告罄。为了筹措军费去镇压革命,邮政大臣盛宣怀提出了“铁路收归国有”的馊主意,强行将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收归国有。

清廷这样没羞没臊地强行收回铁路,无异于一次赤裸裸的“打劫”,立即就遭到了更加剧烈的反抗。很快,四川、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地都相继爆发了保路运动,要求清政府恢复铁路民办,或者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詹天佑对清政府彻底失望了,再不抱有任何的幻想。因此,他一面积极参与铁路修建的同时,又一面暗中支持“保路运动”,认为这是无可争议的爱国举动。

辛亥革命后,存续两百多年的满清政权终于灭亡了。民国期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术总监,负责全国铁路的设计和技术工作。

詹天佑在亲自督办川粤汉铁路期间,面临着军阀混战和资金短缺的难题,始终都没能实现全线通车。这件事,成为他最后的人生遗憾。

1919年,詹天佑抱病接受了北洋政府的委派,出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技术委员,亲自赶赴海参崴与英国、俄国、美国和日本等战胜国共同协商远东铁路的归属。期间,他义正言辞地要求各国归还东北沿线的铁路,因为国力不济而无奈收场。

回国的途中,詹天佑满怀悲愤地登上了万里长城,对着这处中华神迹倾诉衷肠: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浮沉,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将会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1919年4月底,詹天佑提前获悉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气病交加下不幸过世,时年仅仅58岁。在临终遗嘱中,他对个人私事只字未提,念念不忘的却是川粤汉铁路没有修通。

詹天佑过世后,妻子谭菊珍也在几年后抑郁而终,两人被合葬于北京海淀区的万泉庄。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夫妇被迁葬于京张铁路青龙桥火车站的站房一旁并建成了纪念馆。对这位爱国者,周总理曾经这样高度评价:

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铁路事业,即便临终前都念念不忘,实在是令人动容!@文史不假

四大名著最爱国的人?

四大名著最爱国的人应该是水浒传,他们行侠仗义,亲入手足,大家一起齐心协力,除暴安良,他们的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值得敬佩,响当当的将士风范,让后人肃然起敬,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典范,他们将永垂千古,让后人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