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江南五省包括哪些地方

天美资源网

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江南五省包括哪些地方?

江南,字面义为江之南面。“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即长江。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区为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和江西一带。 唐朝设立江南道,后来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

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江南五省包括哪些地方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除去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贵州和福建的江南道。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区。但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 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市的事。

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指广义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中所说的江南为广义上的江南。 现在特指的江南为狭义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地区。

即除去福建省与浙南的江南东道,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地带,包括长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

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而并非长江流域却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地区等

历史上的中原就是河南吗?

我只知道,从唐末开始的战乱,燕云十六州沦陷,大批中原士族南渡,到靖康之耻,北方彻底沦丧,在金辽蒙这些胡人统治之下,不南迁不是被杀,就是得被奴役不当人的养,到明太祖恢复中华,时北方已有二百余年,燕云十六州已四百余年,时日中原已非昔日中原,才有洪洞大槐树之移民,今日中原之人也不必拿古时之事来说话了!

因为中原政权早已衣冠南渡,今时中原之地的人也只仅仅是后来各方的移民汇集而成,历史上中原肥沃宜人的土地吸引了无数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掠夺侵扰,有成语谓之逐鹿中原!

从唐末之时,亦有诗人作诗描绘失地沦陷后的境况,如唐之司图空便作了首《河湟有感》,道出失地沦丧后的百姓生活状况。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句话是: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句话描述出了失地沦陷短短几十年间,生活于此的百姓竟然已被胡风陋习所感染,回过头却是骂向了城头里的同胞,此景令人唏嘘不已!

此诗创作背景如下:安史之乱时,朝庭调朔方、安西军以收京师,边防空虚,吐蕃乘机于广德元年(763),侵入大震关,兰州、秦州等河西、陇右地区均告失陷。又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都护府,安西阻绝。当时及以后,不少诗人对河湟等地失陷而久未收复,深感沉痛。司空图这首《河湟有感》即悲叹河湟因长久失陷,致使汉蕃生聚,民不思归的局面。

宋时,宋室南渡,北方之壮丽山河全沦于异族之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终也作诗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失地百姓亦有人作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描述了战乱人离,国破家失的令人悲痛不已的境况!

明恢复中华后,王师终进中原里,时人又作诗: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以此告慰了陆终的爱国、失地百姓的期盼之情!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至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研究者三者皆称),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所以今日的中原之地从古历经无数战乱,乃各方入主中原的移民的后代,有胡人亦有汉人,蒙金辽之后人估计也有部分,到今日,早已不分彼此,是一家人了!所以各民族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彼此的一部分力量!

为何有逐鹿中原之说?

“逐鹿中原”,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汉书·蒯通传》也有类似记载。

蒯通,范阳(今河北定兴固城镇)人。原名彻,史学家为避汉武帝刘彻讳,将其更名通。蒯足智多谋,胸怀经天之志,在归附韩信后,曾劝韩另立门户,与项、刘三分天下,但韩没有采纳。不久,韩因与人密谋叛刘,被吕后诱杀。刘邦得知此案与蒯通有涉,即下令拘捕之,并要煮死他。蒯大呼冤枉,对刘说:“秦朝失去天下(秦失其鹿),天下豪杰欲争夺之(天下共逐之),谁都想干一番似你所干的事业。这样的人太多了,你能把他们杀绝吗?”汉王闻之有理,于是赦免了他。

后世将“逐鹿中原”喻为群雄竞起,争夺天下。所以唐代有名的谏议大夫魏征,在所作《述怀》一诗中,才有“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戍轩。纵横计不成,慷慨志犹存……”之咏叹。可见到了唐代,“逐鹿中原”这一成语,已经广为使用了。

中原是“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新蔡、安丰。”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

福建有九个地区市?

福建现在有九个市。这是咱们现在的情况,历史上不是这样。

历史上厦门的出现很晚。厦门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得到清朝道光年间的时候。之前,厦门市一直属于泉州管的。

关于福建被称为八闽的说法有好几种,我分别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种说法:

最开始的时候,福建这边叫闽地,到唐朝的时候一共有五个州,分别是福州、建州、泉州、汀州和漳州。

到了北宋,除了上面五州之外,增加了一个南剑州。又增加了邵武军和兴化军。这样加起来就是八个。

南宋的时候,有五个州,一个府,两个军,这样加起来也是八个。分别是: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和南剑州。一府就是建宁府。两个军,跟北宋是一样,就是邵武军,兴化军。

第二种说法。

福建省在元代的时候分成八个路。福州路,兴化路,泉州路,漳州路,建宁路,延平路,汀州路,邵武路。明朝的时候改为八府。这样不管是在元代的时候,还是在明代的时候,数量都是八个。

第三种说法比较早。

西晋末年的时候,中原战乱。中原就有八大姓进入了福建。分别是林、黄、陈、郑、詹、邱、何、胡这八个姓。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所以就称为八闽。

上面大家注意到没有,有一个兴化军是可以注意一下的。兴化军在福建的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这个兴化军就是现在的莆田市。莆田市以前他所辖的范围包括莆田,仙游,兴化等等几个县。

其他州的管理范围大概是这样:唐朝的时候,福州他所辖的范围大概包括现在的福州市,宁德市还有三明市的东部。

建州呢,包括现在林闽北那边,武夷山东,和现在的南平市基本上是重叠的。

汀州呢,在闽西。他的辖区范围和现在的龙岩市大体是一致的。

泉州和漳州。和现在两个市的管辖范围也是差不多。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泉州跟漳州之间,有了一个厦门市。厦门市上面已经说了,它的出现是比较晚的,在清朝的时候。

现在福建有九个市,当然不能称为九闽了。因为八闽已经是约定俗成的,用的非常长的时间,好几百年了。如果现在改为九闽的话,那明清时候福建的区划就不止八个,比如雍正的时候就有十个府。那就得称呼为十闽了,很别扭的。

其实早在先秦的时候,就是秦朝之前。福建这边是被称为七闽的。

这个在《周礼》上有记载。当时的意思是指,福建这边有七个势力比较大的部落。所以称为七闽。

总结起来说:福建被称为八闽的时间,最早不超过宋代。

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福建有六个州。后来呢,就又划了两个地方,就是两个军。一个邵武军,一个新化军。基本上后来的行政区划都是沿用宋代这样来划分的。

宋朝分成北宋和南宋,一共有300多年。元代和明代有都是好几百年。这样延续下来,八闽的称呼就固定下来了。即使以后怎么划分,九个、十个。也都不适合再把八闽改掉了。

八闽已经深入人心。不好改了。

谢谢大家的阅读。

皖北属于中原吗?

皖北起源于清康熙九年庐凤道,光绪三十四年更名皖北道,范围包括安徽长江以北的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安庆府和亳州、泗州、六安州、滁州、和州。现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6个省辖市。

皖北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老庄文化。淮河因基本上均在皖境,作为区域文化,故可综合和总称皖文化,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北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孕育出了中华文化奠基人的老子、庄子、管子、颜回等先哲,以及 “三曹父子”、“竹林七贤”等文学艺术的巨擘。

淮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皖北地区发生过垓下之战、大泽乡起义、淮海战役等多次著名战役,其中有些战役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战争给淮北平原留下了斑斑伤痕,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迹,滋养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塑造着这个地区的人文精神和豪爽、乐天、侠义的民风。

淮河,也是我国一条古老而又独具地域特色的河流,与我国长江、黄河、济水齐名于世,并称“四渎”。淮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闻名的战略要地之一,而且是苏、鲁、豫、皖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悲壮的历史沉积将我们带入了博大的淮河文化空间……

由于淮河是我国东部的南北分界线,淮河流域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过渡地带。所以,淮河文化便在这个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中原文化以河南陕西山西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因此,严格地讲皖北不属于中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