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是什么,怎样选购CPU主板显卡硬盘和内存?
首先祝朋友们新春快乐。
收到这个问答,对提问者的真正意图思索很久,因为没有提出组装电脑的价位和具体用途,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提问者不是想知道具体到要买哪个型号的硬件,而是想了解如果DIY电脑的话,要如何选购、搭配各个硬件。
想要DIY一台电脑,要先了解使用者的具体用途和心理价位,因为低中端与高端以至顶级配置之间有着悬殊的价格差异,如果你还没有到钱多的可以肆意挥霍的地步,那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DI装机分两大平台,是Intel和AMD平台,它们各有各的好处,AMD平台的价格要便宜一些,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知道了组装电脑的具体用途和心理价位后,首先挑选一款适合的CPU处理器,CPU是整个计算机的运算核心。你要装一台能运行大型设计软件或者玩顶级烧卡游戏的电脑,那就要选一款较高端的CPU处理器,要是仅日常办公或影音浏览,那么一般的cpu处理器就能胜任。
电脑中另外一个真正的运算硬件就是显卡,对于巨大的图形运算,只靠CPU的话,压力会很大,显卡就是专业处理图形命令的硬件。如果你是游戏发烧者或大型图形设计工作者,毫无疑问,你需要一款高端甚至顶级的独立显卡,反之,选一款中端或者一般显卡足以。
值得强调的是,除了独立显卡外,还有CPU中内置了显卡方案的核芯显卡和主板中集成了显卡芯片的集成显卡。这两种显卡甚至有的性能堪比中端独立显卡,所以对显卡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综合考虑,取代独立显卡节省开支。
另外,CPU和显卡搭配要合理均衡,中高端或者高端的处理器搭配入门级独立显卡显然是不合理的;反之,入门级、低端的处理器搭配较高端的独立显卡也是不均衡的。一般来说,比如定位中高端级别的显卡,那么就要选择高端级别的处理器,中端勉强也可以。
接下来,根据CPU与显卡来选择主板,选购上多考虑性价比,它对性能的影响不大,我们注重挑选主板品质和品牌即可,因为主板的稳定性对于全局至关重要。
内存的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是连接CPU 和其他设备的通道。现在一般选择8GB主流容量就够用了,暂时不建议32GB以上的超大内存,除非是对钱无所谓或发烧友。
目前主流硬盘有两种,新兴的固态硬盘和传统的机械硬盘,当下DIY电脑,条件允许那就装大容量固态硬盘,,个人认为最适合的方案是240G固态硬盘+大容量机械硬盘(根据自己需要,建议1TB以上)。固态硬盘装系统和常用应用,机械硬盘装各种高清电影和大文件。这样整个速度大幅提升。
一块好的电源能让以上所有硬件更好的工作。电源的选配,显卡性能越高级,电源的瓦数也越大。选购电源不要看最大功率,要看它的额定功率。还要注意电源的质量,购买整机时电源是商家经常缩水的一项,许多装机论坛上有过电源爆炸的先例。一般来说,CPU和显卡的功耗在整机中的比重较大,查询到这两项功耗,加上主板通常15-20W、硬盘10-15W/块、内存10W/条,所有硬件功耗相加后,再加上100W左右的余量,就可以得到你这台机器电源的额定功率。花了一些时间写了这篇组装电脑时,如何选购搭配各主要硬件的简单介绍,如果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我将深感欣慰。如果您有好的建议,请留言评论。
为什么手机的处理器单核处理器比电脑处理器强?
这个问题是怎么想出来的,两者没可比性。cpu架构,集成化,优化都不一样。由于ARM处理器的架构原因,可以使得核心的数量可以网上做,目前PC处理器一般是四核,而手机已经是八核起步了,现在十核估计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商用了,目前的手机处理器和PC处理器虽然在核心数上差别正在拉开,性能绝对不能只看核心数;
手机处理器和PC处理器完全不一样,手机的浮点运算能力非常弱,但整数运算尚可,且都有精简指令集,intel和AMD为x86复杂指令集,在流水线和缓存技术上大幅超越手机CPU。
手机是嵌入式的处理器,无法像电脑那样自由diy,要升级就非要换手机,手机嵌入式的处理器和pc的处理器主要性能差异是架构影响的,还有指令集,流水线,架构相当于一间房子,手机处理器的架构除了少有的苹果,高通等自发开发的架构以外,其他都是根据arm公司给出的例如a8 a9 a15架构改良过来的,这些架构和电脑的x86架构相比,就像窑洞跟500平方米的别墅一样的区别。
虽然某些测试可以追平低端pc处理器,但一旦面对高端的pc处理器,嵌入式的短板就出来了,例如主频不高,指令集不够pc处理器的丰富,甚至有些指令集手机嵌入式的处理器是不具备的,总结来说,手机嵌入式处理器只能说另一方面的怪兽,但相比pc处理器这样的超人,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非要探究倍数,此前其实已经有专业人士对此进行过测算,理论上1.3GHz主频的四核ARM处理器浮点运算能力在10MFLOPs/s左右,2.5GHz主频的intel四核Q8300在25GFLOPs/s左右,前后差不多相差了2500倍,就算将intel处理器的主频精简到单核1.3GHz,其也有将近4GFLOPs/s的浮点能力,这样来看,在同频率下,两者的差距也几乎在300倍以上。
至于图形处理能力,看怎么比了,跟专用图形处理芯片比,ARM都是菜鸟,而在实际中,一般都把图形处理任务分离出去,让图形处理芯片作为协处理器跟CPU协同工作,减轻CPU的负担,节约出CPU资源做其它用途。
处理器和显卡后面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
处理器和显卡的所有数字以及英文字母加起来,代表了它的型号,比如GT920M,这个就是它的型号,其中不同的前缀,数字,以及后缀都有不同意义。
比如前缀GT是低性能,GTX高性能,9X0则是不同的型号,中间数字会改变,同系列“9XX”数字越高性能越强,M后缀代表笔记本的移动版显卡,和不带M的桌面级标准又是不一样的。
amd处理器和英特尔处理器比?
如果只说CPU这个部件的话,AMD处理器在稳定性和质量上面并不会比Intel差,不过一台电脑主机硬件部分并不是只有CPU,除了CPU之外,还有主板,内存条,显卡,硬盘,电源,以及散热系统,所以就一台电脑主机的稳定性而言,不能仅仅考虑CPU部分,另外几大件也是需要考虑的。
而AMD主机在过去的表现的确是没有Intel那么优秀,至于原因其实也简单,那个时候AMD的CPU性能不行,因此大家都不怎么待见AMD的平台,所以在以AMD处理器为核心的平台上面投入不多,既然投入不多,那么在稳定性或者兼容性上面表现差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就算是差一些,也没有到网上一些人说的那么可怕。
后面随着AMD依靠Ryzen翻身,AMD的产品慢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到Zen2时代开始,可以说AMD在PC上面表现出领先的态势了,标志性的事件就是AMD的Ryzen 4000系列APU在笔记本平台上面被各个品牌所采用,而到了Zen3架构时代,AMD的表现更加突出,市场份额进一步的扩大,相关支持也多了,AMD产品在稳定性和兼容性上面的表现其实已经很好了,所以现在就不要说什么AMD的CPU稳定性不如Intel这种话了。
当然AMD的处理器也不是没有不足的地方,个人觉得AMD的针脚PGA设计真的需要改一下了,最好改成Intel的那种LGA模式,对于玩家来说,很多时候都会拆装散热器,而在这个过程中,Intel平台就可以很随意的拆除散热器,但是AMD平台就需要小心一些了,因为搞不好就会连带散热器拔下来,可能会造成针脚的弯曲,给玩家带来不方便。
当然有人说Intel只是把风险转嫁给了主板,实际上在换散热器硅脂等操作中,是不需要拆下CPU,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把Intel的CPU拆下来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把主板的针脚弄坏的事情,这种转移焦点的做法还是不要说了,反正AMD的PGA针脚设计对于玩家而言就是不友好,希望AMD后续能够摒弃这个设计。
总之,AMD目前的处理器和Intel的相比,在稳定性上面不存在什么短板,如果非要说AMD的CPU不足的话,那就是PGA封装有点坑,另外CPU的积热问题比较明显,虽然能耗是比Intel低,但是CPU温度就不一定比Intel强了,另外AMD在稳定性和兼容性上面表现比较差的是显卡,对于普通用户,AMD的显卡最好避开,别给自己找不快,老老实实选择NVIDIA的显卡就是了,CPU倒是随便选都行。
请内行人员帮忙解释一下?
AMD属于芯片设计商,也算是芯片最上游的存在,AMD主要负责组建团队研发CPU等各类芯片,由于AMD没有自己的工厂,所以当芯片设计完成之后需要交给台积电进行生产制造,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需要密切配合,从而保证芯片的成功试产,当良品率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芯片就会开始量产包装出货,从而最终来到了下游的销售点(包括联想、戴尔等OEM厂商)。
高通其实和AMD类似,只是高通主要设计手机芯片,比如骁龙系列。高通和AMD一样没有自己的工厂,只有研发团队负责设计各类芯片,芯片设计完成后也会交给台积电或者三星这些代工厂进行生产。不过和AMD不同的是,高通的芯片量产后会直接交给合作手机厂商,肯定不会有市场上的零售产品,毕竟手机不能像电脑那样可以任意组装,只能高度集成化设计。
随着半导体行业生产成本和门槛的提高,已经很少有能像英特尔那样既可以设计芯片又可以进行生产的公司了,AMD曾经也因为自身的财务问题而卖掉了晶圆厂,到现在绝大部分芯片公司都是交给代工厂生产芯片,最大的原因还是建设和维护晶圆厂实在太花钱了,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按部就班的升级工艺,业界目前也就台积电和三星还能玩得起。
由于分工的明确化,台积电从起家就一直专注于芯片代工,从来没有涉及过芯片设计,对客户芯片的保密工作也是做的非常好,因为只有专注于芯片制造台积电才有精力和财力把业务做好做大,这符合未来芯片行业的分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