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吐水,18年自贡恐龙灯会主题

天美资源网

龙吐水,18年自贡恐龙灯会主题?

看点一:《七彩龙珠》体量硕大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位于公园西大门“水晶龙宫”主景区的大型灯组《七彩龙珠》,创新性地把传统彩灯工艺和新光源技术有机结合,打造出一颗直径达12米的巨大龙珠。龙珠采用“双层骨架”和“魔力版拼接”新工艺,内嵌上万只LED全彩灯珠,发射出五彩迷离的光辉,似翡翠般晶莹剔透,似明珠般光彩夺目。硕大无比的体量、梦幻般的光影效果,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彩灯龙珠,其工艺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龙吐水,18年自贡恐龙灯会主题

围绕《七彩龙珠》四周的《斑斓海族》、《欢乐海马》、《深海水母》、《动漫章鱼》等诸多彩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动漫技术制作,动感十足,色彩斑斓,惹人眼球。

看点二:《中华宝鼎》超大型景泰蓝彩灯震撼登场

矗立于广场中央的《中华宝鼎》超大型灯组,高达26米,占地300多平方米。是自贡灯会继推出大型瓷器灯《九龙鼎》、《万象更新》后的大型工艺彩灯,堪称自贡力作。它是自贡灯会首次打造的超大型景泰蓝彩灯,灯组借鉴“掐丝珐琅”的制作手法,将上千块玻璃钢立体浮雕粘结在主体上,花纹以大明莲为主,图案简练、色调鲜明、花朵饱满、枝蔓舒卷有力。在LED光源的照射下,灯组散发出温馨迷人、祥和太平的光芒,天蓝、琉璃蓝、蓝宝蓝和富贵金的视觉组合,祥云般的香雾,使灯组清新雅丽,高贵华美,精美细腻,超过了景泰蓝所能表现的艺术效果,是彩灯工艺新的突破。

看点三:国内首幅锦屏式彩灯《天下第一屏》神奇逼真

《天下第一屏》、《熊猫拜年》和《锦鲤戏荷》三组大型彩灯布展于广场南面,全部灯组画面采用高浮雕分层分色装饰,创新性地打造出了国内首幅超大型锦屏式彩灯,呈现出3D彩灯的神奇魅力,这三组锦屏灯是自贡灯会的创新之作。

《天下第一屏》灯组呈圆形结构,直径达16米,是罕见的巨型工艺摆件。手工绘制的桃花、月季花、牡丹花争奇斗艳,立体造型的两只大孔雀不时开屏迎宾,栩栩如生。

《熊猫拜年》和《锦鲤戏荷》则是打造了两幅各长36米长的巨型画幅,一只可爱的大熊猫还会“跳”出画面,给尊贵的观众鞠躬拜年,乐趣无穷。几只锦鲤游动在摇曳的荷花中,400平方米的巨幅画面立体仿真,画面优美,散发了出神入化的神奇魅力。

看点四:全LED巨型灯扇《龙凤呈祥》视觉大观出奇出彩

《龙凤呈祥》、《国色天香》、《松鹤延年》和《喜鹊闹梅》四组大型彩灯,均是本届灯会推出的视觉奇观的作品。创新出奇,创意出彩。灯组把中国传统的“碰头折扇”造型艺术地夸张,每把灯扇高10米,展开长度18米。灯组运用LED变光变频技术和自贡灯会捆扎工艺的优势,巧妙地把竹编工艺、铁艺技术、立体半浮雕仿真手法和彩灯工艺有机融合,把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折扇演变为一把把巨型的全LED灯扇,工艺精细,观赏性强,形成了五彩迷离的视觉效果,是国内第一面巨型的彩灯工艺扇灯组。

看点五: 吉尼斯灯组《万象更新》变身金色大象

巨无霸瓷器灯组《万象更新》以其超大的体量、精湛的工艺荣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荣誉。高大30米的灯组塑造了12头造型生动、力大魁威、性灵柔顺的大象。此次全新包装的《万象更新》灯组经过多次实验,把原来的上万件瓷器披上一身“金粉黄”彩漆,装饰的光雕图案更加艳丽,12头大象变身为金色大象,将以更加高贵的气质,更加夺目的光彩再次登场,展示彩灯艺术的精彩魅力。

看点六:龙年头灯《九天宫》群龙聚会气势宏伟

大型集群式灯组《九天宫》布展于二号湖整个水面,由《九天宫》、《龙游凤舞》、《二龙戏珠》、《神龙吐出》、《四龙夺宝》、《飞龙在天》和《风雨廊桥》等七个部分构成。

《九天宫》灯组将中国园林建筑和皇家经典建筑创意融合,别致地搭建了一群高达35米的似海市蜃楼般美丽壮观的楼亭玉宇,造型似曾相识又别具一格,气势宏伟。其制作工艺展示了自贡灯会传统的手工技术和经典手法。

在5000平方米的湖面上,八方祥龙聚首灯会,各类仿真龙神态各异,精彩纷呈。

《龙游凤舞》灯组再现自贡灯会经典灯组场景,活灵活现的游龙逼真传神。

《二龙戏珠》灯组上两条舞动的金龙大气威仪,动感十足,旋转的宝珠神奇般的漂浮于巨龙周围,场面蔚为壮观。

《神龙吐水》灯组中几十头口吐神水的金龙头,围绕湖的四周欢快舞动,整个湖面不时激起阵阵美丽的浪花,似吉祥水洒向人间。

《四龙夺宝》灯组经典场景重现。宝珠似五彩光球,吸引四龙欢快起舞,腾空跃起,勾起人们美好的记忆。

而专门设置的《风雨廊桥》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为观众提供了一处观赏这组大型集群式灯组的最佳宝地。

整个湖面创意出一幅以龙文化为主体的立体画卷,体现了龙年龙城看龙灯的主题创意。

看点七:《和和美美》灯组巨大荷花荷叶满湖摇曳

《和和美美》主景灯组布展于一号湖水面上。4000平方米的水面布满了水中灵芝,满湖鸟语花香,一池荷花飘香。该景区以粉红和嫩绿为主题色,营造出了和美和谐的美景,灯组把荷叶“茎长叶大”的特征艺术地进行夸张变化,以中国莲系为基础,用传统的彩灯制灯捆扎工艺,创作了三组巨大的粉红水芙蓉以及众多的实体荷花。最大一组高达18米,最大的花瓣直径3米,堪称世界上最巨大的荷花!灯组内含1000多个机械电子组建,巨大的荷花奇迹般地不断地开合,徜徉在荷花丛中,观众还将实景感受到蛙鸣蝉叫、蜻蜓戏水、鸳鸯嘻戏、蟋蟀唱歌的奇妙效果。这些体量巨大、艺术夸张的灯组将给观众新的视觉震撼。

看点八:《神奇盐泉》灯组“盐晶”开花美丽如画

以本土题材设计制作的大型水上灯组《神奇盐泉》布展于三号湖面上。1500平方米的整个湖面一改过去大红大黄的传统色调,大量使用了LED冷光源,营造出满湖莹白富贵的梦幻场景,大气清新,极具视觉享受。灯组巧妙地把盐都传说、自贡的天车、古盐道码头等自贡元素融合在一个大场景之中,再现了自贡曾经的繁荣,艺术观赏性强。灯组把极为微小的盐晶体放大几千倍,刻画了复杂多纹的分子结构,恰似一朵朵美丽盛开的花朵,让人第一次领略了盐晶体的神奇魅力。整个场面美丽如画,充满生机,令人流连忘返。

太和殿上的龙多大?

髙12.7米,直径1.06米。

最大的龙为蟠龙金柱,在太和殿大殿内,髙12.7米,直径1.06米,柱上饰金龙蟠绕,极为壮美。殿顶的藻井装有巨龙悬珠的“轩辕镜”,天花板由无数方格组成,每个方格内都绘有“二龙戏珠”彩绘,仅这一项就绘有3000多条龙。

太和殿的总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由72根楠木大柱所支撑,大殿外的三层台阶每层都围有石雕栏板,在龙凤纹饰的望柱下面,伸出排水用的汉白玉螭首(龙头)1142个,如遇下大雨时龙口会喷水千条,流水状如白练,此曾被誉为“千龙吐水”。

中国哪些城市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城墙?

这个问题有一个关键词:“保存完好”,古城墙基本上能够达到这个状况的有荆州、西安、平遥、兴城,还有南京、开封(河南)、襄阳、三台(绵阳市辖)、六安(安徽)、襄城(许昌辖)、浚县(鹤壁辖)、寿县(安徽)、大同(山西)、固原(宁夏)……

‬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城墙

(宁夏固原古城墙遗址)

关于防御性质的城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1年,这是蜀国晋代历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的明确记载,举现在成都市邛崃市最早建筑城墙的例子。

临邛古镇的位置历2300多年至今未变,《华阳国志》载:(城墙)“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观楼就是城门上的瞭望台,射栏就是后来城墙的垛口。

文中的下仓用的是啥材料呢?据《古文观书册》载:“桀(夏末王)筑倾宫,饰瑶台,周垣用泥,上葺茅草。”

至汉代的时候,长安著名的长乐、未央二宫的宫殿围墙都是用木板中空填满泥土夯筑而成。所以说,最早的防御性质的城墙,是用泥土、木料垒砌而成的。据《邛崃县志》载:临邛城为木结构,上有屋,下有仓,还有军事设施,规模宏大,这是军地两用城墙的初级阶段。

‬中国古城墙的鼎盛时期

荆州古‬城墙

现在的荆州古城墙是几经战火毁坏后于明清时期重建,这段城墙东西长达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呈标准的长方形,周长为10.28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层为黄土城,墙砖用糯米浆加生石灰灌砌而成,随便你攻,纹丝不动。号称“铁打的荆州”。当然,关羽失荆州缘于他的“托大“和孙权的阴谋,与城墙无关。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古城墙‬

它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一般都是泛指西安明城墙。

我曾经多次怀着敬畏之心在高大的城墙下徘徊留连,青灰色的墙砖使我想起了同样颜色的秦始皇兵马俑。

记得火车站就在附近,所以也住宿在城墙根下的小旅馆。仰望星空,夜幕下的古城墙显得威严、神秘……

平‬遥‬古城墙‬

我非常倾心山西地上的古建筑,我甚至怀疑这是山西省相对封闭的环境所致。

平遥古城墙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保存的现状非常完好。1988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与包括平遥古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时期的县城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去了平遥古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兴‬城‬城‬墙‬

也许你‬对‬兴‬宁‬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如果你知‬道‬它‬曾经扼‬住了清‬兵‬入关的咽‬喉‬而‬令‬努‬尔‬哈‬赤‬头‬痛‬不‬己‬的话‬,‬你就‬知‬道‬它‬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著名的关宁铁骑就镇守这里,它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虽历经战火,经过几次修缮,倒也基本保持了明代风貌。

城墙为正方形,周长为3274米,城墙虽然不大,但布局完整,有箭楼和魁星楼,看来当初是鼓励将士们努力杀敌,博取“若个书生万户侯”的意思。

‬“虎踞龙盘”一一南京庞大的古城墻

南京现存的城墙仍然是明城墙,它拥有四重城墙即明时的京师应天府的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城。京城墙是我们今天看见的主要城墙;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原始风貌十足的古代城垣。

它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完成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历时二十八年。由于元朝末年以朱元璋为首的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强大,本来持观望态度的元政府才紧急进行城市防御工程的赶造,战略上的首鼠两端使其迅速崩溃,最终决定在南京建都的朱元璋根据南京特殊的地形地貌,依山势的不规则走向修建城墙,终于完成了这项庞大、复杂的工程。

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开‬封‬古城墙‬

它位于开封市鼓楼区,始建于2300年前的战国魏都大梁区,包括城墙建筑在内的所有建筑,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

开封城墙同样如此,直到将开封作为首都的宋朝时期,开封城墙才迎来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扩建后的开封城墙规模达到周围20里155步,拥有七座城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就在城墙的范围之内。

由于要面对北方的严重威胁,到了北宋后期,城墙的规模扩大到周长50里165步,高度达到4丈,厚度为5丈9尺。

金兵占领开封后,又分别向北方和南方扩大了750米和350米,形成今天的最终格局。开封古城的布局,成为以后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参照依据,如元大都和明朝紫禁城对其重建和改造,都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襄阳‬古城墙‬

它现在的位置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在历次的修缮中,从墙砖的铭文可以判断它始建于汉代,由于襄阳战略位置的重要,城墙多次毁于兵火。

现在襄阳古城墙的风貌还是明朝风格,不过我强调的是,朱元璋称帝后,包括城墙建设在内,他忠实地继承汉唐时期风格,所以襄阳古城墙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原始风貌。

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古‬城‬墙‬

它位于三台县潼川镇,细心的朋友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墙是由巨大的条石砌成,城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目前的遗存为清代建筑,保留长度有2000米左右,城墙全部由巨大的条石筑就,这在全国极其罕见。

2013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安‬古‬城‬墙‬

淮水、双塔、古城墙。滔滔不绝的淮河滋养着它的儿女们,六安城中的双塔任性地刺向蓝天,只有残留的城墙顽固的横垣市内。

我的想象中,六安古城应该是一个清静空灵的地方,至少在吃烧烤喝啤酒时会心无旁骛地望着古老的城墙发呆。

清代同治二年大修了始建于明代的城墙,不过,由于六安地区处于我国南北的交界处,古代战乱频繁,城墙历经了多次修葺。现在的城墙只是残留的一段,不过,我喜欢,因为它至少保留了原始状态。

襄‬城‬古‬城‬墙‬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是南阳到许昌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和战马奔腾的地方。

横垣县内的古城墙无言地诉说着古老县城的沧桑。襄城城墻有一个特点,由于当时水患严重,城墙临河段就成了防洪堤,当一段段城墙被挪作它用时,任何人都不敢动一下临水城墻,所以它们幸运地保留至今。

今天的古城墙是明代遗存,由青砖砌成,瓮城内的城门是原装,但是,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城门已经处于半封闭状态,也就成了防洪堤的一部分。

浚‬县‬古‬城‬墙‬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浩瀚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

这不是江南水乡风情的描述,它是位于中原鹤壁市历史名城浚县城的实际写照。

卫河在西城墙下日夜奔流,浚县古城墙拥有六百年的岁月。它如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见证着浚县的风雨雷电。

古城墙、古运河、古寺庙,岁月依然静好!它虽然只残存了一部分,因为珍贵,所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古城墙‬

寿县位于皖北地区,这个县城有个特点,我感觉百姓的流动较少,相对封闭,正因如此,这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陈胜、吴广曾在闷热潮湿天气中发出一声啸叫,随即引发暴风雨的来临。

这里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古战场,它曾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一寿春。

如果今天到寿县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城墙遗址,它建于南宋时期,由建康都统许俊重修。

现在遗存的墙体遗存大多为后世所为,但是它独特的“中原屏障,江南锁钥”的位置重要性,使人感到它存在的重要性!

2001年六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大‬同‬古‬城墙‬

它的“三重檐歇山顶”城楼、建筑庄重、雄伟,驻足城下,似乎听到当年官员们那“奉天承运”抑扬顿挫的声音。

大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自春秋战国时期起,战争的烽火与石刻工匠的锤錾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历史经历。

北魏孝文帝在崇佛开窟的时候,城墙项目的实施方案同时提到每天的朝政奏折中。几乎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城墙一样,现在的城墙都是明代在前朝基础上的修复。

城墙设四门,每门设小门,四门之上设箭楼、城楼、月楼、望楼、角楼,月城、瓮城和护城河。

固‬原‬古‬城‬墙‬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我总认为这片辽阔的国土是一个连接玉门和阳关的过渡地带,不可讳言,时间的流逝也带走了固原古城墙的秦砖汉瓦,不过,夕阳余晖总会透过历史的间隙展现出它的本来面貌。

现存的城墙残段包括内城和外城,总共还有一千多米,包括和平门和靖朔门。这已经难能可贵了,所以我特别推荐。

结束语

中国几千座城市,在封建时代,战争此起彼伏,作为防御性军民两用设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城墙,但是,岁月淹没了绝大部份古城墻,本文举的几个城市城墙,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和修复,它们的珍贵在于稀有性,即使是一段残留,也值得期待。

孝感市有什么好吃的?

麻糖可是湖北孝感著名的风味名点。

孝感制作麻糖的历史悠久,据说宋太宗赵匡胤就曾吃过孝感的麻糖,并对其赞不绝口,还被作为皇家贡品。孝感麻糖出名之后很多地方也开始仿制,但味道上根本就不能和孝感麻糖相比。听说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作出正宗的孝感麻糖,出了孝感就对不是这个味。

孝感麻糖主要的原料是糯米、芝麻、白糖,然后再加入金钱桔饼和桂花,制作的时候要经过多达十二道的工序,三十二个环节才能制成。上等的孝感麻糖外形宛如数字,颜色洁白如霜,香甜可口。当然孝感的麻糖也与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有关,相传麻糖所有的糯米就是当年七位仙女送给董永和七仙女儿子的口粮。

长江埠砂子馍

砂子馍好多人也说成沙子馍或者是石头饼,是孝感长江埠有名的面点小吃。正宗的砂子馍做好之后将其用手掰开里面是一层层的,有的可多达五六之多。虽然砂子馍好吃,但很多人吃多了之后嘴上容易起泡。而这是因为吃滴比较快,慢点吃就没事了。做得好的沙子馍真是好吃,那种上瘾的味道,越吃越想吃。

孝感米酒

米酒在孝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孝感麻糖一样用的都是优质糯米为原料,再以传统方式发酵酿制而成,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孝感米酒的特点是颜色白如玉液,清香宜人,倒一杯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喝一口甜润爽口,十分的好喝。

为什么龙王姓敖?

曾经有个笑话:因为人们第一次见到龙,龙“嗷”地叫了一声,从此龙族就姓敖了。

可毕竟这是个笑话,揭开龙王姓敖之谜必须要从中国古老的神话入手,同时还要结合对古汉字的理解。

龙王一大家子人都姓敖,大多数人都是从《西游记》和《封神榜》两部小说里知道的。

被哪吒抽筋而死的龙王三太子叫敖丙,送给孙悟空定海神针的东海龙王叫敖广。

《西游记》中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顺。

《封神演义》的四海龙王是:敖光、敖顺、敖明、敖吉。

此外,在无垢道人的小说《八仙得道传》中,四海龙王分别是:敖广、敖闰、敖祥、敖贵。

姑且不管龙王姓名的“版本”差异,他家姓敖是没跑了,这一点成为了明清话本小说体系的背景信息。

暂时抛开小说,让我们来看民间传说中一种神奇的鱼——“敖鱼”。

“鲤鱼跳龙门”都听说过吧,黄河的鲤鱼每年都要到龙门峡谷这个地方“开年会”,“年会”的主题就是跳高比赛,大家逆流而上,凡是跃过龙门山的就会飞腾变化,天火会从鱼尾巴烧起,烧完它就变成了一条龙,当然能成龙的鱼儿微乎其微,大部分还得接受自己是普通群众的事实。

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埤雅·释 鱼》)

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清李元《蠕范·物体》)

鲤鱼跳龙门

除了鲤鱼和龙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群体,那就是跳过去一半,结果又掉回来的鱼,它们有了龙的脑袋,却是鲤鱼的身子,这样的鱼称之为““敖鱼”。

由此可见,“敖”这个字一直是赐给龙类的美称。敖+鱼,则是指龙头鱼身。

此外,还有一种水族动物可以称为“敖”,即一只被神化了的大乌龟——鳌,准确应该写作“鼇”。这个鼇现实中是找不到的,只有在神话里才有。

先来看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蜗补天之后在想用什么支撑天空与大地

远古时代,天裂开了大窟窿,大地也倾斜了。此时,女蜗之神炼成了五色石补好了天上的窟窿,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稳定大地。

她把一只巨大无比的鼇的四条腿砍了下来,用它们撑起天地的四角,成为大地和天空之间的四根柱子(擎天柱),这就是“断鼇足以立四极”(见《淮南子·览冥训》)。

在其他神话中讲道,鼇可以背负起蓬莱仙山。(《玉篇》:“有神灵之鼇,背负蓬莱之山,在海中。”)

通常,人们把女娲砍断四肢的这个“鼇”解释为是一只巨龟。这大概是参照《说文解字》的释义。

“鼇,海中大鱉也。”鱉,就是甲鱼,类似龟。

然而,女娲补天的神话中并没有点明鼇就是龟,它具体的形象本来是存疑的!

女蜗断鳌足以立四极

个人以为,女娲所杀的鳌,其实是一种形象近似于龙,又带有鱼的特征的爬行巨兽。跟鲤鱼跳龙门变的“敖鱼”也有些近似。

这样,四海龙王之所以姓敖的秘密就有了答案:

古人认为,大地漂浮在海面之上,东西南北四方有四根擎天柱支撑起天空,这四根柱子被称为“四极”,它们原本是鼇(敖)身体的一部分。

这不正是东西南北四海龙王都姓敖的来历吗!

四海龙王(敖家人),实际上是《封神》《西游》等小说把天地之间的四极(鼇足)重新给拟人化了。

此外,从字义上看,敖,有“游”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敖,游也。

这个字后来被俗写为“遨”,并形成词语“遨游”,指快乐自在地嬉戏、游玩。

人们常说的“遨游四海”,完全可以想象成犹如四海的神龙(敖)那样自由自在地游玩!

此外,敖也通“螯”,即某些动物的巨足,比如螃蟹的两个大钳子。这个“足”的意思,正好符合女娲断神兽之足的意蕴。

敖,也通“嗷”,即巨大的叫声。常言道龙吟四海,龙的叫声震天动地。从这点上说,因为龙嗷嗷叫所以龙王姓敖,这个笑话说的也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