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怎么用,商鞅变法时广泛使用哪种农业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牛耕[农业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汉人说的“古者”,当指战国和秦。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如何看待商鞅变法的性质?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国君后裔,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
提起商鞅,想必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在秦国国内进行的一次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分为两次,一次于公元前356年进行,另一次则在公元前350年开展。那么商鞅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呢?
商鞅处于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步崩溃,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各国纷纷掀起了变法,有名的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军事上,诸侯争霸,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国强兵,因此十分注重法家思想。而秦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六个大国。因此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商鞅遇到了一个绝好的机遇。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而商鞅见秦孝公时所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得到了秦孝公的肯定,重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开始着手准备(具体故事如舌战群儒、立木为信等)。
商鞅变法主要在三个方面。一、经济上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2)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3)统一度量衡: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
二、政治措施,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为重点。主要是(1)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编制什伍组织。(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4)推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等。
三是社会风俗方面,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自然这个只针对贫民和奴隶,对贵族是无任何约束力的):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
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是战国时期变法中最彻底,效果最好的一次。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建立了较完善的封建专制的行政机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变法沉重打击了领主贵族,扶植了新兴地主阶级。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变法完善了法律制度,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他用简单粗暴的政治手段来处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甚至推行连坐法而刑及无辜等等,都曾产生多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商鞅是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在河西之战和安邑固阳之战中
也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及外交才能。毛泽东评价说:“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遗憾的是商鞅在变法过程中,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仇视,秦孝公逝后,秦惠王上位,下令逮捕商鞅,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族,最终不得善终。
商鞅驭民术为什么用了几千年?
商鞅的驭民五术出自《商君书》,是真实历史,祸害中国几千年。
其五术为:
1、壹民术。即只允许民众信仰、遵从一个思想:皇帝的思想,绝不准存疑、违抗。除这一思想外,任何思想都要制裁,绝无存留余地。在精神意识层面,剝夺了民众的思考权利、能力,让民众成为驯服的奴才。
2、弱民术。从物质上削弱民众经济能力,让民众无力反抗,成为任政权任意宰割的弱民。
3、疲民术。从体力上让民众疲于奔命,成为毫无反抗能力的一群疲民废物。
4、辱民术。从人格上侮辱民众,让人人丧失人权和自信心,产生自卑、甘受奴辱心理。!
5、贫民术。从生活上剝夺民众的自我生存能力,从而有求于统治者,依赖于统治者。
驭民五术的恶劣、残忍,毫无人性道德可言。这是独裁专制者用以实施统治的利剑。但愿民主自由把这“五术”彻实埋葬!
企业如何通过秦孝公重用商鞅这件事学会用人?
“秦孝公重用商鞅”其核心,就是君臣二人齐心合力进行“商鞅变法”,将已经陷入危局的秦国好好梳理了一遍,止住颓势,积蓄国力,由弱变强。如果把秦国,看成一个企业的话,那就是君臣二人协力从组织架构、文化制度、人才、激励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改革调整。
用人,只是整个“商鞅变法”的一部分,是全局与个体的角度。用人,首先需要理顺制定一个合理高效的运转体系,让人才在这个体系中,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所以,如果企业通过“秦孝公重用商鞅”这件事来用人,学会用人,首先,需要认清组织的原始内核,公司的梦想和坚持梦想的人。
秦国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秦穆公时期,秦国曾经辉煌称为霸主。盛极而衰,其后的三百年里,有不少君主比较昏庸无能。战争打的是钱,是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是综合国力的调配于使用。连年战乱,更多的资源服务于战争,使得秦国越打越穷,到秦孝公手上,土地被割让,老百姓贫苦,唯一还在的,就是老秦人的骨气。
换句话来说,“骨气”这也就是现代企业的管理的梦想,核心底气。
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只有骨气和君主,是不能扭转局势的。重用商鞅,通过“商鞅变法”,将秦国看做一个整体一个组织,全方位的改革,给秦国梳理出一个完整高效运转的有效体系,实现了“强秦”的目的。
企业用人,首先需要在核心价值观上达成一致,低于企业来说,就是使人了解公司的梦想。然后,在一个公平公开高效的管理体系下(包含激励体系),齐心协力去实现企业的梦想。
商鞅变法对现代的影响?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相较吴起变法、李悝变法更加彻底的封建化的变法,让秦国从半奴隶制社会转化为封建社会,极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得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一霸,最终一统华夏。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也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极大的借鉴意义。首先,商鞅变法让我们明白了,社会的改革应当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商鞅变法就是因为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潮流,这才得以成功的。
其次,想要法律能够施行,必须要确定法律的权威,让百姓相信法律也跟君子一样言必信行必果。商鞅在变法之前曾经“徙木为信”,承诺搬动木头就赠予50金,结果有人搬动之后真的就给了,这就是让百姓相信商鞅,相信商鞅变法之后法律的权威,法律才能够推行下去。
此外,法律必须足够细致,足够标准化。细致是增加法律的普适性,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情况都考虑进去,让人们有法可依。标准化,是让实行起来的时候尽量减少主观误判,让人们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由此方便执法。
而且商鞅变法,对企业管理也同样有借鉴意义,那就是赏罚分明,并且建立明确的晋升标准和层级待遇,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商鞅变法对我国文化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为商鞅变法鼓励战功,让秦国出现了尚武文化。
而这种尚武文化随着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也同样传了下来,到后来尚武还增添了“尚荣”色彩,即为了荣耀而战斗的思想,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几千年而不灭,一直到今日依然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