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广告,什么是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都要做什么?对内容运营岗位的要求一般是希望这个岗位的人可以制作热门传播事件,能写热门传播话题、能制作传播规则以及监测传播效果,那其实对一个新人来说,没有办法一开始掌握所有的技能,可能最开始考核的标准也就是你的图片、文案、视频的一个阅读量,所以你要想办法创作好的内容,结合热门事件、热点话题来把你的文案的内容的一个阅读量给提上去。
广告行业近些年来发展前景怎么样啊?
中国广告市场在短短20年里的发展我们可以用迅猛来形容,但与此形成一个鲜明反差的事实是,中国的广告行业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广告市场而取得相应的成就。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一个市场发展的同时,必然导致这个市场相关行业的完善和发展。但是中国的广告行业的发展在哪里?完善又在哪里?这是个值得中国广告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
2006年奥美收购黑弧在业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正如奥美大中华区董事长所说的 “黑弧熟悉房地产广告业务,我们熟悉品牌的创建,这将是一个互补性质的合作。”这或多或少的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广告行业最明显的优势只是业务资源,而这优势的形成却只能得益于我们所处的地域,也就是说这业务资源上的优势只是我们的本土地域性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中国的广告市场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中国的广告行业并没有走向国际化,相反是处于被国际化广告公司吞并或者被边缘化的境地。
中国的广告行业何以走到如此的境地?其实我们了解了另外一些事实,也就不会困惑目前中国广告行业的这一现状了,比如,这一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欧典”地板事件、“全国牙防组”事件,这还算是比较大影响的,至于其他的小的被查处的虚假广告、不良广告就更是不可胜数了。
在我从事接触广告业的时间里,我听到业内人士对广告认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吹,合理范围内的吹。”这样的一种认识是对品牌传播理解的一种误区,同时也是对市场营销理解的一种歪曲。
一个品牌的形成它是一个持续性长期战略性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广告行业缺乏一个明显的认识姿态,更多的是立足倾向于给予这个品牌赋予内涵的层面,而忽视了品牌一个最基础的因素,就是诚信问题。当然,造成这样的认识也是和中国的市场环境有关的。
在这里,我们先来分析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的广告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合作现象,目前而言,中国绝大多数的广告公司在和企业合作上,缺乏一种长期战略合作模式,更多的只是短期合作或者一次性合作。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企业的急功近利和广告公司的浮躁就相互助长,企业付出了服务费,就要求广告公司能够在短期内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一种明显的效益回报,而这样的一种姿态又直接影响到了广告公司对市场的操作分析,更多的倾向于造就短期的轰动效益。而这样的一种姿态又是和品牌的长期战略性这一本质特征相悖的。所以,中国的广告公司在品牌战略认识上是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的。
这样的一种认识不足同时又导致了中国广告公司在市场营销理解的局限,把营销思想独立于产品品牌本身的战略建设之外,而过多的倾向于手段、创意。当然,重创意、重手段在短时期内或许可以利用消费人群的心理弱点赢得巨大的市场效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却完全是一种市场透支行为,短期的市场轰动是以牺牲长期的市场利益为前提的,让市场缺乏了可持续性,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广告公司很难有长期合作的可能性前提。
当然,造成这样两种后果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广告公司对于自身定位的一种迷失,中国的绝大多数广告公司在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上,一定意义上是完全被动的,是企业的附庸,在关于品牌或者市场营销上是以完全迎合客户为主,而缺乏一种战略性或者建设性的主导作用,事实上也就是属于一种执行层面上工作。
广告公司和企业不一样,一个企业可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完全以市场为主,可以以牺牲品牌为代价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当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考虑到品牌战略的时候,它完全可以和以前的一切市场行为划清界限,重新开始。但是这个时候,在新的市场思想下或者品牌战略指导下,中国的广告公司在这些开始品牌战略的企业看来,它前期的重创意、重手段的广告行为就已经成为了这些企业拒绝中国广告公司的一个理由。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优秀企业优秀品牌为什么选择和国际广告公司合作而不和中国广告公司合作原因所在。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广告公司的作用开始被边缘化,要么就是成为纯粹的广告代理公司,要么就是成为纯粹的广告制作公司,要么就是成为纯粹的发布平台,再要么就是成为企业某些活动的执行公司,越来越远离广告思想的核心部分——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也正是如此,中国的广告行业无法走向国际,而国际广告公司也就成为了中国广告行业的主角。归根结底,就是中国的广告公司缺乏自己的广告思想。
如果中国的广告公司无法认清这么一个严峻的事实,那么结果就是,中国广告行业的彻底沦陷,最后的结局是只成为国际广告公司的发布渠道或者发布平台,也就是在中国的广告行业中只能起到中介性的作用,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被国际广告公司掌握。
那么中国的广告公司有没有改变这种结局的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有,首先中国的广告公司必须摆脱目前这样的一种急噪情绪。在与企业合作方面要制定长远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把自身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产品的成长就是中国广告公司的成长,企业品牌的成长就是中国广告行业的成长。也就是说,中国的广告公司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上,应该是和企业绑在一起同时又是独立于企业的。
如果解决了这样一种对自身定位的问题,那么中国的广告公司就有着相比于国际广告公司更为优势的地方,一是传媒渠道方面,中国国内广告公司可以比国际广告公司更为娴熟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让传播效果最大化。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的广告人比国际广告公司更为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更为了解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可以有针对性的出发,让广告效果最大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广告行业才能随着中国的广告市场一起成长起来,也才能形成自己的广告文化。当然,中国的广告行业也不能拒绝接受国际广告思想的,这是一个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明是世界性的,文化是地域性的。
当中国的广告行业既具备了国际性特征,又具备了我们自己特色的文化特征,那么中国的广告行业的真正蓬勃也就不远了,相信在那个时候,中国广告行业的独特魅力也会在国际广告行业中绽放,中国的广告行业也就会随着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而逐步走向国际,而不是目前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广告人所需要为之努力的.
河南整形美容医院广告 广告公司该采用什么管理软件比较好呢?近几年来,中国广告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具体来看,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4673.90亿元,同比增长49.54%,为近年来最高增速;2013年和2014年增速有大幅下滑,广告行业经营额分别为5019.75亿元和5605.6亿元,主要是受基数扩大和行业内广告企业的发展质量与效益不尽如人意等影响。 尽管目前广告行业面临一系列挑战,但从广告的发展历史来看,广告业正是随着媒介和技术的进步向前推进的。三网融合后,媒介的发展会给广告提供更为丰富的表现平台,让广告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广告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18年,广告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8900亿元,2021有望突破10000亿元。
中国户外广告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相当的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户外广告市场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60.4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126.5亿美元,占我国广告行业市场总量的16.7%,2014年我国户外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147.7亿美元。2015年,我国户外广告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74.2亿美元。(中研普华咨询数据) · 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增长,2010年和2011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8.35%和37.26%。2012年及2013年行业增长速度趋缓,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商业楼宇电子屏与公交地铁电子屏等交通枢纽或交通工具内的电子屏市场规模增速放缓所致。2015年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13.2亿元,较2014年增长11.75%。预计2016年全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
广告行业涉及到的产业链就包含了广告创意制作、策划、设计(传统的设计公司)、制作(物料制作公司,线上物料,线下物料)、展示、发布、检测、管理、调查、发布、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效果评估、媒体运营(线上线下媒体运营公司)、品牌代理(各大品牌代理公司)等。 户外广告发展趋势主要从5个方面来说说 一、数据从自有到共享 可用的数据越来越多,这无疑将会对户外广告活动的策划带来深远的影响。数据将从自有走向公开与共享,最终实现更为有效的跨媒体广告活动策划。数据共享将造福于所有媒体类型,户外有望突破数据的瓶颈,无缝地整合到更为广泛的数字媒介策略当中来。 评点:数据这个词,已经被行业用滥了,自有也好,共享也罢,新的一年,行业如果不主动拥抱数据的话,它其实和我们没太大关系。 广告主要数据,代理商也跟着说缺数据,问题是,现在根本就不是一个缺数据的时代,缺的是行业面对真实数据的勇气、一个标准化且可以被产业上下所接受的受众测量货币,缺的是懂数据、能够将数据转化为洞察,融入到户外广告投放活动当中来的人。 数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使用数据背后的人却是主观易变的,所以,标准比方法更重要,没有标准,各自为战,何谈融入大的数字媒介格局,至少要通过统一的大数据标准解决户外受众数量与构成的问题,不然行业不过是从小数据忽悠进入了大数据忽悠的新阶段。 二、位置、社交及实时数据 实时用户行为数据追踪技术的进展,使得户外更具预测性,知道特定受众的位置,以及什么样的信息会激发有效的互动等等。通过将位置、社交及移动数据进行整合,代理商可以更好地明白受众实时的行为变化,从而让广告主可以大规模地投放更为精准的广告信息。 评点:实时,这是一个行业难言的敏感词汇。走在大街上,我们能看到几个实时的广告?行业的实时恐怕仍处于噱头的阶段,基于实时网络数据来触发播放预设的特定创意内容,是行业目前看来可落地的传播模式,这在表面看来,无非是变化个画面而已,风险也比实时直播要小很多。 三、场景化内容成常态 今天的消费者期望甚至要求与之相关并且能够引发其共鸣的内容,为合适的受众投放合适的内容已不再是行业的一个选择题,而是成了一道必答题。今年,行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通过使用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媒体数据以及实时的内容传输平台,动态、场景化的内容将成为常态,而不仅仅是少量获奖公司的专利。 评点:就现实而言,场景化内容这几个字,就意味着更多技术和人力的投入,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不一定换来收入的增加,所以说,想要说服媒体公司如此行,难,但是如果有第三方平台提供技术、创意、数据和人才的支持,是否这个事情就会变得稍微容易一点?关键还是媒体主思路的改变,思路决定出路。 四、程序化,从理论到更大范围的实践 自动投放在户外广告领域正在取得巨大进展,今年,可以让品牌实时投放创意内容的程序化平台将成行业标配,户外由此可以做到像其他媒体一样的灵活投放。 评点:呵呵,风乍起,程序化投放,也就是如上面所说,基于实时数据自动触发预设广告画面,今年,这个的普及应该要更靠谱一点。 五、与科技发展保持同步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炫酷技术的出现,如面部识别、增强实景等,一些敢为人先的品牌和代理商都开始有做这些方面的应用。数字和物质世界的融合将为品牌创造很多新的机会,使用户外来与目标受众进行互动。随着人们对技术越来越有信心,其成本也在下降,户外有望拓展其技术整合的边界。 评点:不管户外怎么应用新科技,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优势,大,强化这个优势,可以大而巧,也可以小而暖,但是切记不要试图成为其他任何一个媒体。 六、品牌或广告,都要回馈社会 研究表明,消费者更有可能支持那些热心公益的品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可以对社会造成积极的影响,随着品牌越来越难赢得消费者的忠诚,越来越难以在嘈杂的户外环境中吸引他们的注意,企业社会责任因此会成为企业标准化运营流程的标配。期待品牌拥抱社会化的户外广告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而不仅仅是创造一种单方面的对话。
探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因之角度不同,自然结论不同。即使同一角度,也可能见仁见智。有宏观的层面,也有中观和微观的层面;有广告主的角度,也有广告公司、媒介等角度。无论哪个层面,何种角度,充分的论据(定性与定量,尤其是定量),完整的系统,严禁的推断,是学术论文基本规格的起码标准。以此观之,本文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只能忝列论文之侧,是为断想。 一.影响中国广告业发展趋势的三个背景因素。 ——新世纪已经到来。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就有不少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或撰文、或演讲,在积极探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当时的诸种论点,都是建基于“世纪末心态”之上的,新世纪仅仅是曙光而已。结论无论是已被证实的,还是已被证伪的,对于广告业者来说,都会有启发价值的。 在新世纪由曙光变为现实的今天来探讨发展趋势,要牢牢把握住三个背景因素: 第一个背景因素,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民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之变化。我们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在从广告的角度或从传播的角度所进行的许多研究中都有很多新发现。我们认为,二十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变化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一定不要在国际化,本土化的口号下忽略了我们的国情。以往,我们谈广告的现实与发展,往往用美国、用嘎纳来做参照。但我们回头想想,我们中国人无论是经济消费,还是经济收入,仅相当于美国人1900年的水平,而信息消费则相当于美国1980年的水平。由于存在这样大的落差,我们以美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广告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从消费的角度看,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实在是太复杂了。如果能在中国大陆做好广告,我个人认为在世界各个地方都能做好。比方说我们的信息环境和国外的大不一样。 第二个背景是新时期中国广告二十年发展的启示。中国大陆广告二十年的历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质大体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先导。1978年底召开的三中全会,在理论上为广告业发展作了铺垫,包括1979年《文汇报》为广告正名等这类文章,以及后来我们广告学会探讨的一些问题,都是为广告业的发展做了准备,但不是恢复。第二个阶段是边缘启动。中国广告业并不是从最主要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开始启动的,而是从经济社会文化程度较发达的某些边缘城市,象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区的媒体开始启动。第三阶段可以认为是精英示范阶段,也就是说在二十年的中国广告业发展中,摇旗呐喊的呼风唤雨的往往是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把他们称为中国广告业的精英恰如其分,往往是由于他们的引导而带动中国广告业某一方面水平的跃升。第四个阶段是社会磨合。目前我国的广告业正处于这个阶段。中国广告市场的复杂就在于这几个阶段不是相互替代的过程,而是从79年广告业恢复开始,这四个阶段就一直并存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此外,从企业利用广告的角度来讲,我们把中国广告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1986年底,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个带引号的词 “中国广告业的黄金时间”来概括。这个阶段只要企业做广告就能成功,无论做得好还是不好,无论做得多还是少,只要你做就一定有钱赚。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企业很少做广告,象黑暗里点燃一盏灯一样,只要有人做广告就会引起轰动,就一定能推进市场的发展,此阶段出现一种现象,“一条广告救活一个企业”。从1987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企业只要花足够的钱做广告就一定能赚钱。实际上这种苗头从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就已经出现,一直持续到1994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疯了一样地做广告,不惜血本做广告。那时造就出很多知名企业,太阳神、娃哈哈、乐百氏,都是这一阶段出现的知名品牌。企业只有一百万资产,它就能拿出六十万八十万投入广告。只要这个环节打开了,就能用大量资金砸出一个名牌,轰出一个市场。大概从94年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企业虽然花足够的钱做广告,但未必有钱赚”。既要做得对,又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值。只有到了第三阶段,广告才需要理性与“科学”。在前两个阶段,广告人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广告人的地位是不高的。而当我们面临着“企业花钱作广告未必有钱赚”这样一个背景,广告人、理论研究者,以及那些按照理性来操作广告的人才有了一方用武之地。 第三个大背景,是世纪末经济不景气对中国经济、消费心理的影响,广告人要了解这些经济形势。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在世界范围内遇到经济危机的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可以呈现三种回升形态:第一是V字型,降得快,升得也快,象韩国,香港这类地区,市场结构较单一,经济涵盖范围较小,往往是这种回升形态。第二种是东欧市场那种W形回升形态。落得快,起得也快,但有可能再经历一个低谷,这个低谷可能还会起得很快,经过一系列的反复,最后达到较好的状态。象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讲可能属于第三种回升形态,我们把它叫做U字型,在谷底要持续一段时间。 面对经济不景气,广告业如何采取适当的对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要注意几个环节:首先是大的背景,目前比较流行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叫做注意力经济。实际上无论是媒介,还是广告业,从客户角度来讲,我们面对的市场是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资源,无论广告策略多么正确,我们的企业无论多么有钱,如果不能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在这个注意力过剩的时代任何投入都是白费的。因此在经济不景气中,我们要注意的一个背景是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其次,我们广告人太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所以很多广告很超前,根本没有考虑到客户及消费者的情况,所以在很多研讨会上,客户与广告人的冲突也就不难理解了。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就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不要试图去改变消费者的口味,更应着重去适应消费者的习惯,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保守的,这个时候广告人不应过分相信自己的专业感觉,要离市场近一点,离消费者近一些,离产品近一些,与其试图改变消费者的口味习惯,不如好好地去适应消费者。 综上所述,我们要注意研究三个问题。第一,要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广告业的行业规律。目前我们的广告业面临广告国际化的问题,包括进入WTO后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对美国的承诺。目前我国还没有外商独资的广告公司,即使是那些合资的广告,我们不让它占大股。如果到加入WTO,那么一旦外资广告公司两年控股四年独资成为现实,我们的面临的挑战会更大。虽然如此,由于中国市场很大,广告业的发展空间也很大,我们一定要遵守有中国特色的广告事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第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要研究我们的时代特点是什么。第三是符合本土市场的发展策略。所谓本土化发展策略,我觉得很多跟外国不一样,跟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也不一样。比方说品牌的问题,在中国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国外消费者如果忠诚于你的品牌,他就会大量地去购买这个品牌。而中国市场消费的量少,频次低,但人口基数大。假设国外一台电视机的设计寿命是五年的话,到了中国市场,就应该设定为十年,而一般的中国人一般会用到十二年、十三年,即使家里有很多钱,他也会有这个习惯。这一系列变化都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本土市场发展策略。这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样一个原则下,我想谈谈对未来广告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二.广告公司将向两极化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无论现在说集团化,还是航空母舰,在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广告公司只有两种:一种是大的,一种是小的。面对知识经济,面对互连网络,中国目前一些不大不小的广告公司经营成本太高。所以要么大到相当大的规模,成为航空母舰,靠规模、靠水平、靠人才来竞争,这是一类发展趋势。第二类是小型化,甚至个人化,借助通讯设备和网络的发展,这种公司将有很好的前途。目前大多数不大不小的公司由于经营成本太高,可能没有发展空间。 总体上讲,我们的广告公司在发展上都有遵循一个原则,即和别人做同样的事,一定要比别人做的好。第二原则是和别人做不一样的事情,要为这个行业提供独有东西。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广告公司的最大变化将是广告公司的非模式化,在未来我们的广告公司可能会有多种形态出现。无论哪种形态的出现,第一要适应市场需求,第二要适应客户需求。现在我们的广告公司虽然标榜每一家都有独有的一套,但从总体上来说,模式化现象非常严重。我们的提案、机构设置,人员的行业标准基本上是模式化和标准化的。我们的客户见得太多了,每家公司来提案,说的都是同样的话,行的都是同样一败涂地,在未来可能由于网络沟通的迅速,专业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多元化,可能在一个公司中形成多个中心,这种公司才有竞争力,不会再有老板个人统领的局面。 三.广告活动中的许多概念可能会被重新界定。
空调里究竟有什么高深科技含量?
好多喷子跟软骨头!😅
你可以不喜欢董大姐,但说格力没有技术,就纯粹是瞎话了!
董大姐的前任,朱江洪,学技术出身,是个技术控,对技术投资不遗余力,他主政时期,技术人员的收入在全行业都是最高。正因为如此,格力的空调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在国内远超其他品牌,全球领先。(别提什么美的,美的一个造小家电的,压缩机技术来源于重庆某濒临破产的老国企,海尔…海尔有压缩机技术吗?至于其他品牌不提也罢。)
也许你不懂暖通技术,但请不要因为你的无知,而否认人家的成绩。
格力建有14个研究院、74个研究所、929个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电机与控制、建筑节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个,同时成为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研究评议基地。
仅2017年,研发投入就达到57亿元。经过长期沉淀积累,目前申请国内专利49818项,其中发明专利23182项,国际专利1706项,在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排行榜中,格力电器排名全国第六,家电行业第一。
现拥有24项“国际领先”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奖金奖4项,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
比如:
1、凌达压缩机、变频技术、凯邦电机。
这使格力掌握了空调的主要核心部件的生产研发能力,也成为唯一不受制于外国的企业。
2、新一代G-Matrik(G10)低频控制技术、
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
新型超高效定速压缩机……
这三项技术分别应用在变频空调、中央空调和定频空调领域,其主要技术指标不仅在国内同领域遥遥领先,更是一举超越美、日、欧等国际同类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伏能源和电能源的相互调配,并且建立了G-IEMS局域能源互联网系统。
为全球唯一能生产光伏直流变频空调的企业。该系统融合最新的发电、变电、用电、储电的技术,能够实时的对能源进行控制和集中信息管理。能够满足从家用到商用,从国内到国外等一系列对于光伏变频空调的使用需求。
4、变频变容技术。
格力最新的变频变容压缩机 搭载了两个气缸,当运转负荷较低时,只采用小气缸运作,当运转负荷较高时,两个气缸同时运作,大大的提高了能效。解决了室内温度因为频繁开关空调而导致的温度波动问题。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也提高了制冷效果和舒适性。
5、环保冷媒
传统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环境,导致温室效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造成了影响。而格力的新技术采用了环保冷媒,在保持空调效果的同时节能减排。
6.核电站专用空调。
核泄漏的后果非常恐怖,所以核电站空调技术要求非常严苛。格力是唯一能让核电站安全使用空调的家电生产商。
7.超高/低温空调变频技术。
在-35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可以制热,40摄氏度高温可以制冷,全球仅美国开利、日本日立掌握类似技术。
8.悬浮空调超静音技术。
大幅降低空调运行时的声音,几乎感受不到空调运行,行业领先。
9.全球首次超低温热泵产品,已获北美认定。
10.三缸双极变容积比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获国际发明家协会最佳发明奖。
……
电子商务的概念是什么?
一、通常意义上的分类:电子商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1、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源自于ElectronicBusiness,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商务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2、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简称EC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都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没有了网络,就称不上为电子商务,人们一般理解的电子商务是指狭义上的电子商务。二、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商务化的整个商务过程,是以商务活动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务活动交易过程,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持续优化的过程。三、其他方式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商业的新模式,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各种通过电子方式而不是面对面方式完成的交易。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用来增强贸易伙伴之间的商业关系,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商业构想的实现,用来提高贸易过程中的效率,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Added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电子商务分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外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移动电话。
问题回答完毕 谢谢!
互联网时代的利弊有哪些?
网络的弊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一些使人迷失自我的文化垃圾
网络利处也有很多。比如,它可以使两地之间的通讯更为便捷、及时、有效,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文字、图片、声音等,可以使两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视频对话,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等多种信息,还能模拟三维动画,十分具有娱乐性;我们在网上还可以购物,寻医问药等,所以网络的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