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流失,需要明白生活中哪些行为举止存在的潜危机?
1、不要倚老卖老,排队时插队,上公交霸位,挑逗小姑娘,挑战小伙子的底线。
否则,会惹火上身,轻则被怒怼,重则被打进医院,更严重的甚至会失去生命。
大妈们跳广场舞,音响声音太大,非常扰民,一位小伙上前交涉了两次,大妈们仍然我行我素。
最后小伙失去理智,把骂他的大妈打进了医院。
2、小姑娘小伙子叫你大妈大爷,不要心塞难过,更不要发脾气。
一位同事长相老气,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大5岁,一次坐公交,小女孩让坐:大妈,请坐!
同事不但没感谢,反而骂她:你叫谁大妈啊?你眼睛是不是近视了?
小姑娘当场被训哭了,乘客看不过眼,帮小姑娘说话:叫你大妈也不过分,你没必要上纲上线,对吧?
而同事那一天心情也不好,一句大妈,让她难过了很久。
上班没心情,聊天没心情,看上去比以前更老了。所以人过了50岁,千万不要被外界因素影响心情,真没必要。
3、千万不要辞职,一定要坚持到退休的年龄,否则你这几年很难熬,毕竟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
像陈警官,本来有一份让人仰慕的工作,如果坚持做到退休,该多好。
可是他以为自己成网红了,一时头脑发热,辞职专门搞直播 。
结果,很快人气大幅度下降,更别说有人打赏了,现在天天长吁短叹,在家遛鹅。
4、一定要买医保,这个年龄段,抵抗力差,一个感冒咳嗽,都会引发并发症。
上医院看病,如果没有医保,真的是花钱如流水,住院都住不起。
上次,我大姐因为感冒,以为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多喝开水就会自己好,结果越拖越严重,最后发烧咳嗽,整夜睡不着觉。
实在没办法,去医院一检查,小小的感冒拖成了严重肺炎,肺部都白了,细菌大面积感染。
医生叫她赶紧办住院手续,说最低要住半个月的院。
可大姐没有医保,心疼钱,坚决不住院,医生也拿她没辙,懒得管她了。
幸亏大姐家挨医院近,她每天上午下午都要打几瓶抗生素。
于是一天两趟提着吊瓶往医院赶,打完就回来休息。
这样一来,恢复得比较慢,明明半个月就可以康复,最后硬是打了20天的针。
就是因为没医保,舍不得住院。
这还不是大病,如果是大病,非住院不可,那真的是要花大钱了。
所以,人到50,医保一定不要省。
5、千万不要讲义气替别人担保
我一个亲戚就是给最要好的朋友担保,结果朋友欠一屁股债,玩人间蒸发。
朋友跑路,我亲戚遭殃,几个债主每年大年30,搬张凳子去他家坐着讨钱。
亲戚家本来日子很幸福,就因为太仗义,最后把自己的余生给搭上了。
6、千万不要热心快肠给人保媒
这是很多50岁的女人最爱犯的致命错误。
给人做媒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专业的媒婆咱就不聊,她们是专门靠这个维生的。
我村里有一个大妈,纯粹就是喜欢给姑娘小伙配对,一旦成功了,她就特别有成就感,但其实潜伏了不少危机。
一次,她把朋友的女儿介绍给一位二婚男,女方是单亲妈妈,有一个女儿6岁。
二婚男比单亲妈妈小一岁,为人特别老实憨厚,但家庭条件很好,独生子。
之前有过一段三个月的短暂婚姻,不知为何,又离婚了。
大妈就好心充当媒人,把男孩夸得天花乱坠,说朋友女儿如果嫁过去肯定享福。
朋友问:他家那么好,咋会离婚呢?是什么原因离的。
大妈其实也不知道原因,就说,性格不合,人家嫌男孩太老实了。
朋友一听,老实不是缺点,女儿这种情况就得找个老实人才不受欺负。
于是双方见面后就答应了。
谁知婚后,麻烦事来了,新婚第一天,女方就发现男孩的毛病,他那方面不行,发育不好,像小孩一样。
而且还一直偷偷吃药。
女方就不乐意了,想离婚,但是男方父母不同意,因为娶媳妇给了5万彩礼不说,七七八八的也花了不少钱。
就这样,一直僵持着,期间,单亲妈妈也可怜老公,两人虽然不能过夫妻生活,但拥抱接吻之类的都有。
后来女方想想算了,自己也有一个小孩,就这么过吧。
结果男方控制欲太强,不准女方出去工作,怕她在外面被别的男人勾走,非要让她在家里务农种田。
女方当然不干了,她之前做美容,一个月6000块钱,回家种田肯定不划算。
为此,两人闹起了矛盾,公公婆婆都是厉害人,怕儿子吃亏,直接提出离婚。
但是要女方退还彩礼5万块钱。
女方不肯,最后男方把女方告上法庭。
要求退彩礼,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大妈这边日子也不好过,成了男方女方的出气筒,说她做的什么破媒,害死人。
最后,女方在外地,懒得跑回去打官司,最后退了3万。
不过,和大妈之间的友谊也断了。
所以,切记,不要轻易当月老牵线。
7、不要轻易插入儿子儿媳的家事,儿媳做得不好,不要说她,儿媳不是女儿,她会记仇的,可以让儿子来说。
8、不要动不动就说离婚,更不要轻易离婚,原配夫妻虽然打打闹闹,但两个人奋斗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下一代。
一旦离婚了,日子更难过了,儿女都大了,不喜欢跟老人住一起。
到时候孤家寡人,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生病了,都没人端茶倒水。
再婚更不可取,头婚都没整明白,还去二婚,你为你的孩子,我为我的孩子,哪有幸福可言,晚年生活更是一地鸡毛。
9、不要高调炫富,幸不幸福自己能体会就好,不要让别人羡慕嫉妒恨。
有一对夫妻是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工资很高,老两口天天晒富。
结果一圈亲戚朋友找他们借钱,借出去的钱,最后都打了水漂,没借到钱的人,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更有一次,竟然被一个小混混盯上了。
月黑风高夜,翻墙进去,把老两口家里的珍贵物品一扫而光。
得亏夫妻俩装睡着了,不然老命不保。
10、不要拒绝新事物,活到老,学到老,紧跟时代潮流。
出门学会用支付宝微信付款,会和子女视频聊天,每天保持手机通畅,让子女在外面安心工作,减少担忧。
我婆婆就是不会用智能手机,教了也不会,最后给她买个老人机。
可是老人机她也不太会用,经常把手机搞成了静音。
每次打电话给她,都无人接听。而她打电话给我们,我们能听到她的声音,但她却听不到我的声音。
于是在千里之外,听着她在电话里骂:每次打电话都不接,这儿子养着有什么用啊?没良心啊!不接算了……
真是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没办法,只好打电话向村里让求助,让他们帮忙调一下婆婆的手机。
一次两次,次数多了,老是求人家,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所以,人到50后,一定坚持接受新事物。你会减少很多麻烦。
11、不要提前把自己的财产告诉儿女,怕他们有贪念,这种感觉很不好。
最好的办法是,提前写好遗嘱,把自己所有的财产记在一个本子上。
等到有一天确实不行了,才告诉子女。
12、千万不要和异性走得太近,不管男女,轻则被人嘲讽为老不尊,重则家破人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这就有一例,男人在外面打工,累死累活,结果女人在家里和邻居走得很近,久而久之,产生了感情。
一次,男人回来,碰到两人苟且之事,一时想不开,喝药自尽。
因为这事,女人的子女都不认她,晚年非常凄惨。
13、不要太让自己劳累,钱是赚不尽的,健康才是无价的。
所以,50岁以后,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把锻炼身体当成每天的必备课。
14、不要和儿媳争宠,儿子对你的爱和对媳妇的爱,是不一样的。
如果觉得儿子因为爱媳妇,而忽略了你的感受,千万不要发脾气,否则家无宁日。
儿子爱他媳妇,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小两口感情好,你才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儿子如果和媳妇吵架,你要站在媳妇这一边,毕竟人家一个女孩嫁到你们家,如果被你们母子欺负,后果是很严重的。
15、不要意气用事,哪怕你是对的,也不要据理力争,一定要心平气和,慢慢解决,解决不了,也不要太生气。
人生在世,吃亏是福,心胸开阔一点,不要斤斤计较。
俗话说得好,莫生气,气坏了身体没人理,郁气伤肝,没必要。
人生短短几十年,一定要善待自己,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做好以上15点,相信你的老年生活一定会幸福美满。
提高自己的体能和耐力?
首先我们的知道什么是体能和耐力,耐力性是指在一定强度下,相当时间内(不少于15~20分钟)重复同一动作周期的运动,是一种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新陈代谢的锻炼方法,一般属于中等强度的训练,采用大肌群的练习,这种方法可取得比较好的发展体力的效果。
那具体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了?下面推荐几个小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1、饮食要健康均衡。
食物是体能的来源,多吃富含营养的、低脂肪的食物,健康均衡的饮食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2、大量的身体锻炼。
尽管大量的运动会使身体感到疲劳,但是从长远的来看,大量的锻炼可以提高我们体能水平、心肺功能。比如跑步、游泳、打球、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等。一定要坚持。
3、保持足够的饮水量。
足够的饮水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尤其是在锻炼当中,由于排汗,身体水分会流失非常大,一定要及时补水,平时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
4、保证足够的休息。
积极锻炼很重要,休息同样非常重要,减少熬夜,高质量的睡眠可以使人焕然一新,全身充满能量。
5、寻找同伴一起锻炼。
经常锻炼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这个时候能有小伙伴一起,这样可以让锻炼变得轻松愉快,相互鼓励、交流学习,在锻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希望这以上几点对小伙伴们有用,如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多多包涵指出加以改正!
怎样改善体质?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体质。需要长时间的远动、合理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食物、戒掉不好的习性(抽烟、喝酒、熬夜……)。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介绍如何改变自己:
一、运动
1、跑步:可以分为慢跑、快跑、变速跑和冲刺,你可以先慢跑几圈,活动下身体,然后再快跑几圈。这里我最介意的就是变速跑了,因为变速跑可以锻炼你的爆发力,让你的身体里面的细胞都活动起来,注意减肥的就慢跑吧!
2 、打篮球:打篮球首先不能运动过度,不然会肌肉酸疼,一般人肌肉酸疼都会受不了的,如果这种症状就更应该锻炼了,打篮球建议1、2个小时,看情况增加。
3、俯卧撑、上下蹲和前后跳:俯卧撑是改善你的手臂力量的,上下蹲和前后跳是锻炼腿部力量。俯卧撑如果撑不住就再撑撑十秒,这样效果会好点,上下蹲和前后跳早上做100个,做完一组休息两分钟,分两组,做完之后再做一遍广播体操,这是为了让肌肉放松。注意:出现肌肉酸痛更应该坚持,不过还是要量力而行!
二、合理的休息时间
1、坚持早起,神清气爽
睡懒觉使大脑皮层抑制时间过长,天长日久,可引起一定程度人为的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会使免疫力功能下降,扰乱肌体的生物节律,还会使人懒散,产生惰性,同时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也不利。另外,由于夜间关闭门窗睡觉,早晨室内空气浑浊,恋床很容易造成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因此,坚持早起,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益处多多。
2、午间休息,精力充沛
适当午睡对于减轻身心疲惫,提高学习工作效率非常有益。午睡不在于时间长短,关键在于质量。建议平躺在床上四肢伸展,使血液循环至脑部以缓解因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疲惫感。不宜趴在桌上,这种姿势不仅使呼吸受限,同时也使颈部和腰部的肌肉紧张,易患慢性颈肩病。有研究表明,午睡半小时,可以胜过晚间睡眠两小时给身体带来的轻松感。
3、经常熬夜,影响健康
研究表明,如果长期熬夜,更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过度劳累使身体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比如发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等,严重就会导致全身应激状态,感染疾病的几率相应提高。
三、均衡营养、荤素搭配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饮酒饮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最后告诫大家,一定要把不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抽烟有害身体健康(抽烟最好就不要抽了,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喝酒比较容易伤伤胃,偶尔小酌一两杯还是可以的。还有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人普遍缺乏蛋白质摄入为什么民工每天主要吃碳水身体还很结实?
首先题主有一个误区:以现在的生活条件,根本就不缺蛋白质,往往还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大鱼大肉几乎成了标配,所以现在肥胖已经是普遍现象。
农民工的饭量的确很大,吃的碳水食物也很多,但是他们当中多数人体型偏瘦,只能说他们有力气,并不能说他们身体很结实。
1.大多数人并不缺蛋白质以现在的生活条件,普通人都能满足每天吃好喝好的要求,晚餐吃得比白天两餐要丰富很多,每日三餐的饮食热量几乎都能达到1500-2000大卡,部分人一顿饭就超过了3000大卡。
我们平时吃的豆类、肉类、蛋类、奶类,还有坚果类,这些食物都有蛋白质成分。
在生活中最常见、食用频率较高的蛋白质食物有:鸡蛋、豆腐、豆芽、千张、猪肉、鱼肉、鸡肉、鸡腿、虾、牛奶、豆浆等等。
哪怕你吃的地摊上的煎饼,它里面都有鸡蛋,这就是优质蛋白质。
你每天中午吃的炒鸡蛋或者红烧鸡腿,这样也能摄入蛋白质。
哪怕你不吃这些蛋类和肉类,在主食当中也有一定量的蛋白质。
因此可以说:多数人都不缺乏蛋白质,反而更缺乏膳食纤维,因为粗粮和蔬菜吃得少了,荤菜吃得太多。
2.为什么农民工身体结实?可以明确地说:农民工的身体并不是铁打的,实际上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有颈椎和腰椎问题。
因为他们每天就是用双手、肩膀搬抬、扛运物品,完全靠身体力行,除了吃饭和下班之后可以休息,其它时间都在不停地做体力活。吃饱了就要干活、再累也得继续干,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农民工的饭量很大,是普通人的2-3倍,吃这么多碳水为了补充能量,目的是有体力干活,并不是为了锻炼肌肉。而且他们又不是光吃饭,其它的荤菜、素菜都会吃一点,有时候伙食比大部分上班族还要好。
所以他们也不缺乏蛋白质,吃下去的碳水食物还达不到体力活的消耗热量,所以大多数农民工体脂偏低,看起来比较强壮,实际身材偏瘦。而一些小工每天做的事情相对少一点,吃得饭菜又多,反而腹部还容易堆积脂肪。
也就是说:农民工吃得碳水和食物较多,往往都在体力活中消耗了,体脂低又偏瘦,肌肉量并没有健身房那些壮汉多,只是力量强一些。
3.什么是真正的强壮真正的强壮结实要满足三点:肌肉围度大、综合力量强、体能素质强。
首先就是肌肉围度要达标,像农民工的胸肌、手臂、背部、腿部这些部位都不达标,除非他经过力量训练,而且碳水和蛋白质食物也得多吃,否则不可能练成大块的肌肉男。
其次看综合力量,不能光看单独的一项或者两项,农民工搬砖厉害,但是做杠铃三大项不一定就厉害。你能完成大重量的深蹲,一旦和高手掰手腕又会处于下风,所以要看手臂、腿部、手臂、腹部等各个部位肌肉的力量,这样才算全面。
最后是看体能素质,像健美人士的肌肉围度和力量水平都很高,但是让他们去进行长跑、游泳、跳绳等有氧训练就比较困难,这就是体能不足的原因,所以心肺耐力也很重要,这一项变弱,肌肉练得再大也没用。
而现实生活中,往往都存在个人偏好,要么力量强体能差,要么体能强力量弱,农民工就处于两者的中间,有力量有体能但是肌肉量太少。
如果他们去练徒手动作,比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徒手深蹲,会非常轻松。如果是做大重量的杠铃训练或者长距离的有氧训练,他们就觉得比较吃力,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再去做体能和力量训练,身体就吃不消了。
最后说一句:不要过度夸大农民工的力量,任何一个人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时间长了也能适应,这与健身训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为了生存,健身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区别。
想要了解更多健身内容,请关注“悠米爱健身”。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是什么?
足跟痛(painful heel),顾名思义,是指来源于足跟的疼痛,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产生退行性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正是因为足跟痛一般不会急性剧烈发作,而是缓和的,渐进性发展,疼痛感会随病情发展逐渐增强,穿平底鞋时容易发作,因此,病痛初期都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肩周炎类似,它是一群病症的统称,而非具体某病。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运动过多的人群身上。有调查表明,足跟痛的流行率大概为3.6%,主要集中于跑步锻炼者;但是也有大约7%的老年人会感到足跟下有疼痛感,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由此可见,足跟痛不止是跑友们的“专利”。
除上述提到的“晨起痛、跑后痛”以外,足跟痛还有以下症状表现:
1、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足跟正下方或足跟后侧常有针刺感觉,用手摸有麻痹的感觉。另外,通常情况下,足跟痛会从足底,逐渐向脚趾方向传播;
2、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
3、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
4、严重或处于急性期时,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
5、严重者无法踏地行走;
6、疼痛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使力支撑,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足跟就像一个吸收器,当人在走路或跑步时,会对地面产生压力,同时地面对人也会产生反作用力,这股强大的力就得靠足跟来吸收和缓冲!足跟吸收因冲撞带来的力,并将冲力转化为下一步的推动力。
足跟本身结构简单,主要是由一大块跟骨支撑,脚底有厚厚的脂肪垫吸收部分冲击,人的足跟是为人的体重提供有效支持而存在的。而足部作为直接接触跑步平面的肢体末端,任何功能上的不适感或是结构上的问题都会向上传递影响踝关节、膝关节甚至髋关节。
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跖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2、足跟骨刺: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即“骨刺”,也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
3、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4、跟垫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5、应力性骨折:应力性骨折是一类由于长期高频率的施加于同一位置而导致的骨折,比如某类体育活动或是重体力劳动。跑步者通常更倾向于在跖骨(脚掌处)处发生应力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也会导致应力性骨折。
6、足弓结构发育异常: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
7、跟腱炎:是跑友最容易患上的足部疾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过度使用可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如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刘翔就是因为长期跟腱磨损导致跟腱炎,继发跟腱撕裂。
8、步态异常:走路或跑步姿势错误。严格意义上这不能叫做病因,但这的确是很多跑友的问题,而且可以说是很多跑友很多下肢病痛的根本原因。
康复治疗三步走——松、拉、练
1、松:即松解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利用HYPERVOLT肌筋膜枪高效松解足底筋膜,1分钟/次,2-3次;松解小腿三头肌3-5分钟。
2、拉:即牵拉足底与小腿三头肌。只有当高张力的肌群放松下来,短缩的肌纤维恢复原长度了,足踝的生物力学才得以平衡。参照以下方法,30秒/组,3~5组/次,2次/天。
3、练:即加强足底筋膜的抗牵拉力与小腿三头肌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
① 足底筋膜——脚抓毛巾
站立位或者坐位,将毛巾平铺于地面,上顶足弓,弯曲足趾,将毛巾从地上拾起,在最高处停留5秒,缓慢下放,重复。15~20次/组,3~5组/次,2次/天。进阶后可用弹珠或其它小物件来加大难度,替代毛巾。
② 小腿三头肌——提踵训练
选择合适高度的“小台阶”,上肢给予保护支撑,将前脚掌放于台阶上,缓慢提踵,缓慢下放后脚跟。动作反复进行10次/组,3~5组/次,2次/天。
日常预防要跟上
1、平常多穿宽松的运动鞋,鞋底厚、软为宜。也可根据足弓类型选择合适的鞋垫。尽量少穿硬底皮鞋或者高跟鞋。
2、多样化选择锻炼身体的方式,可尝试做非负重锻炼,如骑自行车和游泳。足部疾病患者尤其不能在鹅卵石建成的“健身路径”上行走,这样对足的损伤是非常大的。
3、每天用温水泡脚,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好方法。可保持足部卫生和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足的健康。
4、跑步时选择有缓冲的运动场地,以吸收冲击力。
5、再次强调,运动前热身做充分,运动后拉伸别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