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害的地方,宋朝岳飞是怎么死的

天美资源网

岳飞被害的地方,宋朝岳飞是怎么死的?

关于岳飞具体是怎么死的,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一个谜。迄今为止,有 “打死”、“勒死”和“毒死”等说法。

1、被打死 据《说郛》卷二十九《朝野遗记》记载,岳飞之死是“其毙於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拉胁”,就是用钝器打折肋骨,轻的就是打个骨折,不会死;重的就是打折肋骨,刺进心肺,而后致死。由此,“拉胁而殂”就是摧折致死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这是一种保留全尸的刑法,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实施过。岳飞若是被“拉胁”而死,则死得痛苦万分,一点不亚于千刀万剐。

岳飞被害的地方,宋朝岳飞是怎么死的

2、被勒死《说岳全传》里说,岳飞是被勒死的。千百年来,这一向被视作是小说家言,空无真凭。但2010年3月间,河南省长葛市发现的一通清代墓碑,上面记载着岳飞是被“勒死”的。具体地说,其中一块石碑上刻着《岳氏族谱》,在《岳氏族谱》碑上,起首一句是“吾族原汤阴人也”,紧接着是关于岳飞身世、事迹、死因的介绍。上面记载,朝廷连发12道“金牌”令岳飞退兵,岳飞回到南宋都城临安死在狱中。至于死因,其中有“十二月二十九日将王勒死”的字样。岳飞若是被勒死,则不会死得太痛苦。

3、被毒死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零七《岳侯传》言:“侯中毒而死,葬於临安菜园内。”具体地说,岳飞死后,狱卒隗顺将岳飞的尸体秘密埋葬,20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时,“隗之子始上告官。悉如所言,时无它珠玉为殡,而尸色如生,尚可更敛礼服也”。既是“尸色如生”,就说明尸体没有全腐烂,这间接证明了中毒而死的假设。岳飞若是被毒死,也不会死得太痛苦。无论哪种死法,岳飞当时是被留了全尸。而这,也是因为赵构在批准处死岳飞的懿旨上注了“赐死”两个字。岳飞的尸体能保存下来,还得感谢隗顺(生死年均不祥)。具体地说,岳飞被害后,隗顺冒了生命危险,将岳飞的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他把岳飞佩带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临死前,他将此事告诉儿子,并交待说:“异时朝廷求而不获,必悬官赏,汝告言曰,棺上一铅,有棘寺(大理寺)勒字,吾埋殡之符也。”(祥见明万历十年刊本《汤阴精忠庙志》)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岳飞遇害后21年,宋孝宗赵慎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以500贯白银寻找岳飞遗体。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为此,宋孝宗特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这便是今日杭州西湖畔的“宋岳鄂王墓”。岳飞被害前,在风波亭中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他因为精忠报国而名垂千古。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岳飞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1、宋朝注重文官,文官当道,武将不得重。岳飞为首的武将派主战,秦桧为首的文官主和。党派之争中做了牺牲品。

2、不听皇命。例如:十二道金牌之事。有人说是手诏,反正是催了12次,才回兵。

3、参与立太子之事。太子之事,无论那个朝代,都是禁止为臣参与。何况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参与太子之争中。必遭皇帝疑心,先处置而后快。

4、对皇帝心怀不满,而且表达出来了。这个有经典名词“心怀怨望”。

岳飞真的死于秦桧的谗言吗?

感谢头条邀请,苍茫大地认为岳飞死于赵构之手,赵是首犯,秦桧夫妇、张俊、参与其中,是从犯,均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赵构要害岳飞有以下原因:

一、岳飞影响了赵构的讲和国策。岳飞为首的岳家军与金国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大破金军拐子马、铁浮屠,成为金军的恶梦,金军主帅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鸣。而岳飞的军事目标是“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赵构只想维持半壁江山,苟且偷安,心理压力山大:一怕打不过金军,再次被金军搜山搜海搜赵构;二怕岳飞、韩世忠等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三怕岳飞等大将打到黄龙府,迎请徽钦二帝还朝;四怕江南的财力无法支撑战争机器的运转…鉴于以上四怕,赵构的国策如他所说:“讲和之策,断自朕意,秦桧但能赞朕而己。"赵构是制定者,秦桧是附议者。现在为圣君讳耳,把屎盆子全部扣在秦桧头上也是欠公允的,我以为六四开,赵构六成责任,秦桧作为首相,四成责任。当时金国把杀岳飞作为议和的条件之一。所以才有十二道金牌招打到朱仙镇的岳家军还朝,十二道金牌急招才回,也增添了赵构对岳飞的恨意。

岳飞和金兀术谁先死?

岳飞先死的。岳飞因被奸相陷害,在风波亭被杀,金兀术得知后还非常痛心并且立牌位祭拜。

金兀术率军攻破开封、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后,赵构从金营逃脱来到临安,在这里建立了南宋,同时重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击金国。

岳飞和金兀术多次在战场正面交锋,没有一次不是以岳飞获胜为结果,二人在战场上也惺惺相惜。岳飞被陷害致死后,金兀术非常怀念他,并在营帐中放了牌位祭奠。

岳飞是哪族人?

汉族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的母亲与夫人为何葬于九江?

岳飞出生于一个河北相州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喜好孙吴兵家之学,后来他又拜河北当时的著名拳师周侗为师。

周侗在武林中被人称为“铜弓铁箭”,岳飞跟随他学习得非常刻苦,一天拉弓上千次,因此他成为了周侗最得意的弟子。据说,岳飞习得了周侗箭法中的最高技能——连珠箭法,拉三百斤弓,瞬发三枝铁箭,三百步外可洞穿箭靶。

周侗死后,每逢初一、十五日,岳飞都要设法买些祭品到周侗的坟上祭奠一番。父亲岳和对此十分赞许,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报效国家,你能够成为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人吗?”

(周倜病重岳飞来拜师母)

等到靖康乱起。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经过相州的时候,岳飞得到了赵构的召见,他受命招讨游寇,降服众寇三百八十人,因功封为“承信郎”,从此便开启了他的行伍生涯。

岳飞既然加入了勤王之师,他就不得不离开了家乡。看着长大成人的儿子即将远离,母亲姚氏既担忧又感伤,于是就在他背上刻下“尽忠报国”四个字,督促着要他一心效报效朝廷。

其实此时已是乱世,岳飞的家乡相州就在真定附近,金兵已经肆虐到了河北真定府,岳飞不顾及保护家人,却要此时离开,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岳母姚氏对岳飞的无限包容与支持。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

岳飞离开河北故乡之后,家乡随及被金兵攻破,父母从此了无音信。经过多年的寻找,这才找到了母亲,岳飞迎接母亲南归的时候,因为长时间的逃难与时局的混乱,母亲身体已经虚弱非常,导致了长期生病,但只要一有时间,岳飞都亲自调理药物,陪在母亲身边。

但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他,岳飞非常悲痛,连续三天滴水不沾,由于河北早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岳母姚氏最终丧于庐山(今江西九江)。

从历史上看,姚氏对岳飞的期望远远比父亲岳和来得更为长远一些。因此,岳飞往往在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总是回到庐山的母亲墓旁,搭建一座小草屋,为母亲守墓!在《宋史》中多有记载。

见于《宋史·岳飞传》: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飞力请解兵柄,不许,自庐入觐,帝问之,飞拜谢而已。

(岳母姚太夫人墓)

岳飞,有古之良将的风采,与吴起类似,都是爱兵如子。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治军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而士卒有病,岳飞亲自为之调药;将士战死岳飞悲痛流泪抚育他们的遗孤,或让儿子娶阵亡将士的女儿为妻。凡是朝廷的封赏犒劳,都分给部下军吏,不私拿一丝一毫。

岳飞的第二任妻子李娃,就是岳飞的贤内助,每当将领们远征时,岳飞便让妻子李娃到他们家中慰问,对于这些事情或者家中大小事情,李娃都办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李娃可谓岳飞之良配!

绍兴十一年(1141),在一系列的阴谋操作之下,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云被斩首弃于闹市,消息传到北边,金国将领无不举杯互相庆贺。

也不知道秦桧对岳飞是有多大的私仇公怨,岳飞死后,他的全部家产被登记并没收,李娃以及儿子家人被流放到了岭南,甚至当时一个和岳飞相似的一个地名“岳州”,也被秦桧改名为“纯州”。

(岳飞与秦桧)

岳家人被流放了岭南之后,抚养着幼孤的重担又落在了李娃脆弱的肩膀上,同时还遭受到朝廷对流放人员最严厉的管制,人身自由被限制,岳家人被长期软禁。而此时,岳飞次子岳雷才16岁,三子岳霖才12岁,四子岳震7岁,五子岳霆才3岁。

到了孝宗年间,为了启动北伐,给岳飞平反就成了首要条件。孝宗诏令恢复岳飞的官职,以相应的礼仪改葬,赐给岳飞家属钱一百万贯,寻找岳飞的后代,全部授予官职,李娃也被封为“楚国夫人”,而此时距离“风波亭”事件已经21年矣,岳雷已死,李娃也有了62岁的高龄。

李娃临死之前,嘱托儿孙们,也要将她丧于庐山,让他陪伴着岳母姚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之死,千年之后,仍让人感叹不已!如果岳飞碰到的是孝宗皇帝那该多好!至少,陆放翁也不会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千古遗憾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