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真实,你觉得红海行动和战狼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崛起吗?
1982年10月22日,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涌入影院,去欣赏一部叫做《第一滴血》的电影,内容是一位越战老兵如何在俄勒冈小镇海扁全副武装的警察和国民警卫队。影片连续三周霸榜,票房达到惊人的1.25亿美元。
但原著中的兰博其实与观众想象大不相同。
在戴维·莫雷尔的小说中,兰博是一个有人格缺陷的反社会份子,战争毁了他,他也要毁了一切,从越南返乡时一路烧杀。警长本人也是退伍老兵,作为秩序的化身,与兰博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二人最后都成为体系的牺牲品。
公映的电影大大弱化了兰博身上的绝望和反抗色彩,在长达26年的四部系列片中,兰博完成了从走投无路的厌世者到超级战士的转变。那时黎巴嫩刚刚释放了扣押的美国人质,总统里根说:“昨晚观看了《第一滴血》,我知道下次再发生这种事时该怎么办了”。正常的说法原本应该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1983年格林纳达动乱,600名美国学生被困,里根未经正常程序直接命令海军陆战队、游骑兵、海豹突击队消灭格林纳达的武装力量,美军用3天时间控制了该国,但联合国以108:9的决议通过了对此次侵略的谴责。
事件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内阁也出现了分歧,然而10月27日被解救的学生回到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空军基地时,首位走下飞机的学生动情亲吻了祖国的土地,这一幕被早已候在现场的记者拍个正着。
结果是11月3日CBS的民意调查中,高达95%的美国人认定里根没有错误,美国武装力量采取了正确行动,他们为此感到高兴。这就奠定了英雄动作片的民意基础。
典型的兰博电影有三个核心元素:
1、个性强烈但勇敢忠诚的主角。
基本形象是特立独行、不听招呼、嫉恶如仇,离群索居,心灰意冷,借酒浇愁;没有收集军功章的嗜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相信任何人,只听从老基友的呼唤;丰富的单兵作战技巧,特种部队的经历,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武能单挑飞机坦克,文可面瘫撩妹。总之,这是一个平时不受欢迎,战时高效杀戮的人肉原子弹。
兰博并非听命行事的军人,是“只能就见、不可屈致”的世外高人,他不为任何虚幻的使命服务,只为符合自己道德观的信念拼杀。
2、无能甚至是反派的上级+猪队友。
兰博终其一生只有上校这么一个老铁,二人亦师亦友,但更多基于信任,而不是友情,其他所谓上级要么是谐角,要么是庸愚之辈,甚至可能是反派,他们提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只会重复这样的战前鼓励:假如你被俘,我们不会承认这次行动,你明白吗?
兰博从未得到任何真正的支援,只有姗姗来迟,准备摘桃的猪队友,他从来都是依靠个人而不是组织或体系生存下来的。
3、远比实战可怕的交换比。
这是很多神剧的精髓,Go Compare曾经统计过1940年至今死人最多的电影,名列前茅的《银河护卫队》是83471人,《德古拉元年》的5687人排名第二,《复联》和《魔戒》都是1000多人的水平。这项统计非常严谨,比如在下边这种图片中准确数出死亡人数。
《第一滴血》其实并不以此见长,感觉很血腥的第1部只死了1人,后2部分别是69人和132人,只有第4部中,才以每分钟3人的速度死掉了262人,绝大部分是最后时刻兰博熟练使用12.7毫米机枪射杀的,很多人对于那个血肉横飞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兰博式英雄片的精神内涵就在于以暴制暴,以好战的方式反战,至于更多的哲理思考则交给了《猎鹿人》、《现代启示录》、《汉堡山丘》、《野战排》这种电影。
为什么兰博式英雄片会在今天的中国、印度和韩国迅速得势?甚至成为新兴电影市场的票房支柱?中国有《战狼》、《红海行动》、《空天猎》、印度有《战争》、《加齐号攻击》,韩国有《仁川登陆作战》等等。
主要因素当然是强烈的情感代入和共鸣。
我们参考2016年印度神片《战争》,影片描写2022年中印大战,印度某上校被俘,受尽折磨,最后突然开挂,成功炸毁中国潜艇。片尾旁白煽情的表示,印度用96天击败了中国,占领1.6万平方公里土地,取得全胜。
另一部电影《加齐号攻击》,描写印巴战争时印度潜艇智斗巴铁对手,不但操作潜艇像超级玛丽般躲避鱼雷,还一口气下潜到400多米定深,另有敲打艇壳引爆水雷、280米深度出舱等神操作。
嘲讽这类电影是很容易的,但不能忽略其时代背景。
中印韩都是历史悠久再度复兴的国家,都曾创造过灿烂文明,近代又饱受磨难,在经济增长,文化昌明,社会稳定,勃勃生机的新时代,当然需要这样的电影提振民族精神。
中国电影票房即将超越北美、登顶全球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以想象《红海行动》和《战狼》式超级英雄片会越来越多,繁荣背后的疑问在于这类电影能否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这取决于三点:
首先,是做好莱坞的追随者还是颠覆者。
作为一种成熟的类型片,好莱坞已经拍了几十年,能用的噱头和刺激荷尔蒙的方式差不多都试过了,没有叙事结构和视觉意象的推陈出新,让人惊叹“原来动作片可以这么拍”,显然不足以俘虏见多识广的海外观众。
《战狼2》就有这个问题,它只是重复了当年周杰伦和谢霆锋在《逆战》中早就做过的尝试,全片差不多从头打到尾,节奏鲜明,风格凌厉,但故事简单,人物生硬,试图单纯在从运镜、技巧和气氛等方面压倒好莱坞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
很多人说,《红海行动》比《战狼2》更有资格享受50亿票房的荣誉,这主要因为《红海行动》是细节更讲究,更经得起推敲的军事动作片。
但严格来说,它仍然多少借鉴了《勇者行动》,后者是美国2012年出品的试验电影,使用佳能“无敌兔”相机、蔡司和潘纳维辛镜头拍摄,海豹突击队真身出镜。
影片大量使用身临其境的第一人称视角,细节近乎实战,本色出演的军人也比特训几个月的所谓专业演员更接地气,因此颇受军迷欢迎。
其次,电影本身附带了攻击属性。
近十年来鲜有中国电影得到国际市场的充分认可(票房+口碑),原因当然不在资金和技术层面,而是故事内核过于自我,急于让观众在电影中寻找本不该属于电影的东西。
比如有人喜欢拉着外国朋友去欣赏《战狼2》和《红海行动》,真实心意大约是期望对方有这样的反应:中国真厉害,太牛逼了!
但结果多半不如人意。
原因很简单,只消看一下《加齐号攻击》和《仁川登陆作战》的豆瓣评论,就知道这些描写本国军人神勇无敌、无限开挂的电影在没有情感代入的第三国观众眼里,究竟是什么样子。隐含攻击属性的电影一般不容易有普世共鸣。
简单翻阅IMDB评分最高的亚洲电影就知道,《地球上的星星》、《我的儿子》、《老男孩》这种电影比抱着机枪扫射更能打动不同文化氛围的观众。请注意,IMDB并不是烂蕃茄,它是真正反映普通观众欣赏水平的。
换句话说,《战狼2》或《红海行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动作片顶峰,但并不是传播软实力的恰当方式。你眼里的热血沸腾,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声讪笑。
最后,世界人民的欣赏品味是美国兰博调教出来的,中国英雄能否丰富甚至修正其精神内涵很值得观察。
二者的区别可以简单概括出以下几点:
(1)兰博有严重遁世情绪,中国英雄的人生观要积极的多。
(2)兰博内心对命令有抵触,中国英雄会说“坚决完成任务”。
(3)兰博关键时刻总被抛弃,中国英雄的上级和队友全程智商和节操在线。
(4)兰博是有人际沟通障碍的孤胆英雄,中国英雄是集体主义。
(5)兰博不相信任何人,中国英雄相信组织,相信上级,相信战友。
(6)兰博说:我们回家了,中国英雄说: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
哪种英雄更普世,只能静候观众去做判断。
在可预见的将来,只有一点不会改变,就是身着06式防弹衣,配备95式突击步枪,手持北斗定位系统的中国军人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银幕上。
哪部更让你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开篇立意:红海行动。只因有这几个字。
吴京导演和主演的电影《战狼2》虽然在电影票房史上创下了一个纪录而且打进了世界电影票房排行,但是不管怎么样,那也只是一部宣扬中国军人“本故事纯属虚构”的电影。而《红海行动》则不同,整部电影都围绕着“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个大纲。
大家或许不知道,《红海行动》的电影原型是也门撤侨事件。在美国大使馆闭关不顾本国人民安全并且承认,无法帮助在也门的公民离境后,中国海军根据上级指令安排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临沂舰前往也门亚丁港。撤离了中国驻也门的首批124人,其中包括122名中国公民,还有两名来自埃及和罗马尼亚的中国企业聘用的外籍专家一同随舰撤离。之后第二批400多人乘坐中国海军潍坊舰离开也门荷台达港,至此,需要撤出的中方人员已全部撤离也门。
或许我们看来救出来的人也就是几百人,几行字而已。但是要知道当时也门的情况非常危急,时间紧迫,状况百出,战争一起,白骨遍野。在现代化战争机器的攻击下,无辜的百姓死伤无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外华侨在炮火的绝望中迎来中国海军舰队的护送,迎来了来自流有同一血脉的家人救助,这是多么大激动和兴奋。
看过《红海行动》的朋友或许被电影的暴力血腥画面所震撼,但是在当时,战况究竟怎么样,只有当时参与行动的指战员才能真实的感受到。我们所看到的,是经过了电影的艺术加工,我们记得含糖止痛的石头,看到了巾帼英雄,也看到了许多惨无人道的画面。
我们庆幸生长在这个强大的国家,让远在海外的华侨同胞有家可依,也让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我们安享太平。但是这世界上哪有随随便便的事情,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在家团圆,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仍在站岗放哨,我们欢度春节,仍有大批警察在岗在位,当天灾人祸,也是消防队员和人民解放军不顾生命安全,没日没夜的救人于水火。
当看完《战狼2》后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是兴奋的;但是看完《红海行动》后,我的心是震撼的,是澎湃的。当强如美国也将本国人民撒手不管时,是煜煜生辉的五星红旗带着我们回家。我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而骄傲,而自豪。
国产电影红海行动再次火爆?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问题的话那就是:中国老百姓找不到更大的存在感,缺少在社会的生活中其他身份的认同。目前来看唯一可以让自己精神世界高大起来的途径就是通过爱国主义让自己感觉到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
一、首先反应战争题材电影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像70后、80后都是看着《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这些爱国主义战争电影长大的,在90年代以前,大陆的电影基本上就是这些以红色爱国主义影片为主。90年代之后,我们建国后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也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进行创作。中国国产的战争电影慢慢就趋向于了单一的以“抗日神剧”为主导的影视作品。大家可以想想为何“抗日神剧”如此层出不穷,是因为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
二、随着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日渐提高,单纯的“抗日神剧”已经不能满足中国观众的口味了。但是中国能拿得出手的题材确实没有,不像美国这20多年里在全球四处搅和,经历了像海湾战争等一系列大的战争,所以他们的战争题材电影可以说不缺素材,再加上宽松的市场环境,所以美国的战争电影就几乎占领了中国观众的大银幕。而中国的导演就算想拍战争题材的除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恐怕再也找不出可以创作的题材了。这就形成了一种供需的缺口,一方面人民群众需要自己的战争电影,一方面创作者却苦于没有可以拍的素材。
三、进入到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化的20年之后,中国现代战争电影才逐渐浮出水面,一个是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如“蜻蜓点水”般对越战的描述,但是《芳华》真算不上战争题材。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我们对外渐渐有了实力可以参与国际合作,出国参与像“维和”这样的军事行动。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达,像边境线上一些毒品走私活动也日渐猖獗,我们的军队有了更多和毒贩和雇佣军的局部小冲突。也出现了像《湄公河行动》、《战狼》这样的缉毒和犯罪题材的电影。但是这都属于小打小闹,真正开创了大场面现代战争先河的应该算是《战狼2》了,虽然故事是虚构,但是毕竟背景是真实的。这种《第一滴血》式的国产现代战争题材电影一经上映,恰好又加上中国紧张的周边局势做衬托,让《战狼2》一下子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宝座。
四、《战狼2》的成功也让很多中国导演看到了中国现代战争电影的发展模式,简单总结为:
1、有军队背景的机构支持,譬如《战狼》是原南京军区,《湄公河行动》是公安部,《红海行动》是海政。
2、宣扬“和平”理念,战争的主旨是“防守”,以保护本国人员和财产安全为目标,也就是“撤侨”。《战狼2》和《红海行动》都是这样的题材。
3、战争的发生地放到国外。如今中国的电影不仅仅是战争题材把故事放到了国外,像喜剧题材也都是放到国外进行拍摄。这种选择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是为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好过审;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宣扬爱国主义。
如何看待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这三部电影的成功?
欢迎关注木山文娱,看你不知道的娱乐小故事,听你没看过的电影大解析!
根据实时电影统计,截止2018年3月7日,观众反响不错的《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票房均已突破30亿元,就连上映后口碑高开低走急剧衰落的《捉妖记2》票房也已突破20亿元,电影制作团队、发行商以及各大院线都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
那为什么这三部电影能有如此不俗的票房表现呢,木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说相同点,这三部电影都是在大年初一上映,在前些年时候,过年这几天也是包含在电影行业所谓的“贺岁档”里面的。贺岁档一般是一年的12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二三月份,这一段时间因为有大量节假日,一直都是电影行业的大票仓,历来都是各种大片混战。
从2013年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传》大年初一上映最后豪取12亿票房开始,大家逐渐发现过年这几天的票房潜力,于是“春节档”的概念开始被提及并被普遍接受,越来越多的大片开始排在“春节档”上映。尤其这两年,随着院线在诸多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的铺设,过年返乡的人们已经把看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娱乐消遣活动,从而带动“春节档”票房逐年水涨船高。
第二个相同点,《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都是相关系列电影的续作,并且这两部电影的第一部在上映的时候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现和广泛的关注度。《捉妖记》最终收获票房24.38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华语电影票房冠军;而《唐人街探案》虽然最终票房只有8.23亿,但该片当时以黑马之姿杀出重围已经让人相当侧目,最主要的是该片口碑极佳,群众基础非常好。
在这种情况下,《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还未上映,就已经引起了非常高的关注度,这对最终票房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而《红海行动》虽然不是续作,但该部电影导演林超贤之前执导的《湄公河行动》也是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从而使该部影片一开始在部分军迷和动作电影的拥趸中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都比较高。
说完了相同点,再说说每部电影各自的取巧之处。《捉妖记2》这部电影的取巧之处有两个:一个是大量堆积明星,即使电影整体表现一般,单靠明星粉丝流量就可以取得不错的票房;另一个是题材取巧,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合家欢电影,从五六岁的小孩子到老人都可以看,一般一大家人一起看的话多会选择这样的影片。
《唐人街探案2》就胜在电影的故事性,陈思成在《唐人街探案》中就开创了华语电影里真正的喜剧悬疑电影,一路搞笑着就把一起悬疑惊悚的案子给破了,关键是这个案子逻辑性还很强。总体来说,推理杂糅喜剧,技法更加娴熟,笑点看点齐飞,期待东京续作。
而《红海行动》能一路逆袭取得最终的票房冠军法宝也有两个,精良的制作和大情怀。
这部电影制作的精良程度木山毋庸多言,看过电影的大家都知道,用专业人士的话说这部电影把中国电影工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除此之外,这部电影展现出来的大国风范气、民族精神气、强军壮歌气也使广大观影群众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最终成为影片低开高走的关键因素。
蛟龙两死两残到底值不值得?
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在大年初一上映至今,从最开始的院线排片少,票房成绩一般,到现在排片量明显提高,并且票房成绩也仅此于《唐人街探案2》,超越了《捉妖记2》排名第二。而这部电影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收获了非常不错的口碑。
影片主要讲述的就是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全力营救一个被国外恐怖分子挟持的中国公民的故事。历尽重重阻碍,终于把中国公民安全带回了祖国,但蛟龙突击队却有两名队员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还有两名队员身负重伤。
虽然人救了出来,但对于牺牲了两名军人的结局显然是非常让人难过的。如果说这样的牺牲值不值,我们是没有资格去回答这个问题的,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蛟龙突击队”参与过营救的每一个人。但小编相信这个问题放在他们任何一个人面前,他们都会坚定的回答:值!
电影中有几个小细节让我非常难忘,其中一个是在营救人质“邓梅”的过程中,蛟龙突击队与恐怖分子发生了枪战,过程中队长“杨锐”不止一次的向队员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保证邓梅的安全”!包括后来在他们分别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队员佟莉和石头都把自己的防弹衣给了“邓梅”,为的就是不让她受到一丁点伤害。在他们的脑海中始终明确自己此行的任务就是为了营救“邓梅”,并安全把她带回家。
所以对于“蛟龙”的每一个人来说,只要完成任务无论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而电影中“蛟龙突击队”的每一个人也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保家卫国的军人的缩影。为了我们国家的安全,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看过这个电影后,真的对中国军人的敬佩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而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就是“杨锐”去营救侨民时说的一句话:“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真的非常感动。
这部电影想告诉观众的就是:无论你身在哪里,只要你遇到了危险,祖国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带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