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的成因,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是生物的宝库?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许多地方终年积雪,天寒地冻,无法可以想象得到这个地方会有什么动物植物?哪里还称得上什么生物的宝库呢?
但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由于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当印度洋的季风吹来的时候,这里就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很多,再加上温度高,于是这里就广泛的分布了多种呈垂直分布的动植物地带。
下面我们随着海拔的变化,来说一说喜马拉雅山动植物的分布。
首先是高山草甸,它们分布在海拔3200米至5200米的地方,由于绿植良好,很适合夏季牛羊放牧。同时,生长许多珍贵的药材如“雪莲”,还有“藏铃羊”等,这些动植物都需要生没这无污染的纯净之地。
在海拔4千~3千米的地方,是针叶林密布的地方,有成片成片铁杉、云杉、冷杉,一株株傲然挺立,高耸入云。
在海拔3000~1100米的地方,生长的是常绿阔叶林,这里有许多珍贵的植物如:墨脱楠木、通麦栎树等。
在海拔1100米以下,生活的是热带雨林,这里就像巴西的亚马逊,热带植物密布,有阿丁枫、槟榔、倪藤树等,是众多鸟类、蛇类的栖息地。
这样看来,虽然喜玛拉雅山雪线之上终年积雪,但海拨低的地方,由于山体庞大,生活众多的动物、植物。最主要的原因是临近海洋和纬度低,温度,降水是生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路上马六甲河西走廊成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马六海峡对于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重要性,那是包括日本、韩国及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西亚、北非地区的海上运输线,尤其对于日本来说,马六海峡就是他们的海上生命线。
而在我国西北,也有一条生命线,它对我国的重要性一点不次于马六海峡对于日本,它就是河西走廊,一条连接我国内地与中亚、东欧的唯一通道,控制着我国西部的半壁江山。历史上,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现在的甘肃省西部、新疆东部一带,南北两侧被昆仑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相夹,呈走廊般的长条状,又因为在黄河以西,所以被称之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地区、中亚乃至东欧各国的唯一路上途经。在汉朝初期以前,我国中原王朝几乎从未与现在的新疆地区、中亚及东欧各国有所往来,致使西北各省所产出的物资都只能在内地出售或是卖给北方的游牧民族,极大的影响了西北各省的经济发展。而自汉武帝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便发现了这条连接新疆、中亚及东欧地区的对外窗口,并通过这里逐渐与外界有了联系,开辟商路,互通往来。直至隋唐时期以后,这条通道就已然成为我国西北各省的经济命脉和政治、文化交流的纽带,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站点,沿途遍布着驿站、旅馆,往来客商不断。如今充斥在市场上的很多传统水果、蔬菜都是古时途经河西走廊引进到我国的。同时,河西走廊对我国古代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起着重要作用。汉武帝因为开辟了这条对外交流的通道,才不断派出使者与此前被匈奴欺压新疆地区各藩国建立了联盟关系,从而一举大破匈奴。唐朝玄奘西游也是从这里前往印度,促进了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并带回真经于大唐宣扬佛法,如今位于敦煌的莫高窟就是那段灿烂文化的见证。进入盛唐之后,来自西方的僧侣、学者源源不断的途经这里进入中土,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都伴随着他们和各国使者在这里展开,使得我国古代文明越发的多元化,也让唐文化从河西走廊走向西方各国,让世界对大唐有了更深的了解。直到后来的马可波罗经过这里再次来到我国,才使得西方国家了解了我国的汉唐文化。河西走廊在军事层面上的意义
河西走廊除了在经济贸易和文化外交方面对我国古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它对于我国还是一条防范外来入侵的重要防线和缓冲区。河西走廊道路崎岖,环境恶劣,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大部分都是戈壁和沙漠,所以即便是现代化部队,在这里行军都十分困难。又因为南北两侧均是绵延千里的山脉,没有其它小路可以穿插,让这里成为一条与西方国家往来的唯一通道,外来势力如果想长途远征入侵我国,就只能要走这条河西走廊。所以,只要在河西走廊沿途构筑关卡要隘,节节扼守,就可以抵住百万雄兵,外加沿途恶劣的环境和复杂的气候,使河西走廊真正成为外来入侵者的坟墓。就是因为这一点,自西汉武帝时期起,中原历代王朝对于河西走廊的防务都十分重视。汉武帝时期,就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并从关内大举移民到这里开垦、戍边。同时,汉武帝依靠这里的地势和气候条件,以此四郡作为缓冲带,节节阻击,使得敌军骑兵无法施展,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敌人又无法长期作战,因此才数次战胜以骑兵见长的北方游牧民族。此后,中原历代王朝都沿袭了这一战略方针,在河西走廊以节节设卡派重兵驻守的战略部署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及其它外来势力入侵,直至明朝时期由于对外防御对象东迁,河西走廊的兵力部署才逐渐转移。但到了清朝时期,这里又成为清军经略新疆、西藏、青海及蒙西各旗的大本营。清朝著名将领如阿贵,左宗棠等人都有在此驻守的经历,由此可见它在我国古代,尤其是汉、唐、清三朝的地位。也就是因为有了这道天然防线,才使得我国西北区域在历史上很少被外来势力入侵,河西走廊也成为保卫我国西北数千年的一道钢铁屏障。如今的河西走廊
时至今日,河西走廊依然是我国对外的陆路交通要道和边防重地,兰州军区及多处导弹发射台均落户于此,使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后方军事基地。兰新铁路途经这里,将内地生产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等地,更是带动了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的经济。同时,经过多年治理及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如今的河西走廊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粮棉生产基地,其中的张掖市更是由于多年的开发和经营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业区,有着“金张掖”的美誉。一带一路将河西走廊作为重要站点和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并建立和扩大了河西走廊经济带,使这里再次焕发了生机。喜马拉雅头像怎么老是上传失败?
目前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自定义头像功能,上传失败的原因可能有:
1、提示“上传失败,稍后重试”,可能是由于网络原因造成的,请更换一个更好的网络环境或者更换一个时间段尝试;
2、尽量压缩一下您要上传的图片,以免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图片过大而导致失败;
3、建议在上传的时候暂时关闭您的下载器或者将下载器设置为智能下载模式以节省带宽;
4、目前该问题腾讯公司也在不断的优化中,请您留意新版本和使用。
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个20公里的口子?
没什么后果,毕竟如此暴露智商的设想,是根本没有任何可行性的。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是真正的世界屋脊,也是东亚和南亚的天然分界线。
长期以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干湿差异,因为地理教科书不厌其烦的举例而闻名遐迩。
根据地理教科书的记载,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每年为喜马拉雅山南坡带来大量的降水,南亚的乞拉朋齐更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湿极。但是,仅仅一山之隔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却因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的阻挡而变得异常干燥。
所以,喜马拉雅山越来越显得扎眼和碍事,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尤其是淡水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
于是,很多砖家学者创造性的提出了在喜马拉雅山打开缺口,比如炸开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引入印度洋水汽的天才设想,以缓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干旱。
应该说这种“忧国忧民”的设想值得肯定,但想要付诸实施就非常扯淡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
首先,喜马拉雅山北坡并不缺水。
虽然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在翻越了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之后,因水汽量太少,加上气流下沉无法像南坡一样因地形抬升而成云致雨,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坡就比南坡更缺水,或者更干燥。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不是地势低平的印度平原,而是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
因为这一平均海拔达4000米的高原存在,使得这里平均气温远低于平原地区,号称地球第三极。
因为平均气温太低,所以蒸发量也小得可怜,远低于降水量,这就让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青藏高原不仅不干燥,反而非常湿润,这里也成为亚洲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
而因地势高耸造成的恶劣环境使得这里常年人口稀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根本不值一提。在几乎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20公里的口子明显就是吃饱了撑的。
我国西部地区是非常缺水,但真正缺水的是新疆、甘肃等西北广大区域,如果想要将印度洋水汽引入西北地区,理论上不仅需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口,更需要在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开辟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水汽走廊。虽然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改造大自然的能力无可置疑,但如此耗时费力的工程,也必然是烧钱的无底洞。
其次,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要知道,印度洋吹向喜马拉雅山的湿润水器从来不是以“点”或者“线”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一个宽达数千公里的“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上说炸开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引入的水汽量是相当有限的。
而即便这些相当有限的水蒸气因为喜马拉雅山口的存在,没有了地形的抬升作用,即便很湿润也难以成云致雨。
因为水汽的最终目的地是干旱的西北地区,这意味着这些湿润的水汽要通过异常漫长的走廊旅途。而因为巨大的地表摩擦力的存在,这些水汽不仅会在沿途出现巨大损失,最终能不能到达遥远的西北都是一个未知数。
更要命的是,即便能够长途跋涉来到西北,同样也需要一个高耸的山脉通过抬升作用使水汽凝结成雨。
而且比这些设定更尴尬的是,印度洋水汽不是全年都有。因为热带季风的存在,注定了这样丰富的水汽每年最长的利用时间也就是6个月。剩下的6个月,西北地区负责给南亚吹沙子。
因此,相比于这样费力不讨好的饮水工程,从青藏高原直接引入冰雪融水似乎更靠谱。
而且即便刨除成本、工程量等一系列难题,因为喜马拉雅山本身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高山,所以一旦在喜马拉雅山开口,极有可能引发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这对于周边居民而言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灾难。
最后,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是中国和南亚国家的界山,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是我国和尼泊尔之间的界山。
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在喜马拉雅山哪个位置开山口,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而南亚诸国为了保卫水资源,势必要与我国产生一系列冲突,引发大量的国际争端。
所以,引水路径千千万,何必单恋一山口。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为什么每年的活火山?
珠穆朗玛峰不是活火山。世界上的活火山每年增高的原因是不断喷发,喷发后涌出的熔岩流冷却后形成火山岩堆积在火山口一部分使火山锥增高。
珠穆朗玛峰的确每年都在升高。
这是因为几亿年前地球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以及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猛烈抬升,据地质科学家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为地理板块的运动而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