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女功,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究竟是什么关系?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两个非夫妻关系,也不是亲戚关系,就是同事关系!
而这个同事关系还不怎么融洽,两个人都想控制天庭!
一方面玉皇大帝手里有奉仙箓的权力,一方面王母娘娘手里有发蟠桃的权力!这两项权力双方都想获得,而更多的时候,两个人是协调商议着进行工作,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那么后来随着孙悟空的出世,这种平衡被打破,那么天庭又发生了哪些争斗呢?
上一次悟空问答,杨角风提到了独角鬼王,独角鬼王是王母娘娘派来的,而王母本就是众妖之首,她的目的也是为了瓦解玉皇大帝联盟,那么她跟玉皇大帝后面又发生了哪些较量呢?
杨角风谈西游:真正设计让孙悟空反下天庭的其实是王母娘娘,在花果山还有内应!
一、
前面也讲到了,王母娘娘本来让独角鬼王怂恿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要知道西游记中凡是能称为“圣”的神仙,基本就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了,一个小小的猴子还敢称“齐天大圣”,他这就是找死啊!
孙悟空犯了大忌,这个难题就被王母娘娘踢给了玉皇大帝,除还是不除?
玉帝最后一拍板,除!
但是派去除他的人一定要选好,不用说,玉帝的皇家一号选手托塔李天王再次奉命讨伐。随行的还有哪吒,前面也讲过,哪吒是跟孙悟空关系密切,派出这么两个将领,自然有玉帝的深意在里面。
而托塔李天王又派出的谁当先锋呢?是巨灵神,这个巨灵神上来就是一句话:
“那泼猴,你认得我么?”
这句话是不是似曾熟悉?
是的,西游记原著中这么跟孙悟空说话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来佛祖弥勒佛,当时也是这么问孙悟空的,吓得孙悟空忙下拜,说失罪!
可是巨灵神毕竟不是东来佛祖,他跟孙悟空耍狠,其实只是告诉孙悟空一个道理:
“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狲……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这泼猴,这等不知人事。”
二、
李天王派巨灵神出战也是有深意的,他其实在替玉帝练兵,要搞明白孙悟空的本领到底有多大?
“巨灵名望传天下,原来本事不如他!”
李天王父子一看巨灵神连孙悟空一个回合都招架不了,于是哪吒直接出战了,孙悟空还没认出哪吒,结果哪吒吼他了:
“泼妖猴!岂不认得我?”
不管是巨灵神还是哪吒都给孙悟空强调一件事,那就是:
“今奉玉帝圣旨,到此收降你。”……“今奉玉帝钦差,至此捉你。”
两个人都在强调一件事,那就是玉帝派我们来不是杀你的,是来收你,是来降你,是来捉你回去的,天庭不能少了你……
也就是玉皇大帝在培养孙悟空这枚棋子的时候,相当的肯下本钱,以后能不能用得上,关键是孙悟空有没有魄力?有没有上进心?有没有实力?
从他嫌弼马温官小下凡一事,就让玉帝乐开了花,这小子靠得住!再到派出巨灵神和哪吒跟他一战,心里更有底了,有实力!
于是,封了他当齐天大圣!
这一下子,更加坚定了王母娘娘的信念,孙悟空必须要除掉!
三、
此时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了,玉帝这次把孙悟空弄成齐天大圣,还没有实事做,就让他到处交朋友,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派孙悟空监视天庭的神仙,搞明白每个人都在做什么?有没有跟王母娘娘走的近的?
“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而王母娘娘前面也提到了,她利用蟠桃会的时机策划逼宫大事,商定的时间,就是在丹元大会上发动政变。当时有两个大将不同意,结果被王母娘娘找了个机会除掉了,这两个大将就是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
而这件事自然瞒不过玉皇大帝,所以他派出孙悟空时刻监督这些神仙,看看还有哪些被策反了。这当然是王母娘娘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于是她派出旌阳真人告状:
“仅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恐后闲中生事……”
玉帝一听,来个将计就计,那我就把孙悟空打入王母娘娘最宝贵的领地——蟠桃园!
他当然知道孙悟空吃桃啊,他不吃桃还不好办呢,就是破坏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王母娘娘没有了蟠桃,自然就无法笼络人心!而孙悟空毕竟吃不了那么多桃,一个种桃的吃个桃子太正常不过了,他为啥要支开土地呢?其实他是在盘点桃子,因为桃子存在被王母私藏的情况。
比如安天大会上,明明大桃子都被孙悟空吃完了,可是王母娘娘还是:
“今是我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奉献。”
四、
一方面王母娘娘说这句话是告诉其他的神仙,我王母还有很多蟠桃呢,一方面也是告诉玉皇大帝,你以为一个孙悟空就能把我的桃子弄完?
后来王母娘娘还是给了七仙女一个任务,那就是激怒孙悟空,故意告诉他蟠桃会上齐天大圣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也就是拆玉帝的台:你这只笨猴子,齐天大圣的名号其实是玉皇大帝骗你的,根本就是个芝麻大的小官!
其实孙悟空偷吃蟠桃,一点罪都没有,从来没有听说过种桃的不能吃桃的说法,只要别吃完就行!而要想孙悟空有罪,必须给他扣一个更大的帽子,必须让他反下天!除掉一个敌人是容易的,但是如果把敌人策反了,那才是最高的招,这就是王母娘娘想要做的事情!
等孙悟空真的发怒了,毁了蟠桃会,此时的太上老君已经发现了端倪,既然大家的日子都不过了,那我也不过了,来吧,孙悟空,仙丹准备好了!
于是孙悟空又毁掉了丹元大会,再然后就下凡回家了……
“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走。”
等到了花果山,结果发现四健将和七十二洞妖王在演习武艺。这是最蹊跷的地方,孙悟空上天都过去一百多年了,他们怎么在练武呢?难道知道要打仗了?
更奇怪的是,当孙悟空告诉他们他偷吃了蟠桃,毁了瑶池宴,又偷吃了金丹以后:
“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
众怪难道不知道孙悟空已经大难临头了?为什么要大喜呢?就是因为这七十二洞妖王和独角鬼王都是王母娘娘的内应,他们的任务就是策反孙悟空!
此时对于王母娘娘来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她的妖族大军已经准备妥当,一支大军是狮子精领导的狮驼岭四万八千妖,一支大军是孙悟空领导的花果山四万八千妖(还不止这么多)。还有一支部队由她自己领导,在天庭做内应!
那么玉皇大帝会坐以待毙吗?他又会怎么化解这场危机呢?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这些已经不属于本问答的范围了,欢迎大家关注查看往期文章!
我叫杨角风,换一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只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原创文章,不喜勿喷)
前情回顾:孙悟空全身威力无比的四万多毫毛,都是他前世的每一块血肉化身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杨角风发作!
花荣为何成了射杀晁盖的第一嫌疑犯?
花荣没有射杀晁盖,而是射了晁盖一箭,这是《水浒传》实锤了的。因而,花荣不是射杀晁盖的嫌犯,曾头市射在晁天王面颊上的那一箭,就是梁山小李广干的。
难道施耐庵真的实锤了花荣射了晁盖一箭吗?花荣又为何要射晁盖一箭呢?
晁盖做梁山寨主意味着什么梁山总共有四任寨主,这也是我实锤了的事情。假如还有很多新朋友没有读过我这方面的文章,那就不妨再稍微啰嗦一遍。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涉及到小李广花荣的人品问题,更涉及到宋江的立场问题。再往大了讲,那就是涉及到《水浒传》主题的大事。
五百年以来,所有的读者都认为梁山只有三任寨主,先后是王伦、晁盖、宋江。《水浒传》读得更深一点的资深《水浒传》爱好者,已经解读出王伦、晁盖、宋江这三任寨主的名字中,隐含着王朝轮换、改朝换代、断送江山的隐喻。对于这一点,我十分的佩服,也深表赞同。咱们民间的高手,绝对不亚于高高在上的学者专家。
《水浒传》所处的时代,就是北宋末期,施耐庵也在书中交代了梁山好汉的故事,是从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开始的,宋江上梁山也是在宣和元年的时候(1119)年。也就是说,梁山造反时,距离北宋王朝的灭亡只剩下八年时间了。所以,梁山好汉造反便意味着“王伦”、“晁盖”、“宋江”。
梁山为何暗藏着这样的密码呢?当然是北宋王朝的衰败,以及宋徽宗的失道,导致了北宋王朝走向了灭亡。假如这样写,《水浒传》也立得住。但是,施耐庵绝对不会如此俗套,《水浒传》中所揭示的北宋兴起、灭亡,都是因为“天道循环”。
那么,什么是《水浒传》中的“天道”呢?施耐庵以赵匡胤开国的故事为他的小说立意,说“天下太平”就是“天道民心”。所以,梁山三位寨主只说了北宋灭亡的结果,并没有隐含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其实,我们都少算了一位寨主,把“摸着天”杜迁读丢了。没错,杜迁就是梁山第一任寨主。
王伦曾经“蓦地寻思”,说自己是“合着”杜迁上的梁山。王伦的意思说的是杜迁先上了梁山,然后,自己随后才“合着杜迁的节拍”,来到了山寨。大概是王伦多少还有点文化吧,杜迁就把寨主之位让给了王伦。当然,不是谁能力强谁就能做寨主,质疑宋江能力的可是大有人在呢,宋江偏偏就要“断送江山”而成为第四任寨主。
杜迁也是一样,无论如何都要被施耐庵写成梁山第一任寨主的。因而,北宋王朝的灭亡,就是“杜迁”惹的祸。我在最近的好几篇文章或者回答中,着重写了“杜迁”的隐喻,以及施耐庵为何要以“杜迁”隐喻北宋灭亡的历史。说多了就难免重复,恐怕就有“洗稿”的嫌疑了。因而,此处只讲答案。
“杜迁”说的是“金匮之盟”,也就是杜太后迁移了北宋皇位传承的世系。大宋王朝原本应当是由太祖系轮流做皇帝,但因为“杜迁”,所以,原本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亲王们,便轮流的做了皇帝。
所以,“王伦”不是王朝轮换的意思,而是因为“杜迁”改变了皇位传承世系。搞乱了皇位传承世系,北宋王朝就出了妖魔了,“天下太平”这个“天道”被破坏,梁山好汉就要“替天行道”了。
既然出了妖魔,便不能千秋万代,所以,大排名时,原本在杜迁之后的宋万就坐到了杜迁的前面去了。
杜迁上应地妖星,宋万上应地魔星,他们原来代表了梁山所有的好汉,象征着北宋王朝的妖魔。假如没有杜迁,赵家江山岂不就“宋万”了?“杜迁”之后,就是“病大虫”。是以,《水浒传》中的“病大虫”、“病尉迟”就是病了,衰弱了,绝不是“赛”的意思。
北宋王朝不能千秋万代,那就得改朝换代了。因而,晁盖一坐上寨主宝座,就意味着死亡。这是晁盖死于曾头市箭毒的总伏笔。
晁盖做寨主就隐伏了晁盖之死,那么,晁盖又是怎么死的呢?就是花荣一箭射杀的吗?
花荣为何逞能射雁青州道上的好汉们来到梁山后,受到了晁寨主的盛情款待。席间,花荣等人说起途径对影山,一箭射断郭盛、吕方画戟上的绒绦时,晁盖却来“找死”了。一向宽以待人,很有点谦恭风度的晁盖,竟然不信花荣有这般本事。
花荣见晁盖不信,原本就不太计较别人说什么的小李广,却与晁盖斗起狠来,要在梁山上立刀扬威。
《水浒传》中写了很多场酒席,这场酒席却写得格外异常,说是吃酒吃到一半,好汉们便出去散步消食。奇怪的写法,必定有特别的寓意。果然,施耐庵为花荣提供了《水浒传》中绝无仅有的射雁机会。
正当花荣有点郁闷时,一群宾虹大雁飞过来时。花荣一见机会来了,便讨了一张弓一支箭,对晁盖一行人说,咱小李广要射这群大雁中第三只的头。说罢,张弓搭箭,射下了第三只大雁。众人拾起大雁一看,果然是射在了头上。
容与堂本《水浒传》在花荣射雁之后,有一首赞诗,其中两句是这样写的:天汉雁行惊折断,英雄雁序喜相联。
晁盖是第三任寨主,花荣偏要射第三只大雁。晁盖曾头市中箭,正中面颊,花荣却早就预言要射大雁的头。头,也有带头大哥的意思,也有头部的含义。射头,其实就是射头领的头。
《水浒传》中的赞诗是不是施耐庵的原笔还不好说,但很多赞诗却是无限剧透,点明了施耐庵隐藏的含义。上面讲到的两句赞诗,便点明了晁盖死后,“英雄雁序”便要重新排列了。可不是嘛,晁盖一死,宋江做寨主,完成了梁山大聚义,大家按照天罡地煞的顺序,重排“雁序”。而且,是喜相逢、喜相联。
难道,晁盖死了,对于梁山而言是一件大喜事?
法华寺的神秘和尚晁盖面颊上所中的箭是花荣射的,但把晁盖引进伏击圈,为花荣提供暗夜射箭的人,却是曾头市法华寺的两个和尚。
于是,很多朋友猜想,这两个僧人应当是宋江收买的卧底,或者是梁山喽啰假扮的。否则,怎么就配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呢?
其实,这两个和尚应当就是法华寺的僧人,宋江并没有收买他们。这两个僧人的出现,是来“接引”佛教护法天王归位的。此话怎讲?晁盖即将殒命,怎么又扯出了佛教的护法天王呢?
晁盖其实就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是毗沙门天王,也叫北方多闻天王,《水浒传》以一个“夺塔”的故事,把晁盖写成了托塔天王。这三个不同名的“天王”,其来源就是一个天王,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
按照《水浒传》的设计,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道家紫薇大帝麾下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被大唐洞玄国师镇锁在了龙虎山伏魔大殿之中。这些人的名字、绰号、星号都刻在了一块石碣上。这块石碣在梁山大排名时从天而降,解读出上面的天书文字之后,并没有晁盖的名字。为什么没有晁盖的名字呢?
原因很简单,晁盖是佛家的护法天王,道家张天师敢拘禁他吗?
《水浒传》中隐含着宗教思想,施耐庵反对北宋真宗之后的崇道抑佛,主张“佛道合一”。所以,按照《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晁盖的赞诗“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把晁盖塑造成了佛教的护法天王。
因而,花荣射了晁盖一箭,林冲涉嫌在金枪药上下毒,其实都是扑朔迷离的疑案。施耐庵重点写的,是法华寺的两个和尚“接引”晁天王归位,去做他的毗沙门天人去了。
那么,晁盖是不是就此一去不复返,永远的消失在了《水浒传》之中呢?我说,绝不会。
托塔天王继续与道家星煞联手降妖除魔恐怕有很多朋友会赞同我说的,晁盖还将出现在《水浒传》中。书中不是写了“托塔天王梦里显圣”,以及曾头市缠住史文恭,帮助卢俊义活捉了这个金国人的汉奸吗?
确实如此,但是,这毕竟写的是虚幻,哪能坐实呢?
我所说的托塔天王将继续与梁山好汉联手,“佛道合一”,一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是施耐庵的实写,而不是虚幻的梦境或者摸不着的幽灵。难道,《水浒传》中真有这样的情节吗?
《水浒传》中的大名府,原本是北宋的“北京”。梁山在给晁天王治丧期间,宋江、吴用就与来自大名府龙华寺的大圆法主闲聊,问起了“北京”的风土人物。于是,这就与晁盖有非常大的关联了。
曾头市的法华寺,实打实的在现在的北京(金国时就叫“北京”)。而施耐庵用“北京”这两个字,与大名府的龙华寺暗中挂搭,两个法华寺的僧人将晁天王“接引”到了大名府。大名府中不是也有一个“天王”吗?
大名府的“天王”名叫李成,是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施耐庵只把他叫做“天王”,他是哪家的天王却没有交代。其实,施耐庵同样把李成写成了托塔天王。
“北京”在北宋的北边,假如换做金国的“北京”,那就是最北边的都城了。托塔天王也是北方多闻天王,李成不就是北方边将吗?
北方多闻天王,就是名声威达四方之意,在李成后面跟了个“闻达”,这层寓意已经是直白了。
《水浒传》前七十回书中,隐藏着梁山好汉攻打幽州,抗击金兵的大伏笔。也就是说,七十回书之后,施耐庵以史料为依据,将写到梁山好汉被张叔夜战败而招安,征讨毕方腊,便随童贯北上去打幽州。途经大名府时,宋江率领梁山好汉跨马游街。
梁山好汉在大名府引起了轰动,这件事被大名府附近的元城县县尉李若水所见闻,记在了《捕盗偶成》这首诗中。
宋江的部队全部编入北宋军队之中,恐怕会与天王李成有并肩作战的故事。梁山两番攻打曾头市,其实就是梁山好汉抗金的预写伏笔。彭玘不是说过“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吗?然而,晁宋二头领尚未联手出击,怎么会没了下文呢?这个下文,一定会在七十回书之后有故事照应,托塔天王将与梁山好汉一道,“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因而,晁盖之死并非晁盖死了,而是托塔天王归位。否则,道家星煞聚义,托塔天王不暂时退位,施耐庵让他坐第几把交椅呢?
其实,《水浒传》中的两个托塔天王,还是分别有隐喻的。在七十回书之后的故事中,施耐庵的侧重点就不是隐藏北宋真故事,而是要隐写大明王朝的秘史了。
活佛济公2里面穆婷婷出场在第几?
穆婷婷出演的冷冰心是从第二集开始出现的。冷冰心是单元女主角,玄女宫宫主。他和萧遥一开始是敌人,萧遥是天山门的,而冰心是玄女宫的。后来萧遥被血魔附身,冰心用“玄女功”为他治疗,并告诉他:“我们注定是要相爱的。”
再后来,冰心不再是玄女宫宫主,萧遥被血魔附身,冰心只得把萧遥杀了才能使血魔不再重生。为了拯救苍生,萧遥死了,而她又与萧遥相爱,所以冰心自杀了。最后他们成了夫妻,永远相爱。
中国历史最强五个武将是哪五位?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乱,也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几乎可以说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一大批极具代表性的名将,像先秦时期的孙武、吴起、乐毅、孙膑以及战国四大名将,秦朝的蒙恬和章邯,西汉的韩信、卫青、霍去病,甚至充满悲情色彩的李广了,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三国的关羽张飞、张辽和周瑜陆逊等,东晋的谢玄、南北朝的陈庆之,隋朝的韩擒虎、史万岁,唐朝的李靖、李绩、郭子仪、李光弼、苏定方等,宋朝最出名的应该是岳飞、还有曹彬和潘美,明朝的徐达常遇春和戚继光,清朝的名将质量比较低,但是也有曾国藩等人。
那么在历史上这么多名将中间,哪五位才是最厉害的呢?这绝对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或者说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他的一份排名,这些排名必然存在着不同,而评价一个武将的基础,自然是他们统兵打仗的能力,不同历史时期,兵器和战法的不同,对手的不同,因为没有共同的参照物,自然也就很难做出公平的比较,这就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
小编就以各自的战绩来谈谈心中的五大名将,这里的战绩主要是以具有决定性的战争来比较,所以像李广仗打了不少,但是败仗太多,而且也没有取得战略性的决战,自然也就算不上是名将了,同样的道理,岳飞名声很大,战功也不小,不过基本上都是在与农民起义军在作战,同金军的战斗只有并不多,也没有决定性扭转战局的战斗,自然也就算不上是古代的顶级名将了,下面就来谈一谈心中的五大名将,排名不分前后。
第一名是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有着“人屠”的绰号,在唐朝的武庙上,供奉着古代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也就是“武庙十哲”,而白起就是名列其中,不过后面宋太祖赵匡胤认为白起杀气太重,而且还有杀降的恶名,也就将他移出武庙十哲的行列,但是依旧是不能够影响到白起在古代名将中的地位,唐高祖李渊在评价李靖的时候,认为: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这里也就说明在古代帝王们的心中,白起是名副其实的名将,要不然也就不会拿他做对比了。
白起一生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破城池70多座,未尝一败,而且白起是古代歼灭战的开创者,凭借着这样一种军事思想,便足以青史留名了,白起一生打过具备决定性的战绩分别是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24万,彻底打开了秦国的东进之路,鄢郢之战,攻破楚国都城郢,从此让楚国一蹶不振,最著名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40万,从此赵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可以说秦国统一过程中最大的两个对手楚国和赵国,都是被白起削弱的,这些战争都是极具决定性的战争了。
第二位是韩信,刘邦能够大败项羽,最终建立汉朝,韩信的功劳是最大的,是古代谋战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封为“兵仙”,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战术典故: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等,对于韩信的评价,最出名的就是刘邦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在韩信被拜为刘邦的大将军后,平定三秦之地,是刘邦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后方,后面刘邦彭城之战大败,韩信真正的崭露头角,先后破楚平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这些都是具备决定性的战争,尤其是平齐更是经典,也让项羽处在了刘邦和韩信的东西夹击之下,经过垓下之战后,彻底消灭了项羽,这份战绩,古代最顶尖的武将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第三位是卫青霍去病,这里不想将两个人分开,而古代人在说到两个人的时候,往往都是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在对战匈奴的战争中,两个人的战绩不相上下,作为汉武帝攻打匈奴的两大战将,两个人都是以战养战的最经典名将,卫青有过龙城大捷、收复河朔,奇袭高阙、二出定襄以及漠北大战,而霍去病的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终于让匈奴从此西迁,从此不再成为汉朝的威胁,为后面的帝王能够彻底消灭匈奴奠定了基础,从这里来看的话,两个人的战功都是突出的,而古之名将韩白卫霍的名头,也就经常出现在古代帝王的口中。
第四位是李靖,关于唐朝的演义应该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像隋唐演义中有十八条好汉,李元霸、宇文成都、罗成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当然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人人敬佩的秦二哥秦琼了,不过真正要说到唐朝的第一名将,非李靖莫属,按照非常人们最常见到的说法,就是唐朝的名将以二李为首,这里说的就是李靖和李绩,李绩也就是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原名叫做徐世绩,归顺唐朝被赐国姓,也就成为了李世绩,后面李世民成为皇帝,因为避讳,也就改名成为李绩了,可以说古代单一王朝名将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就是唐朝,除了李靖和李绩,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以及苏定方、薛仁贵等等,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了,而在名将如云的唐朝,李靖能够成为大唐军神,靠的就是李靖突出的战绩。
整个唐朝开国阶段,唯一能够和李世民比拼战绩的人,也就是李靖了,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经略北方,而唐朝南方疆域的获得,就是李孝恭在李靖的辅佐下平定的,而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李靖带兵一战消灭东突厥,让唐朝北部边疆最大的威胁得以解除,后面李靖担任主帅彻底消灭吐谷浑,最重要的就是他桃李满天下,李绩、侯君集、李道宗等大唐名将,都曾经跟随李靖学习过兵法,而且李靖也是唐朝武庙十哲之一,《新唐书》李世民对于李靖的评价是这样的: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而在《贞观政要》中李世民认为: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后世人认为“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由此可见李靖的实力。
第五名是明朝的徐达,虽然出身于农民,但是经过参加农民战争的洗礼,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将,是明朝开国的第一功臣,在朱元璋册封的开国六国公中位居第一,仅次于李善长,一生战绩在明朝武将中毫无争议的第一,先后在鄱阳湖大战中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北伐攻占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此后镇守北京,多次出兵讨伐北元,朱元璋对于徐达的评价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以上这六位就是小编心中的顶级名将,当然古代历史上名将太多,但是这几个人绝地是古代武将中最突出的人,有人认为写了《孙子兵法》的孙武应该入选,从理论上说确实是古代最突出的军事家,但是战绩太少,最突出的就是带领吴军大败楚军,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乎覆灭楚国,这个战绩确实很突出,而他最不占优势的地方就是战绩太小,所以也就没有将他列入前五之列,而唐朝的李绩、郭子仪等人,也都是历史上顶级名将,在多方权衡之下,也就落选前五,但是前十的位置,两个人绝对是轻松上榜的,对于这个古代最强的五个武将的问题,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呢?
神兵玄奇十大天神兵都是哪些?
漫画千千万,我来给你荐【首发】动漫不简单,关注罗漫谈【原创】
《神兵玄奇》作为港漫中的翘楚,以设计精巧、令人赞叹的神兵利器著称,尤其是作品当中的十大天神兵,每一柄都与上古大神有着极深的渊源,而且都有着十分神奇的异能作用。
只要能够成为天神兵当中任何一柄的兵主,能够跟神兵心意相通,达到人兵合一的境界,就可以发挥出神兵中蕴含的的惊天力量,在江湖武林中留下灿烂的一笔。
一.天晶天晶是一柄代表仁爱的剑形神兵,是由女娲大神以补天所剩五彩晶石,结合自身灵体真元炼化而成,拥有开天辟地、平息纷争的特殊威能。
相传天地初开之时,神魔相争,造成天穹破裂。女娲大神念及苍生安危,采炼五彩晶石补天,大业终成后,出现异魔危害人间。遂以剩余晶石为材料,以左臂化为子剑,双腿化为母剑,炼成天晶神剑。
奈何女娲元气大伤,才发觉异魔原是女娲受魔气所化,唯有自尽一途才能斩妖除魔,最终以天晶神剑与异魔同归于尽。
自此,天晶背负祸主之名。直到主角南宫问天成为女娲传人,手持天晶对抗天魔,成就一段佳话。
二.虎魄虎魄是一柄代表凶暴的刀形神兵,是由上古魔神蚩尤喂养的天外异妖与战虎骨骼所化,能够在战斗当中吸取敌人的血肉精华,强化自身的威能。
为与黄帝相抗衡,蚩尤喂食一只偶然找到的天外异妖,该妖嗜食人肉,于是蚩尤便以大量奴隶喂之,最后甚至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也送其吞食。忠心战虎为防异妖伤害主人,将其吞下,却被蚩尤一手将虎骨与异妖一同抽出,变成了凶刀虎魄。
但是此刀因异妖吞食万人造成怨气极重,尤其是忠心战虎对蚩尤行为非常痛恨,造成虎魄不但伤敌还能伤主,功力不够,非常容易反噬,所以虎魄也被称为最邪恶的武器。
三.太虚太虚是一柄代表正义的轮形兵器,是由大神黄帝以南北精铁锤炼,九天玄女牺牲自身玄阴之体所炼化,可辨南北,有着无穷的变化。
当年女娲大神派黄帝下凡平息世间暴乱,遭遇蚩尤的强力抵抗,尤其是蚩尤得到虎魄之后更是占得上风。为了能够摆脱蚩尤所布的九重迷雾,九天玄女带来南北精铁与太虚图纸供其炼制神兵,最终更是为了正义大业,投身熔炉以玄阴之体结合纯阳之火终于将太虚炼制成功。
九天玄女为爱的牺牲没有白费,黄帝以太虚抗衡蚩尤,最终获得胜利,促成天下太平,而神兵太虚也成为正义的化身。
四.噬魂噬魂是一柄代表邪狠的棍形神兵,是由西方邪灵之主罗刹以当年女娲消灭的异魔骸骨,以地心毒火炼制,最后断成三节后,罗刹以自身筋络连接,拥有诡异莫测的邪能。
罗刹魔功大成之后,炼成噬魂雏形,打败满天神将欲入主天宫。玉帝女儿微阴自愿献身想以自身感化罗刹,罗刹被微阴美貌吸引,渐渐归化正途。
但玉帝为防其改变心意,突袭致使噬魂断为三节,罗刹怒火中烧,以自身筋络连接三节噬魂向玉帝展开报复,却误杀至爱微阴。玉帝趁其心神大乱之时将其重伤,关押在九幽之下,永世沉沦。
自此,噬魂带有无尽恨意成为一柄散发着恐怖邪能的诡异神兵。
五.神农尺神农尺是一柄代表牺牲的刀形神兵,是由神农氏以九地玄玉用千毒千药浸炼而成,具有医治毒杀的双重异能。
神农氏当年尝尽百草,只为分辨药性,造福民间百姓。却因并无可靠依据,只能以身试药,身中毒药不下千百次,幸而天赋异禀,并未身死。
一日,偶得一块九地玄玉,质地优良,隐隐散发药性,故以千种毒药千种药草浸泡,使其吸收药性,成为了其分辨百草的帮助。
自此,神农尺成为医中至宝,代表神农氏牺牲小我奉献苍生的大义精神。
六.神舞神舞是一柄代表忠贞的琵琶形神兵,是由女娲大神臂肉所化灵龙死后变成的神木制成,其音波攻击威力强大,也可迷惑敌人。
女娲采石补天之际,遭到万千恶龙阻挠,无奈之下,削臂肉化灵龙,对抗恶龙。最终补天大业完成,恶龙也因此消灭殆尽,灵龙完成任务精疲力竭跌落人间。
灵龙尸身化为神树,制成琵琶以后拥有无穷威力,其弹奏时音波可攻击也可迷惑敌人。
灵龙的忠义得到万民敬仰,故神舞也成为代表忠贞的神兵。
七.凤皇凤皇是一柄代表救世的斧形神兵,是由大禹将从天而降的九片凤凰银甲组合而成,具有操控液体流动走向,软化息壤等神奇功效。
当年水灾泛滥,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禹为治水患辛劳百年,进展缓慢。一次洪峰高涨,其水患势必要将万千生灵吞没,天下苍生危在旦夕。大禹向天叩拜,乞求上天显灵,拯救百姓。
而后一只凤凰从天而降,带来一柄威力巨大可操控液体的巨斧,大禹利用巨斧异能彻底将水患解除,拯救了百姓苍生。
而巨斧凤皇也成为了代表大禹救世精神的代表。
八.惊邪惊邪是一柄代表公正的叉形神兵,是由雷公电母以玉帝御赐的东西奇金炼制,具有操控雷电的巨大威能,是一柄攻击力巨大的神兵。
女娲死后,由天帝掌管人间事物,当时天下苍生百姓尚未教化,礼义廉耻未生,民间秩序未成,世上还有众多残暴不义者,违背人伦之事尚未杜绝。
于是玉帝派遣雷公电母矫正民心,治理歪风邪气,赐予东西奇金炼制神兵惊邪,对多行不义者施以天谴。
所以,惊邪慢慢成为代表世间公正的绝世神兵。
九.天诛天诛是一柄代表天谴的弓箭形神兵,是由罗刹之妹黑母以九个儿子血肉所铸,其九箭威力巨大,每支都有不同异能。
相传罗刹之妹黑母野心巨大,想要成为一统三界的存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将自己九个儿子的血肉精元炼制成九支足以诛杀神佛的强大邪箭。幸而箭神后羿及时赶到,以逐日神箭将黑母诛杀,天诛也成为被天界严加看管的邪恶之物。
十.十方俱灭十方俱灭是一柄代表天机的十字形神兵,是由伏羲大神以坐骑龙马四肢结合阴阳精华所炼制,能够制造大智慧空间,引领兵主领悟穹苍法则。
远古时代的智者伏羲,凭借超凡的智慧领悟出先天五行、太极八卦,逐步参透天机。
玉帝知悉其事之后,派九天玄女前去点化伏羲,带领他神游大奥秘之中,使其明白天机所在,并非人应所探,于是献出神兵,镇守天机,宁可十方俱灭,也不能泄露半分天机,造成天魔降世的大灾难。
十大天神兵每一个都拥有十分精彩的故事,让我不得不叹服港漫作者的编剧能力,而其让人惊叹的造型极尽博人眼球之事,尤其是十方俱灭是我最喜欢的一柄神兵,不知道你喜欢哪一柄?
点赞关注,真诚服务!畅游漫海,我罗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