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中国哪个省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
中国哪个省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很大争端的问题,我只能说每个省中国每个省的文化底蕴都很深厚,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五湖四海皆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是其它地方所不具有的。若是非要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华大地上选个更为出类拔萃的地方的话,我本人会选择自古以来就处于中原地带的,齐鲁大地的山东省!
如果单说历史底蕴山东可能不是底蕴最深的,但历史文化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最为出类拔萃的省份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存在!
山东省,古称齐鲁大地。齐: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鲁: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
齐国始祖是有着“百家宗师”之称的姜子牙!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被民间百姓尊为“武祖、天齐至尊、光明之神、神上神、众神之神、神祖”。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皆以其为祖师爷供奉所以又被称之为“百家宗师”。
鲁国虽然没有名气超然的始祖,但却有影响中国二千多年的“圣人”孔子!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文圣”、“至圣”、“至圣先师”等,也是世界公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多年至今依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流。
齐鲁大地的山东省除了“百家宗师”姜子牙、“至圣”孔子以外,还是中国古代诸多封圣、封祖之人的诞生地与隐居地,如:“科圣”墨子、“兵圣”孙武、“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智圣”东方朔、“农圣”贾思勰、“商圣”范蠡、“算圣”刘洪、“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复圣”颜回、“鬼圣”蒲松龄、“孝圣”王祥、“医祖”扁鹊、“匠祖”鲁班等等,可以说在诸多领域的文化方面的拔尖封圣、封祖的名人中山东都是首屈一指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封圣、封祖的古代名人多有啥用,历史文化底蕴还得看历史年代长不长、有没有留下特有的文化传承、出国多少帝王之类的话。我只能说山东还有以下几点下班。人文始祖上:山东有伏羲、女娲、帝尧、帝舜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之天皇,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诞生与济水所汇雷泽之地(今山东菏泽)。
女娲: 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母系社会时期部落首领或部族。华夏族始母,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先始,古神女而帝者,是炎黄二帝的母族,被称为“娲皇”。相传与伏羲是血亲兼配偶。
帝尧: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之一。生于古唐国(今山西临汾),葬于谷林(今山东省菏泽)
帝舜: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之一,出生与姚墟(今山东菏泽)。
文化传承就不用多说,上文的诸圣、诸祖足以代表一切。另外在诗词歌赋歌赋方面:中国记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里“齐风”、“曹风”属于今山东地域的风土人情;还有“词中之龙”辛弃疾,“千古第一才女”、“第一女词人”李清照,“诗中仙才”曹植等诗词大家。
地域象征上有着“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之称的泰山、孔孟之乡的“三孔”、“三孟”,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好汉聚义,足以说明一切!
古代大一统帝王出自山东的、建都山东的虽然很少,但多数帝王登基封禅之地却在山东,泰山更是一度被封建时期诸帝王奉为“神山”。
综上所述:齐鲁大地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个人见解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西北4大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没有听说这类划分
按照行政、地理、经济、军事、铁路交通有很多大区。行政大区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划分。地理按传统划为七个大区,因刚建国时设有大区行政,影响较大。阿拉善1979年前属于甘肃行政区。1748年陕甘分治,分为甘肃省、陕西省。甘肃省抚持建立新疆省、青海省、宁夏省。1884年由甘肃抚持建立新疆省,1929年甘肃划西宁地区进青海,划宁夏及阿拉善地区建立宁夏省,1979年阿拉善地区划入内蒙古。
西藏、青海在历史、交通、文化、经济、政治方面长期受甘肃影响,通常是划入甘肃 (广义上)大区。
经济按相互关联性划为八个大区。经济与政治、历史、交通、文化密切相关,大区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军事按五大战区划分。
铁路以八大监管局和十八个集团公司为框架。
古人所说的蛮夷之地是指什么地方?
“蛮夷之地”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居住的地方,在北宋以前大多指出了“蛮夷之地”的大概方向,但没有明确具体的地点,北宋官修的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综合性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明确了“蛮夷之地”:
在《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六》中明确:巴蜀之地,黎、惟、威、茂、文、龙、永康,属益利州路;戎、泸、夔、施、黔、云安,属梓夔州路;荆、辰、澧、鼎、潭、衡、全、邵、桂阳,属荆湖南北路;广、桂、宜、邕、钦、融、廉、雷、容、琼,属广南东西路。皆山川阻深,绵亘数千里。此自古限隔,蛮夷之地。
以上是笔者的观点,欢迎评论。
为什么有人说河南只是中原的一小部分?
我国的历史是以中原为主体的,中原是地区也是文化,中原地区也分狭义和广义,早在夏禹治水的夏国(当时周边部落有很多)是最早有中原之说的开始,大禹治水造九鼎,将天下分九州(冀、兖、青、徐、扬 、荆、豫、梁、雍)说法有点小不同,但华夏九州由此而来,其中豫州在九州之中,称中州也称中原,这是狭义上的中原当时指豫州(不是河南省,当时还没这个名词)至于豫州的具体地形由于历史原因以不能祥细划出,我想大禹也不能太具体说出。河南省也是中原比喻民国时期的中原大战(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广义上讲最早中原就是以豫州为中心的九州也称中原九州,也叫中国九州(九州只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汉族人都是以中原文化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首府在豫州,这时期周边有势力的诸侯都不愿意服从周天子,只称周王是中原之主,这时南边自称王的楚国不服周,甚至后来问鼎中原,由于楚国不尊周礼,被中原王叫做南蛮,还有西边秦国在关中,虽没称王但不礼貌周王,还和西边少数民族野蛮,被称做西绒。其实这些大势力人家压根就不稀罕什么中原(当然他们也是中原一份子),这也是后来什么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称霸中原、以图中原最终成为中原之主,因为中原是一张名片一个曾经真正的王位首府所在,只有得到这里才能理直气壮的做中原之主,五代后梁只得了中原一小部分,但也能称为正统。当然除了地盘还要看人,比如两晋南北朝,北朝占中原地盘,南朝占中原文化。汉代十三州,汉朝是汉族的形成中原的统一,也是中原文明的发扬光大,直到今天我中华民族大多数都来自汉族,南宋爱国诗人,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尽管山河分裂还是希望中原一统,诗中的中原指宋也指华夏九州。后来只有河南人自称中原是因为很多人不屑一顾因为人家地方有自己的历史,比喻三晋,三秦,江南,荆楚等等吧,当然人家也可以说自己是中原人,尽管没河南正宗但你不能说人家不是的,可是河南除了自称中原就只能中国人了,地盘正宗但古时的民族矛盾聚集地,纯中原人呵呵了!我认同广义上的中原,金庸老爷子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原武林少林武当昆仑峨眉,从地名分析一下,中原还是很广大的。中原是一个长远厚重深情道不尽的话题,也不是本人一个小学生能说清的,东一罗槌西一喇嘛只是个人看法……
河南各市面积?
河南各市的面积是,南阳市2.66万平方千米,信阳市18925平方千米,洛阳市15230平方公里,驻马店市15O83平方千米,周口市11959平方千米,商丘市1O70千千方公里,三门峡市10309平方千米,新乡市8269平方千米,郑州市7446平方千米,开封市6444平方千米,平顶山市6301平方千米,安阳市5599平方千米,许昌市4996平方千米,濮阳市4188平方千米,焦作市407l.1平方千米,漯河市2617平方千米,鹤壁市2299平方千米,济源市1931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