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入蜀,揭秘蜀汉十四名将都有谁

天美资源网

少不入蜀,揭秘蜀汉十四名将都有谁?

很多朋友看到“蜀汉十四名将”多少会有些困惑,毕竟“四将军”“五虎将”知名度更高,所以以为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分析性排名。

实际上,“蜀汉十四名将”可以算作一个比较特殊的“组合”,人员是固定的,而这一切都与成都的武侯祠有关。

少不入蜀,揭秘蜀汉十四名将都有谁

武侯祠与汉昭烈帝庙

我们今天熟知的成都武侯祠原本是汉昭烈庙,说起来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我们都知道,古代帝王驾崩后是需要建庙的,所以刘备过世后,汉昭烈帝庙形成。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中百姓大为悲痛,他们感念诸葛亮的恩德,敬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于是上书刘禅为诸葛亮建庙,不过得刘禅以耗费国库为由拒绝了。

但是这并不能阻挡百姓对诸葛亮的爱戴,他们自发在刘备庙西侧修建了“武侯祠”,以祭拜那位终其一生为蜀汉操劳的诸葛丞相。没想到双庙并立之下,武侯祠的香火、人气远远超过了汉昭烈庙。

这种尴尬一直持续到明初,蜀献王朱椿以“君臣宜一体”为由把诸葛亮请进了汉昭烈庙的东殿,原本的武侯祠因而废除。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不利于封建帝王宣扬正统性和君臣上下才是关键。

上位者以为这样一劳永逸,没想到老百姓根本不买账,顺势就将原本的昭烈帝庙叫做武侯祠,这样一来诸葛亮“反客为主”成功,若是孔明在天有灵见了这一幕不知会做何感想,忠心耿耿一辈子,死了反而有些“不敬”。

“武侯祠”的大致组成

刚才说过,现在的武侯祠是君臣合祀祠庙,主要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组成。

刘备殿中,刘备塑像居中而坐,头戴皇冠,身着黄袍,神情肃然。左右各有一名侍者,手捧玉玺和宝剑,东次间中有刘备之孙刘谌塑像(据悉最早是刘禅像,结果被人推倒,重立又推倒,所以后来换成了铁骨铮铮的刘谌)。东西两偏殿相对较小,体现出君臣之别,东偏殿为关羽塑像,另有其子关平、关兴及其部将赵累、周仓的陪祀塑像。西偏殿为张飞塑像,其子张苞、孙张遵陪祀。这些人中只有周仓不见于史。

诸葛亮殿中,孔明羽扇纶巾,居中而坐,左右各有一童子,一捧兵书,一捧宝剑。其子诸葛尚、孙诸葛尚陪祀。

在刘备庙前的东西廊内,便是文臣武将廊。东廊称作“文臣廊”,共塑十四人像,以庞统为首,其他依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西廊为“武将廊”,也塑有十四人像,以赵云为首,其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这就是我们本文要讨论的蜀汉十四名将。

赵云

汉末诸侯临立,皇帝沦为傀儡,各军阀相互攻伐,难以控制。赵云受本郡推荐,率众加入公孙瓒部,在这期间与刘备结识,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后来赵云以兄长过世为由回乡,大约过了七年再度出世,与刘备相会于邺城,为“主骑”,暗中为刘备组建队伍,积蓄力量,从此跟随刘备。

三十年间,赵云随刘备南征北战,参与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可谓战无不胜,特别是长坂坡、截江两次救出刘禅。另外,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在荆州时,因孙夫人“娘家人”飞扬跋扈,于是刘备特命赵云掌内事,因为只有赵云才能震慑他们的嚣张气焰,“截江夺阿斗”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除了武功,赵云还颇有政治见解,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以大局为重,不要伐吴,可惜未被采纳。

孙乾

看到孙乾出现在这里,相信很多朋友会感到惊讶,毕竟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孙乾属于“文官”。

刘备领徐州牧时,孙乾为从事,之后跟随刘备辗转四方,曾出使袁绍结盟,刘备投奔刘表,也是孙乾和糜竺先与刘表见面,铺好了路。或许孙乾没有诸葛亮那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忠心耿耿,每一次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刘备占领益州后,以孙乾为秉忠将军,与简雍地位等同,仅次于糜竺,超过诸葛亮。

由于不久后,孙乾就去世了,所以他生前最后担任的是武职,所以被列入十四名将之列。其实在汉末三国很多大家印象中的“谋士”都是武职,比如程昱,一生没有担任过文职。

张翼

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第三任庲降都督,因执法严厉而不被南蛮所喜。

虽然曾先后随诸葛亮、姜维北伐,但张翼是北伐的反对派,他认为国小民疲,理应休养生息,不应滥用武力、穷兵黩武。诸葛亮在时尚好,姜维主持北伐后,张翼是蜀汉当时少数敢和姜维在朝堂争辩北伐问题的人物。

最终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都亭侯。蜀汉灭亡后,钟会造反,成都大乱,张翼死于乱军之中。

马超

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凉州军阀马腾长子。曹操曾多次召马超入京为官,皆为其所拒。马腾入京当卫尉时,马超成为凉州马家的实际统帅。

曹操治兵关中,马超不顾在朝为官的父亲、兄弟,联合韩遂等关中军阀抵抗曹操,一度大败曹操,可惜由于联军被曹操用离间计击破,马超大败,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功败垂成。

无处可去的马超依附汉中张鲁,不被信任,时常担忧,正巧刘备攻打刘璋,刘璋不得已向张鲁求援,马超主动请战,出兵后私下联系刘备,归附后与刘备军合围成都,逼降了刘璋。

由于身世显赫,加上曾为一镇诸侯,并且有破成都之功,所以一度是刘备麾下唯一的重号将军,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马超名列首位。

不过归附蜀汉之后,马超就鲜有施展机会,最终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

王平

原属曹魏,汉中之战后归附刘备。诸葛亮首次北伐时,王平曾与马谡一同守街亭,可惜建议不被马谡采纳,致使街亭失守,不过因此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奉命率领王牌军队“无当飞军”

王平多次随诸葛亮北伐。孔明去世后,王平受封前监军、镇北大将军,负责镇守汉中,曾击退曹爽率领的十万大军。让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深通兵法的大将居然目不识丁,这在汉末三国也算另类了。

姜维

父亲姜冏战死后,姜维出仕郡中郎中。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不得已投降蜀汉,因其文武双全而被诸葛亮重用,姜维感念孔明的知遇之恩,从此死心塌地为蜀汉效命。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凭借过人的才能逐渐展露头角,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后,蜀汉在姜维的坚持下,开启了北伐热潮,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率领蜀汉大军多次北伐曹魏,与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人多次交锋,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体来说败少胜多,这对国力远不如曹魏的蜀汉来说非常难得。

遗憾的是姜维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蜀汉内部反对北伐的呼声越来越高。司马昭五道伐蜀时,姜维据守剑阁与钟会大军对峙,却被邓艾偷渡阴平,直抵成都,逼降刘禅。尚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姜维得知后又惊又怒,发出“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的感慨。

姜维不甘蜀汉如此亡国,希望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于是假意投降魏将钟会,并挑拨钟会反叛,想从中取事借此恢复汉室,可惜钟会威望不足,军中哗变,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黄忠

本为刘表麾下中郎将,在刘备平定四郡时归附,随大军入蜀立下功勋。定军山一役斩杀曹军西线统帅夏侯渊,声名大噪,受封征西将军,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升任后将军,成为蜀汉“四将军”之一,与关羽、张飞、马超齐名。

相对而言,黄忠的事迹较少,由于演义的渲染,使其几乎成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知名度尤胜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

廖化

历史上廖化并不是黄巾军出身。关羽为前将军时,廖化曾出任主簿,荆州陷落,关羽败亡,廖化入吴,以诈死之法脱身,重归蜀汉。

蜀汉本就人才凋零,随着名将的陆续陨落,廖化开始被重用,奉刘备之命出任宜都太守,刘备死后为丞相参军、广武都督、阴平太守,曾先后多次随大军北伐,最终官至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受爵中乡侯,假节。

向宠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这是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及向宠时所说,可以说对其十分肯定,我们同时还能了解到,一向以识人著称的刘备,对向宠也颇为看重。

向宠历任牙门将,诸葛亮北伐时,以向宠为中领军,封都亭侯。南征汉嘉蛮夷时,遇害身亡,尸体被部下夺回,送回成都安葬。

傅佥

傅佥与其父傅肜一样,可谓铁骨铮铮,由于能力出众,所以很受姜维器重,立下不小战功。钟会兵伐蜀汉时,傅佥奉命镇守阳安关,副将蒋舒包藏祸心,骗其出城作战,结果傅佥刚一出城,蒋舒便投了敌,进退无路下与魏军死战,终因寡不敌众,力战而亡。

马忠

提到马忠,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都是演义中那个擒关羽、射黄忠的东吴马忠。实际在蜀汉,也有一个马忠。

马忠曾被刘备称作“贤才”,是第四任庲降都督,“宽济有度量”、“处事能断”,“蛮夷畏而爱之”。“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另外马忠还曾剿灭过豪帅刘胄的叛乱。

最终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封彭乡侯。

张嶷

豁达豪壮,为本县功曹。刘备攻蜀郡时,恰逢山贼抢掠县里,张嶷因营救县长夫人而闻名。

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后多次随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守。十五年间张嶷,平定叛乱,修建城郭,打通了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甚得民心,后因功召回成都,加荡寇将军,封爵关内侯。

最终在北伐时带病与大将徐质交战而亡。死后越巂郡民无不流涕,为其烧香立庙,四时祭祀。

张南、冯习

二人的记载很少,在随刘备伐吴初期建立了不少功勋,夷陵战败时双双殉国。

综上所述,所谓的蜀汉十四名将和很多朋友想象中或许不同,而且这些人中很多相关记载很少,至于他们是否真的算得上名将,还请大家自行判断,见仁见智。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9276703258548404&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459283970343177467&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459283970343177467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59283970343177467\",\"product_id\":\"3459276703258548404\",\"title\":\"三国志书籍正版 原著 原文白话文注释 三国书籍古典\",\"cover\":\"https:\\/\\/lf6-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3058d80c21933524db2e162b488523bca502d6a6www750-750\",\"price\":3800,\"market_price\":4980,\"cos_fee\":19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5927670325854840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59283970343177467%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59283970343177467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tLGKrNa69IA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147,\"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927670325854840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59283970343177467&alkey=13_85777155145_0_3459283970343177467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tLGKrNa69IAw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三国志\"}","commodity_id":"3459283970343177467","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5927670325854840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59283970343177467%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59283970343177467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tLGKrNa69IA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49.8,\"price\":3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927670325854840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59283970343177467&alkey=13_85777155145_0_3459283970343177467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tLGKrNa69IAwMAE\",\"shop_goods_id\":\"3459276703258548404\"}","img_url":"http://p3-item.ecombdimg.com/obj/temai/3058d80c21933524db2e162b488523bca502d6a6www750-75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38,"promotion_id":"3459283970343177467","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三国志书籍正版 原著 原文白话文注释 三国书籍古典"} --}

意味着什么?

俗语说“少不入川,老不离川。”是说年轻时候住在川中会使人消磨得失去了锐气和进取心,耽溺在饮食男女里,而老者在这里刚适合,看破了世间之事,洞晓了人生真谛,刚好利用后面的时光来弥补少年时候的峥嵘和磨去红尘里的气息。

巴蜀人口?

1、战国至秦朝,秦民入蜀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秋,秦国派大夫张仪、司马错从金牛道攻蜀,将四川纳入秦国版图。此次战争的结果:“乃移秦民万家实之”(《华阳国志·蜀志》),此次秦向四川移民达4万人以上,可见死的四川人非常多,留下了巨大的人口空缺。

2、汉末至三国,荆楚移民入蜀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四川人口300多万,至东汉永和五年,人口超过了450万人。但因战乱,在建安十九年,刘璋投降刘备的时候,四川人口竟然只剩下了80余万。刘备、诸葛亮领兵入蜀,跟着的荆楚移民也有十余万人。到蜀汉灭亡时,四川地区人口恢复到了100万人以上。

3、两晋之交,北方移民入蜀

西晋后期巴蜀地区爆发李特起义,后其子李雄在成都建立大成王朝。由于大成王朝执行亲民、重视文化人的政策,秦雍二州的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等六郡数万家,十多万人经汉中、剑阁入蜀。

4、隋唐之交,北方移民入蜀

隋唐之际,蜀中并未遭受大的杀伐,唐对巴蜀采取招抚,并未加之大的征讨,蜀地相对稳定富庶,成为北方移民向往的世外桃源,大批北方人纷纷入蜀。那时有文人皆入蜀之说,其中就有从陇西成纪迁入的李白一家。据《隋书·地理志》记载,隋大业五年,巴蜀地区人口41.4万户,约200多万人;到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巴蜀人口猛增至69.4万户,约350万人。补充阅读:赵姓家风

5、唐至五代,北方移民入蜀

唐末至五代,因战乱导致大批北方人迁入四川。其中,五代前蜀的王建,后蜀的孟之祥均为北方人。前后蜀期蜀中少战乱,导致大批北方人入蜀避乱谋生。

6、两宋之交,大批外省人涌入四川

宋朝灭后蜀,曾大肆烧杀抢掠,杀戮蜀人,引起蜀中民众起义反抗,让蜀中人口大减。当时宋军统帅王全斌为避免已降蜀军叛乱,竟将两万多降军骗入夹城全部屠杀,由此可见被屠蜀人之多。于是引来宋朝外省移民入蜀。但大规模的移民潮在南北宋之交,北方人为躲避金兵入侵入蜀,引发移民入川高潮。据《续宋编年资治通鉴》绍兴二年,入川北方人达15万人;隆兴元年,入蜀北方人达几十万。北宋崇宁元年,四川人口为525.5万人;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四川人口竟达到1153.1万人,已经翻了一倍。

7、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

南宋末叶蒙古铁骑攻蜀,遭到蜀中军民强力反抗,这场抗蒙战争长达48年之久。近半个世纪的战乱,四川人口降至12万户约60万人,人口损失达95.36%。这次移民从元末明初

总有几十个理由让你我减肥不成功?

老不出川,少不入蜀,我就属于少不入蜀,生来就在四川,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和喜欢的人成都,没有不胖的理由!

孟获等南方部落为什么不带兵来解围?

这个蜀汉灭亡和孟获关系不大,说白了就是你蜀汉灭亡和我孟获没一点关系,谁来当顶头上司都一样。再者蜀汉灭亡时间太快,只有三个月,其实到了后期,蜀汉的别忘已成定局,我之前文章讨论过。

我们都知道,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顺利的当上了昭烈皇帝。但是,在刘备和诸葛亮死后,蜀国国内的局势开始动荡不安起来。公元263年8月,司马昭命令邓艾、钟会、诸葛绪三人率领大军伐蜀,从8月魏国开始进攻,到11月蜀汉灭亡,仅仅用了三个月!难道蜀汉没有一点防御能力吗?为什么那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

魏灭蜀之战

不少人都觉得这肯定是邓艾的功劳,邓艾率领几千精锐从阴平率军越过了高山峻岭,直接偷袭到了江油。到了江油后守军直接投降,邓艾就带着这些人一路向南,将诸葛瞻击败,导致了后主刘禅的投降。但是我们仔细想想,邓艾为什么能那么顺利的直接就偷袭成功了呢?几千人就能在蜀国纵深为所欲为,蜀国的防御军队都去了哪呢?

邓艾剧照

这还得从诸葛亮死后说起。诸葛亮死后,姜维接替了诸葛亮的军权,但是政权却没在姜维身上,政权当然也不该在姜维身上,姜维只能带兵打仗,处理国家政务并不行。处理国政的是蒋琬和费祎,这两个人都是荆州人士,是诸葛亮带来的荆州派。诸葛亮在世时就把荆州带来的士族和蜀中的士族关系处理的很好,只不过荆州派的权力比较大。

诸葛亮剧照

蒋琬掌政时走的是诸葛亮的路,将益州派的权力掌控的很好,既能很好的利用益州派的能力,又没让益州派的权力超过荆州派。虽然说这样还行,但是久而久之益州派就会心怀不满,益州派是本地人士,哪有其他人到了自己地盘上还耀武扬威的。直到费炜掌权后,提拔了陈祗,这个人也是荆州派,但是陈祗为了支撑姜维的北伐用了宦官黄皓,导致了后来的黄皓弄权。

在钟会集结大军时,姜维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上表刘禅派大将张翼等人扼守要道抵抗钟会进攻。但是黄皓不以为然,直接无视姜维的上表,封锁了这个消息,使得钟会进攻时能率军长驱直入。事实上这并不是黄皓第一次排挤姜维,之前姜维北伐失败后,黄皓就劝刘禅将其罢官,姜维听到后就上表杀黄皓,但是刘禅保持中立,既没有杀黄皓也没有将姜维罢官。姜维为了避祸,率领大军去了沓中屯田,可以说当时蜀汉所有的进攻性兵力都被姜维带走了,从此姜维在北方的沓中拥兵自重。

钟会剧照

直到魏军伐蜀时,姜维仍在沓中,被邓艾,杨欣,王颀三人率军牵制。幸好姜维判断清了形势,率领大军直接撤退,前往剑阁抵挡住了钟会主力。姜维的做法十分明智,剑阁地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也是北方入蜀的唯一大道,守住了剑阁就守住了川蜀。

麻烦就麻烦在邓艾身上,邓艾率军从阴平偷袭而来,邓艾走的是景谷古道,诸葛亮在世时曾在这里设防,但是后来被刘禅废弃掉了。邓艾直接偷袭了江油,江油守军投降,这就要说到我们之前说过的荆州派与益州派的关系了。益州派对荆州派掌权不满,以至于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也就是说谁来我投降谁。当时江油守军有几千人,邓艾军在翻山越岭时死伤过半,守住江油一点问题都没有。

姜维剧照

就算江油失守,邓艾是偷袭而来,根本没有粮草供给,只需要接下来的城固守等着邓艾粮草耗尽就可以了。但是,诸葛亮儿子诸葛瞻要出风头,率军想要歼灭邓艾,不料自己学艺不精,被邓艾打的大败。到此时,事情仍然可以挽回,成都守军好几万,守上几个月应该不成问题,只需要等着姜维分兵来救就行,反正剑阁也用不了那么多人守着。

刘禅和诸葛亮

但是,益州派谯周联结黄皓,对刘禅进行了劝说,虽然当时群臣都反对投降,但是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刘禅还是听信了谯周的话,率军投降了。谯周在之前就多次上表阻碍诸葛亮和姜维北伐,这次更是直接劝说皇帝投降了,邓艾自从进了蜀国的纵深,就打了一仗,剩下的全是别人来投降。这样一来,蜀国就灭亡了,总的来说蜀国灭亡的原因就是出在益州派和荆州派的矛盾上,荆州派虽然掌握了实权,但是这毕竟是人家益州的地方,益州派横竖都要被人压迫着,还不如直接投降魏国。

兵力方面孟获的兵力只孟获控制,说白了孟获就是个藩属国,说不定换了个君主就不用进贡了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