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是什么,什么是景泰蓝镀金?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手工艺品,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方法就是在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再用高火度烧即成。
这项工艺在明代景泰最为盛行,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所以现在的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
如何识别凤舞九天景泰蓝?
《凤舞九天》国礼景泰蓝是纯手工制作,每做一件都要耗时数月。如果是伪造的作品,肉眼看会有机器打磨的粗制滥造痕迹,从外观上就很容易区分。《凤舞九天》国礼景泰蓝颜色清晰明快,层次分明,采用的是天然矿石、宝石加工提炼成的釉料,润色过渡自然。反之,伪造品不用昂贵的釉料,而用廉价的彩料代替,在品相上会有大面积的串色和沙眼。
此外,最为简单的而直接的辨别方法就是直接把景泰蓝作品拿上手,《凤舞九天》国礼景泰蓝铜胎厚、有重感,而仿冒品托在手上感觉轻飘飘的,在用料上打了折扣。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收藏者不慎购买伪造品,将面临随着时间推移,作品老化褪色的风险。
什么人戴景泰蓝手镯?
珐琅即景泰蓝,是一种有着古典艺术风的材质,色彩浓烈多变,很有艺术美感,很多年轻女性都喜欢佩戴珐琅手镯,这种手镯还可以叠戴,时尚别致又不会觉得繁复,尤其适合夏季佩戴,能为你的造型增色不少。二十几岁正是人生的好时光,这个时候的女性是最追求前卫时尚的,对于新鲜未知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有敢爱的勇气,有爱拼的毅力,肆意疯狂积极向上。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最适合佩戴一些设计夸张、时尚感强的手镯,彰显十足的个性和独特的年轻气质。
景泰蓝收藏应该如何保养?
景泰蓝如今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目光,景泰蓝工艺品凭借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华丽的外观获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用它来作为居家、会所、展厅装饰会显得很高档,具有文化氛围、古朴典雅,但是作为展品,避免不了的时间长了要落灰尘,难道如此高端大气的工艺品也要用水洗吗?当然不是,那景泰蓝该怎么保养?在这里,华鼎收藏为您提供简单的保养方法或建议,希望对你有用哦!
景泰蓝工艺品
一、景泰蓝工艺品保养的地方分为两个地方,一个金属方面,一个是釉面,如果保养得当,一个景泰蓝工艺品可以保持五十年原有的光鲜亮丽。
二、景泰蓝金属方面大多数采用了镀金工艺,在清洁期间应采用较柔软的布料或鸡毛掸子进行擦拭,不可用硬性布料,以免留下划痕。
三、不可以用水清洗,也不可以用湿布擦拭,表面金属遇水会生锈。
四、不可用具有酸碱性质的清洁剂或高温处理。
五、在移动工艺品时不要直接用手去触碰,以免留下汗水。
六、金属和釉面除尘擦拭完成以后,要喷洒蜡质光亮剂,以长期保持它的靓丽感。
七、瓶器内部有铜胎裸露时,应及时予以喷蜡处理,以防止锈蚀。
八、放置景泰蓝时要有底托,为保证景泰蓝底部的釉料不被蹭掉,也是为了保证工艺品的价值。
景泰蓝工艺品
景泰蓝的由来是什么?
景泰蓝是一种集美术,金属,石料创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诞生于我国元末明初,是西亚珐琅艺术“佛朗嵌”传入我国后,与我国青铜、玻璃、釉料、陶瓷、掐焊丝镶嵌、金银器等多门技艺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在我国历代聪明智慧的工匠手中培养出来的新的艺术骄子—高级金属手工艺品,而景泰蓝名字的由来却并不是在元末明初就定下来的。
景泰蓝本名又叫铜胎掐丝珐琅,学名叫做金属胎起线珐琅制品,传入中国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格古要论~窑器论》。
明末清初的文献中有“景泰御前珐琅”的称谓《天府广记》。清康熙十年(1680年),清宫造办处设立“珐琅作”。
雍正乾隆时期,《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内,称金属胎起丝珐琅为“铜胎掐丝珐琅”。
清宫物品入库时栓系的黄色签条上,亦称做“铜胎掐丝珐琅”。
由此可见,铜胎掐丝珐琅这一称谓在清代已普遍流行。
这个名称概括地反映了该项工艺的基本特征,比较科学,故为学术界所接受。
铜胎掐丝珐琅还有个叫得很响的名字--“景泰蓝”。
景泰蓝这个名字并不是元朝或是明朝出现的,虽然他以景泰做名,其实景泰蓝这个名字却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才第一次被使用的:雍正六年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作仿古样款掐丝珐琅一件、宝瓶一件、罐—件,俱要大明景泰阳纹款,先画样呈览,钦此。”
这一记载把仿景泰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记录。但是,这段记录的读法不同,意思也不同。
是"景泰 蓝珐琅瓶"还是"景泰蓝 珐琅瓶"呢?中国过去的文字中没有标点符号,要靠前后的意思和你读书的能力去判断。
那么从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判断掐丝珐琅是否在雍正时期就被称为"景泰蓝"了。
晚清陈浏的《陶雅》记载得最明确:"范铜为质,嵌以铜丝,花纹空洞,杂填彩釉,昔谓之景泰蓝,今谓之珐琅。"
陈浏认为这类工艺品过去称景泰蓝,今天称珐琅。他实际上给说反了,应该是过去称珐琅,现在称景泰蓝。这条记载说明,至少在清后期,景泰蓝的名字就蔓延开来,社会接受了这个通俗易懂的名字。
何以称作景泰蓝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名称多解释为在景泰年间,由于景泰皇帝酷爱景泰蓝,而且其制造工艺日趋成熟,渐渐达到了一个时期的巅峰,因此诞生了很多的景泰蓝精品,并且形成了具有中国工艺特色的珐琅艺术,因此景泰年间的珐琅非常的出名,这也是景泰蓝这个名称由来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景泰年间珐琅的品种也日渐丰富,除了盒、盆、碗、花瓶等日用品以外,还有花觚、鼎、尊等大的摆件;装饰图案更是多姿多彩的人物、花鸟、动物、果实、风景等。
但是对当时遗存的景泰蓝作品进行分析发现,上面的这种解释同历史事实很不相符,因为,金属胎珐琅工艺,既不创始于景泰年间,也非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只是景泰时期把早期遗存的许多旧器物重新做了改装组合,方获取了“景泰御前珐琅”的美誉。
所以这个称谓很不科学,但是,由于景泰蓝这个名称流行十分广泛。已然成为中国特种工艺美术重要门类-掐丝珐琅的代名词,同事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其正名了。
也有调侃似得人说那它为什么会叫景泰蓝,而不叫景泰绿、景泰红、景泰黄或是其它的什么名字呢?这是因为掐丝珐琅以蓝色基调为主。
景泰蓝是一个外来文化,从中东阿拉伯地区传进中国,阿拉伯文化的主色调崇尚蓝色。大家有机会去阿拉伯国家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的建筑中,蓝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色调。
一般也有人认为景泰蓝在景泰年间最为重要的是创造了许多新的釉色,仅蓝色就有钴蓝、天蓝、宝蓝、普蓝、粉青等。
釉质优美沉稳、坚实浓郁、润泽光亮。由于许多器物多以蓝釉打底,创造了以蓝为主色调的风格,所以被称为“景泰蓝”,景泰蓝随后逐渐取代了珐琅的叫法。
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代替被瓦剌掠走的兄长朱祁镇坐上皇位。景泰七年(1456年),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朱祁钰病中被赶下台,两天以后就作古了。
景泰皇帝在位时间不足7年,却已改制了不少前代遗存的珐琅重器,从而窃得“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的美誉,可与永乐之漆、宣德之炉、成化之瓷相媲美。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年号成了掐丝珐琅的代名词。
而掐丝珐琅为什么称“景泰蓝”,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其一,“景泰蓝”工艺初创于明景泰年间。但“景泰蓝”(掐丝珐琅器)的制造,从有记年款识的作品看,最早为明宣德,时间早于景泰(景泰皇帝为宣德皇帝次子)。
其二,“景泰蓝”工艺在明景泰年间最为精湛。然而使工艺史家迷惑的是,在明景泰朝不足7年的时间里,内忧外患频仍,各类御用器的生产都陷于困境,哪里有人力物力制造成本高、难度大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而且在工艺上登峰造极呢?
目前所见具明代年款的掐丝珐琅器以景泰年款为最多,且其中相当一些器物工艺卓越。但仔细观察这些杰作,却可以发现问题:一类是拼改之器,即借前代珐琅重器拼接改装成新器;另一类是后人改款之器,例如将万历款剔除,盖上景泰伪款。
另外还有仿制之器,清代,皇帝命仿“景泰御前珐琅”的旨意屡见于造办处档案记载。所以,目前尚无一件器物成为公认的确切的景泰年制掐丝珐琅的标准器。
其三,“景泰蓝”工艺以蓝色作地。掐丝珐琅器确有许多以深蓝或浅蓝作地色者,但明代晚期以后,以白色等珐琅为地的作品为数也不少,因此,这种说法显然有欠周全。
由上可见,“景泰蓝”之称呼是不科学的。但鉴于此一词汇已广为流传,约定俗成,在确定“景泰蓝”即指金属胎掐丝珐琅器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必定要抹煞这一美称,它毕竟也反映了掐丝珐琅工艺史上的一种现象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