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主,汉宣帝明知道乱我家者

天美资源网

窦太主,汉宣帝明知道乱我家者?

汉宣帝在立太子的时候,其实非常纠结。因为他偏爱自己的二儿子刘钦,同时对刘钦的母亲张婕妤也非常宠爱。可他的原配妻子许平君所生的独子刘奭,又非常可怜。为啥可怜呢?

当年汉宣帝刘询还是平民的时候,费了老鼻子力气,才娶了许平君为妻。两人婚后十分恩爱,顺利生下了第一个孩子,那便是刘奭。

窦太主,汉宣帝明知道乱我家者

刘奭出生后没多久,刘询就被霍光选中,成为了大汉王朝的新皇帝。许平君这才跟着刘询一起入宫,先担任婕妤,后被封为皇后。

刘询那时候年轻啊,不知道深浅,他不懂自己是不可以随便立皇后的,一切都要看霍光的脸色行事才对,毕竟霍光家里还有一个待嫁的女儿霍成君,霍氏家族正打算把她推选为新任皇后呢!

触怒了霍光以后,刘询自然是没好果子吃。果然,在刘奭3岁那年,他的母亲许平君就被霍光的妻子霍显给毒杀了!那时候许平君正要生孩子,可见是一尸两命。

这可把刘询给伤心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大意,给妻子带来了如此厄运。在这种情况下,刘询自然是更加心疼刘奭这个嫡长子了。毕竟他的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太多。

一、刘奭为何不得汉宣帝的赏识?既然是亡妻的独生子,刘询自然倍加疼爱。在刘奭8岁那年,刘询便将他立为了太子。虽说有点儿草率,不过也能看出,刘询对许平君的怀念,并没有消失。

为了防止刘奭再被人给害了,刘询特地挑选在后宫不得宠但为人谨慎的王婕妤,担任刘奭的养母。由于王婕妤没有子女,所以刘询将其立为皇后,让她专心抚养刘奭。

除此以外,刘询也很重视刘奭的教育问题,为他请了一堆有名的大儒,担任他的老师。可正是这件事,把刘奭给带偏了。

刘奭自幼学习儒家思想,对仁而爱人非常了解,但是他对法家思想一窍不通,甚至说有点厌恶。这就麻烦了。

因为自古以来的帝王,心里都很明白,儒家只是个外衣,是他们治理天下的脸面,真正要想治理好天下,还得要用法家的手段才行。

可刘奭偏偏一根筋,他认为仁而爱人的儒家思想,就能够治理好国家。可刘奭没有意识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依旧任用张汤这样的酷吏,实际上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汉宣帝对此很头疼,他希望刘奭能转过弯来,真正了解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儒家和法家需要结合起来运用才行。很可惜的是,刘奭始终一根筋。

在这种情况下,汉宣帝才会感叹:以后乱汉家天下的,一定是这小子了!

二、除了对妻子的怀念,汉宣帝还在顾忌什么?既然汉宣帝意识到了刘奭将来不会是个好皇帝,为什么还没有废掉刘奭的太子之位呢?刚才提到了,主要是因为汉宣帝对亡妻许平君的怀念,他觉得对不起许平君,也对不起刘奭。

但是,汉宣帝非常宠爱张婕妤,张婕妤的儿子刘钦,长得高大威猛,聪明多才,关键是,刘钦对法家思想非常感兴趣。汉宣帝曾经感叹:这可真是我的儿子啊!

由此可见,汉宣帝觉得刘钦更像自己,再回头看看那个一头扎进儒家堆里的太子刘奭,汉宣帝是真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但他终究还是没有干这件事,为啥呢?

除了对刘奭的生母许平君有点怀念以外,其实汉宣帝还有其他顾虑。

第一,废立太子,很容易引起动乱。

汉武帝时期,太子刘据就因为巫蛊之祸被杀,导致了长安城中的一场大战,几万人因为这件事被害。汉武帝这一生的辉煌,也因此落下帷幕。

汉宣帝作为太子刘据的孙子,对这场变故非常清楚,他真切地明白,皇太子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如果废立之事,被有心之人利用了,很有可能导致汉朝的动乱。他的祖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第二,太子刘奭本身并没有大错。

你觉得对儒家崇拜,这是大错吗?恰恰相反,这反倒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家长们,永远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接受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单纯幸福地长大。可等到孩子到了社会上,又立马希望孩子们拥有识破尔虞我诈的本事。其实这是很矛盾的一件事。

同样的道理,汉宣帝刘询为刘奭请了一大堆儒家大师做老师,等到刘奭对儒家感兴趣的时候,汉宣帝再来告诉刘奭,儒家这不好那不好,你觉得是谁错了?

所以说,太子本身没有错,汉宣帝找不到什么理由去废掉刘奭。既然没有合适的理由,为啥非要废掉刘奭呢?

第三,刘奭没有庞大的外戚家族干扰。

汉文帝时期,他的母亲薄姬的家族,成为了庞大的外戚力量,阻碍汉文帝施政。汉景帝时期,他的母亲窦漪房的家族,又成了庞大的外戚力量。

汉武帝时期,先有祖母的窦氏外戚,后有母亲王娡的王氏外戚,导致汉武帝前期压根无法掌权。汉昭帝就更别提了,娶了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以后,彻底成了霍光和上官桀等人手里的木偶。

汉宣帝初期,在娶了霍光的女儿以后,其实也处于被外戚力量挟持的状态。由此可见,外戚对皇权的干扰实在是太严重了。汉宣帝觉得削弱外戚力量,有利于皇权的集中。

太子刘奭的母亲许平君,是平民身份,她的父亲许光汉压根就没什么本事,家族也不强盛,无法成为太子刘奭日后治国的障碍。这也是汉宣帝必须要考虑进来的问题。

反观次子刘钦就不同了,他的母族张家,有3个非常贪婪的舅舅,后来成了刘钦的大麻烦。如果刘钦上位,极有可能受到这3个舅舅的控制。

总结:汉朝当时非常强盛,有个“懦弱”的帝王也没关系。

这也是汉宣帝的初心,他觉得自己治理下的汉朝,逐渐恢复了文景之治时的强盛。那时候的汉朝,不仅有汉武帝时期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有文景之治时期富足的经济实力。

所以说,即使汉元帝刘奭资质平平,只要他爹好好干,为他保住这一片大好河山的话,那刘奭在位期间,自然可以平稳运转。

毕竟刘奭的为人汉宣帝很清楚,这孩子虽然痴迷于儒术,可也不会瞎折腾。只要不折腾,那汉朝还是有希望的,子孙自有子孙福,再往后的事情,就不是汉宣帝能管的了。

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真的改变了中国历史吗?

汉武帝换衣服,平阳公主让一美女去伺候,由此影响了历史。她第3次嫁人,嫁给她曾经的奴仆,是历史上的名将。

平阳公主和汉武帝,互相为对方的私生活操碎了心。

由于他们彼此之间的过分操心,导致中国历史走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平阳公主和汉武帝的关系太不一般。

皇帝的兄弟姐妹,决定他们之间关系远近的,并不因为他们有同一个父亲,而决定于他们是否有同一个母亲。

在皇宫那么一个大的环境里,老皇帝有那么多子女,竞争那么激烈。在很多时候,只有同父同母的皇子皇女,才算是真正的一家人。其他嫔妃所生的,大多是竞争关系。

平阳公主恰好和汉武帝同父同母。她是汉景帝刘启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的同母姐姐,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正因如此,平阳公主成了汉武帝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

平阳公主嫁的第一个男人。

平阳公主的弟弟刘彻即位后,平阳公主成为长公主。平阳公主的食邑在阳信县,所以又称阳信公主。

平阳公主嫁的第一个男人,是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二人婚后感情很好,并且生有一子,名字叫曹襄。

想不到曹寿虽然名字为寿,寿命却很不长。在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曹寿早早去世,平阳公主第一次成为了寡妇。

之后,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继承了平阳侯的爵位,后来娶卫子夫的长女卫长公主为妻。

平阳公主失去丈夫后,整天悲悲戚戚。

汉武帝看在眼里,也为他这个姐姐着急。因此,汉武帝亲自帮助物色人选,希望姐姐能够再次嫁人。

献了一个美女给汉武帝,改变了历史。

平阳公主嫁给平阳侯曹寿后,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皇帝弟弟物色美女。

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陈阿娇无子,而陈阿娇是汉景帝时期的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汉武帝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刘嫖帮了很大的忙。因此,陈阿娇生性骄横善妒,却一直没有能生下孩子。为此花了9000万钱治疗不育不孕之症,始终没能治愈。而汉武帝时期一年的国民收入只有五十二亿。

所以,平阳公主就把一些大户人家的少女收买过来,养在家中,准备随时让汉武帝选美。

一次,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休息。

平阳公主提前把这些美女精心打扮好,等到汉武帝一来,赶紧把这些美女献上,给皇帝弟弟挑选。

想不到,汉武帝美女看多了,欣赏水平提高,对这些美女一个都不感兴趣。

平阳公主没有办法,为了让皇帝弟弟开心,赶紧命令府中的歌女上来助兴。

这个时候,府中的一个歌女卫子夫出场了,她气质非凡,与众不同。立马吸引了汉武帝的目光。

汉武帝对卫子夫一见钟情。

也有可能是平阳公主故意这么安排,故意让最美的美女最后一个出场,从而调足了汉武帝的胃口。

汉武帝没有兴趣听歌了。

之后,汉武帝起身更衣!

平阳公主立即命令卫子夫随去侍候。

紧接着,汉武帝在他更衣的轩车中,临幸了卫子夫。

风起于青萍之末。大人物的一举一行,都可能对历史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是一次改变了今后历史走向的车震。

出来之后,汉武帝龙心大悦,下令赏赐平阳公主“金千斤”。

汉武帝走的时候,把卫子夫带入了宫中。

事情发展的速度就是这么快!

据《史记· 外戚世家》载: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驩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彊饭,勉之!即贵,无相忘。”

卫子夫上车之前,平阳公主赶上前去,拍着她的背说:“将来富贵了,不要忘了我啊!”

卫子夫之后取代陈阿娇成为皇后,并生下了嫡长子:太子刘据。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卫子夫卷入巫蛊之祸,卫子夫和太子自杀身亡。

太子刘据死后,汉昭帝无嗣,卫子夫的曾孙、刘据的孙子刘询即位。

这是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皇帝,有名的贤君。

西汉王朝,一共只有4位皇帝拥有庙号,分别是:汉高帝(即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功光祖宗,业垂后嗣”。汉朝的综合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孝宣中兴”。

汉宣帝刘询死后庙号中宗,意为“中兴大汉”。

这一切,都起源于平阳公主当初献给汉武帝的那个美女卫子夫。

汉朝长公主献美女给皇帝,是有先例的。

汉景帝时期的长公主刘嫖,是汉景帝同母姐,也就是陈阿娇的妈妈,当初就经常为汉景帝物色美女。

为此,她得罪了汉景帝的宠妃栗姬,栗姬对刘嫖恨之入骨。

之后,刘嫖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太子刘荣,被断然拒绝。

刘嫖只好退而和王美人王娡联盟,把陈阿娇嫁给了王娡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之后,又想方设法挤掉太子刘荣,帮助刘彻登上了皇位。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的相似。

现在,王娡的女儿,另一个长公主又在为现任皇帝物色美女,这必然将撼动现任皇后,原长公主刘嫖女儿陈阿娇的地位。

入宫后,卫子夫果然取代了陈阿娇,成为皇后。

平阳公主嫁的第二个男人。

在皇帝弟弟的直接关怀下,平阳公主终于又嫁人了。

和上次一样,平阳公主第二次仍然嫁给了开国功臣的曾孙。

不过这一次,她嫁给了汉朝另外一个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

夏侯颇是个花花公子,也许因为公主是二婚,夏侯颇和公主感情不太好,终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夏侯颇和别的女人好上了。

和他好上的女人,不是别人,居然是他父亲的姬妾。

公主的丈夫,居然乱伦,相当于是和自己的后妈通奸,这简直是大汉朝的耻辱!

汉武帝得知后,勃然大怒。

夏侯颇听说汉武帝要治他的罪,心理压力很大,畏罪自杀了。

平阳公主第二次成为寡妇。

平阳公主再度守寡,又受到一个更加严重的打击:她和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儿子曹襄去世了。

平阳公主非常痛苦。

汉武帝和卫青互相娶了对方的姐姐。

卫子夫入宫后,给汉朝带来了两位名将,一个是她的弟弟:大将军卫青,一个是她的外甥: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是卫子夫姐姐的儿子。

这是两个足以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他的威名,至今仍被人们所熟知。

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固然个人能力很强,但主要还是因为汉武帝爱屋及乌,由于汉武帝宠爱卫之夫,所以对他的弟弟和外甥破格提拔。

否则,他们空有一身本事,很有可能会没有机会施展。

大将军卫青曾经是平阳公主的骑奴,公主出行时,他骑马相随。

卫子夫进宫怀孕后,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刘嫖出于嫉妒心理,命人绑架了卫青,意图杀害。

关键时刻公孙敖及时救了他。卫青因祸得福,汉武帝知道后封卫青为侍中、建章监。

之后随着卫青的建功立业,不断得到提拔。

平阳公主长期寡居,汉武帝让她在列侯中选择丈夫。大家都说大将军卫青是最合适的人选。

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曾经是我的奴仆,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

别人劝她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大将军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他贵为大将军,他的姐姐是皇后,哪里有比他更能够配得上您的呢?”

据《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

初,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长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

时过境迁,当年的奴仆卫青,就这样成为了主人的丈夫。

就这么,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青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

人生就是这么魔幻,你说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侵,汉兵四路出击三路失利,只有卫青在龙城之战大获全胜。之后不久,收复了河套地区。

公元前124年,漠南之战,卫青大破匈奴右贤王。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指挥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首次打通了丝绸之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击溃了匈奴主力,迫使匈奴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无南下之力。霍去病封狼居胥,加拜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

陈阿娇死后汉武帝后悔吗?

对于汉武帝来说,并不后悔,因为不爱何来的后悔一说。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后,年满十六周岁的刘彻继位,立太子妃陈氏为皇后,两人一直没有孩子。

刘彻即位后的第三年,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刘彻到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客,公主献上美人,但刘彻并不喜欢。看歌舞时,刘彻初见到姐姐家的歌女卫子夫,十分喜爱,把卫子夫带进了宫。卫子夫入宫成为普通宫女,一年多都不得见武帝一面,后来汉武帝亲自挑选部分宫女让其回家,卫子夫终于见到武帝,哭求出宫,武帝怜惜,《汉武故事》写道:“上曰:‘吾昨夜梦子夫中庭生梓树数株,岂非天意乎?’”卫子夫再次受到宠幸,后来生了三女一男,男即太子刘据。

陈皇后自恃皇帝当初得以立为太子,自家有功,于是骄横无礼,听说卫子夫“大幸”时,数次寻死觅活。刘彻对她越发恼怒。发展到最后,陈皇后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女巫楚服等人在宫内施行了巫蛊之术。元光五年(前130年),陈后行巫蛊的事情败露后,楚服枭首于市,诛连者三百余人。陈后被废,罢退居长门宫。

陈后被废的第二年,其父堂邑侯陈午病逝,陈须继承侯位。十几年后,馆陶(时称窦太主)逝世,与其面首董偃一起合葬在霸陵。元鼎元年,陈后的兄长堂邑侯陈须、隆虑侯陈蹻(音同娇)在守丧期间淫乱,兄弟争财,事发后自杀,堂邑侯、隆虑侯国除。在父母兄弟皆离世数年后,陈后逝世,葬于霸陵县官员驿亭的东面(长门宫在霸陵县)。

陈后因巫蛊之术被罢居长门宫后,花费千金请来司马相如写就《长门赋》,这就是所谓“千金买赋”。但武帝仅仅对《长门赋》表达了赞美之情,却不顾阿娇。最后忧郁而终,史载为寿终正寝。

汉文帝的正妻和他的四个嫡子为何在短时间内集中死亡?

这件事情的确非常诡异,可以称之为整个汉代四大未解之谜之一。

简单来讲一下,汉文帝的妻子以及4个孩子,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一脚就跨进皇权核心权力的人,而汉文帝的妻子也是即将成为后宫当中的领军人物。可是在短时间之内突然死亡,如果说是自然因素的话,恐怕说破了天也没有人相信。

事件回顾

汉文帝妻子的死亡还要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说起,汉高祖刘邦在死之前,由于没有及时的将权力回归中央使得权力下放到地方,而此时一个不起眼的女人,却突然之间走上了皇宫大院,成为了整个汉朝的无上主宰。

没错,那个人就是吕后,吕后掌握所有的权力,并且对整个刘氏家族进行了大清洗。可是百密而无一疏只能存在于想象当中,吕后的确漏掉了一个人,而正是漏掉的这个人成为了未来的汉代皇帝,他就是刘恒。

在刘恒上位之后,开始对整个吕氏家族的后人进行大清洗,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而正在对吕后家族进行大清洗的时候,汉文帝的妻子和他的4个儿子全部死亡,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同时进行的。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没错,没有事实

我本来也想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讲清楚,可是在整个汉朝历史当中,刘恒的妻子和他4个儿子的死亡几乎成为了历史疑点,而且整个汉朝史书,只有三五行是记载此次事件的,无论是记载此事的官员还是当时的舆论,对此都讳莫如深,这就给本次解析带来了极大的矛盾和麻烦。

简单来讲一下,汉文帝妻子及4个儿子死亡,有3点可能,只不过这3点可能都没有历史依据。

可能一:吕后的势力在其中作祟。尽管吕后被刘恒消灭了,并且吕后的绝大多数势力,在刘恒的指控之下,全都死无葬身之地。可是吕后的势力之大已经成为了整个汉帝国前所未有的危机,即便所有的官员全都卷进来,也依然会有不少的漏网之鱼。

明面上来看整个吕氏势力全部被消失了,可整个后宫当中难免会有那么一两位吕后的亲信,而这些亲信在杀不了汉文帝刘恒的前提之下,只能将所有的报复思想,通通针对汉文帝的妻子和4个孩子身上。

第二点则是针对当时的生活环境,提出来的瘟疫说或者病情说。简单来讲就是那个条件之下传染病很难治愈,只能通过隔离让已经得到传染病的人死去,才有可能彻底消灭传染病。也就是说汉文帝刘恒的妻子及其4个儿子,很有可能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得了某种烈性传染病。

第三点就是纯粹的理论分析,因为汉文帝已经成为了汉朝皇帝,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汉文帝的正妻将成为皇后,而皇后的4个孩子当中必然有一位会成为未来的皇帝,整个后宫佳丽三千也是三千个势力,她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未来帝国的主宰者。

从目前已得出的数据和资料来看,汉文帝妻子和他的四个孩子,死于宫廷内斗还是极有可能的,毕竟皇帝这个位子是谁看了都眼红。

【参考文献:《太史公自序》、《孝文纪》】

衡水有哪些文化名人?

衡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孕育了一代代历史名人。其中最有影响的有:“文景之治”时期的皇太后窦猗房(古观津,今武邑人),西汉名相窦婴(西汉武邑观津人),儒学大师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景县人),北燕国的建立者冯跋(故信都,今冀州人),北魏改革家冯太后(古信都,今冀州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古漳南县,今故城人),唐朝名儒孔颖达(古下博孔贤庄,今桃城区前马庄人)、边塞诗人高适(古渤海郡,今景县人)等。革命战争时期造就了张海峰、贾殿阁、严镜波、弓仲韬、李锡九等优秀领导者和节振国等英雄人物。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吕正操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建国后,涌现了耿长锁、王玉坤、宋欣茹、郁洛善等许多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董仲舒(景县人):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这一举措使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社会达几千年之久。

窦太后(武邑人):她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奶奶,一个女人,辅佐了西汉三代帝王。

高适(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享誉全唐。

崔护(安平人):一首“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以该诗为题材的戏曲、杂居流传广泛。

周亚夫(景县人):西汉时的著名将军,曾智勇平叛灭吴王,后官拜丞相,今景县县城有周亚夫墓地。

聂卫平(深县人):中国围棋界第一代领军人物,80年代名扬“中日围棋擂台赛”,是第一个获得“棋圣”称号的人。

耿长锁(饶阳人):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第一个农村垃圾站,被毛泽东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

孙犁(安平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创建了“荷花淀派”,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爱。

弓仲韬(安平人):1923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中共县委。

葛存状(饶阳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早期电影演员中的佼佼者,他与他儿子葛优为中国电影平添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冯跋(冀州人):“北燕国”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社会一片升平。

窦建德(故城人):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今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父老群祭,历久不衰。

张海峰(衡水人):1959年任贵州省委书记处书记,后历任驻民主德国大使、驻罗马尼亚大使、驻南斯拉夫大使。

1、孝文窦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

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

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2、窦婴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jīhóu】。

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但由于王太后的压力,灌夫仍被判为族诛。

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3、邳彤

邳彤(?~30年),字伟君,信都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东汉中兴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莽政权时期,担任和成郡卒正。更始帝刘玄称帝,拜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后,据城坚守,以待大司马刘秀。

随同刘秀平定王朗之乱,拜和成太守,封为武义侯。刘秀即位,封灵寿侯,署理大司空,迁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建武六年(公元30年),辞官归国,病逝于家。在河北安国市一带的传说中,尊奉邳彤为“药王”。

4、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唐朝经学家,孔子的第31世孙。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

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5、张邦昌

张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