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惟春秋,春秋战国时期都有什么奇闻趣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斗智斗勇的时代。诸子百家争鸣,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思想家,他们为那个时代献出了智慧和才华,开出了救世的药方……
今天我要分享关于孟子和冯驩的成语小故事:
指用小的代替大的
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u su),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时期,每逢节日就要杀牛宰羊祭祀。
齐宣王向孟子问道:“要怎样的道德才能够一统天下呢?”
孟子说:“真心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努力,这样去一统天下,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
齐宣王说:“您从哪里看出我能呢?”
梦子说:“胡龁曾告诉我一件事,大王坐在大殿之上,有人牵着牛从殿前走过。大王看见了就问道:“牵着牛往哪儿去?那牵人回答:“准备宰了祭祀。”大王说:“放了它吧!看他哆哆嗦嗦的,太可怜了,有本身没什么错,却被送进屠宰场,我实在不忍心哪!” 那人说:“那么,难道就废除祭祀这个仪式了吗?”大王说:“怎么可能废除呢?用羊来代替吧,不知道这事是否属实?”
齐宣王说:“有的。”
孟子说:“您有同情心就可以一统天下了。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的,我早就知道您是同情牛啊!”
齐宣王说:“对呀,竟然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舍不得呀?我就是不忍心,看它吓得浑身发抖的可怜样儿,毫无罪过,而被送去宰头,才用羊代替它。”
孟子说:“百姓说您吝啬,您也不必奇怪。用小的代替大的,他们哪能理解您的良心用苦呢?如果说它可怜毫无罪过,却被送进屠宰场,那羊又有什么错呢?
齐宣王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其实我也搞不懂自己是怎么想的。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用羊代替牛的。您这么一说,百姓说我吝啬,真是理所当然的了。”
孟子说:“百姓误解您没有什么关系,您这种不忍之心正说明您仁爱,关键是您看见了那头牛,却没看见那只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就不忍心再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悲鸣哀嚎,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君子把厨房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就是这个道理。”
狡兔三窟原指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现多用来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计划周密。
在春秋战国的中晚期,有一个叫孟尝君的人,喜欢养士,他门下有3000食客。 (在当时是一种网罗人才的潮流) 一天,有一个叫冯驩的人来见孟尝君。
孟尝君:“先生不远而来,有什么教导田文的吗?”冯欢驩说: “没有,我听说先生喜欢养士,我就来了。”
于是,孟尝君就交待管家妥善安排冯先生。过了几天,孟尝君问管家那个新来的冯先生最近怎么样?管家说唉,那个冯先生实在是太穷了,只有一个长剑,他每天就抱着长剑唱歌。他弹着剑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意思是:“宝剑啊,宝剑,咱们回家吧!孟尝君这里不好呀,吃饭连鱼都没有。”孟尝君给管家说给他鱼吃。
过了几天,孟尝君问管家冯先生最近几天怎么样?管家说弹剑唱歌,他在唱:“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宝剑啊,宝剑,咱们回家吧,孟尝君这里不好,出门连个车都没有。孟尝君交代管家,给他配车。
又过了几天,孟尝君又问管家,这次冯先生该满意了吧?唉,他不满意,还在唱歌呢。他在唱:“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心里就很气愤了,心想:你又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我,又没什么本事,还要求这么多。但是人家是士呀,养着吧。
孟尝君听说冯驩的母亲很贫穷,连饭都吃不起,就派人给他母亲送了很多粮,很多钱。
从此逢冯驩就对孟尝君很感激,再也不弹剑唱歌了。决定帮孟尝君做事情。
冯驩提出要帮孟尝君去薛邑收债,他对孟尝君说:“主公,我打算用收回的钱给您买礼物,您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啊?”孟尝君说:“先生自己看着办吧!”
冯驩到了薛地之后,看到欠债的人都是贫苦百姓,他就自作主张,把债单都烧毁,对老百姓说,主公说了债不用还了。百姓都很感激孟尝君更加的拥戴孟尝君。冯驩回来后,对孟尝君说:“主公,我看您的仓库里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什么都不缺,我就把仁义给您买回来了。”孟尝君知道真相后,很无奈也没说什么。
后来孟尝君功高盖主,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门下的3000食客,一哄而散只有冯驩没走。孟尝君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去了,老百姓热情地欢迎他。他才明白是冯先生为他买来的仁义。
冯驩对孟尝君说,狡猾的兔子都有三个窟窿,才能躲过猎人。我要为主公再开一窟。请主公给我一辆车,一些钱,我保证主公恢复相位。
冯驩驾着马车带着钱,就直奔秦国去了。见到秦王,冯驩说:“大王,您知道当下最强的两个国是哪个吗?”
秦王说:“秦国和齐国呀”
冯驩说:“是的,如果秦国强大了,那么齐国就弱了,如果齐国强大,那秦国就弱了。”
秦王说:“请问先生如何才能让秦国强大呢?”
冯驩说:“把孟尝君请过来呀,孟尝君在齐国为相多年,对秦国了如指掌,现在他刚刚被罢免正怀恨在心,如果把他请来了,还愁秦国不强大吗?”
秦王说:“好,我马上派十辆马带着金银珠宝去请。”
冯驩赶紧驾着马车直奔齐国,见到齐王后,他对齐王说,:“大王,您知道当下最强的两个国是哪个吗?”
齐王说:“齐国和秦国呀。”
冯驩说:“是的,如果齐国强大了,那么秦国就弱小了,如果秦国强大,那么齐国就弱小了,这叫雌雄不两立。我可听到一个消息,秦王已经派着马车来请孟尝君了。”
齐王马上派人到边境线一看,果然有马车浩浩荡荡的向齐国开来,他马上下令恢复孟尝君的相位,并增加1000户。
冯驩马上去见孟尝君,说:“主公,大王马上就恢复您的相位了,但是您一定要求大王在您的封地上建宗庙,这样的话,你就有三个安身之处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图片来自网络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全文下一句?
后面一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意思是女子与小人,他们都很难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难养身、心、性、命,所以与之相处要有远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礼,坏了规矩;过于远离,又容易招致怨恨,而不利于儒学的传承。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原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汉晋春秋是正史吗?
《汉晋春秋》一书是正史。
全书秉承中国史学“直笔不讳”的优良传统,尽量逼近历史事实,把历史得失、人物功过娓娓道来。之前盛行的《三国志》以成王败寇为原则,为尊者讳,在客观上助长了后来唯实力的枭雄主张。习凿齿一改陈寿的做法,以蜀汉继承东汉的国祚,推蜀汉为正朔,而以晋朝继之。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曹魏的正统,书中对曹操的阴狠狡诈多有揭露。我们今日所知的“白脸曹操”的形象,习凿齿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同时,习凿齿也不避讳蜀汉刘备、诸葛亮等人的过失,更不避讳司马家族的过失——曹髦之死的详情,就是习凿齿披露的。
尚书左传春秋都是古代的史书?
《尚书》、《左传》、《春秋》都是古代的史书,它们的产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根据其内容及特点来看,这三者还是有所区别。本文将一一谈谈这三本书的类型和特点。
一、《尚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尚书》有100篇,由孔子进行编纂和作序。
在汉代初期,《尚书》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种传本。相传西汉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居的墙壁里发现了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字体写的,因此称为《古文尚书》。
只是这两个传本的命运都十分曲折坎坷,在西晋的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散亡。而现存的《古文尚书》仅有58篇,其中有25篇为东晋人所伪作。
清代段玉裁曾在《古文尚书撰异》里说:
“经惟《尚书》最尊,《尚书》之离厄最甚。秦之火,一也。汉博士之抑古文,二也。马、郑不注古文逸篇,三也。魏、晋之有伪古文,四也。唐《正义》不用马、郑,用伪孔,五也。天宝之改字,六也。宋开宝之改《释文》,七也。七者备而古文几亡矣。”
可见作为第一部历史散文集的《尚书》命运何其曲折坎坷,而剩余的那33篇能够流传至今的实属不易。
在内容上,《尚书》是西周以及西周之前的史料汇编,以记言为主,基本记录的是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内容,除了少数内容较为易读之外,大部分文字古奥迂涩,诘屈聱牙,十分难读懂。
但无论如何,《尚书》的产生都标志着记事散文的进步,同时也给后代的学者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修订。简单理解“编年史”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去记录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样有利于读者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及其联系。但由于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做了不同的事情,没办法集中体现出来,所以不利于读者更全面地去了解其中的人物。
《春秋》主要记录了鲁国与其他国家发生的一些事情,相较于《尚书》的古奥迂涩,《春秋》内容就简明扼要许多,语言精简,暗含褒贬,通常被后人称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只是后世有学者认为《春秋》是一部阐述哲理的经书,而不是记录历史事实的史书,因为它主要是个人对事实的评判。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内容就是失实的,例如《左传》里就有写道: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而且也有学者这样评价:
“如果说‘良史’、‘实录’代表了古代史学的基本原则,‘微言大义’则是代表了古代史学的最高境界。”
朱熹也说:
“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上无论每个人如何看待和理解,《春秋》的价值和地位都是不变的,它以独有的姿态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了一个璀璨耀眼的明珠。
三、《左传》《左传》同样是一部编年史,它的产生和《春秋》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春秋》语言精简,意义深刻,如果没有详细的注释和说明则很难理解,于是产生了详赡生动的《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作者是左丘明(《左传》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在保证真实的历史事件叙述之上,根据史料进一步做取舍,详略进行叙述,使得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这就类似于将一个故事拍成一部电视剧,在保证故事真实的基础上,根据需求进行取舍,详略的细节呈现,使得这部剧不是流水账,而是变得故事化,情节化,而这过程中加入的人物言行举止等等,更使得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情节也更加生动。
《左传》还具有全知叙事视角的特点,它往往对战前双方或多方的谋划进行叙述。
同样以电视剧为例,例如正恶双方的争斗,通常不是只拍正义的一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视角会转换,正义一方在做什么事情时,邪恶的一方又是如何想如何做,而其中或还是第三方、第四方又在做什么,从而使得故事变得有立体感,更具有说服力,并且通过他们一步步的谋划和行动,使得剧情进入高潮。
此外,《春秋》还有“情韵并美,文采照耀”的美称。尤其在外交之上,理富文美,既能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又能让对方不仅不会不舒服,反而更容易接受或达成一致,再或者是找不到辩驳的理由。
总的来说《尚书》、《春秋》、《左传》都是史书,但可以根据其内容及特点等进行更详细的分类。而在意义上,无论是它们的语言文字还是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谢谢!)
知我罪我?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意思是不管世人评说,自己都去做了,任由天下人评说之意。典故出自孔子,孔子编写完《春秋》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