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守六子,驾崩后儿子李治是怎么对待其父皇的15位漂亮妃子?
在整个唐朝那么开放的风流社会,出现了很多帝王将相的风流韵事。
尤其是在两位明君身上频繁出现,唐太宗和武则天,唐玄宗和杨贵妃;给后世野史创作者们留下无数素材。最关键的是出了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为仅有的女性皇帝,她天生就自带流量。
人们对这位女皇帝和唐朝父子皇帝之间的故事很是好奇,同时也想知道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度!
其实虽然当时的唐高宗娶了自己父皇的才人武则天,但并不是说当时唐朝的风气就足够开放到不管不顾的地步,这可以从唐高宗李治对待自己父皇的15妃子的态度中可以看出:
他只对武则天是真爱!虽然唐高宗娶了太宗的才人武则天,但并不是说它就是一个荒淫的皇帝,他其实只是对武则天是真爱罢了。
他是在父亲病重的时候见到这个女人的,当时太宗病重,他看到了这位“后妈”,在侍奉太宗汤药,然后就一见钟情……
《资治通鉴》:“上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
等父皇死后,高宗为解相思之苦,但又碍于身份之别,所以就绞尽脑汁想把按律已经入感业寺出家的尼姑武则天纳入宫中。
过程也很戏剧性,高宗的老婆萧淑妃知道高宗看上了先皇的这个遗孀,但是为了跟当时的王皇后争宠,就想拉拢武则天顺便给高宗做个顺水人情。
于是在太宗周年之际,萧淑妃陪伴高宗前往感业寺为先皇进香,碰巧遇上了比丘尼武则天,然后高宗就心更痒痒了,此时萧淑妃突然进言要把这个比丘尼带入宫中,高中立即喜不自胜,当下应允!
此后高宗丧期已满时候,武则天却已经怀孕一段时间了!古代服丧期间不能行房事,为了掩人耳目,于是高宗立刻将她还俗,在宫里生下李弘,当年就被封为二品昭仪。
此后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一番宫斗,完成宫中的绝对地位,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搞死,成功封后,只是可怜萧淑妃当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原本的联吴抗曹却成了开门揖盗,驱虎迎狼,肠子都该悔青了吧!
再后来就成了震古烁今的武皇!这是太宗妃子里结局最炸的一个,也应该是所有后妃中最厉害的一个女人吧。
对待其他妃子保持足够的规至于其他的太宗妃子,其实下场很简单,分为两种,第一种有孩子的,比如说当时著名的贤后长孙皇后,早早就去世了;徐慧妃为了太宗皇帝给殉情了,其他诸如杨广的女儿杨妃跟儿子去封地过了,这些人人生都还比较幸运吧!算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命运!
但是其余没孩子的可就惨了,上文我们说过一个地名,也就是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这就是大唐皇帝死后后妃的住所,也就是这些年轻貌美的妃子最后都进了感业寺,常伴青灯古佛了!
她们没有向武则天一样幸运,没有第二个人成功走进高宗的眼里,所以她们也就最终默默无闻的吃斋念佛,孤独的过完一生,算是时代下的牺牲品和悲剧吧!
他们的孤独也反映了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好色之徒的禽兽之举,否则的话他应该是照单全收了!电视剧长相守六子最后结局?
原著中护国六子的结局不是很好,姚碧莹误会花木槿,直到临死前才得知真相,宋明磊一直视原家为仇人,当他知道身世后,在花木槿和于飞燕面前自尽,而齐放不仅满身残疾,连记忆都没了,花锦绣则嫁给不爱的人,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太后。
《长相守》护国六子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相识于前往原家的路上,经历波折才出人头地,到头来没有一个能得偿所愿,安度余生。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
首先呢,要知道世家和列传分别是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意思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为人物立传,普通人称为“传”,皇帝当然与众不同,所以叫做“纪”。
《史记》全书,共分5个部分,分别是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是全书的主线,以王朝为本,帝王为记载对象,按照时间顺序记载皇帝的言行政绩,从上古五帝一直记载到汉武帝刘彻,共十二本纪;
表:就是大事年表,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人物和事件,共十表;
书:记载典章制度,如历法、地理、礼乐等方面内容,共八书;
世家:可简单理解为记载诸侯和诸侯国的人物事迹,共三十世家;
列传:除去本纪和世家,其余的重要人物事迹,共七十列传。
这里面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本纪中,西楚霸王项羽虽然没做皇帝,但是也在本纪之中,因为在项羽的巅峰时期,他是实际上主宰天下的人物;高后吕雉也没有作皇帝,但她也是实际上的汉家掌权者。
再比如世家,按实际地位来说,孔子不是诸侯,他不应该入世家,但司马迁认为孔子的地位足与一方诸侯相比,当然了,这可能也与当时独尊儒术的指导思想有关。
好,我们明白了《史记》各部分的主要分别,然后把张良、萧何、韩信的身份一一对照,就知道为什么张良、萧何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了。
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曾经在一起宴会上总结自己创业成功的原因,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刘邦说了3点: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论计谋,我不如张良,论内政,我不如萧何,论打架,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个人都是老子的手下,所以老子赢了。
末了,他还不忘diss一下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项羽,说他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所以会输。
这是论人才的重要性,以及领导慧眼识人的重要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对于刘邦取天下的重要性,故而后世称这三位“汉初三杰”。
张良张子房本来就是韩国贵族,他的祖父在韩国当了3朝相国,父亲当了2朝相国,到张良这里,韩被秦灭,张家衰落,但毕竟也有贵族的根在,就凭这一点,张良入世家也是名副其实的。
再者,张良为刘邦立下过汗马功劳,我们熟知的鸿门宴、暗度陈仓等故事,主要策划者都是张良。
刘邦对张良也十分尊重,有问题找张良,用现在话来说,张良就是刘邦的搜索引擎,而且张良多次救刘邦于危难之中,刘邦视张良为师。
更要命的是,这样一个人,他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贪图地位,功成之后,急流勇退,刘邦要给他很大很大块的封地,他说我不要,你把“留”给我就行了。留是个地名,张良与刘邦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所以张良又被后人叫留侯,侯是一个爵位,张良入世家,名正言顺。
萧何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当刘邦的老乡日子恐怕不太好过,萧何是个列外。
在刘邦最困难的那些年,萧何给了刘邦许多帮助,跟项羽打得天昏地暗时,是萧何镇守后方,保证汉军的后勤补给,防止了后院起火,让前线将士可以放心打仗。
统一后,他又帮助刘邦平定内乱,其中就有诛杀韩信这一出戏,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大家都在庆功的时候,萧何一个个默默地收集秦朝留下的各种典章制度和国家地图,让刘邦一开始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会被打得很惨,如果没有萧何,统一后国家内部也会很乱。
这样的功绩,萧何入世家,完全没有问题。
韩信如果说张良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萧何保证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那么如果没有韩信,汉家要得江山还得费不少心血,因为战场上始终要有人去真刀真枪地拼杀。
韩信就是那个拼杀的人,他用兵如神,后世称为兵仙,刘邦的江山,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
而且韩信本来也是韩国贵族,跟张良一样,灭国后落魄了,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功绩,按道理说是应该入世家的。
但是他却选择了造反,想当年,自己有机会和刘、项三分天下,他不干,要报刘邦的知遇之恩,如今终于安稳了,他却要反,后来落个诛三族的下场。
兵仙的脑回路,我等摸不透。
司马迁不给韩信入世家,而是入列传,相当于是降了一级,这可能是一种暗含的批评之意吧,而且你一个反贼,入世家,也确实不合适啊。
有哪些电影或者是电视剧你看完后?
《遇见王沥川》《士兵突击》《独自等待》这都是我看过很多遍的电视电影。有时候一年看几次,有时候一年看一次。都看过十几遍了。
《遇见王沥川》是因为看完国剧盛典后,第二天去搜索了专门看的,没想到一看就上瘾了。连续看好几遍。后来隔断时间就会再去看一遍。
《遇见王沥川》好看是因为这个剧情好,演技好。剧情分为三段吧,前9集男女主角超级甜,不做作。中间部分女主角小秋对男主角沥川的思念的坚持与执着,看着好伤心。后一部分,看着很虐。男主角为女主角坚持回国,而不敢表露心意,特别是沥川为自己还买了墓地,看哭了多少人。
这部剧打动我的原因是:1.他们之间的爱情特别美好,他们都只想着为对方付出。沥川虽有腿疾,做公交车时仍站在旁边保护着小秋。听说小秋没买到票回家,在工作中抽出时间专门回来给小秋买票并护送小秋回家小秋被爸爸误会,关在屋里,沥川过年也没有回苏黎世,而是到小秋家乡等小秋。
小秋对沥川也是一样,姑妈不认可沥川,她永远站在沥川这边,陪沥川爬楼梯,在姑妈家看他坐着难受,马上拉沥川去煮饺子。小偷抢了他们的相机,小秋拼死追回,只因为相机里有她和沥川的照片。沥川不辞而别,小秋坚持不懈四年给沥川发邮件,哪怕没有一个字的回音。
他们之间的爱情太过美好,爱是这个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结局。
2.故事很励志,沥川虽然残疾,但仍努力进取,对工作认真敬业,一丝不苟。小秋虽然四年间没有沥川的回音,但她仍努力进取,考上大学,认真工作。有一股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
《士兵突击》唯一一部没有女演员的电视剧。这部剧打动人的是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认准一个目标后坚持不懈,永远保持初心不变。
记得最开始播放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是午夜剧场吧,每次看完电视剧都大半夜了。看了几集就停不下来,一直追到大结局。
最感动的是,许三多一个独守钢七连的时候,所有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他还是保持训练,按着之前的生活,不松懈。晚上一个人看看以前的碟子。
许三多去草原五班的时候,别人都在打牌,很懒散,他还是保持着当兵训练的状态。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因为一个玩笑,他一个人铺出了一条路。
这部剧电视剧让我哭了很久的是,班长史今的离开。像许三多当初一样难过,多想留住史班长。在我的心中同学情谊是非常重要的,看到战友的分开难过了好久。
其次,伍六一受伤,不得不离开部队,也让我哭了好久。他的团队荣誉精神,让人感动又泪目。
总之这部电视剧,是我第一次接触如此励志的电视剧吧。他们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团队精神,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总之在情绪低落或第一种爱情是相爱相知相守
第二种爱情是单恋放手
第三种爱情是爱而不能相守者状态不好的时候,这部电视剧绝对可以让你精神抖擞。
《独自等待》最后有个彩蛋,就是周润发真的出来客串了一把。最喜欢里面的小静,龚蓓苾演的很好。
《独自等待》里展现了三种爱情。第一种爱情是相爱相知相守,第二种爱情是单恋放手,第三种爱情是爱而不能相守。
《独自等待》中陈文对待爱情与对待工作,刚开始都是不着边际,心浮气躁。直到最后小静离开,刘荣背叛离开,他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独自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一个相知相爱的人,还是等一个出色的自己呢?每次观看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吧。
历史上有哪些天作之合的夫妻?
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将,那真是数不胜数,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巾帼英雄,那也有好几位在那排队等候。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夫妻名将,那也有好几对来凑热闹,但是,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最具传奇的夫妻名将,那只有南宋中兴四将中的韩世忠和他的夫人梁红玉了,他们是真正的天作之合夫妻
泼韩五其人
韩世忠,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人(今陕西省绥德县)。外号泼韩五,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任何产业,喜欢喝酒,天天舞枪弄棒的不务正业。据说他曾赤手空拳和巨蟒搏斗,结果一人一蟒相持良久,韩世忠卡住蟒头,裹挟巨蟒奔至家中,拿起菜刀,不仅结果了大蟒性命,还吃了顿蟒肉。写到这,又是泼皮无赖,又是杀蟒蛇,突然有点在写刘邦的错觉呢!
还有一次,韩世忠碰见一位算命先生,这位先生可能是几天都没开张了,实在想做单买卖,看见韩世忠就拉着他说:这位壮士,我看你面貌贵不可言,以后一定能当上三公。本来想着这句吉利的话一定能换点好处,结果韩世忠听了后,直接把这位老兄胖揍了一顿,还三公,唬谁呢?没看老子一天穷的叮当响吗?就这眼神还算命?
可是,谁又能想到,若干年后的韩世忠,真的位列三公!命运就是如此神奇,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韩世忠奋勇杀敌,最终成了一代名将!但如果他没有付出,没有在战场上不顾生死的拼搏,那他到最后,也就是一个泼皮而已。
梁红玉其人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史书称其为梁氏,红玉一名首见于明朝首辅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而这位张四维呢,就是帮助万历皇帝清算前任首辅张居正的那位仁兄。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梁红玉出生武将世家,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一身好功夫。虽然是一介女流,却天生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谁说女子不如男,这等奇女子,不知让多少男子汗颜呀!
不幸也方腊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雇工出身的方腊率众起义。而这次起义,永远的改变了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命运。
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
起义发生后,梁红玉的父兄在平方腊的战争中,因贻误战机,战败被杀,而作为罪臣家属的梁红玉因此沦落为京口营妓,营妓也就是所谓的官妓。
兴也方腊
不久后,在武装太监童贯的率领下,宋朝最终平定了方腊之乱。对,您没看错,正史中平定方腊,没有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神马事情,而平定方腊的恰恰是,那位在《水浒传》中屡屡败给梁山好汉的武装太监童贯。
在这次平定方腊的过程中,有一名叫做韩世忠的偏将,一马当先,锐不可挡,屡建奇功。有意思的,最后连方腊也是被韩世忠活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为梁红玉一家报了仇雪了恨。
初次相逢,一见倾心,终成眷属
平定方腊后,武装太监童贯踌躇满意的班师回朝,队伍开到京口,童贯开了个庆功会,大家放松放松,娱乐娱乐,一醉方休,同时还把京口的营妓都叫来助兴。当时,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因为上司把他的功劳上司抢了,而独自闷闷不乐,这引起了女英雄梁红玉的注意;而梁红玉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美貌和气质同样吸引了韩世忠,两人初次相逢,一见倾心。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终成眷属。
飞马传诏救高宗
建炎三年,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兵变,强迫高宗赵构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叛乱发生时,韩世忠驻扎在秀州,其儿子及夫人梁红玉都被叛军扣压。事变发生之后,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准备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
这边商量完毕,朱胜非就跑到苗傅这里劝说道:“老苗呀,你看韩世忠兵强马壮,听到事变后,并没有立即前来勤王,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呢,如果你派他的妻子前去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的力量大增,大事必定可成也。”苗傅脑子估计是锈住了,竟然认为这是一条好计,他也不想想,韩世忠和他,谁的胳膊粗呀,没有人质,会听他的?真是很傻很天真!
梁红玉好不容易有脱身的机会,立马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介女流,怀里还抱一孩子,一夜之间奔驰数百里赶到秀州。韩世忠见家人平安后,立马率军平叛。最终平定叛乱,韩世忠授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梁红玉封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桴鼓亲操困兀术
建炎三年冬,金兀术率军南下攻宋。金军迅速迫降建康,挥师南下,奔袭临安。韩世忠在镇江断其退路。两军水军在金山脚下展开激战,韩世忠乘舰指挥水军迎战金军,梁红玉英姿飒爽,红妆披挂,亲自擂鼓助战,宋军士气倍增,击败金军水军,歼灭金兵200余人。金军无奈多次向韩世忠借道,均无果,终被困黄天荡,可惜的是,金兀术运气爆棚,在这进退无路的时候,不知从哪冒出了一个汉人,给他献了一计,最终,金军借助老鹳河故道,开渠30余里,连通江口,冲出了黄天荡,并在一个汉奸福建人王某的帮助下,击败宋军,逃回了北方。
女英雄力尽战死沙场
关于梁红玉的最终结局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版本:韩世忠和梁红玉,最终功成身退,归隐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抑郁而终。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此后,宋孝宗下诏竖碑建祠,让他们永远享受人间香火。梁氏故里,也在其出生地,修祠塑像,隆重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可惜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意而已!正史中记载:韩世忠在梁红玉去世多年后才去世的,而不是梁红玉在韩世忠去世两年后才去世。
第二个版本是基于史料的推测——遭袭战死:梁红玉协同韩世忠镇守楚州,长年和金军周旋,绍兴五年的农历八月,梁红玉突然遭到金军围攻,在与金军激烈的肉搏战里,梁红玉小腹受到重创。据说,肠子都流出来了,梁红玉依然咬牙奋战。她撕下汗巾,紧紧地裹住了鲜血淋漓的小肚子继续跟金军厮杀。《英烈夫人祠记》记述道:“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战死后,金军割去了女英雄的首级,遗体曝尸三天后,他们也被这位忠勇的女将深深地震撼了。随即将英雄的尸体遣返宋营。“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的记载,可做参照:“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匹两。”屈指算来,梁红玉战死时年仅34岁。“青史几行名姓,北莽无数荒丘。”而史书能为其之死,留下这几个字,已经相当慷慨了。死了,仍被世代传说、天下争颂——这就是所谓的“报国千秋利,忧民万古名”吧!
韩世忠哭诉战功保性命
绍兴十一年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从此,卖国贼秦桧打击主战派的行动就此展开。不过,他一开始想到对付的人并不是岳飞,而是职位和资历都比岳飞高的韩世忠。
五月,在秦桧的授意下,韩世忠留在京城,张俊和岳飞一起巡视韩世忠的军队,临行前,秦桧曾向岳飞透露让他们出使淮东的真实用意 , 并且假意关照他,要他“且备反侧”, 即防备韩世忠的旧部反叛。
等到了韩世忠的军队,张俊这个败类,完全按照卖国贼秦桧的意思办事,在与岳飞一同视察的过程中,“欲与飞分其背鬼军(韩世忠的亲卫军) ,飞义不肯, 俊大不悦”。但最终韩世忠的军队还是被张俊拆的七零八落的。
而为了彻底搞死韩世忠,秦桧又指使淮东总领胡纺诬告并逮捕了韩世忠的亲校耿著,谓其“倡言以撼军心”,图谋叛逆 , 欲以此牵连韩世忠。
结果,那边韩世忠还不知道有人在他背后捅刀子,岳飞这边知道了,立马通知韩世忠想办法自保。韩世忠迅速进宫,跪在赵构面前,脱掉身上的衣服,指着身上一个个伤疤,边哭边像赵构诉说,可怜一个威震天下的大将,为了保命,哭的像个孩子,但赵构并没有什么反应。
这时候,韩世忠伸出两手仅剩的四根指头给赵构看,赵构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想当初就是这双手把他从苗刘兵变的灾难中拉了出了!现在,这双手都残缺不全了,罢了,留他一命吧!
不久后,岳飞被杀,韩世忠至此闭门谢客,寄情山水,悠游西湖以自乐,想当初身为西陲布衣,仗剑从戎,金戈铁马转战大江南北,“平全闽,夷江西,翦湖湘,歼苗刘,摧兀术,鏖大仪,拓东海,扦扬楚,震淮阳”,不十数年,功名与日月争光,何其盛耶!现如今,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岂不悲哉?
身后之名
绍兴二十一年秋,韩世忠病重,上表辞官。八月四日被策拜为太师。同日,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师、通义郡王。乾道四年,宋孝宗赵昚追封韩世忠为蕲王。淳熙三年二月,孝宗追赐韩世忠谥号“忠武”,并命礼部尚书赵雄撰《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孝宗还亲书“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字。嘉泰四年四月,宋宁宗赵扩下令在镇江府为韩世忠立庙纪念。
而今天苏州市沧浪区枣市街小学即原蕲王祠,供韩、梁两尊塑像,壁上有“春祭韩王诞正月二十日,秋祭梁夫人诞九月初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