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结局什么意思,能否推荐几部电影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张
今天就送你们一份高分影单,每部电影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豆瓣评分也很高。
这10部电影:有梦想、有感动、有悬疑、有温情,保证看完你又过瘾又有收获,帮助大家充实地度过闲余时间。
一、《白日梦想家》
这是普通人、迷茫者追求爱与自信的狂想曲,我看了不下5遍,推一辈子!
电影讲述了一名普通内向、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的胶片冲印经理:沃特·米提,爱做白日梦,他的人生活得就像旁观者。
直到公司被并购,他才从白日梦中醒来,开口搭讪喜欢的同事,并为找回作为最后一版杂志封面的25号胶片,踏上冒险之旅。
一句话点醒沃特·米提
看似平凡的故事,却给了我启发:“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
沃特·密提敢于冲破束缚,拓宽人生边界的开拓精神、勇于追寻内心,探索无限可能的冒险主义,是人生活着最难解开的真义。
生活有很多这样的人,知道世界很小,想出去但不敢。依赖于做白日梦来获得满足感,醒后又开始感到空虚难受生无可恋,不得已把梦做下去,依次循环往复,万劫不复……
《白日梦想家》看到了这一类人,创造了一个勇敢的榜样,告诉你只有走出白日梦,活得才有意义价值。
其中有一个风景片段让我很感慨,对于城市中如蚂蚁一般生活的我们,那种广阔的空间冲击太大了,画面的震撼性让我忍不住的“哇”。
喜马拉雅、格陵兰、大海、冰原...... 映入眼帘的风景正印证了皮夹子上的那句话: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每个人都是白日梦想家,我们多数人注定要过上掺杂着白日梦想的生活。
多数人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拎包上班,再拎包下班。
早不记得自己小时候是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早不记得自己进入这一行的初衷是什么了。
影片最后,令人苦苦求之的25号底片出现了,摄影师尚恩一直称之为是自己多年来最好的作品,原来是沃特·米提最平凡的工作照。
影片还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可能就在身边”。
25号底片不在天涯海角,其实就在沃特·米提每天带在身边的皮夹里。有时候兜兜转转,最重要的东西,就在身边,最重要的人,也从未走远。
大部分人都是男主现实中的样子,却都没有活出男主的结局 。
人生不要给自己设限,你还有无限潜力奔跑。就像沃特·米提一样,40岁的年纪你也能去做从来不敢想象的事情。
二、《忠犬八公的故事》
这是部纯粹感人的温情片,反反复复看了3遍,哭了3遍。
简单干净的长镜头,千回百转的慢镜头,还有“小八”眼中灰白的世界。
由日本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电影里八公是一条走失的狗,好像冥冥之中注定,与帕克教授在火车站相遇,从帕克教授抱上它的那一刻,就再也不放不下了。(我叫它小八,太可爱了!)
帕克教授决定把小八抱回家抚养,每天带它到火车站上班下班,陪它玩耍。
就这样日复一日,原本反对在家养狗的妻子也被感化,但美好终究没躲过意外。
有一天,帕克教授在课堂上突发心脏病离世,妻子和他的家人无比沉痛的安葬了他。
可小八,每天依旧在傍晚五点准时地守候在车站门前,等待主人下班回来。
这一等,就是十年。
主人心脏病发,悄然离世时,小八是不知还是不愿去相信,他已经站在那个地方,等到了无数个黎明与黑夜,却怎么也等不到那个逗他玩闹的身影。
狗的世界只有黑白,可在小八看来,与主人的点滴,却是五颜六色的。
不知何时,八公养成了在火车站等主人的习惯,风雨无阻,于是,主人成了他每天的翘首以盼。
要知道,秋田犬的寿命很短,十年已是一只生命即将到头的老狗。
小八用尽了一生去等待消失的主人,影片结尾,性命垂危的小八依旧趴在往常的位置,它闭上眼的那一刻,又仿佛看到了帕克教授,以此作为点睛之笔,看得黛西眼泪哗哗流。
真的感动催泪!相对于之前上映的《一条狗的使命》,我更喜欢这种没有旁白的片子,安静却细腻,感染力更强,尤其给小八特写的时候,眼神里都充满了灵性。
影片中不需要“多少年后”的字样,从小八的尾巴高扬的姿态到垂落,已经比任何文字都更富冲击力。从炯炯有神的眼睛到耷拉疲惫的眼神,无声的表现了小八等不到主人的失落情绪。
评价: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普通又特别的电影,用最平凡的叙述手法表现了小八与帕克教授最真实的感情。小八的忠诚与爱,甚至超越了人类之间的情感,人尚且不能做到相伴十年,狗却坚持下来了。
每次我看完,鼻子一酸,这不正是我所希望拥有的伙伴嘛。人越难得到的东西,越珍贵。时间无情,狗狗有情,看到这里,请给你的小八点个赞哦~
看之前,建议先备好抽纸,以免发生没纸擦泪的尴尬。
三.《海上钢琴师》
这是一个人自我的选择,有始有终。
男主1900从小就被水手收养,生活在一艘船上,慢慢长大。他有着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每个听过他琴声的人都被深深打动,就连爵士乐鼻祖杰尼上船比拼后都自叹不如。
可这美好的一切都发生在海上,1900不肯踏上陆地。就算爱上了来自陆地的女人,也不肯因为爱情而选择下船。
1900下船前,犹豫了
有很多小伙伴看完会问:“黛西,1900到最后为什么不愿下船”?
我想,当1900看到陆地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时,他就已经决定了。因为那艘船已是1900的归宿,那是他觉得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
他说,陆地就是一艘大船,里面有漂亮的女人、太多的未知。就跟我们一样,一旦深深扎根于舒适区,就很难有离开的勇气。
对于陆地来说,1900从未存在过,而对于大海来说,1900已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那些灯火通明的城市,让他觉得:陆地没有尽头,没有希望,小船才是他的依靠。
在船上,1900是有光芒的
看完电影你会发现,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孤独......
其实,除了1900,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我们也不愿下所处的这艘船,1900只是更加的直视了自己的孤独。
总之,《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必看系列。
四.《泰坦尼克号》
经典神作,这是一部具有人性魅力的电影。
那句You jump ,I jump !被多少人致敬。
这可能是我看的第一部爱情悲剧,至今记忆犹新。估计很多和我一样的小仙女,被小李子的帅气迷倒,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电影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感动,让电影变得无比真实、震撼。
大家可能看了很多遍,但下面几个细节你肯定不知道:
(1)杰克质问露丝的时候,只问了一句:你爱他吗?
很实在的问题。如果露丝不爱他,却要和他结婚,内心一定是痛苦的。
(2)船上的人不同阶层不同待遇。
他们所在的舱位不同,吃的东西不一样,享受的娱乐不一样。谈的话也不一样。这艘船,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现在也是如此。
(3)杰克是个有画画天赋的普通人。
他的画很好,就是没有人欣赏,多年后从海底捞上来,还能看出他的画工。就像毕加索,一开始没人认可,后来才被天价拍卖。说明人若缺少平台机会,再好的东西也难以被发现。
(4)提前知道要沉船,大多数人被隐瞒。
开始叫醒大家穿救生衣的时候,船长和部分船员以及一些核心人士,已经知道船一个小时后要沉的真相,露丝也可以从认识的人那里打听出来。而广大的普通人,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5)正在沉船,船上的音乐还在放。
有些人在危难来临的时候,会坚守自己的岗位,船上的乐手继续演奏他的音乐,优雅等待最后的时刻。
要说最感动的,还是杰克泡在海里和露丝的对话,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这个场景成了我终生难忘的画面。
如果要我评价它:赞美爱情,没有一部能与《泰坦尼克号》媲美。
为爱情点赞,点赞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没伴侣的都能找到帅气漂亮的伴侣。
下面的剧情就不剧透了,因为可能有些小伙伴没看过。(抱拳鞠躬)
五.《辩护人》
宋叔的片子真的很赞,每一部都没有失望。
2003年,《杀人回忆》,韩国国民影帝宋康昊用那双一大一小的眼睛,注视着银幕前方的观众,令人肺腑惆怅,江河翻滚。
2013年,《辩护人》,还是宋康昊,依旧大饼脸、小眼睛,他在法庭上直面暴力,慷慨陈词,怒斥法理不公,煽情到极限。
十年前和十年后,这两部片子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煽情。
宋叔的经典形象
但在这里,小张只推荐《辩护人》。
如果一部电影看完后,给人思考的空间越大,时间越长,电影的张力就越强,价值越厚重。毫无疑问,《辩护人》做到了,宋叔的演技加上细腻的处理,分分钟催你的泪。同样,在社会里能有副好口才,你得到的不仅是别人的及时理解与尊重,也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和际遇,关注公众号黛西巫巫,分享5个真正能派上用场的说话实用秘籍给你哟~
小张小贴士:看之前不要先看结局,也不要去搜索,从头看到尾。相信我,结局一定颠覆你对韩国电影的想象。
六.《肖申克的救赎》
如果你被误判终生监禁,你会不会绝望至死?
这部电影给你答案,自由除了肉体,更需灵魂,时不时让你怀疑自己:墙内的人喊着要自由,但墙外的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在我失落的时候,经常会回忆起那段经典台词:
“有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
《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是“希望”,正是给了我们这些渴望自由、又与现实相互矛盾的人,打了一针清醒剂,把我们从的泥潭中拖了出来。
经典的电影之所以经典,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希望的美好。
就像那句: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不管是安迪还是瑞德,他们用一把小铁锤,救赎了生命,也救赎了监狱,把希望的种子都播撒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如果真要观后感,我只能说:
一部没有爱情与美女的电影,却光芒四射,渗透人心,给我感动,让我成长。
七.《千与千寻》
前几个月小张去电影院又看了一遍,虽说以前也看过,但距离上次已有很多年了。
每看一遍都有迥异于往日的观感,这次展现在大银幕上让我热泪盈眶。
《千与千寻》中,只有无脸男让我觉得最心疼、可怜。他最孤独,没人关注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他的存在感,低到尘埃,只有千寻对他友善,最后待在钱婆婆那里,比在外面无人问津好得多了。
无脸男只有当别人在身体中时才会说话,才能够清晰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而当他孤独一人时,无法表述出自己内心感受。
影片中不仅有着人性的贪婪,同样也充斥着满满的温情,欺骗、虚伪、善良、邪恶、温暖......不管那个世界有多可怕,千寻是坚强的。
因为宫崎骏的电影除了揭露罪恶与邪祟,他鬼斧神工般对影片的雕琢,也能让观众在绝望之后看到希望与曙光。
十多年的宫崎骏情怀,值得一看。
八.《这个杀手不太冷》
一个纯朴又温情的孤独杀手、一个邻居小姑娘,一场混杂着哀怨情仇的正邪之战。简简单单的角色,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大叔萝莉之间的温情。
听片名是冷酷杀手,在片里是温情大叔。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不管是一种什么样的开始,即使是个没有温度的世界,他们依然会用心灵给予彼此温暖,这是黛西觉得最动情的地方。
里昂还是担心玛蒂达的
如今再刷,依旧一样的感觉,只是不再只看剧情,更看人生。
里昂最后为了救女主玛蒂达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他一定不后悔。因为是她,让他重温了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了爱情的甜美,并且完成了对自身灵魂的救赎。
而玛蒂达呢,更不会后悔把自己的初恋给了那个叫里昂的冷酷大叔,因为有他,才让她得到保护不受伤害,重温久违的家庭的温暖,且学会了该如何去珍惜。
戳心,看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对于影片结局,黛西觉得已经很完美,一是洗脱了里昂职业的罪孽,二是成功挽救了玛蒂达,因为里昂是职业杀手的原因,两人的分开已是必然。
再好的电影只有去看才能品味, 反正黛西觉得,刷十遍都不过分。
九.《七宗罪》
终于到恐怖烧脑一点的了,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以为是个恐怖片,吓死仙女宝宝了。
其实,电影讲的只是场连环杀人案,对应天主教教义的人性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
昨天再回去看,它仍是一部功力依旧的经典悬疑电影,低沉单调的氛围,层层反转的案件,摸索不清的警员,连环作案的凶手,这些烧脑的元素一个不缺。
真要说恐怖的地方,那就是影片中作案的手法,有些地方看起来残忍真实。喜欢悬疑类电影的朋友,强烈推荐这部让你猜不到结局的经典神片。
不多说,多说就剧透了哈哈~
小张小贴士:从来不敢看恐怖片的仙女们,看之前要考虑好哦,男孩子我就不啰嗦了,哈哈~~
十.《我不是药神》
最后一部,残酷与温情并存的良心国产片。
去年《我不是药神》上映,口碑爆棚,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我。这是一部与其它国产片“不同”的国产片,片子刻画的现实与人性,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小张推荐它有三个理由:
(1)演员的表演。徐峥和王传君的演技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着故事人物的性格,几乎完全代入到电影中。
(2)人格的塑造。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阶层,《我不是药神》站在社会环境和人物处境,把真实的人格刻画了出来。
(3)故事的真实。由真人真事改编,程勇卖药的目的,一开始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和给老父亲做手术,后来赚到了钱,宁愿冒着被查的风险,继续卖低价抗癌药帮助那些患癌的普通人。故事符合当时的表
达,低沉的色调更接近于真实的观感。
这是我为数不多打五星的国产电影之一,今天偷偷送给大家,看过的可以再看一遍,没看过的现在看也不迟哦~
以上就是小张最想推荐给你们的十部好看电影,每一部都有意义、有深度,看完值得深思。
好的电影,不只是让你笑让你哭,也不只是给你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观,而是让你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升华你的人生。
皇太极为何要凌迟处死自己的姐姐?
努尔哈赤先后有四位大妃(后金关外称帝时的原配称号),其中阿巴亥是第四任,努尔哈赤生前对其极其宠爱,赐予了阿巴亥母子实力最强的两黄旗。
能拥有各旗部众,哪个不是靠着战场上厮杀换来的?努尔哈赤的格外偏爱引起了其他儿子的不满,假以时日,那还还得了?阿巴亥母子成为了众矢之的。按照努尔哈赤生前规定,其死后由八旗旗主共同推举一位旗主贝勒继承汗位。于是,皇太极、代善等四大贝勒合伙欺负起孤儿寡母,声称根据遗命,阿巴亥应该为努尔哈赤殉葬,从而逼死了阿巴亥。受制于八旗制度,即便被一致推举继位的皇太极起初只能与其他三大贝勒“按月分值”,轮流执掌朝政,非常不利于集权。有鉴于此,皇太极于1630年以“弃永平城逃归”为由,剥夺了二贝勒阿敏镶蓝旗旗主之位,旗主由亲近自己的济尔哈朗继任。而实力最强的大贝勒代善因年老“血气既衰”,加之其子岳托、萨哈廉与皇太极交往甚密,就剩下“刺头”三贝勒莽古尔泰了。衮代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妃,其先后生下一女莽古济以及两男莽古尔泰、德格类。而皇太极之所以凌迟莽古济(莽古尔泰胞姐),与莽古尔泰有着莫大的关系。莽古尔泰原本比皇太极更有机会继位,但其母衮代与代善眉来眼去的“绯闻”传的满城风雨,为了讨好“被绿”的父亲,竟然残忍地手刃衮代,因此声望一落千丈,退出了竞争行列,用东北话说,莽古尔泰是一门“山炮”。当皇太极为加强集权,以一切机务“辄烦诸兄经理,多有不便”为名,废除了轮流理政的制度,也引起了其他贝勒的不满。首当其冲的是莽古尔泰。当时拥立皇太极继位,表面上是赞同,实则心有不甘;这次皇太极的“下马威”让自己低了弟弟一等,内心又怎么服气?1629年,莽古尔泰联合代善抵制皇太极的军事行动,当时后金对明朝用兵,多日未有进展,莽古尔泰联合代善劝阻退兵,并固执要求班师,引起了皇太极的不满。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述事件的次年,即1630年,皇太极狩猎,莽古尔泰随行。期间,莽古尔泰的仆人仗势欺人,强取了士兵的猎物。面对前来索要猎物的士兵,莽古尔泰护起了“犊子”;索要无果的士兵只好求皇太极做主。如此荒唐,皇太极斥责起莽古尔泰:“你这样纵容部下强取豪夺,这些人困马乏又该如何生活?”本就不服的莽古尔泰被训斥一通,“山炮”一下子就有点火了,忘记了君臣之别,还当皇太极是自己的皇弟呢?一赌气,莽古尔泰将猎物索性扔到了皇弟面前,见此情形,皇太极是气不打一处来,怎么会有这么一个鲁莽的皇兄,兄弟俩便结下了梁子。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以至于发生了“御前露刃”的恶性事件。1631年,明朝大将祖大寿即将完成对大凌河城的修复,这样一来,将会是对后金政权的一个很大威胁,皇太极便再也坐不住了,决心拔掉这枚“眼中钉”。八旗兵很快兵临城下,围攻大凌河,其中莽古尔泰与胞弟德格类率领正蓝旗分到的“猪肉”是攻击大凌河城的南面,而南面正是明朝军队火力部署最密集的区域,由此造成了正蓝旗的重大伤亡。诚如上述提及八旗制度不利于集权的,为何这么说呢?八旗制度是由征服、兼并发展而来,女真人将在军事兼并获得的大量属人编入各旗,分给家族中身份比较高或有军功的人,所以八旗制度一则具备了军事的功能,其次是管理旗人。可见,这与中原王朝的分封制的区别在于,八旗制度是“封而不建”,即只分封给属人,而不建立邦国,也就不难理解“旗主视部众为自己的私产;各旗部众只知旗主,不知君王。”不管皇太极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反正莽古尔泰是真心疼自己这么点家底,暂时率部后撤,赶紧来到皇太极的帐殿斡旋,希望将正蓝旗调回。军情似火,皇太极没等莽古尔泰奏请完毕,便下令备马,欲匆匆前往战场。有了兄弟俩结下梁子的“前戏”,皇太极如此做派,在莽古尔泰看来,弟弟这是假公济私,借着此战以削弱自己的正蓝旗。旋而大怒:“皇上,对我有何成见,请公开宣诏,不要这样为难;我竭尽全力辅佐,皇上这是要把我往死路上逼吗?”莽古尔泰边说边将手放在刀柄上,这下吓坏了同来的胞弟。说时迟那时快,德格类疾步向前,连忙摁住了莽古尔泰的手,提醒其不要干傻事,使出吃奶的劲硬生生将其拉出了帐殿。是夜,莽古尔泰这门“山炮”,终于“冷却”了下来,在德格类的劝说下,以自己饮酒过量而导致行为失当为由,郑重地向皇太极道歉,但却被拒在了帐殿之外。等待莽古尔泰的处罚是被革除了贝勒的名号,剥夺了5个佐领人口和一万两罚金。人口、罚金,哪怕是贝勒的名号,都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得罪了皇太极,这回“山炮”可算清醒了。莽古尔泰知道,兄弟算是彻底撕破脸了,毕竟皇太极是大汗,其要真正找茬,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吗?与其窝囊的活着,倒不如轰轰烈烈地“干”它一票。莽古尔泰在家中召集了姐姐莽古济、姐夫锁诺木、弟弟德格类,一股脑将计划和盘托出:莽古尔泰打算借赔罪,摆上“鸿门宴”,在宴会上用毒酒毒杀皇太极。三人见如此果决,纷纷表示同意,但想法却各有不同。作为胞弟的德格类,与莽古尔泰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么,姐姐莽古济为何支持呢?皇太极打败林丹汗后,获得了林丹汗的八位福晋,肥水不流外人田,皇太极娶了两位,又将其中一位赐给了长子豪格,这让莽古济非常不爽,因为豪格此前娶了锁诺木前房所生之女。即是说,莽古济既是豪格的姑姑,又是豪格的丈母娘,为此,莽古济还当众质问皇太极,将继女置于何地,弄得不欢而散。而锁诺木呢,有些挣扎,挣扎得倒不是因为女儿。其本位蒙古傲汗部的贝勒,自打归附后,皇太极不仅赐予了土地、人口、财货,还将寡居的莽古济下嫁,而如今要加害皇太极,实在是于心不忍,久而久之,内心备受煎熬的锁诺木选择了前往皇太极帐殿叙旧。皇太极设宴款待;酒桌之上,借着酒劲锁诺木旁敲侧击地说,皇上要提防自己的兄弟,以防不测,情到深处,竟哭泣道,万一皇太极不在了,我们该如何是好?皇太极又怎会听不出弦外之音呢?不久,莽古尔泰、德格类便暴毙而亡;锁诺木此举是揭露了首犯,隐瞒了从犯,从而保全了妻子,也保全了家族。但事情并没有结束,莽古济的家仆冷僧机站了出来,揭发了主人参与了谋逆。冷僧机属叶赫那拉部,后遭努尔哈赤俘获,分给了正蓝旗,而后莽古济下嫁锁诺木之时,其又被挑中作为随嫁的仆人。虽然出身卑微,冷僧机却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久而久之成了莽古济的心腹,从而获知了莽古尔泰谋反计划。显然莽古尔泰、德格类的死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冷僧机清楚若有一天被莽古尔揭发了,自己一家老小将受牵连,难逃一死,与其这样,不如主动出击,换得一线生机,主人又算得上什么呢?有了冷僧机,皇太极顺藤摸瓜,一摸一个准,共查处涉案人员1000余人,其中莽古济凌迟处决;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其余五子贬为庶人,给其他王爷为奴使唤。而驸琐诺木,因事先向皇太极暗示,得到免罪的宽大处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论证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冒犯上司、造反作乱的关系,认为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是做人的根基,也是做人的正途。很显然,居心不良的莽古尔泰兄妹没有摆正位置,眼中只有一己之私利,继而走上造反作乱的不归路,令人唏嘘。如何评价无间道三部曲?
《无间道》三部曲,对香港电影来说,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第一部无间道拍于2002年,正是香港电影最黑暗的时刻,没有资金的投入,没有好的剧本,大量优秀演员外流,曾经创造出辉煌历史,以僵尸片、警匪片、无厘头搞笑片闻名于世的香港电影界,沦落到专拍各种烂片度日,很多人其实已经对香港电影失去了信心,一看是香港制作的电影掉头就走,根本不会去看。
《无间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好评如潮,挽救了香港电影,让影迷重新回忆起香港电影的黄金时刻,而这里面,最关键最经典,同时也是最好看的,毫无疑问,是由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和黄秋生主演的第一部,后面的第二、第三部,都是在第一部成功之后,出于商业目的而衍生出来,在剧情上和演绎上其实是有硬伤的。
先来看第一部。第一部拍于2002年,由刘伟强执导,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黄秋生四大影帝联袂出演,演绎了曾志伟饰演的黑帮老大韩琛和黄秋生饰演的警察黄志诚互相往对方派卧底的故事。而两个卧底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和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相互飙戏,“兵就是贼,贼就是兵,兵不是贼,贼不是兵”,各种身份的来回切换,让观众看了大呼过瘾。《无间道》第一部成功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就两条:其一,题材新颖。警匪双方相互安插间谍的题材可以说是第一次完整的出现,再加上电影是从两个间谍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更加让人耳目一新。其二,演员的演技全部在线。四个影帝的精彩演出,让观众更容易走进电影,不自觉的感受电影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四个影帝对角色的把握和出演。
甚至于,这个题材被好莱坞于2005年翻拍,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杰克·尼克尔森、马克·沃尔伯格等影帝级别的影星主演的《无间道风云》拿下2.8亿美元的票房,远超《无间道》本身,其实就是对第一部《无间道》的最好褒奖。
再来看第二部。第二部拍于2003年,除了曾志伟黄秋生外,胡军、吴镇宇、陈冠希、余文乐也加了进来,主要讲述两个卧底的少年时光。《无间道2》其实一直在模仿《教父》,而有点失去了自我,所以这个系列已经开始有衰败的迹象。整部电影的唯一亮点,就是吴镇宇的演技。他饰演的倪永孝,是整部电影中唯一令人难忘的,该隐忍时隐忍,该发狠时发狠,斯文中透着残忍,冷静中表现残暴,吴镇宇演的丝丝入扣,把人物演活。要说亮点,也只有这个亮点。
但是硬伤却有好几个。简单列举几个:1、模仿《教父》的灭口情节,但是却有点不伦不类。2、以倪永孝的心机,杀掉那几个老大那么轻松,为何偏偏在杀曾志伟饰演的韩堔时失手,令人费解。3、陈永仁突然变成了倪永孝的同父异母弟弟,有为剧情开展牵强附会的嫌疑。
第三部在2004年上映,号称集齐六大影帝(陈道明、黎明、梁朝伟、刘德华、曾志伟、黄秋生),希望通过这种噱头来提高电影的档次。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纯粹是一部卖情怀,骗票房的商业片。强行加入的陈道明和黎明两大影帝,纸面上是演员队伍是加强了,但是在剧情上实在太过牵强和老套,而且强行加入黎明、陈道明都是卧底的剧情,名义上是致敬第一部,其实就是在炒冷饭,一看就知道是为了骗内地影迷票房的老招,所以这一部确有狗尾续貂之嫌。
不管如何,在《无间道》之后,随着内地资本的进入,香港电影再次迎来了春天,陆续推出了如《叶问》、《反贪风暴》等好电影。而这一切,可以说源自于《无间道》开的好头。
如何评价大事件最后匪徒男主对警察女主说的话如果可选的话?
《大事件》是由任贤齐,陈慧琳,张家辉联合主演的警匪片,题主提到的匪徒男主就是任贤齐饰演的准备抢押款车的劫匪,而警察女主则是对其穷追不舍的陈慧琳。至于最后劫匪的那句话,我认为可能有两种含义。
其一,故事的背景就是香港警察为了重拾香港市民对政府的信心,而开放的一次抓匪现场直播,也就是做了一个秀,而这个主意的提出者和负责人都是陈慧琳,不免让作为劫匪的任贤齐对其有着另一种的敬佩之心,而陈慧琳的执着更是让任贤齐为其倾慕,所以才有了那句对白。
其二,任贤齐饰演的劫匪,虽然是反面人物,但是他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并不惹人讨厌,相反,他对手无寸铁的人质,并不像往日警匪片中的大呼小叫,或者恐吓,相反的,他还亲自煮饭给人质一家吃,至于为什么去抢劫,剧中也有描述,他亲口说的“干完这一票,回老家老老实实的做点小生意”,由此可见,这个劫匪也并不是彻底丧失了良知,而对女警官的表白,也更能说明他其实也和正常人一样,更加的喜欢普通的生活,普通的爱情。
看过流感下的中年一文?
短短29天,天人永别,阴阳相隔。
文章令人如临其境,发出之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和焦虑。
在网上的讨论中,观点大抵有如下几项:
看病难
没有人脉什么都做不了
父母太固执不听劝
中产都倾家荡产了我一个屌丝怎么办
没有保险不行
A医院这个科好,B医院这科不好,三甲医院也是有差别的
病人不能瞎折腾
……
如果你也在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而感到唇亡齿寒,囊中羞涩,瑟瑟发抖,那么不妨接着往下看。
因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医学重点,被大多数人忽视了。
那就是疫苗。
此处声明,本文是单纯的科普,并无疫苗销售等业务关系。
被冷落的流感疫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透露,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量并不高,每年大概供应市场2600万支,但只能打到2000多万支!相对于总人口,接种人数不到2%。
有人说是疫苗贵,其实,几十块钱,也就吃顿饭看个电影的价钱,能贵到哪儿去?买个保险,还动辄每月几百呢……
何况,从10年前开始,北京户籍60岁以上老人和在校孩子都可以免费打流感疫苗了:
即便如此,流感疫苗依然供过于求。
说的难听点,就是送都送不出去!
很多人都在纠结:
打了,担心不良反应;
打了,也不能100%预防;
打了,只能管一年,明年还得打……
所以,流感疫苗的冷落,与其说是囊中羞涩,不如说,是更深层次的,意识问题导致的。
也许,我们都低估了流感的杀伤力。
因流感而死的人数,远比我们看到的多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与世卫组织2017年12月14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上估算的值,每年多达65万人死于由季节性流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2月5日,香港统计,因流感死亡人数已经破百。其中85%为60岁以上老人。
但是我国的卫计委统计,1月流感死亡56人,全国才56人……
为何香港一个城市的死亡人数会超过整个内地这么多?因为和内地不同,香港的统计,是把所有因为流感引发的并发症都统计在内。在大陆,流感之后患了并发症,可能分成肺炎死,心脏病死,xxxx死,但在香港都算在流感死亡人数中。
比如《中年》文中的岳父,在内地会算成肺炎死的,但是在香港就会被算作流感的死者。
所以,中国每年因流感而死的人数,远比我们所看到的多。
流感病毒那么多种,疫苗又不能100%预防,打了没用?2017年末的流感,疫苗为人诟病,因为内地的三价苗,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可耻地“脱靶”了。很多打了疫苗的患者依然罹患了疫苗未覆盖到的B型流感。
因此有不少人说,流感疫苗打了没用。
但是,即使是“脱靶”了,对于与疫苗覆盖病毒相似的病毒,有一定交叉保护作用,即使有效性大打折扣,但依然聊胜于无,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得流感后的并发症,以及因流感死亡的几率。让患者得到更多的保护。
何况,WHO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少情况下,汹汹来袭的,恰是疫苗所涵盖的那些病毒。
不妨再思考一个问题,重疾险比疫苗贵那么多倍,也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疾病,为什么你们还买?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的岳父究竟染的是哪种病毒?在《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虽然作者表示,“医生表明是不是甲流和乙流,而是未知病毒”
但是,在丁医院,医生曾要求作者去购买达菲,而这是甲流和乙流的特效药。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提到丁医院是否已经确诊。
作者也曾经提到在戊医院时候,戊医院的顶级专家曾经在某个公众号做过一个直播,讲过他岳父的病例。
最近,业内的一些医生把当时的微信文章和直播视频翻了出来(首发在“呼吸界”公众号)参见http://t.cn/RRXSbWe
在这篇文章中,患者最终被确诊为甲型流感。当然,这一点,作者并没有在文章中提及。
而甲型流感,是在流感疫苗预防的范围中的。
孕妇、老人、孩子能打流感疫苗吗?其实,这三类人群,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发展成重症的几率都比常人高,所以无论国内外,都是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的。
孕妇:妊娠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接种。既能保护妈妈,也能保护宝宝哦。
宝宝:6个月以上的宝宝才能接种流感疫苗(6个月-5岁孩子属于高危人群,强烈推荐接种),如果宝宝不到6个月,那么在流感季到来时,家庭其他成员最好接种,以防传染给宝宝。
老人:虽然疫苗对老人的防护效果可能有折扣,但依然很有必要,因为6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有慢性病的老人,一旦感染流感,很容易患上其他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就像文中作者的岳父一样。
因此对于没有禁忌症的老年人来说,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手段,还是接种疫苗。
在一些地区,老年人打疫苗是有优惠政策的,如上面提到的,京籍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如果可能,最好也接种肺炎疫苗。
多锻炼,身体强壮就不容易得流感了,是吗?也对,也不对。
流感是自限性疾病,身体强壮的人,面对大多数疾病(包括流感)的时候,的确表现会比体弱的人要好,但也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作死。在统计中,也有不少流感的遇难者,是平素身体强壮的人。
下面这个10岁孩子名叫Nico Mallozi,是美国某州的冰球队主力。平时连小病都不得,用妈妈的话说,“他壮得像头牛”。
但很不幸,他在这次的流感中未能幸免。妈妈说一切简直就像一场噩梦。
这个孩子得了流感后,还带病坚持训练。
一位网友评论这种行为:
“带病工作并不意味着你牛逼,只能说明,你很自私。”
根据CDC的报告,这次的流感,夺走了20多名儿童的生命,此外,还有1名21岁的健身教练,1名40岁的马拉松爱好者也在今年得流感死亡。
我们对疾病,还是要有所敬畏的。
当然,如果你是体弱多病的人,更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重视此事,特别是有呼吸系统、心脏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肥胖等慢性病的人。
打了疫苗有不良反应,是不是就不该打疫苗呢?把疫苗比喻成铠甲,如果说穿了它能抵抗枪林弹雨,你还会在乎身上被铠甲磨破的伤口么?
当然,也会有人说,穿都穿了,枪林弹雨没来,浪费感情啊。
对于这种人,我只能呵呵。
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比如头疼,发热,恶心乏力,甚至有呕吐和伤口红肿发硬等,都算是轻微的反应。
也有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皮疹,水肿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一类苗和二类苗都需要打么?有钱的话,都打,
没钱的话,至少把一类苗都打了。
当然如果你硬要坚持阴谋论的话,请自便。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打流感疫苗吗?肝功正常,并且没有其他流感疫苗注射禁忌的话,是可以的。具体医生会有建议。
父母不听劝告,怎么办?不少医生看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之后表示,作者作为一个非医学背景的家属,已经是相当理性的了。很不幸的是,这种理性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岳父。网上有很多人都评论说,中国的老年人总是对儿女强调孝顺,不顺就是不孝,以至于什么科学观点都听不进去,如果再隔着一层,变成翁婿关系、婆媳关系,那就更微妙了。
有一个办法,是在网上找来新闻报道的视频给他们看,或者带着他们去找医生。有的老人不信儿女,但是对“专业人士”还是比较认可的。
长辈们有不少很执拗,听不进子女劝告,如果你有说服父母的好方法,欢迎写在下面分享给别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