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之死,电影花木兰或遭到删减是怎么回事

天美资源网

梁红玉之死,电影花木兰或遭到删减是怎么回事?

在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快上映之际,近日不少美国网友在推特上惊呼:木兰的恋人李将军居然被删掉了!本来,删改剧情是影视界的常态,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次删改居然是为了“反职场性骚扰”。

据美国著名影评新闻“Collider”等媒体报道,本片制作人杰森·里德透露:电影之所以删去原动画中“李翔”一角,是因为:“让李将军同时具有上级和恋人的身份,会让人很不舒服,也不合适。”

梁红玉之死,电影花木兰或遭到删减是怎么回事

图自“Collider”报道原文

报道用“权力差异”(Power Differential)来形容里德提到的“不合适”:李将军是花木兰的上级,这种关系下的恋爱,有“职场性骚扰”的嫌疑。

即使在一部有魔法女巫、匈奴人会飞檐走壁的玄幻片里,制片人都不忘严防上下级恋爱,“政治正确”的弦崩得可真紧。

据报道,动画里武艺高强、英俊挺拔的李将军,形象被分割成两人:一部分分给了对木兰如师如父的“唐将军”;另一部分则分给了花木兰的战友、被网友猜测有同性恋倾向的“陈宏辉”一角。

本剧“唐将军”(左)、“陈宏辉”(右)角色图,图源:《花木兰》海报

跟以往扛起“政治正确”大旗、收获一片点赞不同的是,这次改编,几乎得罪了所有观众群体。

支持“反抗性骚扰”的不少观众表示,原作里李将军和花木兰的爱情是基于相互尊重的,片方先入为主地把他和性骚扰的人做类比,模糊了现实中性骚扰的本质。

这个说法有理有据,获得了近7000的点赞。

亚裔观众则表示,李将军是美国影视界少见的“亚裔男性英雄”,现在却被片方删掉了,他们对此表示失望。

而同性恋支持者,甚至做了这么一番“分析”:其实李将军是同性恋,他没发现花木兰是女性时就爱上“他”了。片方是拿“反性骚扰”打幌子,删掉李将军,是为了阻止男性相爱的故事出现。

影响历史的女人?

虽然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漫长的历史上,男性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同样有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她们不但因自己的传奇人生而得以在历史上留名,有的更是左右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今天,小编不妨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位女人。

【排名先后不分顺序】

秦宣太后芈八子: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第一位专权太后

秦宣太后,因出身出国芈姓,后被秦惠文王册封为八子,故也称芈八子。秦惠文王时期她与儿子嬴稷被送往燕国为质,秦武王嬴荡举鼎而死后,在赵武灵王赵雍的支持和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成功扶立儿子嬴稷继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

宣太后执政初期,在魏冉的帮助下,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先后诛杀惠文后、公子壮和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同时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之后,不仅抵御了山东六国合纵攻秦,而且贵为太后的她竟然不惜色相与义渠王私通,又设计将其杀死,一举灭亡秦国西部大患,使秦国再无后顾之忧,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而宋代陈师道也在《后山集》中说,“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因此,秦宣太后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同时也是第一位专权的太后。

汉高后吕雉: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列入帝王本纪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皇后,刘邦去世之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吕雉被尊为皇太后,因而成为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汉惠帝刘盈虽然是皇帝,但朝政大权却全部掌握在吕雉手中,而在汉惠帝去世之后,她更是临朝坐在龙椅上议政,虽未称帝,却直接行使皇帝职权。

汉高后吕雉虽然未曾称帝,但却是汉高祖刘邦之后至汉文帝刘恒之前,汉帝国的实际掌控者,历经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三朝。在位期间,吕雉延续了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大肆降低赋税,鼓励农民生产;提倡勤俭治国、严厉治理铺张浪费;有步骤的放宽经商政策,稳定汉朝经济;持续与匈奴和亲,稳定对外关系。

汉高后吕雉的统治,可以说为汉朝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不仅将其列入帝王本纪,而且在《史记·吕太后本纪》给出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极高评价。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巩固汉匈和平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于西汉南郡秭归县的一户平民之家,后于建昭元年(前38年)被选入掖庭成为宫女,传说因不肯贿赂画师而被画的并不貌美,因而未得到帝王宠幸。竟宁元年(前33年),被汉元帝赐予朝见天子的呼韩邪单于。

抵达匈奴之后,王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右日逐王伊屠智伢师。呼韩邪单于去世之后,因匈奴的收继婚风俗,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生活十一年,育有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两个女儿。复株累单于去世之后不到两年,王昭君去世。

王昭君出塞早已成为千古佳话,她不仅为汉匈之间的和睦相处奉献了一生,使得汉匈之间长达半个世纪没有发生摩擦,而且还促进了塞外胡人的汉化,使以后的匈奴不再像前朝般野蛮,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民族融合做出了极大贡献。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

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儿,后于泰始八年(272年)被册封为太子妃。贾南风不仅相貌丑陋,而且极为善妒,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继位之后,贾南风一度专权,结果直接酿成了“八王之乱”。

贾南风擅权之后,因与太后杨芷有怨,再加上与太傅杨骏(杨芷之父)争权,于是勾结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和寺人监董猛等密谋,调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入京。司马玮入朝之后,贾南风等人便诬告杨骏谋反,派东安公司马繇诛杀杨骏,废黜杨芷。之后,又因争权先后杀死司马亮、卫瓘和司马玮,并于永康元年(300年)废黜太子司马遹,结果就此引发“八王之乱”。

虽然贾南风最终于“八王之乱”中被杀,但她所引发的这次动乱,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而且直接导致西晋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使得西晋亡国,并就此引发了“五胡乱华”后长达三百年的动乱。

北魏冯太后:两度临朝称制,北魏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冯太后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是辽西郡公冯朗之女,北燕灭亡之后被没入掖庭成为奴婢,后被选为文成帝贵人,继而成为皇后。文成帝去世,献文帝继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因皇帝年幼而临朝听政。献文帝暴崩后,冯太后又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二度临朝称制。

冯太后第一次临朝称制虽然仅有十八个月时间,但她却凭借智慧和手腕,诛杀了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迅速稳定了北魏政局,帮助儿子拓跋弘坐稳了皇位。然而,亲政之后的献文帝拓跋弘却与冯太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之后在冯太后的强势之下被迫禅位于儿子拓跋宏,并于五年后突然暴崩(疑似被冯太后所杀)。拓跋弘暴崩之后,冯太后再度临朝称制,并就此扶持孝文帝长达十四年。

冯太后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其先后两次临朝称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不仅顺利实现了北魏两代人的权力顺利交接,更是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对北魏国家封建化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武周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武则天本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才人,被赐号“武媚”。唐太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二度入宫获封昭仪,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因唐高宗李治身体长期有恙,武则天得以长期辅佐朝政,并在唐高宗病逝之后临朝称制,进而称帝建立武周。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虽然关于其夺取皇位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极为善于治国理政,不仅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执掌朝政长达四十余年,朝廷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然而,武则天统治后期,由于年纪实在太大,也出现了大量弊政,导致“二张”专权,最终因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而被迫退位,不久后去世。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登上帝位的女性,武则天对中国历史还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

辽国太后萧绰:一手缔造辽国盛世,促进民族融合

萧绰乃是辽国后族重臣萧思温之女,辽穆宗耶律璟被刺身亡后,辽景宗耶律贤于保宁元年(公元969年)继位,萧绰被选入宫成为贵妃,同年五月被册封为皇后。辽景宗在位期间,萧绰便已经开始参与国家大事,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贤去世,其子耶律隆绪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就此拉开了萧绰长达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

萧绰主政期间,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及韩德让,不仅通过改革稳固了辽国的统治,同时也使得辽国国力得到大幅度增长,使得辽国进入了空前强大的鼎盛时代。此外,萧太后还曾在统和四年(986年)击退宋朝军队对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进攻,又在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与耶律隆绪共同亲征伐宋,逼迫宋朝签订澶渊之盟。

萧太后不仅一手缔造了辽国盛世,而且对开发东北和蒙古地区,对于密切这些地区与中原的交往沟通,对于削弱长城南北的民族差别、隔阂,为中国之后的再度大统一,都做出了极为深远的贡献和深刻的影响。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孝庄太后,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是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次女。年仅十三岁时,布木布泰便被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其侧福晋,皇太极称帝后受封永福宫庄妃。顺治帝继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先后辅佐顺治帝和康熙帝两代帝王。

受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我想大家对于孝庄太后的事迹,不管是正史记载,还是野史传闻,恐怕都早已经是烂熟于胸了吧,在此也就不做过多赘述了。作为先后辅佐了两位幼帝的太后,孝庄太后不仅确保了皇位的顺利传承和统治的稳固,而且对于顺治和康熙的顺利成长和执政,影响同样极为巨大。

康熙帝对孝庄太后的感情不可谓不深,他曾说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可见孝庄对于康熙的影响。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杏贞,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入宫,赐号兰贵人,之后又先后晋封懿嫔、懿妃、懿贵妃。咸丰帝去世,同治帝继位之后,被奉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故此被称为慈禧太后

咸丰帝驾崩之后,慈禧先是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灭顾命八大臣,顺利夺取政权,就此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此后曾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帝驾崩之后,光绪继承皇位,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于光绪十年(1884年)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虽曾短暂还政光绪,但之后又发动戊戌政变再度训政。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慈禧堪称祸国殃民,乃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罪魁祸首。不过,如果换个角度去看,面对道光以来持续衰退的局面,慈禧加强集权、重用汉臣,消灭太平天国、实现同治中兴等等,纵向比较来看,自康雍乾盛世以来,慈禧在清朝的执政者之中,已经算是做的不错了。

宋庆龄: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出身于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家庭,其父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期曾前往美国接受“欧洲式的教育”,学成归来之后,她径直到了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就此开始了近70多年的革命生涯。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之后更是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给了孙中山,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之后,宋庆龄先是出访苏联,后又旅居欧洲4年。日本侵略中国之时,宋庆龄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宋庆龄依然在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宋庆龄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历史上的一品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的才干再高,本事再强,也无济于事,自己挣不来荣耀。她如果想出人头地,必须嫁入豪门。因为古代“妻以夫荣,母以子贵”。意思是妻子因丈夫的地位显贵而荣耀,母亲因儿子的荣耀而显贵。

古代女人毕生追求的目标是有一个诰命的尊荣。那么一等诰命夫人有权力吗?

什么是一品诰命夫人?

诰命夫人是古代朝廷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明朝,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诰命等级不同俸禄也不同。

无封无品叫娘子。

一品诰命夫人没有权力,但是有尊荣有俸禄。

一品诰命夫人不是最高的诰命等级。以《红楼梦》为例,我们看看诰命夫人的权力和地位。

《红楼梦》里的邢夫人是一品诰命夫人,因为她的丈夫是一等将军。一等将军可以给祖母、母、妻子挣来一个一等诰命的身份。

一品诰命夫人可以参加宫廷宴会,宫里有红白喜事,一品诰命夫人都要进宫,或是贺喜,或是陪祭。

一等诰命夫人邢夫人在家里的地位

在贾府里,邢夫人虽然是一品诰命夫人,但是她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她还有一个超品诰命夫人的婆婆贾母。

贾母是荣国公夫人,她属于超品诰命夫人。

无论是在贾府,还是在朝廷里,贾母都排在邢夫人前面。

由于贾府是公爵府,有爵位,有府邸。贾赦继承了爵位,成为一等将军;弟弟贾政继承了荣国府,弟妹王夫人掌管荣国府,是荣国府的当家人。

荣国府的管理由王夫人负责。在荣国府里王夫人掌握实权,邢夫人没有权利。因此即使邢夫人比王夫人的诰命等级高,其地位也没有王夫人高。

王夫人不应该被称为夫人,因为她的丈夫是五品官,她属于五品宜人。

《红楼梦》里,有诰命的女人

贾母是国公夫人,是外命妇的最高品级,属于超品夫人。

邢夫人是一品夫人。

尤氏的丈夫贾珍是三等将军,她是三品淑人。

王夫人是五品员外郎贾政的妻子;秦可卿和许氏都是五品龙禁卫贾蓉的妻子;王熙凤是五品同知贾琏的妻子。她们都是五品官的妻子,因此是五品宜人。

贾兰后来当了官,母亲李纨穿上了凤冠霞帔,也有诰命。

女人诰命等级高低,不是其得丈夫宠爱的原因

《红楼梦》里,王夫人有诰命身份,赵姨娘不过是一个小妾,可是赵姨娘远比王夫人得丈夫的宠爱。

《知否》里,皇帝给国舅爷和三朝元老英国公的独女赐婚,国舅爷娶了英国公的女儿张氏。张氏是一品诰命夫人。沈国舅还有一个贵妾小邹氏,因为她的姐姐是沈国舅的嫡妻,所以她也有了诰命身份。从诰命等级来看,张氏高于小邹氏,可是国舅爷宠妾灭妻,将小邹氏宠得无法无天。张氏结婚之初,在家庭里根本没有地位,小邹氏把持家政大权。

后来,在明兰的帮助下,张氏得到了沈国舅的喜爱。有了丈夫的宠爱,张氏这位正妻才名正言顺地当家。小邹氏被撵走了。

在古代,诰命品级不能保证她受宠,只有丈夫的爱,才是她有职有权的保证。

总结

诰命是一个有名无权的荣誉,虽然有俸禄,但是没有实权。诰命品级在宫廷活动中,按品级排位;但是在家庭里,则不以诰命品级高低来排位。诰命品级不代表这个人在一个家庭里的实际地位和得宠程度。在一个家庭中,丈夫的才是妻子是否得宠,是否掌权的保障。

南宋赵构为何会从热血青年?

赵构的性格以他称帝为分界线,在称帝前,他是英勇无畏的热血青年。称帝后,他才逐渐堕落成为懦弱的人。根据《宋史》记载,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赵构勤奋好学,并且因为受父亲宋徽宗的影响,赵构的书法水平一流,还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这是宋朝选拔禁卫军军官的最高标准。因此,年轻时赵构是文武双全的热血青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一直打到汴京城下。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吓得屁滚尿流,向金国求和。金国提出了让宰相和亲王赴金营为人质的条件。宰相比较容易选,宋钦宗大笔一挥,选了倒霉蛋少宰张邦昌。但是亲王不好强制摊派,于是宋钦宗召集诸位亲王,商议让哪位亲王去做人质。这是九死一生的差事,各位亲王都沉默了,没人愿意去。这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构勇敢地站出来大声说,臣愿往!宋钦宗心里感到无比温暖,关键时刻还是兄弟靠得住啊。

赵构和张邦昌到了金营,懦弱的张邦昌整天哭哭啼啼,而赵构气定神闲,每天还研读《孙子兵法》。金营的统帅完颜宗望很看不起宋军,他邀请赵构比试射箭,想借机羞辱赵构。他找了一把重达两百斤的宝弓,赵构接过宝弓,在百步之外开弓满月,连发三箭,全中靶心。赵构的箭法完胜完颜宗望!赵构百步穿杨的箭术让完颜宗望怀疑人生,他觉得赵构是山寨版的亲王,真正的大宋亲王都是纨绔子弟,怎么会有如此高超的箭术!赴金营,由于赵构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箭术,他顺利的摆脱危险,回到了朝廷。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宋钦宗晋封赵构为太傅,加封节度使。这时的赵构年仅19岁,可谓是少年得志。

称帝后的赵构做了皇帝后的赵构,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那个曾经英勇无畏的热血青年一去不复返了,他已经蜕变为一名懦弱的逃跑皇帝。金国得知赵构做皇帝后大怒,他们发动了搜山检海擒赵构的军事行动,想要抓住赵构灭了南宋。由于金兵进军速度快,很快就逼近赵构所在的扬州,当时赵构还在宫中搂着宫女寻欢作乐,听到手下报到说金兵离扬州只有几十里。赵构连龙袍和玺印都没有拿就仓皇逃跑,并且在这次逃跑途中被吓得阳痿,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成为赵构心中永远的痛。赵构一路南逃,从扬州逃到台州,金兵还是没有停止追赶的步伐,最后赵构被逼得没办法,干脆跑到大海上避难,他在海上呆了四十多天,由于金兵不善水战,最后不得不放弃抓捕赵构的计划。称帝后,由于内忧外患,内有伪齐刘豫,杨幺之乱,外有金国这个强敌,赵构不得不一度重用主战派,但是在局势稳定后,他却杀害了岳飞,与金国议和。他在54岁时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自己做了太上皇,81岁病逝。赵构在称帝前可谓是英勇无畏的热血青年,而称帝后则成为彻头彻尾的懦夫!

关天培和梁红玉是夫妻吗?

关天培和梁红玉不是夫妻,关天培和梁红玉与淮安有缘:关天培是清朝人,原籍淮安人;梁红玉是南宋人,曾在淮安居留并抗金兵。两人分属不同朝代,肯定不是夫妻啦。

关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朝著名爱国名将。

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梁红玉是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的小妾。

梁红玉,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另一说原籍池州,安徽省贵池县),因家贫战乱流离京口为营妓。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

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