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龙的资料,关于恐龙的社会认知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活动二: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认识恐龙 播放视频,认识霸王龙和慈母龙。 慈母龙:最爱自己孩子,吃植物和野果等。 霸王龙:凶猛的食肉恐龙。 ●角色介绍 认识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阅读绘本 (1)解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故事名字是什么? (2)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 (3)阅读绘本,教师指导。 ●理解绘本 (1)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理解故事情节。 观察——猜图——理解 主要问题: 1.慈母龙妈妈捡来的蛋是谁的蛋? 2.蛋孵出霸王龙为什么要把他送走?后来为什么又留下? 3.大的霸王龙是良太的什么人?为什么? 4.果子山是谁送给慈母龙的? 5.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你怎么知道? ●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亲情。 ●情感体验 (1)视频:《父母的爱》,感受父母无私的爱。 (2)幼儿动手操作,采用绘画、粘贴的方式制作感恩卡,送给妈妈。 活动三:区域活动《恐龙的故事》 图书区:将收集的恐龙书籍、视频投放活动区。 科学区:将沙盘投放在科学区,隐藏恐龙化石。 建构区:收集恐龙图片以及恐龙模型、废旧牙膏盒、废旧报纸、以及饮料品和易拉罐、积木,用于搭建和游戏。 美工区:恐龙图片,让幼儿自由绘画,投放橡皮泥,动手捏恐龙。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我想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和几张图片进行教学,很难使幼儿充分感知了解,教学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为此,课前我鼓励幼儿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寻找恐龙的模型玩具或图书图片等,然后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观看,为这次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真的恐龙张什么样子?
恐龙蛋化石一般以单为窝;即每窝三、五、七、九不等。以数多、蛋圆、整窝完整为好,其价值相应会高一些。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位研究生在汇集和查阅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资料后宣称,全世界恐龙化石的种类能够达到500种,甚至更多。而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恐龙化石的种类应该在250种左右。 Julia Heathcote的研究是以她的导师华盛顿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专家Josh Smith的科研成果为基础。Josh Smith曾对多达250种恐龙进行过分析和研究。Heathcote发现业已生 成和存在的有关恐龙化石的资料和档案大约有1/2-2/3是完整和准确的,有较高的可信度。她对已出版的两部关于恐龙化石的完整的著作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其中包括比较恐龙的家族谱系以及不同属和种的恐龙一致性的比较分析,着重比较了恐龙的家族谱系和有记录的恐龙化石数据资料。她通过比较发现,有些恐龙化石是完全一样的,而很大一部分则缺少共同点和一致性。 “我所见过和研究的恐龙化石保存的都相当好,这令我很惊讶,”Heathcote说,“大体上,这些恐龙在种(属)上不是很一致,但它们大多数都属于同一家族谱系。” 她的研究结果对古生物学家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她分析得到的有关数据为恐龙进化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Heathcote认为,人们应该更充分地利用恐龙化石资料,不能单纯地分析它们种类和生成的年代。更应该分析它们种(属)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恐龙家族谱系之间的关系,更应该着眼于恐龙的进化历史。 Heathcote说,目前所知道的恐龙的种类有250多种,但是她的研究结果使她确信至少有500种恐龙化石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和发掘。她希望人们每发现一种恐龙(化石)都应该与其他种类进行一下比较,并把它放到整个恐龙家族谱系中去考察,找出新的线索和数据,以利于新的恐龙种类的发现。
恐龙博物馆资料摘抄?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门性恐龙博物馆,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东北部,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5-1.3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被美国《全球地理杂志》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龙是不是恐龙演化来的?
不是。
资料扩展:
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龙图腾是由其他动物图腾演变而来的。早期比较具有广泛代表意义的是“蛇演变说”,当蛇演变为龙后,我们自然也变成了“龙的传人”。
但在实际上,龙的传人这一说法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流行起来。
近代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从此,中原大地上各个部族有了共同的龙图腾,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此开启,因而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春节的习俗有什么?
1、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
2、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3、贴年画: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4、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5、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6、放爆竹: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