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排有多少人,目前中国现在有多少硕士?
问题的的关键点:工科博士、留学回国的stem专业人才不足,基础科学落后。
导致原因:1.以经融和地产为主导,导致人才资源错误配置。2.不够重视人才和待遇,政策虽好,落实和执行不足。
面对贪得无厌的家人?
谢谢邀请!
提问:面对贪得无厌的家人,暂时离不开,又不能断绝关系,该怎么办?
家人就是在你最危险的时刻会挡在你身前为你冲锋陷阵,这是在大多数人心中对于家人的印象,但是在少数家庭中,对于家人的感觉就是那种既陌生又冷淡的。
“暂时离不开”说明的是自己得生活等方面都开离不开家人,那么对于家人的贪得无厌就要学会忍耐,只有强大自己的力量,才会将自己讨厌的人一击致命。一个让你感到反感的家庭,虽然想要离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你不得不忍气吞声。
其实有时与家人的不和都是缘由一点小误会产生的。如果你和你的家人有什么误会,那么要尽早解开,不要等到最后在知道亲情的可贵。贪得无厌的家人给你的也只能是贪得无厌的爱,最终也可能将你带入深渊。
你知道排球如何站位吗?
知道。大概就是:同排相邻比较且只比较左右关系,同列相邻比较且只比较前后关系,既不同排也不同列,不比较任何位置关系。
这个问题比较绕人,要讲清楚不易,很可能会把人绕迷糊,我试着讲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我知道的一点点认知,分享给大家。
如果碰巧让你看明白了,那请你点赞、关注。如果把你绕得更迷糊了,请你手下留情、轻拍。
上图,我是以中国女排现首发队员为例作的示范图。
这是第二轮(二传在二号位时的轮次)的基本站位情况。
理论上,这样的站位是最符合规则的,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但是实际比赛时如果每个队员都站在这样的位置上,保持着这样的阵型,会被笑掉大牙的,这根本不是专业的排球队能干出来的事。
实战的站位,需要考虑在遵守站位规则的前提下,谁来接一传,谁要隐蔽站位,站位要便于发动进攻,球员的跑动线路上要无阻碍,还要考虑不能遮挡住队友的视线等等情况,所以就会出现符合规则,但不是这么直观的站位。
怎么讲呢?
比如前排的颜妮,左边是张常宁,右边是丁霞,那张常宁一定要比颜妮更靠近左边线,哪怕是只有一只脚更近也行;丁霞一定要比颜妮更靠近右边线,哪怕只有一只脚靠近也行。她们三人之间没有前后关系,只论左右关系,如下面两图,都是符合站位规则,但是不那么直观的站位。
上两图主要想体现同排讲左右这个规则。
大家注意,上两图里,前排的丁霞位置比后排的袁心玥和朱婷更靠左边线,这违不违反规则呢?
不违反,丁霞和袁心玥、朱婷不同排,她们之间没有左右的位置关系,不管怎么站,都符合规则。
后排三人的站位左右关系,也如前排一样,龚翔宇一定要比袁心玥更靠近左边线,朱婷一定要比袁心玥更靠近右边线。
上面讲的是左右关系,只在同排队员之间比较。下面来讲前后关系,只在同列队员之间比较。
上面两张图里,张常宁和龚翔宇是同列球员,她们之间要比较前后关系,张常宁一定要比龚翔宇更靠近中线,哪怕一只脚更靠近也行。至于第一张图里,后排的龚翔宇比前排的颜妮和丁霞更靠近中线,第二张图里张常宁作为前排队员比后排的袁心玥和朱婷更靠近底线,没关系,不违反规则。
张常宁只和同列的龚翔宇比较前后关系,和其他队员不发生前后关系的比较。
同时,张常宁和龚翔宇只比较前后关系,不比较左右关系,谁的位置更左还是更右,都没关系。
看个复杂点的图(这个图在实战中不存在,我只是举例用来说明队员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张、颜、丁是同排,她们之间的左右关系符合规则。同理,龚、袁、朱是同排,她们的左右关系也符合规则。
张、龚之间是同列,她们的前后关系符合规则;颜、袁是同列,她们的前后关系符合规则;丁朱是同列,她们的前后关系也符合规则。
尽管作为前排的张和颜,比后排的朱位置更靠近底线,但没关系,张、颜和朱之间位置不相邻,她们不产生任何位置比较关系,怎么站位都可以。
再来看一张图:
上图中,丁、颜、张是同排,左右关系符合规则,龚、袁、朱是同排,其左右关系也符合规则。
张和龚是同列,前后关系符合规则,颜和袁是同列,前后关系也符合规则,丁和朱是同列,前后关系更符合规则。
如果实战时,后排的袁会被自由人换下,这个阵型就是双主+自由人接一传的阵型,看明白了没有?哈哈哈……
如果要保证朱婷的进攻,让朱婷隐蔽站位,那就可以站成下图这样的:
如果想保证张的前排进攻,那可以站成下面的阵型,张溜边站位,当对方发球后,张迅速撤出场地,准备四号位的进攻。
上面三张图中,丁、颜、张同为前排,龚、袁(自由人)、朱同为后排,左右关系符合规则;张龚、颜袁(自由人)、丁朱分别同列,前后关系符合规则。看懂了吧?
之前讲的,我是随便举个例子,不一定是中国女排实战时的站位,只是为了让大家看明白队员之间的前后以及左右的位置关系。
下面我以女排的第一轮为例,说一说实战时的站位,给大家体会一下在实战中可能会出现的站位。大约有以下几种:
第一轮:理论站位如下图
实际站位可能如下:绿线代表同排,可以看出左右关系,两根绿线大家可以比较出前后关系。
下图这个站位,符合规则。张、自由人和朱主接一传,龚溜边站位。这里要注意一点张的位置要比朱稍微靠前,否则就产生了站位轮次错误。
如果要保证朱的后攻,朱可以隐蔽站位,如下图:
如果遇上对方强发球轮,还可以变成四人接发球站位,如下图。这个图里,张和自由人还可以互换左右位置,因为她们之间不比较左右关系。
也可以如下图,这个图里,朱和张可以左右互换位置,只需要张比朱站位稍靠前一点。
上面讲的都是第一轮时,接发球的站位。如果是己方发球,站位可以如下图:
图中,丁去发球,发球后迅速进入场区,准备防守。张往4号位游动,龚往2号位游动,颜保持在3号位。
好了,画图挺累人的,头晕眼花,不再继续了。
我讲的,不知大家看明白没有,如果你看明白了,弄懂站位了,我替你高兴,建议你给我点赞、关注。
如果把你绕得更糊涂了,这里和你说声“对不起,耽误你时间了。”
如果你是专家,在我画的图里,描述的文字里挑出了无数的毛病,请你大人大量,不和我一般见识,建议你动手写一个正确的回答,以飨众多球迷。
二战德军一个营对战日军一个大队?
要想比较谁强我们先分别看下两者的编制和装备。
二战时期,德军的步兵营,始终是最小但也是最基础的战术集群,9个步兵营,就构成德军步兵师的框架。
战争初期,德军步兵营,往往齐装满员,大都有9个营的兵力,也即3个团的部队,但战争拖延之1944年时,德军步兵师就很少有9个步兵营了,部分步兵师则只有6个步兵营。
残酷的战争导致了德国内兵员的锐减,战死的士兵有数百万之多,但战伤脱离前线的官兵则更多。
1个德军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每连有178人,包括4名军官,174名士官和士兵,编为3个步兵排,每个排有4个步兵班,全连共有12个步兵班,作为最基本的战斗小组。
全连拥有
3门19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
12挺12挺MG-34/42通用机枪,
16把MP38/40冲锋枪,
130把毛瑟98K步枪,
44把鲁格P08/沃尔特P38手枪以及
毛瑟C96冲锋手枪,
3挺毛瑟13毫米反坦克枪。
配有3144发冲锋枪弹和手枪弹、13800发机枪子弹、6120发步枪子弹、150发迫击炮弹和180颗手榴弹。
全连的机动工具包括19匹马、8辆自行车、1辆双轮摩托车、1辆边三轮摩托车、3辆卡车,所以多数士兵是只能步行的。
综上所述,二战时期,1944年的德军步兵营有535,增加1名营长,包括13名军官,522名师官和士兵。
全营拥有9门19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36挺MG-34/42通用机枪,48把MP38/40冲锋枪,390把毛瑟98K步枪,132把鲁格P08/沃尔特P38手枪以及毛瑟C96冲锋手枪,9挺毛瑟13毫米反坦克枪。
配有配有9432发冲锋枪弹和手枪弹、41400发机枪子弹、18360发步枪子弹、450发迫击炮弹和540颗手榴弹。
此外,营部另有
6门80毫米迫击炮,即使在二战末期,步兵营这般火力配置,其战斗力也是很强的。
到战争最后,步兵营都强化了
75毫米步兵炮75毫米反坦克炮的配置,应对盟军大量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运兵车的攻击。
日军一个标准的师团大队,总人数可达到1100人,包括一个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辎重中队,四个181人的标准步兵中队,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一个55人炮兵小队。武器装备包括
36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12挺九二式重机枪,
掷弹筒36具,
九二式步兵炮2门,步枪及弹药若干。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几乎相当于一个三三制的步兵团了。从轻重机枪及炮兵火力来看,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就连号称“御林师”的第86、87、88师都未能达到这个标准,更不用说装备更低劣的八路军了。假如一个步兵大队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轻重火力配置合理,弹药充足的情况下,是完全有可能抵挡住两个主力师的进攻的。
综上所述,从人数看,日军一个大队顶的上两个德军步兵营了。但是从火力上看德军一个步兵营还是强于日军一个大队的,特别是二战后期补充了火炮的德军步兵营更是碾压日军一个大队的。
怎么看待频繁借钱又按时还的人?
我堂弟就是这样一个人,说实话如果他借一次欠钱不还的话,我早就把他拉黑了,偏偏他是那种勤借勤还的人,所以我有时候真的很纠结。
堂弟是我二叔家的孩子,大专毕业后,二叔托他朋友给堂弟,在一家药厂找了个工作,月薪6000,单位有员工宿舍免费住,食堂每月充300管早餐和中饭。
按理说在我们这边三线小城市,这6000的工资也不算低了,就供他自己的日常开销也应该富足有余了。
可是偏偏他穷得闹饥荒,一到月底,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次数多了,好多亲戚因为他频繁借钱都反感了,不想和他有联系了。
2015年的时候,二叔为了改变堂弟这个月月光的毛病,决定在市里买套房,首付二叔出,月供由堂弟来还。
那会儿房价还不高,其实以二叔的能力,全款付也是没有问题的,可他觉得,堂弟目前的这种状况,反正也攒不下钱,房子迟早都是要买的,不如就现在买,让他自己还月供,这也算是另类攒钱了。
可是房子买了以后,堂弟的钱似乎更捉襟见肘了,借钱的频率更高了。
二叔干脆向所有亲戚们下了Si命令,不准所有亲戚给堂弟借钱,如果借了他不负责还,要不回来也别找他。
亲戚这边算是给堵住了,堂弟只好向朋友求助了,可是他的朋友大多是一些酒肉朋友,都是跟着他蹭吃蹭喝的。
题主问:怎么看待频繁借钱又按时还的人。
就我堂弟来说吧,是个豪爽之人,特爱面子,喜欢别人捧他,敬他,人家对他说几句好话,他就掏心掏肺地对人好。请客、K 歌回回都是他掏钱的。
二叔早年在县城做点小生意,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确实比一般家庭要好很多,堂弟从小衣食无忧,过着那种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的日子、他对攒钱、存钱没什么概念。
在他心里哥们义气大过于天。他认为有借有还就是君子所为,殊不知频繁借钱是会拉低人品。
二叔和二婶现在挺后悔没有早年培养他的财商,没有让他明白赚钱不易、生活不易。
堂弟现在工作了,他们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了,以后他要自己撑起自己的家,日子就不能像现在这么过。
于是现在在努力地改变他的消费观。希望他将来结婚了,有了孩子能担起养家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