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三部曲,饮食男女讲的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说的就是饮食男女。
古人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也就是说,吃美食和男女之事,是人两大重要的欲望,普通人是对付不了的。
这个李安的电影,说来说去其实就是饮食男女的事情。
主角老朱,是台湾著名的圆山大饭店的主厨,这个饭店萨沙住过,当年属于台湾最好的饭店,也是台湾的招牌。
大概60多岁的老朱能够成为圆山大饭店的一号厨师,可见是有真材实料的。
即便已经味觉退化,接近退休,有很多年轻人才在饭店中发挥作用,老朱仍然是厨房的主心骨。
只要他到了厨房主持大局,在烂的摊子都会有条有理的解决,总是能让客人们满意。
比如电影最初,台湾总司令娶儿媳妇,台军所有高级将军都来参加喜宴。
而厨房一团乱,采买甚至买的是假鱼翅,根本无法按照原来的菜单上菜。
老朱赶到后,三下五除二解决了问题,用龙凤呈祥充(鲍鱼、龙虾)当了翠盖排翅。
而老朱的三个女儿,从小在大厨房长大。
虽然老朱刻意不让她们学厨,女儿们却都学会做一手好菜,而且都挺有出息。
大女儿是中学化学老师;二女儿最出色,是航空公司有名的高级职员,台湾职场中的精英;小女儿是名牌大学在读。
有意思的事,这一家4口都擅长做饮食,却最终都被男女两个字左右。
首先是最乖的小女儿,性格温和,是家里的乖乖女。没想到,这小丫头不简单,默不作声的抢了闺蜜的男朋友,还怀孕了,被迫先结婚离开了家。她的丈夫是同龄人,也是个大学生,家境富裕,自己性格温和,也是个只得托付的人。
其次是一直嫁不掉大女儿。她是基督徒,死板、严厉又爱面子。她甚至为了面子,编造一个失恋经后拒绝感情故事,解释自己为什么单身,经过一系列波折,也和学校体育老师结婚。有意思的是,老朱本来一直忧愁大女儿30多岁还嫁不掉,认为自己要守她一辈子,想方设法给她介绍。
结果看到大女儿被女婿用摩托车接走,老朱面色晦暗,很是悲伤。不过,可以看出大女儿很幸福。
最后,搞笑的是,美貌性感有无数男人追求的二女儿(吴倩莲),最混的最惨。她连续遇到2个渣男,最终还是单身一个人。
第一个渣男谎称两人只有做情人才最有激情,似乎自己是个不想结婚的人,其实暗中已经物色到适合结婚的女人。
第二个渣男李凯倒不是太渣,是一个离婚边缘的女人,在二女儿的勾引下两人差点发生关系。
这一家4口之间已经有了很多膈膜。
老朱曾经是个死板、专制的爸爸,女儿们都想离开死板的家庭而自立,尤其是二女儿甚至用所有积蓄买了房。
她们沟通感情的方式,主要是每周一次的聚餐。
老朱会用心的做好一桌堪称视觉盛宴的美食,但吃饭时候大家仍然是冷冰冰的。
而很搞笑的事,就连老朱自己也不能脱离饮食男女这四个字。
老朱因为年老,已经失去了味觉,做菜以后都需要他人帮着尝菜才能上桌。
他对事业也没有兴趣了: “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别说中国菜到台湾四十多年,早已经三江五湖汇流入海,都是一个味儿,就连‘龙凤呈祥’都能混充‘翠盖排翅’”,还有什么好说的。
又一次的是,老朱却无法摆脱男女的事情。
在60多岁的年龄,在别人认为老朱会和同龄人梁伯母结婚,共度晚年时,老朱却和梁伯母离婚的女儿结了婚,还有了孩子。
随后在宴席上公布的这个决定,引起轩然大波,梁伯母还因此差点晕倒,最终也没有人干涉这个老少恋。
可见,台湾社会还是相对比较开放。
而老朱也用心照顾小妻子和还是小学生的继女姗姗,而她们的生活本来一塌糊涂。尤其是姗姗的生活更是吓人,一个没有父亲的女童,妈妈又忙于生活无暇顾及,仅仅以每天老朱送到学校的精美便当为最大的乐趣和自豪。
总之,饮食男女本没有错,只要大家合理控制,精心去经营,就是一段很好的人生。
李安为什么会拍这种类型电影?
因为他自己就很喜欢煮菜,刚去美国的时候就在家里做了一段时间的家庭煮夫。
英雄系列的电影有吗?
嘿!你好吗?
这里是小老弗看片片。
看到你的问题,我为你推荐以下电影。
当超级英雄在欲望中苦苦挣扎,《黑袍纠察队》,2019年上映,豆瓣评分8.6分。
《黑袍纠察队》是小老弗看过最反超级英雄的剧没有之一,
故事设定在超人类被一般大众视为英雄并隶属于大公司沃特国际企业的故事背景里,
该公司将超级英雄作为赚钱获利的工具,对他们进行营销与包装,
而这些超级英雄们在光彩伟岸的英雄表面下其实埋藏着黑暗腌臜的勾当。
故事主要聚焦于两个团队,沃特主打的超级英雄团队“七巨头”,
以及计划将腐败的英雄们维持在控制下的私刑者“黑袍纠察队”。
片中,超级英雄们的形象完全颠覆大众的一般认知,
他们不再将打击罪恶、实现正义作为自己的理想,而是将自身的黑暗面完全表露,
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些超级英雄变成了目无法纪、暴力狂妄、残害无辜的残酷匪徒。
他们的存在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危险,本片对于英雄们人性化的塑造,
和在欲望中苦苦挣扎的表现上堪称完美,喜欢这类题材的你一定不要错过啊。
打架救人我不行,嘴炮我是第一名,《死侍》两部,2016年、2018年分别上映,豆瓣评分7.8分。
这是有史以来最无下限的超级英雄,也没有之一。
《死侍》讲述油嘴滑舌的雇佣兵小贱贱韦德·威尔森与俏皮可爱的瓦内莎在酒吧邂逅,
并开始了一段乱洒糖的甜蜜生活,但在爱情最美满的时刻,小贱贱被诊断患有晚期癌症,
他留在世上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极度绝望之际,他接受了弗朗西斯私人组织的邀请,
对自己的其基因做了改造,以谋求体能的突变,从而治愈自己,
在忍受了一系列的残酷折磨后,韦德终于治好了癌症,蜕变成拥有不死之身的超级战士,
但是代价却是失去了本来的面容,变得异常丑陋,随后狡猾的弗朗西斯逃之夭夭,
而韦德却无法以这副恐怖的面容去面对女友,自此之后,他化身死侍,
穿梭于每一个黑暗角落,寻找阿贾克斯的踪影,誓要把他剁成八百来块。
《死侍》一改以往超级英雄光辉正义的形象,耍贱卖乖开嘴炮的他,
反而吸引了一大堆的粉丝喜欢。
做一个合格的超级英雄,必须从娃娃抓起,《海扁王》两部,2010年上映,豆瓣评分7.5分。
《海扁王》讲述一个名叫戴夫·莱泽斯基的普通男孩,梦想成为超级英雄的故事,
不同于别人他把自己的这一梦想付诸于行动,先是在网上购买到一套廉价的绿色连体衣之后,
戴夫便开始了只身打击犯罪的行动,虽然第一次行动就让戴夫身负重伤,
不过戴夫可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伤愈之后的戴夫在一次阻止斗殴时,
被热心的群众发现并拍摄,之后关于超级英雄“海扁王”的事迹便传遍整个城市,
在一次行动中成为传说中超级英雄的戴夫结识超级英雄父女“大老爸”和“超杀女”,
之后戴夫遭毒枭集团老大弗兰克·阿米克之子伪装成的英雄“红旋风”的利用,
让“大老爸”和自己身陷囹圄,危难之时,“超杀女”及时出现救出戴夫,但“大老爸” 却不幸身亡。
“超杀女”与戴夫决定完成其父遗志,彻底消灭毒枭集团。
本片是一部各种元素的大杂烩,但这种乱乱的瞎搞竟烹饪出一种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怪诞趣味,
电影酷劲十足又刺激异常,其中的亮点和新意更是层出不穷,
喜欢电影的你一定不能错过。
片子说到这里,小老弗要和大家说再见啦,
关注小老弗看片片,安逸看片不迷路。
拜了个拜拜~
国内电影跟国外电影你更喜欢哪个?
说起电影是一个大家都很喜欢讨论的话题,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浓缩精华的艺术,而且也是大家在紧张工作和学习之余最主要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电影的世界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在电影广袤的影像海洋中,有很多观众心中一直心仪的梦,还有很多震撼心灵的场景和动人故事。那么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国产电影和美国好莱坞影片各自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首先来说说国产电影的特点和优势。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留给了后人无穷的智慧和文化源泉。那么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无一例外地获得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影响和营养。比如说中国电影里面的武侠电影,以朝代重要历史故事和人物改编而成的电影。
如果我们没有那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那么多为记录这些古老历史的各个朝代的文学大家,我想中国会失去很多的好故事,当然也会少了很多让大家一看见都怦然心动的优秀国产电影。
国产的电影主要是以剧情和故事人物取胜。很多的故事没有那么多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但是凭借着感人生动的电影,和演员们丝丝入扣的表演也能让大家感到电影的优秀,让人们愿意花钱去电影院去看这样一部细腻,饱含主创和演员们心力交织的影片。这里面例子有很多,比如《九香》、《霸王别姬》、《夏洛特烦恼》、《疯狂的石头》等优秀的国产电影。没有那么多的天价投资,依然能获得高票房和观众们的认可和好评。
而且国产电影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平凡小人物来拍摄电影,其实每一个人都不平凡,都是生活中的真心英雄。看似平凡的人,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他们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也有很多值得有心人和编剧下功夫挖掘的好素材的来源。虽然这些故事看上去有些平淡无奇,但是从内心里会让你明白很多道理,让你感悟人生之中的善恶美丑。其实看了很多电影之后你就会发现,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那种进·电影院就震耳朵,满眼睛里都是激光和飞碟的科幻大片,而往往就是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讲述身边平凡人的故事。
这里面也有很多例子,比如《不见不散》、《我的父亲母亲》、《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和你在一起》等这种充满了小人物的悲喜情感的人物故事,让人们看的真切感动,仿佛人物就在自己的身边,更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让人们有那种跟着电影剧情向前推进的代入感。艺术史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东西都脱离不了生活的联系,那么电影也必然是暗淡无光的。
哪部电影是你最难以忘记的?
哈喽,你好我是八戒,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伊朗严苛的审查制度下,马基德·马基里“戴着镣铐跳舞”拍了一部神作《小鞋子》。
李安曾说:“它是史上最伟大的儿童电影,但值得每个成年人去看。”
影片以一双破旧的女孩儿皮鞋特写开场,特写镜头详细地叙述了工匠缝补这双皮鞋的过程。
画面色彩基调陈旧、灰暗,观众不需要介入其它场景就能很快融入一个平民窟似的叙述现场。
九岁的小男孩阿里,守候在钉鞋匠一旁。等鞋补好,阿里与钉鞋匠作别,然后抱着鞋回家。
路过杂货店,阿里把小鞋子放在店外,自己走进去为家里采购食品,但出了店门,小鞋子却不见了(被捡废品的当作破烂拿走了)。
阿里一脸的慌张,一脸的怅惘,他在水果箱之间寻找,却一不小心碰倒了水果摊,导致杂货店老板的怒声呵斥。老板举起了棍棒,吓得他夺路而逃。
还未进家门,阿里就听到了房东的吼叫声:房东逼他母亲交纳拖欠的房租,威胁着要把他们一家从这里赶出去。
阿里一家租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一间还算宽敞的屋子里,容纳着他们全部的生活内容。
母亲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打零工的父亲因为生存的重压之下郁闷烦躁。
阿里回到家,规规矩矩,尽力帮着父母做家务。做家务之余,还要跪在地毯上写作业。
但妹妹给他传递的纸条,让阿里心绪不宁。妹妹问鞋丢了,她没鞋子穿,可怎么上学呀?
阿里用纸条回应和安抚妹妹,既承诺继续为她寻找鞋子,又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穿着哥哥的旧球鞋去上课,等放学后,妹妹快速飞奔回家,哥哥换了鞋子再飞奔着去上学,如此往复。
妹妹本不想答应,因为哥哥的鞋不合脚,而且也不干净,但是正如哥哥所说:“爸爸会打我,也会打你,因为他没钱给你买新鞋。”
就这样,兄妹俩在巷子里飞快地进行那熟悉的“交接”动作,妹妹努力赶上时间奋力奔跑,阿里在狭窄巷子里等待的瘦弱背影,这些都简单朴实得让人感动。
第一次换鞋,有惊无险。
妹妹穿着阿里不合脚的球鞋去上学,非常忐忑,担心会被老师责罚。
谁知这节是运动课,一个小朋友因为穿皮鞋滑倒了,老师不但没有责罚,反倒表扬了穿着球鞋的妹妹,妹妹非常开心。
妹妹拼命跑回来把鞋换给阿里但还是赶不及,阿里迟到了,不过好在教导主任只看到了他的背影,没有抓到现行。
第二次换鞋,矛盾丛生。
妹妹为了让阿里准时穿上鞋,胡乱填了答案提前交卷。
但在她赶往两人交接地点的路上,一只小鞋子因为太大跌落排水沟里,怎么追都追不上,最终堵在了一块石板下。
妹妹沮丧地抽泣,幸亏有好心人帮助她将鞋子捡了回来。
阿里因妹妹晚到,并且把鞋子弄湿了而质问妹妹,妹妹的解释在他听来都是借口。
委屈的妹妹一气之下宣布不再跟阿里换鞋穿,而且要将阿里丢鞋的事告诉爸爸。
阿里怒气冲冲地告诉她自己不怕挨打,并且责怪妹妹不懂得父母的艰难,家里根本没有给她买新鞋的条件。
两人不欢而散。
阿里飞奔到学校,但还是迟到了,这次被教导主任抓了个正着。阿里撒谎说自己掉沟里了,却被老师发现他的袜子是干的,于是被警告再迟到的话就会被逐出校。
阿里学习很用功,因为成绩优秀,老师特意奖励他一支笔,但他舍不得用这支笔,而是为了弥补和安慰妹妹,把它赠予给了她。
而妹妹也并没有像她说的那样将一切告诉爸爸,换鞋协议一如既往地进行。
第三次换鞋,发现真相。
阿里的第三次迟到被教导主任直接勒令回家叫家长,幸亏阿里的授课老师出面帮阿里解了围,而妹妹也一直煎熬穿男鞋的尴尬与纠结。
现实矛盾的升级让兄妹俩迫切需要那双丢掉的鞋,不甘心的妹妹在课间操的时间意外发现了自己的鞋被穿在了一个小女孩的脚上。
于是她利用放学时间紧盯着这位穿了自己鞋子的女孩。但是,当她拉上阿里去到她家里时,却意外发现这个叫亚宝的女孩的父亲是盲人。
对于贫寒家境的敏感让他们心生怜悯,决定不再纠结那双鞋子。
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
到了假期,阿里跟随父亲来到富人区寻找零工,起初非常好运气的得到一笔小小的报酬,并且婉转地征得了父亲为妹妹买一双新鞋的要求。
但紧接着,不幸的一幕就上演了:自行车的闸失灵,无法控制,在一阵风驰电掣之后,父子俩重重地摔倒在石头上。
工钱瞬间成了医疗费。
事情真正的转机在市里举办5公里的长跑比赛,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让他望眼欲穿的一双鞋子,就好像是上天给予他的一次“赎罪”的机会。
当阿里信誓旦旦地向妹妹保证一定会拿到第三名的时候,他们脸上再次绽放了纯真的笑容。
比赛时,阿里努力让自己保持在第三的位置,既不能落后于人也不可以发力,耳畔不断回响的只有出发前与妹妹的对话。
但是,竞争者故意碰撞他以至于他摔倒在地,打破了他的节奏,他所能做的只有全速前进,冲刺。
比赛结束,没有兴奋,没有欢叫。
累倒在地的阿里被体育老师高举上头顶。而面对不停的闪光灯,看着奖台上不同的奖品,阿里问老师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是季军吗? 因为只有季军才能获得新鞋。
当得到的答案是冠军时,阿里泪流满面的低下了头,难过委屈的他再次远望奖品台上的小鞋子。
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阿里把磨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
柔和的音乐中,一抹亮色突然映入眼帘。
金灿灿的阳光,和他的心灵一样美好。
镜头再次变成了特写,一群艳丽的金鱼游到阿里小脚丫的周围,在徘徊,在嬉戏,在灵动的摇摆着精致的身躯。
而故事的结尾,他们的爸爸——为兄妹俩各买了一双新鞋。
故事,就这样的结束了,结尾并没有出现兄妹看到新鞋子的场景。
也许你看过很多很炫很酷,很煽情很感人的电影,他们让你震撼,也让你痛快,但在我看来,都不如这部只是因为真实的片子令人过目难忘。
有哪些电影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
我经常往电影院跑,而我妈就总问:“咋不带我去看呢?”其实,不是我不想带她去,而是如今繁荣的电影市场上,能适合他们50后、60后这批人的电影却实在是太少了!这不,2017年一整年,我只有一次机会带我爸妈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那部《芳华》,因为冯小刚说这部电影拍的那代人经历的事情。
电影市场这张饼做的那么大,却不给中年人分一口,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的遗憾。就像冯小刚说的,那一代人消费能力并不低,只是还没有人能真正留意到他们的观影审美需求。
目前市面上给能陪父母一起看的电影,大多数都是冯小刚拍摄的,比如2012年就曾经带着我爸妈一起去看了他的《一九四二》,算是一次忆苦思甜。这也是我第一次陪我爸妈看电影。
再往前推,第一次提出“带着父母去看电影”这个口号的,其实是张艺谋,2010年的那部《山楂树之恋》是知青题材的爱情片,片中还再现了70年代的忠字舞等细节,充分让那个年代的人怀旧了一把。
后来张艺谋再次拍摄了“文革”题材的电影《归来》,由于男女主角都是中年人最熟悉的演员陈道明和巩俐,所以非常适合带着父母去看。
偌大的中国影坛,能拍出适合中年人看的导演,也就只有张艺谋和冯小刚了。为什么呢?根据2015年出台的一项观影人群调查表来看,目前观影的主力人群是85后,而40岁以上的中年人不足7%。
所以更多的电影公司会把资源投入到迎合年轻人市场群体中去,这些年来的校园青春爱情片、IP、小鲜肉等电影,都是为了尽可能从这部人当中获取利益,相反,那些同样也在看电影,但由于基数较小而被忽视的中年观影群体,就只能面临尴尬的选择。
但如今《芳华》这部电影的票房大卖,说明了这部分群体的确不容小觑,再加上目前该片的秘钥延期到春节前,可能会有一批从大城市返家的年轻人带着父母去看,票房再来个小幅度上涨也不是不可能。
那么究竟这些年来有哪些电影适合带着父母一起看呢?我简单介绍几部。
《飞越老人院》,它当年在2012年的母亲节档期上映,讲一群老人实现梦想的故事,风趣又感人。
《智取威虎山》,这应该算是徐克近些年拍的最好的电影了。翻拍自经典的《临海雪原》和同名样板戏,这对于那些经历过70年代的人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怀旧机会。
《亲爱的》,我曾经陪我妈在电脑上看了这部电影。因为涉及到丢孩子的情节,很容易唤起所有当母亲的舐犊之情,再加上情节温情感人,是全家观看的上乘之作。
《一切都好》,父母辈最喜欢看的还是现实主义作品,特别是家庭伦理片,所以这部讲述一家四个儿女的家庭片,很适合他们看,片名就说明了,只要儿女好,一切都好。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为啥这部电影当年能卖出好几个亿?全家都在追看的综艺节目,进了影院当然还要去看!春节期间就需要这样的合家欢电影!
《过年好》,给父母选电影的一大原则就是,主演必须是他们认识的,所以像赵本山这样的春晚老面孔演电影,首先想到的就是带父母来看。那年春节我就带我妈去影院看的。
《相爱相亲》,这就是张艾嘉拍给中年人看的,尤其是片中夫妻俩一起开车聊天的场景,真是能让中年夫妻们感同身受。
马上又要过春节了,该带父母去看什么电影呢?看了一下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几部片子,真是各个惨不忍睹,如果非要选一个,那就带父母去看《西游记之女儿国》好了,因为只有这部片子他们还算熟悉剧情,不过演员他们都不认识,除了小沈阳。
这个春节你打算带父母看哪部电影呢?
(鲸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