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怎么死的,貂蝉侍奉董卓多少年?
大约5个月。
董卓第一次见貂蝉是在卫尉(官名)张温被董卓杀后数日( 《三国演义》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中第4,5段有说,具体几天就找不到咯 )而据《资治通鉴》、《三国志》记载张温死是:“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
卓乃使人诬卫尉张温与袁术交通,冬,十月,壬戌,笞杀温于市以应之。”不过我实在找不到191年10月壬戌日是哪天,请见谅,大约是10月中下旬吧。
照现代阳历跟阴历的时间差来看也就是11月20多日吧,见的当天晚上就带回去了。所以从见哪天就开始算。董卓死时是192年4月23日,这样算来大概有5个月。
如果曹操贪恋美貌霸占了貂蝉?
不会,曹操并不像董卓那样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他的手下也没有吕布这样的小人。
董卓之死,死于吕布之手、貂蝉之貌、王允之计,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最终成事。但在曹操阵营中却不用担心这三种情况。
就算曹操真的纳了貂蝉,也不过是在后宫中加了一个女人而已,影响不大我们来看看王允,这是忠于汉室的重臣,为了除掉乱政的董卓,以“连环计”策反了董卓义子吕布,趁董卓上朝之时一戟就把他杀了。那在曹操阵营中有这样既忠心、极度痛恨曹操,又地位很高的人吗?有,董承算一个,他是董贵人的父亲,官拜车骑将军,为了除掉曹操,还政于汉献帝,董承把自己全家都搭进去了
接着再来看看吕布,为了一匹马可以杀义父丁原,为了一个女人可以再杀义父董卓,这是一个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那曹操阵营里有这样见利忘义的人吗?没有。有像吕布和董卓那样,深受曹操信任的人吗?有,许褚,同时他也是最有可能对曹操下手的人。
最后看看貂蝉,如果董承真的复制王允的“连环计”去对付董卓的话,要找也不会去找貂蝉。首先貂蝉被安排去找董卓时,那真是“十八岁卜卜脆”,嫩得能掐出水来。而且王允以把貂蝉嫁于吕布为筹码,诱使吕布动手,所以貂蝉这时候应该是十五岁左右的年纪。到了董卓192年被杀被杀,吕布198年被杀,董承于200年爆发衣带诏事件来看,貂蝉此时也已经二十四岁,并先后嫁于三个男人了。这在古代来说已经是个实际的赔本货,价格大贬值了。所以要靠一个二十四岁的貂蝉去引诱许褚,想想都觉得不可能。
而且董承——貂蝉两人并不像王允——貂蝉的关系那样密切。王允至少还算是貂蝉的义父,可董承和貂蝉却连一点交集都没有。何况曹操自从纳邹氏,搞到长子、大将战死,老婆都要离婚之后,他对自己是越来越克制了,不止是为了事业,也是为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董承如果再用“连环计”来对付曹操的话,是很难让曹操、许褚等下套。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倒不如直接发动兵变,武力夺权算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雪中悍刀行董卓结局?
董卓结局是战死了。
徐凤年洗去浮尘,初进江湖,和马夫老黄苦中作乐,结识了众多江湖人士。始终不想按照老爹铺好的人生轨道走,更不愿接手北椋,因为成为北椋王,董卓是北莽的大将,凉莽大战中董卓死在了战场上,可以说董卓也算是马革裹尸还了。
为何有人说董卓不死便无三国?
董卓不死,便无三国,此语恐怕有点儿太玄乎了。纵观董卓一生,邪恶残忍过剩,权倾朝野,独断专行,就是不被刺杀速死,也难成大事。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生长在西凉,年轻时爱行侠仗义,好结交羌人;成年后,在陇西郡府担任负责地方治安的官吏。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颍将董卓推荐到公府。董卓有才武,膂力无人可比,尤擅长佩带两副箭囊,骑马飞驰左右射击。汉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被推荐担任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羌胡,粗猛有谋,力战建功,拜郎中,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犯事免职。不久被司徒袁隗征辟拜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因数讨羌胡有功,迁任中郎将。黄巾起义,董卓奉命征讨,战败被治罪免职。不久凉州爆发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的叛乱,进犯三辅,朝廷重新起用董卓,跟随车骑将军皇甫嵩、张温等平叛有功,拜破虏将军、斄乡侯,食邑一千户。汉灵帝重病,诏封董卓为并州牧,命其将下属军队转交皇甫嵩节制,董卓受命但不肯交出军队,灵帝下诏责备,董卓带五千人向并州出发,到河东郡停滞不前,以观察洛阳局势。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京讨伐十常侍。遇到京中动乱,何进被杀,宦官挟天子出逃,董卓在北芒山立下救驾大功,率军入洛阳,开始掌控朝政。不久又招吕布,杀丁原,收丁原部、何进部和何苗部为己所控,这样洛阳附近军权尽归董卓,实力大增。遂肆无忌惮,废杀汉少帝和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出任太师,专断朝政,迁都长安,威震天下。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受到袁绍等组成的关东联军讨伐,在洛阳被孙坚军击败,退守长安,自封相国,册封郿侯,广布亲信,挟天子以令天下。初平三年,司徒王允用反间计,董卓为吕布所杀。
那么董卓不死真的便无三国吗?其实不然。董卓擅自废立,独专朝政,不得人心。中平六年,董卓率军在北芒山救驾,十四岁的汉少帝刘辫看到董卓军,吓得大哭。董卓进入迎驾队伍,拜见刘辫,询问事变经过,刘辫语无伦次,而陈留王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又探知刘协为董太后养大,董太后与自己又为同宗,这时内心已有废立之心。进入洛阳,董卓掌控大局后,就着手废立事宜,与袁绍商议,袁绍不同意,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董卓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不利乎!”袁绍反讥道:“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因袁家四世三公,威望甚高,更加太傅袁隗在朝,为袁绍的叔父,曾是董卓的伯乐,有提携引拔之恩,因此后来袁绍弃官出逃至冀州,董卓不但没有诏告天下捉拿,反而又表封袁绍为渤海太守。董卓找袁隗商议,袁隗同意。于是董卓召集朝会,以霍光自比,提出废立之事,满朝文武,俱畏惧董卓淫威,不敢反对,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欲杀卢植,被蔡邕劝阻。卢植只好弃官逃亡。就这样,汉少帝刘辫被废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被扶上帝位。紧接着董卓又数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状,将其罢免,未过两天将其毒杀,又不准朝廷举办丧礼。不久因东郡太守桥瑁以伪造的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辫的帝位。董卓就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鸠杀刘辫,以绝反董联军的政治企图。因反董联军共推袁绍、袁术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就丝毫不顾提携之恩,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二百余口灭族。董卓掌控朝政后,还自拜相国,封郿侯,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事隔一年,董卓强制汉帝迁都长安后,自镇洛阳,又强制朝廷封自己为太师,位在各刘姓王之上。董卓的种种独断专行,倒行逆施,不仅激起了关东各州郡的反对,也让在朝心怀忠贞的朝臣不满。董卓残暴不仁。董卓率兵进入洛阳,仗着军威权势,使人擅自开启汉灵帝陵墓,盗取宝物;还纵兵在洛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淫妇女。董卓生性残忍,好以刑法立威。侍御史拜见他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就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将何苗的遗体从墓中挖出肢解后扔在园林中。董卓因厌恶大司农的儿子,就派兵在洛阳城外劫杀了他。董卓强迫迁都,就动用军队驱赶洛阳居民,导致大批百姓丧命。他指使放火焚烧洛阳宫殿、官府、民宅,趁机搜刮财物,挖掘帝王、公卿大臣陵墓盗取珍宝。董卓在洛阳甚至还奸淫公主、宫女。他还派军队袭击颍川郡阳城县,将正在举办“二月社”的百姓屠杀殆尽,对外却宣称剿灭叛贼得胜归来,把劫掠来的女人分给士兵。一次董卓要去他的老家郿坞,公卿大臣都到长安城横门外为其送行,董卓设宴款待众人,却在宴席上突然将数百名诱降来的北地郡叛军士兵和百姓进行虐杀,或割舌,或斩手足,或凿双目,或投放到大锅里烹煮。那些受刑未死之人,在宴席桌下挣扎哀号。文武百官无不吓得浑身发抖,恐惧得连勺子、筷子也拿不住了。而董卓则在那里又吃又喝,谈笑自若,自享其乐。在董卓专权不长的时间里,以严酷的法令和残忍的刑罚,制造了大量冤案,枉死者达数千人。百姓怨气沸腾,在道路上却不敢诉说,只能以目相示。董卓还将宫中的铜人和悬挂钟盤的铜器都打坏,改变自汉武帝以来数百年间流通的五株钱制度,另铸五分小钱,上面没有花纹和文字,粗糙不堪,流通市场。结果造成钱币贬值,物价飞涨,一斛谷竟卖数十万钱,从此商业凋敝,民不聊生。故度辽将军皇甫规去世有年,有皇甫规继妻寡妇孤儿还居安定原籍。继妻颇有才名,工草书,善属文,又天生丽质,历久未衰。董卓得知后,艳羡异常,带上厚礼往聘继妻。继妻毅然拒绝,不愿就聘。董卓不肯罢休,再三催逼,先许重利,继迫淫威。规继妻自知难免,索性毁容易服,自己来到董卓府门,长跪陈情,言词凄切。董卓出门观看,虽黯淡无光,仍然姿容未减,就开言劝解,说出许多好处。偏规继妻不肯从命,只是峻颜相拒,不由惹怒董卓,令左右拔刀围住,强逼就范。规继妻破口大骂,董卓大怒,让左右揪住规继妻发髻,系在车上,横加鞭挞。规继妻怒语道:“再重点儿,快点打死我吧!”不一会儿规继妻气绝,被弃尸野外。董卓睚眦必报。早在汉灵帝中平二年,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军区事务,以镇压凉州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的叛乱。董卓当时以破虏将军,在张温帐下效命。一次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姗姗来迟,张温怪罪董卓,董卓还言语冒犯。张温参军孙坚见状,劝张温趁机杀董卓以立威,张温不许。若干年后,董卓已是独霸朝纲,太史望气,报告说不久会有大臣被杀。董卓害怕预言会应验到自己身上,就想起当年张温曾与自己不和,就指使他人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将张温抓到长安集市上活活鞭死。董卓初入洛阳,亲近大臣周毖、伍琼等人,将他们作为幕僚。董卓根据周毖、伍琼的建议,相继提拔韩馥、刘岱、孔伷、孔融、应邵、张邈等名士到州郡出任太守等职。没过两年,山东反董联军兴起,而周毖、伍琼以前举荐的韩馥、刘岱等人,差不多都参加了反董联军。董卓很是气愤,就以周毖、伍琼举人不明为由,将二人杀害。早在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军又一次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为正,董卓为前将军为副,各领两万人救援陈仓。董卓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则认为陈仓城防备坚固,叛军无法攻克,朝廷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不听董卓建议。第二年二月,叛军果然围攻陈仓县城八十余日不克,疲惫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叛军已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和穷寇。就让董卓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捷,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平叛取得胜利。董卓却因此很忌恨皇甫嵩。汉灵帝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不愿交出军队,上书辩解。有人劝说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于是灵帝下诏切责董卓,董卓对皇甫嵩更加怨恨。等到董卓入朝主政后,山东讨董联军兴起,董卓担心据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响应反董联军,就将他们二人征入洛阳。皇甫嵩到任后,董卓心衔旧怨,就指使人陷害皇甫嵩入狱,欲致其于死地。幸好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关系好,于是亲自求见董卓,替父求情,董卓方答应释放皇甫嵩。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董卓入长安,入城时,故意命令已为御史中丞的皇甫嵩跪拜迎接,以达其羞辱的目的。当董卓看到皇甫嵩拜谒车前时,禁不住志得气骄,高呼皇甫嵩表字道:“义真可服我否?”皇甫嵩惭谢道:“凡夫肉眼,但顾目前,不图明公竟得至此!”董卓捻着胡须道:“鸿鹄本有远志,燕雀怎能知晓?”皇甫嵩答道:“嵩与明公皆为鸿鹄,只明公今日变成凤凰,怪不得鸿鹄落后呢?”董卓对皇甫嵩一笑,旧怨总算得释。
董卓刚入洛阳时,虽擅自废立汉帝,还能选推名士,有所节制。但没过一年,就原形毕露,独霸朝纲,广植亲信,杀伐随意,严法酷刑,残暴不仁,只搞得民怨沸腾,天下激愤。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的专权独断,倒行逆施,残暴不仁,天怒人怨,结仇甚多,又不知收敛,相信不久董卓就有篡汉自立之心。到那时,即使王允杀不了,还会有其他忠良之士接继刺杀;与此同时,山东豪杰反董风浪会一浪高过一浪,董卓无论如何也长久不了。因此,董卓不死便无三国,真是太高看董卓了。
董卓之死读后感?
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我对司徒王允印象深刻。
王允为了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使吕布杀掉董卓。因为董卓和吕布皆是好色之徒,便让他府中歌妓貂蝉先嫁给吕布,后献给董卓。读到这里,我觉得王允是一个卑鄙的小人。可当我知道王允这么做是为了国泰民安,我有觉得他是一个效忠国家,有深谋远虑的人。到了最后董卓被吕布杀死了,王允的连环计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