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原名,上海浦东有哪些庙?
1、上海静安寺
上海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佛教寺院,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上海市真言宗古刹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上海东林寺
上海东林寺,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原名观音堂,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侣妙因创建,距今已近700年的历史,为浦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颇大的元、明、清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为国家级佛教景区。
3、上海玉佛禅寺
上海玉佛禅寺座落在上海安远路上,始建于1882年,因寺内供奉两尊玉佛而得名,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一座佛教寺院,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市级建筑保护单位,与龙华寺、静安寺同为沪上名刹。
娱乐圈有哪个女星是真正嫁给了爱情?
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特别是娱乐圈里,如果女星嫁错人,轻则被诈财骗色比方孟广美,重则被渣男毁伤得抑郁症跳楼自尽比方陈琳,然则也是有被老公可爱活的像个公主的,咱们一起看看都有哪六位吧
应采儿
陈小春在舞台上歌颂的时候,应采儿在台下是搞怪献吻,这两人狗粮撒的,亮瞎观众的眼,据说陈小春昔时为了娶到应采儿,为了表现决心还签了“卖身契”,里边的一些请求真的是霸王条目,陈小春是豁出一妥善妻奴了
范玮琪
范范自打跟黑人陈建州结婚后,黑人刹时刻变身为炫妻狂魔,掀开陈建州的微博,若何全是范范的相片,黑子更是坦白,每晚要牵着范范的手才干睡着
Angelababy
黄晓明给了baby一个世纪婚礼用来表白爱意,更是在半个娱乐圈的人眼前立下重誓,杨颖有身后教主也是时刻照料,可以或许说黄教主成为了新一代的宠妻狂魔代表了
刘诗诗
吴奇隆对刘诗诗极好的表现出年事是不会影响激情的,为了他们的婚礼,一贯俭约的吴奇隆表现婚礼没有核算,更是拿出10亿聘礼迎娶刘诗诗
徐濠萦
就在外界狂批徐濠萦败家的时候,然则陈奕迅不以为然,他说“我的钱就是挣给她花的”,只要妻子快活,豪宅名牌买买买,一句真言,舍得为你费钱的汉子才是真爱你的汉子
贾静雯
贾静雯分开了孙志浩和修杰楷成婚后,总算找到了得当自个的鞋子,把日子过程了偶像剧,翻看微博那是各类狗粮啊
女性嫁给一个好汉子就是皇后, 假设嫁给一个尽善尽美的汉子,就是煮饭婆生孩婆收费的保姆了,以是还是期望广大女性同伙擦亮双眼啊
艾青作为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
艾青既是优秀的现代诗人,又是杰出的诗歌理论家。1938年至1939年间,他先后写下了《诗论》、《诗人论》、《诗的散文美》、《诗与宣传》、《诗与时代》等诗歌理论文章。后来,他将这些篇章集成《诗论》出版。
这部《诗论》是我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诗歌美学著作,阐释了诗歌创作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诗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艾青诗歌创作理论的核心观点;
2、提倡诗人接触社会现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
3、诗歌创作应有明确的目的,即要注重诗歌的社会功利性
4、在诗歌创作中应将形象思维规律,即语言、形式、意象、想象、象征、意境等的统一起来
5、崇尚自由诗体,注重诗的散文美
我将从以上5点出发,回答问题。
艾青塑像
01 诗歌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艾青诗歌创作理论的核心观点艾青在《诗论》中开宗明义写道:
“真、善、美,是统一在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诗必须是它们之间最好的联系。”
他认为真、善、美三者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给予我们对于未来的信赖,其中善是社会的功利性,善的批判以人民的利益为准则,美是依附在人类向上生活的外形,没有离开特定范畴的人性的美。他形象地写道:
“我们的缪斯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
回顾自“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的新诗理论批评史,没有哪一位诗论家那样从真、善、美相统一的高度深入地揭示过诗歌的本质。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诗人、诗论家受古典诗词、诗论的影响较探,因而他们在探索提高诗美的途径时,比较注重诗的形象、主题、构思、音节、意境,很少论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句式、跳跃等现代诗常用的艺术手法。因此,对诗美的探讨既不够深入,又缺乏现代色彩。
在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上,艾青不但第一个提出了诗是真、善、美统一的观点,而且阐明了真、善、美万者在诗中的辩证关系。艾青认为诗的生命是真实性之成了美的凝结;离开了真实性,善也就无法存在;而离开了善,真与美的价值也就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他认为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融合在一起。真的、美的内容必须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一首好诗。艾青指出美只是外衣——为了用来遮蔽真与善的裸体。他不但指明了真、善、美三者在诗中的作用,更揭示了它们在诗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艾青提出真、善、美及其辩证统一的诗论主张,为建设科学的完整、系统的诗学奠定了三大基石。
02 提倡诗人接触社会现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艾青认为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与情感,而凝结了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诗人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生活,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在接触生活的过程中,诗人由多方面的感觉产生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而到达理性认识,产生情感,形成思想,才能创作出富有艺术魅力的诗篇。
艾青指出“诗的生命是真实性之成了美的凝结”这里所说的真实性,包涵两层意思,一是诗人在接触丰富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高于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真实的诗歌形象;二是汇接触丰富的现实土活的过程中,诗人产生真挚、强烈而又崇高,体现时代精神的感情。这二者是诗歌的生命。
诗歌真实命题的提出,势必涉及诗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艾青在《诗论》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
他认为生活是艺术所由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诗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诗的音节,就是生活的节拍。正因为生活是诗歌的源泉,因此艾青认为愈丰富地体味了人生的,愈能产生真实情感的诗篇。
所以,艾青认为形象是文学艺术的开始。他说:
“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通过形象向人解说着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们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
诗歌形象并非生活原型的复制和照搬,它只有蕴含着诗人真挚的感情与正确的思想,才能揭示生活的真谛,并具有艺术感染力。而诗人真挚的感情与正确的思想,只能来自丰富的生活实践。
艾青指出诗人必须在实践里极取创作的源泉,把每人每日活动在人世间的悲、喜、苦、乐、憎、爱、忧愁与愤满里,将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里发酵,酝酿,才能从心的最深处,流出无比芬芳与浓烈的美酒。
在阐明生活是诗歌创作源泉的基础上,艾青对“体验生活”作了解释。他认为诗人在体验生活时必须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也溶进在生活里”,“而不是在生活里做一次‘盲目飞行’”。
03 诗歌创作应有明确的目的,即要注重诗歌的社会功利性艾青在《诗论》中说:
“善是社会的功利性,善的批判以人民的利益为准则。”
在艾青看来,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也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这便是他所提倡的诗歌应具备社会功利性。
他强调诗歌与宣传本质上的一致性。他在《诗与宣传》中认为,诗的宣传功能,在使人心理引起分化与重新凝结,使人对于旧的世界的厌恶成了习惯,和对于新的世界的企望成了勇气。
艾青认为诗人生活在人类里面,呼吸在人群的欢喜与悲哀里面,他必须通过他的心,以明彻的观照去划分这丰富与繁杂的生活成为两面:美与丑,德性与恶行;他会给一面以爱情,给另一面以僧恨。
因此,在他看来,任何艺术从最根本的意义说,都是宣传,也只有不叛离宣传,艺术才得到了它的社会价值。
正因为艾青注重文艺的社会功利性,所以他认为诗人写诗,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他说“创作的目的,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意欲、思想凝固成了形象,通过发表这一手段而传达给读者与听众,使读者与观众被作者的情感、意欲、思想所感染,所影响,所支配。”
但艾青重视诗的宣传作用,并非将诗等同于政治宣传,并非要求诗人将政治概念、标语口号照搬进诗里。他说:
“不要把宣传单纯理解做那些情感之浮泛的刺激,或是政治概念之普遍的灌输;艺术所能尽的宣传作品比这些深刻,更自然,更永久而又难于消泯。”
正因为艾青重视诗歌的社会功利性,因而他要求诗人不停留在感觉上,对事物应当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这就是他要求诗歌的应具备思想性。必须把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情思想融合起来,必须有丰富的思考力,概括力,想象力。
而且,艾青要求诗人做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通过诗人自我感情的抒发来表现时代精神。他认为诗人应该借“我”来传达时代的感情与愿望,关键在于诗人与时代同忧患,共欢乐;必须将个人的痛苦与欢乐,溶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时代的痛苦与欢乐也必须揉合在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一起。
艾青关于“小我”必须与时代“大我”相统一的论述,是对二、三十年代象征派、现代派诗人沉缅于个人小小的悲欢里而远离时代的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当代诗坛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04 诗歌创作中应将形象思维规律,即语言、形式、意象、想象、象征、意境等的统一起来艾青说的“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与情感,而凝结了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的特殊规律。
感觉是诗歌创作的契机,是诗歌创作的基础。但在感觉阶段,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仅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所以艾青指出不要满足于捕捉感觉:
“诗人必须是一个能把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情思想融合起来的艺术家。”
感觉只感觉现象问题,只有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艾青既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人们的认识从感觉开始,又坚持认识论的辩证法,即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他认为思想力的丰富必须表现在对于事物的本质的了解的热心,与对于世界以及人类的命运的严肃的考虑上。
塑造生动、丰富的诗歌形象,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一环。艾青说:
“诗人主要的是要为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感情,寻求形象。”
他甚至将用朴素的形象的语言,将所理解的,所感觉的表达出来,视作诗歌创作的“秘诀”。
诗歌是语言艺术,独特的诗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语言,而色彩是语言的要素。艾青指出简约的语言,以最省略的文字而能唤起一个具体的事象,或是丰富的感情与思想的,是诗的语言。而明朗的语言,则能给健康而美的思想与情感以完全的裸体。
艾青提倡诗歌语言的简约、明朗,并非主张诗歌语言的一览无余。他在提倡诗歌语言的简约性、明朗性的同时,主张诗要含蓄,要求诗歌里面必须含有思想与情感,诗歌语言必须富有暗示性和启示性。
诗歌要创造形象,离不开意象、象征、联想、想象等艺术手段。艾青认为诗歌意象来自生活中的感觉。他说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从感觉到感觉的一些蜕化。正因为意象来自生活中的感觉,因此它具有具体可感的特点。
艾青将意象比作蝴蝶:
“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灿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
但是,诗歌意象并不是生活的简单临摹。诗人并不照搬感觉到的生活原型,而是运用大脑不息地把许多事物的意象,集中起来,组织起来,从而创造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诗歌形象。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只有在事物表象的基础上,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对生活原型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诗作才能概括生活。所以艾青指出:
“有了联想与想象,诗才不致于窒死狭窄的空间与局促的时间里。”
无论是接近联想,还是对比联想、因果联想,都是诗人由眼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原先已经经验过的另一事物。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艾青认为,想象是经验向未知之出发,想象是由此岸向彼岸的张帆远举,是经验的重新组织。
艾青对诗歌的象征、意境也作了言简意赅的阐发。西方象征派认为客观世界是虚妄的,无从知也无法知,只有主观世界才是真实的,因而他们反对文艺反映现实,主张作家彻底摆脱现实,借助于有形具象的客观事物来暗示象征主观精神。
艾青对西方象征主义作了唯物主义的改造。他认为“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在艾青看来,象征是诗歌创造艺术形象、揭示真理的一种手段,不再是表现超现实的“内心梦幻”的工具。
在《诗论》中,他明确指出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总之,艾青关于诗歌语言、形象、意象、联想、想象、象征、意境的一系列论述,全面揭示了诗歌创作形象思维的特殊规律。
05 崇尚自由诗体,注重诗的散文美艾青在一次关于诗的谈话中认为:
“自由诗体受格律的制约少,表达思想情感比较方便,容量比较大—更能适应激烈动荡、瞬息万变的时代。”
因崇尚自由诗体,艾青特别注重诗的散文美,他认为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的形象以表现的便利。
“五四”时期,郭沫若、胡适等人解放诗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对于创建白话新诗,无疑具有巨大的意义。但他们对诗的音韵格律等形式美的因素重视不够,导致“五四”时期相当数量的诗作出现了散文化的弊病。
二十年代中期,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等人针对新诗的散文化弊病,提倡现代格律诗。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提出了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丰富了新诗的艺术表现力。
但是,闻一多等人倡导的现代格律诗过严的格律主张,必然束缚新诗的创作,导致新诗程式化,戴望舒曾在《现代》杂志上发表了《望舒诗论》,对闻一多倡导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作了全面的反驳。
艾青受了戴望舒的影响,1980年,他在诗刊社举办的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上讲到诗的散文美时说:
“我说的诗的散文美,说的就是口语笑、这个主张并不是我的发明,戴望舒写《我的记忆》时就这样做了。戴望舒的那首诗是口语化的,诗里没有韵韵,但含起来和谐。”
艾青提倡自由诗体,注重诗的散文美,并非一概反对诗的格律,更非提倡诗的散文化。而且在《诗论》中,他明确地揭示了诗的格律的艺术作用。
总而言之,艾青对现代诗创作理论的探索,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在以上的诗歌理论指导下,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回答完毕。
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与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到底是谁?
说起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大家想到的一般是享年88岁(虚岁89岁)的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但是,如果不局限于正统王朝这个范围,乾隆皇帝就要把最长寿皇帝的宝座让出了,那么,哪位九五之尊有足够实力把乾隆爷取而代之呢?南越王朝的创立者,享寿103岁的武帝赵佗。同时,赵佗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公元前137年驾鹤西去,总计在位67年。 现在咱们就来领略一下百岁皇帝赵佗的传奇人生。 话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扫灭关东六国的宏图伟业,历史进入了大一统的秦王朝。秦始皇并不满足于他已经占有的广大土地,他那细长而凛冽的目光又锁定了新的目标——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秦朝建立后不久,秦始皇命令任嚣和赵佗率领五十万大军翻越南岭开辟新领土,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征战,岭南地区终于成了大秦帝国的三个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尉,同时兼管另外两郡,赵佗则担任军事重镇龙川县的一把手。 赵佗在龙川既有文治又有武功,既爱护汉族士兵,又关心当地越族百姓,在军民中树立了自己坚不可摧的声誉和威望,远在番禹(今广东省广州市)的任嚣对赵佗的善政和民望也印象深刻,赞赏有加,所以,公元前208年他病重时把这个老部下召唤到了番禹,让赵佗代替他担任南海郡尉这一重要职位,并且将保卫岭南百姓不受战火袭扰的重任托付给了赵佗。 当时的黄河上下,长江南北早已是烽烟四起,战火遍地,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焰几乎烧裂了大秦朝的天空,在赵佗的安排部署下,岭南一直没有受到战争的冲击影响,成了秦朝末年绝无仅有的一处世外桃花源。秦朝灭亡后,赵佗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在汉族越族军民的衷心拥戴和大力支持下,赵佗很快拥有了包括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的大片土地,成了项羽刘邦等十八路诸侯之外的一个大诸侯。公元前203年,赵佗自称越王,建立了历史上的南越国。 南越国最强大时的四界说起来特别有意思,因为每一界都有一个甚至两个“南”字——北起湘粤赣桂交界处的南岭,南至越南中段狭长地带的南端,东到现在的福建南部,西连云南省的东南。就面积而言,南越国南北纵贯两千里,东西横跨三千里,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政权,所以,汉高祖刘邦在安定了国内局势,恢复了国民经济后,就把目光投向了赵佗的南越国。刘邦对南越采用的是先礼后兵的政策,他在公元前196年派来了第一位出使南越的使者,此人说起来也是大大的有名,就是以“可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名震青史的政治家陆贾。 陆贾是历史上有名的辨士,口才绝对是一流中的一流,但在战场政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赵佗也不是白给的,他在与陆贾的交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胆气,请看这段精彩的对话—— 赵佗问:“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贾答:“王似贤。” 赵佗进一步问:“我孰与皇帝贤?”陆生答:“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彊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於汉!” 赵佗大笑道:“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虽然陆贾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显其天下第一辩士之风采,但赵佗的那一句“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假若我生活在中原,怎么可能不如刘邦呢)?”自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尽管赵佗对刘邦有些不服气,可他毕竟是个识时务,重大局的俊杰人物,在一番斟酌权衡之后,最终表示向大汉王朝称臣,使岭南地区又回到了中原朝廷的怀抱。其实,对赵佗来说,作出这个决定非常不容易,要知道,当年赵佗作为大将军带兵南下开疆拓土时,刘邦还不知道在哪儿混吃混喝呢! 此后的十几年中,南越和大汉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汉朝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岭南,本身就来自大中原地区的赵佗非常重视新文化新技术的传播,在他的大力推广下,南越国的经济和教育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铁器进入了人们的农事耕作和日常生活,新建的学堂里传出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座座城市沿着江河要津建立起来......现在和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的国际大都市广州就是以赵佗扩建的番禹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个美丽的南国花城又被人们称为“佗城”。 汉惠帝英年早逝后,历史进入了吕后执政时期,这个以狠毒著称的女政治家在国家政策方面其实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唯独在处理和南越的关系上犯了一个相当大的错误。 吕后当权不久就向赵佗抛出了“别异蛮夷“的政策,下令严禁与南越的贸易往来,明确规定“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禁止向南越输送铜铁工具和马牛羊等牲畜,即便给马牛羊,也只给公的,不给母的。赵佗不想让南粤百姓的生活因为两国关系恶化而受到影响,他多次忍辱负重上书吕后,恳请对方收回成命,恢复汉越之间的友好往来,但吕后却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肠,不但对赵佗的请求不予理睬,还在公元前183年公然挑起战争,派兵攻打南越。 赵佗在外交上奉行的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政策,既然吕后选择了刀兵相见,那他肯定会奉陪到底,于是,双方在与南越毗邻的大汉藩属长沙国展开了交锋,结果劳师远征的汉朝军队因为水土不服被赵佗的南越军打败了,而且还失去了几个县的土地。赵佗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君主,并无心行侵略之事,达到了给吕后点儿颜色看看的目的后,就立刻班师回朝,凯旋而归了。但是,南越击败汉朝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传遍了周围的各个少数民族王国,很快,闽越、西瓯、骆越等国都派来使者表示愿意臣服归属于南越国,赵佗有点骄傲起来,就宣布脱离汉朝,自立为帝,开始和大汉朝廷分庭抗礼。 四年后,吕后死去,汉文帝即位,赵佗又一次面临着“要和平还是要帝号”的重大抉择。汉文帝派到南越的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十八年前说服赵佗归附大汉的杰出外交家陆贾。赵佗和陆贾老朋友见面格外亲切,谈起话来分外投机,而且赵佗不愿意让南越百姓因为他的帝位而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争,另外他当初自立为帝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示对吕后”别异蛮夷“的不满,所以,赵佗又一次接受陆贾的建议,宣布放弃帝号,重归大汉朝廷。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南越国和汉朝一直和平共处,友好往来,共同谱写了民族交往的美好篇章。 和上一次归顺汉朝时一样,赵佗走出这一步需要相当开阔的胸襟,因为他当时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而他所臣服的汉文帝年仅二十三岁,比赵佗的儿子还要年轻很多。
赵佗的儿子名叫赵始,是一个幸运而又不幸的人,说他幸运,是因为他当了一辈子无忧无虑的太子爷,说他不幸,是因为他最终没有获得从父皇手中接过帝位的机会,之所以如此,不是由于别的,只是因为赵佗老先生的身体实在是太好了,“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先后奉陪了西汉王朝的汉高祖、汉惠帝、高后吕雉、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共六位国家一把手,一直活到一百零三岁才乘仙风驾黄鹤向西而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和活得最长的君主。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忆江南,历史学者。原名张恒涛。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讲坛》,《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纸》,《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十余万字,作品收入《历史开卷有疑》、《历史的伤口》、《历史江湖》、《并非“史”无对证》等书。代表作《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1、2、3部畅销不断,第四部即将出版。
宋小宝有几个孩子?
宋小宝和爱人结婚多年,育有一对龙凤胎,十分低调。本来大家还担心孩子是否会遗传爸爸的肤色,非常黑呢?毕竟“一白遮百丑”,尤其是女孩子都很注重肤色的。
如今宋小宝的一双儿女渐渐长大了,网友长舒了一口气,“好在不像爸爸!”宋小宝的儿子和女儿皮肤白皙,颜值很高,非常活泼可爱。
而且宋小宝本人又黑又矮,可是儿子、女儿小小年纪从身高上已经在强力追赶爸爸了,从目前的态势看肯定不能像爸爸这样矮了。
宋小宝曾在综艺节目中说女儿爱表演,是个小戏精。有时会先在外面敲门,问“爸爸在里面吗”,然后再扮成另外一个人。
而宋小宝为了配合女儿,也变换音调说“爸爸不在家”。父女之间十分逗趣。想来在颜值上完美避过爸爸基因的女儿,想必能继承宝哥的幽默细胞吧!
宝妈十分低调,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不过看到孩子的相貌后,大家都说“感谢宋嫂!肯定是个大美人,孩子这是继承了妈妈的优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