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成就,爱国故事

天美资源网

郑成功的成就,爱国故事?

1、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爱国战争故事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 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郑成功的成就,爱国故事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2、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3、郑成功收复台湾

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爱国小故事。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

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5、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说出一位你最欣赏的历史名人的妈妈?

世人皆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觉得一切皆命中注定无可抗拒。可鲜有人知,这句话还有最精彩的下半句“君子敬而无失”。只有行动起来改变自己成为君子,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曾有一位粗通文墨的母亲用自己睿智的言传身教,使儿子由无赖成就了蒋家王朝,她就是蒋介石母亲王采玉。

1886年,浙江奉化金竹庵,一位口渴的相士入庵讨口水喝,他望着年轻尼姑只说了一句“面带富贵,贵子可期,晚年风光,不如还俗再嫁吧。”。

这位年轻尼姑就是王采玉,当年还是青春年少的王采玉,闻听“贵子可期”卦语,怎能不动心?

恰逢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中年丧妻,急需续弦照顾年幼子女。玉泰盐铺账房先生正是王采玉堂兄,遂为二人牵线搭桥成其好事。那年王采玉23岁,蒋肇聪已过不惑之年。

1887年,王采玉生下一子,取名瑞元,他就是日后与旧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蒋介石。瑞元自幼顽劣,人送绰号“瑞元无赖”。可谁能料到就是这个无赖子,将蒋氏家族推上了顶峰。

真的是“贵子可期”卦语应验了吗?其实命也运也皆在人为,蒋介石能成就蒋家王朝,背后功劳最大者莫过于母亲王采玉。在乡邻鄙薄声中,母亲身体力行坚持做到两点,不但使儿子警醒奋进,也留给儿子一生宝贵财富。

01 面对苦难保持微笑。

王采玉一生命运多舛,很少有幸福安稳时光。1863年,王采玉出生于浙江奉化葛竹村。祖父曾是同治朝九品小官,家境还算过得去。

王采玉自幼在父亲教导下,也曾识过几天字粗通文墨。父亲王有则酷爱读书,一心求取功名。可名落孙山后,难熬田间劳作之苦,坐吃山空家道开始中落。

王采玉眼见着家中困窘之境,再看看两位胞弟,一个嗜赌成性,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只得以女儿身撑起母家天空。

可这只是王采玉苦难生活的开始,后来采玉嫁给同乡俞姓长工,她安于清贫却儿子早夭,丈夫突染时疫而亡。采玉顿时成了乡民口中克子克夫不祥之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采玉孤苦无助时,父亲也染疾而逝。采玉望着寡母弱弟再次坚强成为家中脊梁。那年采玉只有19岁。

克夫克子的不祥标签,使采玉勘破红尘。于是当采玉打理村中金竹庵老尼丧事时,突生皈依佛门之念,遂在金竹庵带发修行。

采玉日常白日打理庵中菜地竹山,收获瓜果蔬菜接济母亲,晚间青灯黄卷捱过漫漫长夜。随之就有了采玉得相士吉言还俗之事。

采玉与蒋肇聪婚后,老夫少妻恩爱有加。采玉凭借苦难中练就精明强干,外助丈夫经营盐铺生意兴隆,内将家庭打理井井有条,并善待继子女赢得蒋家上下交口称赞。

采玉生下瑞元后,又接连生下两女一子(瑞莲、瑞菊、瑞青)。采玉沉浸在丈夫孩子热炕头幸福之中,却未料命运再次给她以沉重打击。1895年,蒋肇聪突患重病猝死,32岁的采玉再次成了寡妇,最小的儿子瑞青只有1岁。

本来以采玉能力完全可以撑起丈夫留下的产业,但继子蒋介卿深怕她独吞家产,闹着分家。按封建继承制,身为长子的蒋介卿独占玉泰盐铺,采玉带着四个孩子只分的三间老屋,三十亩薄田及一些竹山。

但采玉觉得睡未露天,又有田可耕不至于饿肚子就足够了。可厄运再次降临,瑞菊与瑞青相继早夭,丧夫失子之痛压的王采玉透不过气。

王采玉只想叩问苍天“真的克夫克子吗?为何上天待我如此不公?”,但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她望着尚属年幼的两个子女,唯有选择坚强面对险恶人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王采玉半生坎坷受尽磨难,可微笑面对生活的模样,对蒋介石来说应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也使其日后面对大风大浪能有沉着坚持的勇气。

02 从不给孩子贴标签的赏识教育。

也许有“贵子可期”卦语影响,只是粗通文墨的王采玉特别注重瑞元教育。瑞元只有六岁时,王采玉就将其送到私塾读书,甚至听闻哪里有好老师,就千方百计将瑞元送去拜师。蒋介石日后深厚文化功底,应该就是这段时间奠定的基础。

瑞元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指挥小伙伴玩些打仗游戏,经常将小伙伴弄伤。于是每天到家中告状的孩子与家长络绎不绝,王采玉只好替儿子赔罪道歉,由此蒋介石“瑞元无赖”绰号不胫而走。

但王采玉从不相信乡民贴在儿子身上“瑞元无赖”标签,只是儿子尚年幼未拢住心性。她坚信只要自己正确引导,儿子这匹野马驹也能蜕变成驰骋疆场的骏马。

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巨额赔偿迫使清政府加征农民税收。无良乡绅欺负王采玉孤儿寡母摊牌高额税款,并将蒋介石抓捕入狱逼迫王采玉拿钱赎人。

王采玉对此感觉真的是奇耻大辱,等她筹钱将儿子赎出,只鼓励儿子一定要发奋图强一雪今日之耻。

一直在县城读书的蒋介石,早已被新思潮感染,遂决定剪去发辫赴外国留学。蒋介石此举在乡间引起轩然大波,只有王采玉不顾乡民非议,相信儿子选择是正确的。

蒋介石才得以先赴保定陆军学校就学,后赴日本振武学校留学。当辛亥革命后,蒋介石因组织武力反袁被北洋政府通缉时,又是王采玉坚定站在儿子背后,既用母性温柔安抚儿子,又设法帮儿子度过难关。

王采玉从不被别人言论左右,始终相信儿子能成大器。她留给儿子的是欣赏、自信、坚强。没有王采玉,也许就没有日后蒋介石的飞黄腾达步入巅峰。

难怪蒋介石在母亲逝后写下挽联:祸及贤慈当日梗顽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母亲是他永远可以依靠的肩膀。

一个乡间女人能独立思想,有如此睿智眼光,其教育理念难道不值得今人借鉴吗?

南明时候的郑成功是否是最大的翻盘点?

我基本赞同这个观点,这里其实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 为什么南明的鲁王、永历等皇族政权不能成为最大翻盘点?

第二 为什么是郑成功集团成为了最大翻盘点,他与南明其他皇族政权有什么不同?我们来一一解释:

第一 南明政权。崇祯皇帝殉国后,明朝在南方的抵抗虽然建立了鲁王、隆武、绍武、永历等多个政权,但这些政权都带有一定的先天不足,无法凝聚足够的力量来抗衡满清,导致最后被清军各个击破。

第1个先天不足 政权的权威问题。由于正统的皇帝自杀殉国了,同时又没有将太子送到南方,导致后来的政权无法凝聚整个南方的力量。比如被马世英等人拥立的南明皇帝朱由崧(也就是后来的弘光帝)就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

尤其是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左良玉,基本上没有听从弘光政权的号令,他们认为这个皇帝的身份不足以服众。在清兵进攻扬州的同时,左良玉甚至造反了,间接导致扬州被清兵攻下,史可法殉国。

第2个先天不足 文臣和武将的不和。这个问题从明朝晚期就凸现出来了。明末清流与阉党的斗争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重要原因,直到南明亦是如此。

清流和复社的文官大谈道德高尚,却无务实的能力,常常以道德绑架的方式贬低武将,使得武将地位很低。再加上南明的武将身逢乱世,本身就有割据自保的倾向,因此很多将领在前线就叛变了。比如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听说南京被攻陷后,直接投降了满清(前文提到的左良玉造反,一定程度上也是扬文抑武的结果)。

第二 郑氏政权。郑成功集团之所以实力强大,成为南明最大的翻盘点,有两个重要因素:

第1个因素 体制原因。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郑氏是在明朝体制外,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军事集团,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是东南沿海的海盗,虽然后来被明廷招抚了,但其自主性依旧很大,再加上郑芝龙建立了类军事化的管理机制。因此郑氏集团更加团结,没有南明那种文武不和的内讧。

第2个因素 实力原因。早在郑芝龙时代 他就垄断了东南海域的贸易,赚取了大量的财富。郑芝龙借此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在料罗湾海战中,他甚至打败了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这是后来郑成功能独霸一方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郑成功第三次北伐,集合了水师共计17万人,这背后是以郑氏强大的财政和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在攻克浙江定海之际,郑成功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第3个因素 个人思想。郑成功虽然幼时生活于日本,但回到中国后受到了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当时的文学大儒钱谦益就是他的老师。因此郑成功对于明朝的忠心始终非常坚定,这也是他尽全力抗清的价值观动力。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郑成功北伐,成功收复南京,那南明会像南宋一样再延续上百年吗?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谢谢!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军事天才?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天才有很多,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吧!

孙武

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

春秋末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人们称为兵圣或孙子,他曾经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的都城郢城,差点让楚国灭亡。由他杜撰的《孙子兵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来传到世界,现在《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家典范之一。

白起

?——公元前257年

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军事家,担任秦军统帅30多年,攻下城池70余座,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据史料记载整个战国共战死200多万人,而死于白起之手就有100多万人,可以想象白起的军事实力有多强,历史上最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出于白起之手。

韩信

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

西汉开国功臣,著名的军事家,与汉初的萧何、张良并称为为汉初三杰。先后为刘邦扫除楚、魏、代、燕、齐、等国,最后更是在垓下兵围项羽。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卫青

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06年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元光六年首次出征,并袭击了匈奴的龙城,后来更是七战七捷,为汉朝收复河套、河朔地区,从此汉朝与匈奴攻守易行。

霍去病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7岁首次出征就获得斩敌2028人的优秀战绩,后获封冠军侯。最后更是在河西之战中收复河西地区,使汉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更是追杀匈奴到狼居胥山,并在那里举行了祭天封礼。

李靖

公元571年——公元649年

唐朝著名的军事家,起初为隋朝的将领,后来为唐朝效力,为唐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最后更是兵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封卫国公,并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不过现在已经失传。

徐达

公元1332年——公元1385年

明朝开国军事将领,淮西24将之一,开国“六王”之首。帮助朱元璋攻取太平、应天,后来更是在鄱阳湖大战中立下首功,还参与剿灭张士诚之战,最后率军北伐攻入元朝大都,去世后获封“中山王”。

年羹尧

公元1679年——公元1726年

清朝时期名将,在清朝平定西藏的战乱中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更是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一时间威震西北,为雍正皇帝的主要心腹大臣。

林彪

公元1907年——元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最年轻的元帅,北伐叶挺独立团排长,抗日战争中参与了平型关大捷的指挥,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放战争中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后来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建国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位。

毛泽东

公元1893年——公元197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主席不但是中国的军事家,更是世界的军事家。一次又一次地领导中国人民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

当然了,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的军事天才,他们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觉得历史上哪些人算是顶尖将军?

该题提出的问题概念模糊,比如‘顶尖‘一词,指的是某人的军事才能还是军衔官位?

"将军"做为最高军事将领的统称,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指向定义也不同。

"将军"一词始于战国,为武将名。汉以后却分得很细,左、中、右将军,还有骠骑、车骑将军等等。

著名的汉初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其实此时的大将就是后来的称谓"帅"。

后世各朝尽管对武官的称谓叫法各不同,但却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题中所提"普通"将军,应是偏将、副将一级。而所谓"顶尖"级的将军则应是能独领一路兵马的元帅一级。

更进一步的讲,用近现代的军衔制看,少将及以上可称普通将军。能称为军事家的才可称"顶尖"将军。

新中国己明确军事家三十六位。除十大元帅十大将这二十位。

’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五位。

还有在大革命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牺牲了的担任过军以上职务的叶挺、彭雪枫、左权、罗炳辉、许继慎、蔡中烈、段德昌、曾中生八人。

后来又增加了红军时期的: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三位。总共三十六位,都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