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发票,郭德纲与曹云金究竟谁在说谎?
我的观点(答曹云金): 1,所谓交学费的事纯属子虚乌有,岳云鹏入德云社那么穷,何来学费之说,他也交不起呀,若有,怎么可能只收你的学费。
2,他所谓的沉默不过是背后用阴招,叛变德云社的很多人去了他的听雨轩,怎么解释。
3,他所谓的被逼走更是无稽之谈,郭老师逼走你对他有什么好处。郭老师捧你我看到了,逼你属于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4,你说“云”是张文顺老师送的,张文顺老先生更看重尊师重道,他才会收回徐德亮的德字。那个印鉴已经被张文顺老师女儿澄清不是张文顺老师的,他若在世,必不允许你在这狂犬吠日。你拿一位过世的的人说事,算啥东西。
5,中国古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在关键时刻背叛老师,还背后诋毁老师算什么东西
有的人反对郭德纲是不是为了蹭流量?
原本并不反感郭德纲,相反,对姜昆的相声也有些微词。只是小鸡不撒尿,各走各的道,艺术上有高有低,但只要是正道,何必挺一个就得反对一个呢?可是咣水军为了迅速走红,不惜颠倒黑白,捏造事实,混淆是非,对同行特别是姜昆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就让人气愤不已。而有理智的读者一发出正义之声,就会立刻召开一大堆苍蝇的骚扰。可事实摆在那,你能靠强词夺理就能改变?罔顾造谣中伤恩师杨志刚被法院判处道歉的事实,却说什么老师不认学生——怎不说你改发票偷戏服的事?侮辱恩师更是缺了大德。弟子离开了,追骂了好几年,哭诉什么儿徒如子,管吃管喝免学费却培养了个白眼狼。直到曹云金被逼的走投无路被迫反击写了一篇千字文,并拿出发票来佐证时,咣才闭了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相声圈里也一样有是非恩怨。只是,和整合同行都对立的也就这么个主了。至于他口中所说的圈内秘事,多来自逝者,爱咋说就要说,反正死无对证。至于可信度,呵呵,结合什么“陈佩斯打脸姜昆”的视频,什么所谓人民日报新华网的“肯定”,读者如果真的细心查阅出处,就会发现真正打脸的正是老郭本人,“咣”的一声好响亮啊!
那么曹云金和何云伟算是有文化的相声演员吗?
相声四本功课“说、学、逗、唱”,都是语言和曲调为基本功,尤其是语言字音必须准,再就是懂历史故事和知道地理的名称与区域…这些就是郭先生说的相声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而德云社的名角们学历均可称为“无”吧。
从老郭说起学历为“小本”,但他心知肚明是对“书”的钻研学习,看他的每一段相声,每一段评书,和每一句太平歌词,尤其评戏、京剧以及大鼓曲艺等吧,那是味浓走心,当然这些都是技术扎实外,就是自觉对文化的学习。
听老郭的相声评书长知识,评书前的啦呱介绍的人物时代发生及地理、生活的习贯老郭都告诉你,尤其是介绍北京的人情风俗地理地貌的过去和现在,让人一听是仅仅有味,传承了文化又让人长了知识,尤其是对年青人启到了一种对社会过去的文化认知。
文化和文凭是两码事,文凭只能证明一个受到了什么层次学习,学历越高文凭越大,而文化是知识学习的代名词,相声吃的是开口饭,语言词语,古诗古文都能在相声表演中体显出来,可以这么说,相声演员叫文化杂货铺是一点也不过分…从侯宝林先生为例到马季先生再到今天的郭德刚,都学历未有,但在文化知识上他们可以称为有“文化”的人。
对于曹、何二人算不算有文化,那就看他二人怎么去对待文化的学习,如下功夫垦定行,全凭个人认识对文化的学习,如看书读书不是动嘴就行的,这得靠自觉,人有一个大毛病就是犯“自由主义”不自觉的多,乃不性子坐不住是大有人在,尤其是遇上事的时候“方恨自已学习少”…
所以,人有时候带点压力,被人催促方可情愿的被迫而做,而一个人在一个集体里面可能还好点,如小岳、张鹤伦等人吧,在郭老师的感染催促下,基本养成了对文化的学习,天长日久集类成的知识就是对文化的学习,即长了技术又淘冶了情操还提高了职业水平,这就是人对文化对终的结果。
至于曹、何二位已脱离德云社,各尽其能,关健是要充电,即遍一身功夫,天常日久光那点玩艺,也就这么知了,相声得创新,别“公式公式”的,让人家笑话,哎!文化无标准,但,深不可测,全凭你个人。相声、文化,文化、相声…、
曹云金与郭德纲撕逼大战之后?
郭老师那些年天天对着媒体骂曹云金和何云伟,后面两者没有回应。终于某天曹云金发微博回应了,郭德纲却闭嘴了。难道是郭老师高风亮节吗?放屁。曹云金手中那张发票可比水军的嘴炮更有危机。
为什么感觉现在德云社不再对曹云金的事情做出回应?
三个原因,目的达到,见好就收,理亏心虚。
2016年的9月非常热闹,还记得当年全网针对郭德纲曹云金师徒大战的大讨论盛况。之所以此事会产生大讨论,关键是因为这中间涉及到多重因素,尤其是伦理和契约的关系,在职场里,我们应该是把伦理放在前面,还是把契约合同放在前面,这关系到大多数人,所以这场论战好不热闹。
不过,本来以为这场师徒大战是长期性的,但热闹一过,双方尤其是德云社方面迅速偃旗息鼓五年来不再主动挑起争端。
为何要专门说德云社,因为那场师徒大战就是德云社主动挑起的,先是郭德纲在各种节目上“控诉”徒弟不孝,然后通过发布《德云家谱》的方式“公开处刑”。
笔者认为,德云社方面之所以五年来对曹云金不再继续发起攻击,原因有三:
一、目的达到
德云社方面挑起“师徒大战”的前因后果很明显,就是一次赤裸裸的商业资源争夺战。
如果仅仅是为了师徒名分问题,那为什么2011年不发难?要知道,曹云金在离开德云社后从来没有对郭德纲不敬的言辞,反而是郭德纲小舅子王俣钦通过一本书《钦口说:我眼中的德云社》对曹云金进行了实质性的攻击。
归根结底,曹云金当时还是太红了,压制住了德云社,不扳倒他,德云社就起不来。
曹云金连续三年上春晚时,郭德纲只上了一次,相声还没曹云金效果好,岳云鹏还演了一回小品。
曹云金出现在央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上时,郭德纲的几个徒弟只能在二三线卫视里混个脸熟。
曹云金拍各种影视剧时,郭德纲自己的电影票房和口碑惨不忍睹,徒弟们就更不用说了。
2016年师徒大战就是一个分水岭,在那之前,国内最火的相声演员有两个,郭德纲和曹云金,在那之后,变成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郭麒麟、张鹤伦、孟鹤堂、秦霄贤......
所以,师徒大战看似打了个平手,双方谁都没驳倒谁,相反郭德纲的文章因为避实就虚不敢正面回应还落于下风,但在实质上,德云社赢了,因为他们争夺商业资源的目的达到了。
简单说就是,德云社在战术上输了,但在战略上赢了。
既然商业目的已经达到,那自然没必要再重新杀入战场,万一乐极生悲呢?
二、见好就收
德云社在“师徒大战”中获得了实质性的胜利,从曹云金手里抢走了大量商业资源,三上春晚的相声演员变成了岳云鹏,出现在央视综艺的也是岳云鹏,东方卫视几乎成了德云卫视,张云雷、张鹤伦、郭麒麟一个个从这个平台走红。
反观曹云金,几乎从央视和一线卫视当中消失,除了自己的听云轩之外,他能守住的阵地只剩下德云社不擅长的影视剧领域。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德云社继续像2016年那样对曹云金发起攻击,其实是存在风险的。
在2016年师徒大战以前,德云社是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上的,郭德纲在节目上动不动就掉眼泪说徒弟想置他于死地,博得了很多观众的同情,毕竟人心普遍是同情弱者的。
相反,那时候的曹云金各种风生水起,各种抛头露面,豪宅豪车亮瞎人眼,显然在公众眼中,他是处于强者的地位。
于是到了2016年师徒大战时,虽然郭德纲的文章明显说服力很弱,其套路就是:“我不管曹云金那些证据,总之他就是坏,不信你们问问岳云鹏问问栾云平这些证人”,虽然底气不足,但好在前面的各种泪水和小舅子写书铺垫得好,依然博得了众多看客的同情。
在2016年师徒大战之后,风生水起换成了德云社,他们和曹云金强弱地位转换,这时候如果德云社再攻击曹云金,即使曹云金没学郭德纲哭天抹泪,但在公众眼中仍然会有德云社仗势欺人以大欺小之感,所以德云社不会再挑起争端。
要知道,德云社的另外两个法宝就是“蹭热度”和“打压我”,如果德云社继续攻击曹云金,那无疑相当于主动给曹云金送热度,同时还涉嫌打压曹云金。
作为把“蹭热度”和“打压我”战术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德云社,他们才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商业资源争夺战已经胜利,那就见好就收吧。
三、理亏心虚
实事求是讲,如果用刑侦理论看待2016年郭德纲和曹云金的那些长文,你会发现曹云金的文章无疑说服力更强,郭德纲的文章太虚,针对曹云金的核心指责根本不敢接招,只能绕着曹云金的文章打转避实就虚。
德云社方面的“证人”都是岳云鹏、栾云平这些人,就差郭麒麟没出面给郭德纲当证人了,偏偏王惠的亲戚潘云侠支持的却是曹云金,这很能说明问题。
本来师徒大战在战术上德云社就已经输了,他们自然不敢再把自己扔进去,要知道曹云金在长文中有几句话说得很有分寸:“你还记的你04年为什么从右安门搬到大兴的邮局宿舍吗?你还记的你生命中有个人叫杨新华吗?你还记的那个跟着你的女记者吗?珠市口剧装店的事儿你也都忘干净了?”
如果德云社把曹云金真正惹急眼了,他把这几个反问句的答案一公布,郭德纲显然就会得不偿失,所以德云社方面对此是心虚的。
无独有偶,曹云金这招估计也是跟戴九安学的,戴九安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强调,自己公布的他和赵云侠的电话录音只是一部分,手里还有一些涉及到德云社内部人和事的录音。然后他把这则动态置顶好几年,从此德云社再也没说过戴九安一句不好听的话。
对于德云社元老曹云金来说,他知道的一些黑历史远比戴九安多得多,这也是他的护身符。
此外,还有一点必须得说下,那就是师徒之争的源头,曹云金退社,这也是外界议论的焦点。
这件事的核心问题就一个:曹云金在德云社里到底算徒弟还是算员工,如果算徒弟,那徒弟三年学艺两年效力之后他是来去自由的,凭什么不能离开。如果算员工,面对不合理的雇佣合同,员工拒签之后也是来去自由的,凭什么不能离职?
无疑,德云社在曹云金这件事上有两副面孔,对曹云金,你是员工,不签合同不让你上台。对外,曹云金是徒弟,退社属于欺师灭祖。
多说一句,曹云金在德云社的月收入相当于2010年北京人均工资的两倍多(一万左右),如果岳云鹏2020年在德云社的月收入也相当于北京人均工资的两倍多(一万五左右),你觉得岳云鹏会走吗?
因此,德云社在曹云金的事情上其实是有很多理亏之处的,而曹云金手里的那些“你还记得吗”又让德云社非常忌惮和心虚,自然不敢轻易再招惹曹云金。
综上,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既然德云社和曹云金之间已经不再发生任何争端,所有的不愉快都已经是过往云烟,吃瓜群众继续讨论讨论还可以,毕竟涉及到职场伦理,只不过,就不要再骂这个骂那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