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厄尔尼诺,2022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

天美资源网

什么是厄尔尼诺,2022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

2022年是拉尼娜现象。而且是双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什么是厄尔尼诺,2022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

2022年由于气温降低,比往年更冷,因此符合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怎样影响夏季风?

厄尔尼诺对气候产生严重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什么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热带海洋中的气候现象,它们是由于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拉尼娜是指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较平均值低1-3°C,伴随着西风弱化、洋流强化、台风减少、干旱等气候异常的现象。拉尼娜现象通常伴随着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可能导致全球天气异常,如北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比较寒冷,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区会出现极端干旱天气。

厄尔尼诺则与拉尼娜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较平均值高1-3°C,伴随着西风加强、洋流减弱、热带风暴增多、洪涝等气候异常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导致全球天气异常,如南美洲会出现极端降雨、洪灾等异常天气,并可能对全球温度产生影响。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对全球气候、水文、农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科普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 Phenomenon)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2014年,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年内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厄尔诺尼现象导致南方梅雨时期从通常的5月中旬推迟到6月中旬,厄尔诺尼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已经通过持续降雨呈现出来,气候异常将会导致北旱南涝。根据2015年12月27日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新发布的卫星影像显示,太平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转弱迹象。专家预测2016年情况会更糟,可能成为厄尔尼诺破坏力最大的一年。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厄尔尼诺是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

2、形成原因不同

拉尼娜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厄尔尼诺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3、对气候的影响不同

拉尼娜对气候的影响,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4、出现时间不同

厄尔尼诺周期: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7年出现一次。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

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

拉尼娜周期: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通常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