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谊有哪些

天美资源网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谊有哪些?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至深友情

柳宗元是在安史之乱后的第十年出生的,刘禹锡比他大一岁。在公元79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柳宗元21岁,刘禹锡22岁,两个人同时中举,同一年,他们都被分配了工作,都在京兆府做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友情。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谊有哪些

进入仕途之后没几年,这两个人就分别凭着自己的才华,都在长安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于是他们俩被同时并称为刘柳。没过多久,他们又在同一年都被派进了中央御史台工作,这两个文豪还在同一个部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人的三观思想都是非常一致的,他们都是站在改革一方的那个时候,有一场变革叫做永贞革新,而这两个人全部都参加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改革,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坎坷一生。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想要改革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只经过了几个月,这场革新就失败了。于是刘禹锡和柳宗元就被罚了,刘禹锡被贬到了朗州,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

刘禹锡和后来的苏东坡性格是非常相近的,两个人性格都非常的开朗,所以他被贬到湖南之后,倒是也落得一个清闲自在,但是柳宗元就不一样了,这个人性格非常内向又拘谨,到永州之后没有半年的时间,母亲就因为水土不服而去世了。

柳宗元刚去了永州的时候并没有买办房屋,只是住在寺庙里面,因为那个时候他还心存幻想,觉得自己可以回到朝堂之上,可是他们被贬的一年之内,朝廷曾经下发了三次文书,让他们断了回京的念想。这之后,柳宗元才开始慢慢的劝慰自己,就既来之则安之吧。

后来柳宗元就在永州买了一块土地,把它改名为愚溪。也就是在愚溪附近,他写下了非常著名的《永州八记》。柳宗元写出了非常多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人们都觉得可能这些山水能够慰藉这个孤单的灵魂,以为他会像欧阳修一样,即便是被贬官也依然能够开怀大笑,但是他不是欧阳修,也不是苏东坡,甚至连自己的好友刘禹锡都比不上。即便他每天混迹在山水当中,但是,始终放不下自己的心怀抱负。

他写了溪居,以为自己能够安然的待在这山水风景之中,但事实上他做不到。后来他写了这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才更是他自己的心境。于是他就这样在山中呆了十年。

两个人在患难的时候柳宗元和刘禹锡都会彼此互相写信,互相鼓励对方,于是十年过去了,朝廷开始需要有一些栋梁之才,回到朝廷当中,于是两个人就得到了回到长安的机会,他们两个人重新在长安团聚,希望能够为国家继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好日子没过几天,刘禹锡又闯祸了。

我们之前说了刘禹锡这个人性格非常的开朗,但是有一点大嘴巴。他回到了长安之后非常高兴,高兴之余,就忍不住得瑟,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说尽是刘郎去后栽。于是立刻就有人抓住他这个小辫子,给上面领导打报告说刘禹锡太张狂了,这十年一点儿都没有反思。

上面领导知道了之后非常生气,于是又把刘禹锡给贬到了播州,这还不解气,他们觉得柳宗元和他是一伙儿的,也就一起把他贬官,把柳宗元贬到了柳州。

柳宗元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难过,不过他并不是因为自己被牵连而难过,而是因为刘禹锡。那个时候,播州在贵州,非常偏远,属于穷山恶水,刘禹锡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这一下可怎么扛得住呀。

于是这个时候柳宗元拿起笔写了一份申请书,请求让自己去刘禹锡的播州,让刘禹锡去柳州,而且说这是自己的意愿,绝对不反悔。这就是我们非常出名的以柳易播的故事。

这件事情传开了之后,大家都非常的震惊,觉得这才叫做友谊,就有很多的文豪为这件事情专门写文章。后来连皇帝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特别允许刘禹锡不用去播州了,可以改去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连州。

柳宗元到了柳州的时候,已经44岁了,那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他到底是怎么看待柳州的新山水?我们是不知道的。但我们知道的是,他到了柳州之后,就彻底的放弃了回京的念头,他在柳州实行了很多的政策,改善风俗,发展农民,解放奴婢,使得一方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柳州的条件并不好,他送不出给友人的书信,所以每当秋天的时候,他就会想念长安。柳宗元的心情越来越抑郁,再加上性格又比较内敛,不懂得发泄,更没有人家刘禹锡想得开,一路上的风霜,加上自己人生的坎坷,一直在不断的摧残着柳宗元的身心健康。于是在元和14年的时候,柳宗元去世,年仅46岁,还留下了一个只有四岁大的儿子。

柳宗元去世之后,刘禹锡接到了消息,他很快赶来为他处理了后事,并且亲自把他的孩子抚养长大。之后还对柳宗元这一生所作的诗词都作了整理,编出了30卷的《柳河东集》,并且为它写了序言,至今都还在流传。

在柳宗元去世之后,刘禹锡又生活了20多年,这两个人的友情,一辈子都是相互扶持,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世敬佩的。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如何成为生死之交的?

在唐朝中期有一个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政治革新的诗人,他就是柳宗元,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柳宗元的诗,流传于后世的一共有 140多首,在星光璀璨的唐诗舞台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唐朝仅有的两个人之一,他有许多传世之作。

因为他具有丰富的阅历致使他除了借鉴先辈的经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了一个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后人把他和陶渊明并称,可见他的才华异于常人,这也是为什么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没被选入唐宋八大家,而柳宗元被选入的主要原因。

因为他对中华文学史的贡献,所以后人对他推崇备至,他的作品,被人千古传诵。比如说他的寓言故事《黔之驴》,“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就是因此得出,虽然内容篇幅不长,但是几乎尽人皆知,被广为应用。

他曾经为官一方,兴办了许多学堂,主张让小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同时接受学生的拜访,对学子循循善诱,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够启人智慧。推崇中医,反对巫蛊害人。兴修水利,特别反对老百姓喝雨水,主政期间打了很多口井,让百姓喝干净的井水,他主持修建的井历经千年,一直流传至今。

在唐诗舞台上有一个具有“诗豪”之称的人,他就是柳宗元的好友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我们人人都会背诵的《望洞庭》《陋室铭》就是他的大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通过这句诗告诉世人富贵荣华如烟云,所谓的名与利都会随着时间的长河流淌而去,只有真情不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这句诗表达了自己的清高,孤傲的性情。这二位在唐朝中期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两个泰斗级的人物。

因为刘禹锡不合时宜的一首诗,皇帝大怒,把他贬黜到不毛之地,而因为柳宗元与他形影不离,关系过于亲密,所以遭受连累,一同被贬。当柳宗元看着刘禹锡带着8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去荒凉的贬黜之地,送行的柳宗元淌满了泪水,难过异常,前路未知,为好友担心,为了不让好友悲伤,刘禹锡安慰他所有的磨难不过都是人生的经历,也是人生的财富,同时写下了语文教材必背课文《陋室铭》。

柳宗元为了让刘禹锡老母亲少受些颠簸之苦,主动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发配之地,因为自己发配的地方条件要好于刘禹锡发配之地,十年的贬黜经历,将二人的黑发染白,十年的凄楚经历,让踌躇满志的两人变成了独钓寒江雪的白头老翁,无论是人生的进与退,他们始终在一起,从柳宗元愿意和刘禹锡交换贬黜之地,就可知他们两人已经跨越朋友变成家人,友情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我认为能共患难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柳宗元与刘禹锡他们俩同年科考,同中进士,一起为官,又一同经历宦海沉浮,彼此命运仅仅相连,相伴26年。在被贬黜的那些岁月里,二人彼此相互扶持。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他们相互之间彼此信任,砥砺前行。这两人的命运异乎寻常的相似,尽管一生坎坷,荆棘不断,但二人之间的友谊如暖阳一般照拂着彼此。直到柳宗元临终之际依然对好友放心不下,对刘禹锡留下了殷殷嘱托“休将文字占时名,垂泪千行便濯缨。”告诫刘禹锡没有自己陪伴的日子,千万不要在逞口舌之快,共同经历了宦海沉浮人生无常,以后的漫漫长路,不管是风刀霜剑还是旭日暖阳,都要自己一个人走了,因为对刘禹锡的不放心,泪湿满襟。“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自己多希望能和好友一起隐居南山后,棋琴书画诗酒茶啊!

当刘禹锡重返故地,回想起和自己如影随形一生的老友,如今天人永隔,想到柳宗元弥留之际最后喊着的是自己的名字,刘禹锡肝肠寸断,提笔写下“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江边的草现在依然存在,可是故人却不在了,哪怕留下个背影也好啊!尽管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但却感人肺腑,从内心写出来的情感才是最感人,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与此同时,他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柳宗元毕生所写的所有诗词歌行,整理成册,帮助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件是把柳宗元的儿子接到自己家中,抚养长大,帮助他科考成功。古今中外,有几人能拥有肝胆相照到如此地步的朋友呢!

柳宗元与韩愈同时被列为什么?

韩愈与柳宗元二人并称为韩柳,他们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禹锡和柳宗元谁先死?

柳宗元先去世。

柳宗元死于819年,刘禹锡死于842年。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七大家分别是谁?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2.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3.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4.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

5.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6.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7.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

8.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评价: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